1,唐朝大历年间卢纶为什么写塞下曲

卢纶《塞下曲》共六首一组,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等军营生活。语多赞美之意。此为第四首,描写我军胜利后庆祝时的场景。
因为,大唐刚经过安史之乱,又被吐蕃攻入都城之后,大唐从新焕发生机,打了点胜仗,诗人回想起大唐兴盛时的景象所发之感。
【其五】调箭又呼鹰,俱闻出世能。奔狐将迸雉,扫尽古丘陵。【其六】亭亭七叶贵,荡荡一隅清。他日题麟阁,唯应独不名。塞下曲六首唐 卢纶【其一】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其二】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塞下曲【其三】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其四】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写的是汉朝大将军李广,赞扬他武义高强.

唐朝大历年间卢纶为什么写塞下曲

2,大历十才子都有谁

大历十才子 中国唐代宗大历年间10位诗人所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偏重诗歌形式技巧。据姚合《极玄集》和《新唐书》载:十才子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审。
大历十才子。是指唐代大历年间的十大诗人。据《新唐书·文艺,卢纶传》载:“纶与吉中孚、韩棚、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津、夏侯审、李端,皆能诗,齐名,号大历十才子。”他书所载,十人姓名略有出入。他们都依附权贵,诗作多为饮宴点缀和送别应酬。但也有一些较好的诗,如卢纶的《塞下曲》等
十才子
唐代宗大历时期的十位诗人为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偏重诗歌形式技巧。姚合《极玄集》卷上"李端"名下注云:李端与"卢纶、吉中孚、韩□、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一作"峒")、耿□、夏侯审唱和,号十才子。"《新唐书·卢纶传》也说:"纶与吉中孚、韩□、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夏侯审、李端皆能诗齐名,号大历十才子。"葛立方《韵语阳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王应麟《玉海》亦采此说。但在宋代,对"十才子"究竟指哪十人,已有异说。南宋计有功《唐诗纪事》载"大历十才子,……卢纶、钱起、郎士元、司空曙、李端、李益、苗发、皇甫曾、耿□、李嘉□。又云:吉顼、夏侯审亦是。或云:钱起、卢纶、司空曙、皇甫曾、李嘉□、吉中孚、苗发、郎士元、李益、耿□、李端。"严羽《沧浪诗话·诗评》把冷朝阳列入"大历才子",但未明确为"十才子"之一。清人异说更多,见王士□《分甘馀话》卷三、黄之隽《大历十才子诗跋》(《□堂集》卷二十四)、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钞》卷十八、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二,均有辨析。大概因为原十才子中有几家(如苗发、崔峒、耿□、夏侯审、吉中孚)今存诗不多,后世诗评家才以己意加以增删,实应以《极玄集》、《新唐书》所记为可信。
钱起、卢纶、韩翃、李端、吉中孚、司空曙、苗发、崔桐、耿湋和夏侯审

大历十才子都有谁

3,万历年间的大事件详细点

万历大事件1. 万历出生:嘉靖四十一年八月十七日/1563年2. 荣升皇太子:隆庆二年 (6岁)3. 登基为帝:隆庆六年(9岁)4. 辞退内阁首辅高拱:为帝第六天(实际是冯保、张居正二人联合)5. 册封嫡母与生母6. 任命张居正为内阁首辅:开创新政(整顿吏治实施考成法、丈量国家土地、一条鞭法)7. 王大臣案:万历元年/1573年8. 夺情与丁忧:万历五年(1577年秋)张居正得罪天下士林。9. 大婚:万历六年(14岁,皇后13岁/1578年)10. 高拱逝世:万历六年十二月(1578年)隆庆新政的开创者 于死后第二年万历七年 赠复原官。11. 张居正逝世:万历十年六月二十日/1582年12. 明光宗朱常洛出生:万历十年八月十一日/1582年 (挺击案与红丸案主角)13. 清算张居正:万历十年张居正逝世第四天以潘晟致仕拉开清算张居正的大幕。14. 斥逐冯保:万历十年十二月初七 发往南京闲住。 15. 徐阶逝世:万历十一年六月七日/1583年(内阁首辅,清理严嵩一党整治朝纲) 16. 福王朱常洵出生:万历十四年正月初五/1586年 万历国本之争事件主角之一。拉开了长达15年的争国本,是万历一朝最激烈复杂的政治事件,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立虚岁二十多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而告终。17. 转折点:万历十五年/1587年 这一年海瑞、戚继光相继去世。黄仁宇老先生称之为明朝转折年。(24岁)从这一年开始万历开始长达28年未上朝记录。(虽然不上朝,但并非不管事)18. 宁夏之役:万历二十年三月四日-万历二十年九月 明朝胜。19. 播州之役:万历二十七年-二十八年六月 明朝胜。20. 朝鲜之役:万历二十一年正月- 万历二十五年十一月 明朝/朝鲜胜。21. 妖书案: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22. 梃击案: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23.万历驾崩: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24. 死后闹剧红丸案:万历四十八年八月(8月份以后为泰昌元年)
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1573 - 1620),明朝使用万历这个年号一共48年。万历这个年号也经常用来代指明神宗(万历帝)。万历六年——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万历十年——利玛窦来到中国传教。万历十二年——利玛窦绘制第一张中文世界地图《山海舆地图》。万历十二年——朱载出版《律吕精义》。万历十二年——定陵开建。万历二十九年——利玛窦将油画引入中国。万历二十九年——杨继洲撰写《针灸大成》。万历三十三年7月13日——海南琼州发生7.5级地震。

万历年间的大事件详细点

4,大历十才子是

1唐代宗大历年间10位诗人所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偏重诗歌形式技巧。据姚合《极玄集》和《新唐书》载:十才子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审。宋以后有异说,但多不可信。 大历十才子大多是失意的中下层士大夫,也多半是权门清客,因而多投献应制之作。歌颂升平、吟咏山水、称道隐逸是其诗歌的基本主题。但他们在仕途失意和战乱宦旅生活中,也间有反映现实和体验真实的作品。他们都擅长五言近体,善写自然景物及乡情旅思等,语词优美,音律协和,但题材风格比较单调。 大历十才子,大都以王维为宗,秉承山水田园诗派的风格,寄情于山水,歌咏自然,其中也有一些佳作。 格律归整、字句精工也是他们作品中最明显的特点。他们的作品体裁多用近体格律,很少能见到乐府歌行体。警句名联在十才子的诗中俯拾皆是,说明他们均有较深的功底,所以时有惊人之笔。不过有时也不免显露出雕琢的痕迹,从而因小失大,走到唯美的道路上去。虽有警句而全篇欠佳,这也是那个时代的风气使然。 诗僧皎然在他《诗式》中提到大历时的诗风时曾道:“大历中词人,窃占青山、白云、春风、芳草等为己有”。的确,大历十才子等人的诗歌在内容上比较狭窄。不过总的来说,他们的作品虽然在气格上不及盛唐,但对前辈名家还是有所继承的。 2唐大历时期的十位诗人,《新唐书》载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也有把韩、崔、夏侯三人换为郎士元、李益、李嘉佑的。歌颂升平、吟咏山水、称道隐逸是其基本主题。也有反映真实的作品。都擅长五言近体,善写自然景物及乡情旅思等,语词优美,音律协和,但题材风格比较单调,偏重诗歌形式技巧。其中以钱起、卢纶成就较高。
大历十才子。是指唐代大历年间的十大诗人。据《新唐书·文艺,卢纶传》载:“纶与吉中孚、韩棚、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津、夏侯审、李端,皆能诗,齐名,号大历十才子。”他书所载,十人姓名略有出入。他们都依附权贵,诗作多为饮宴点缀和送别应酬。但也有一些较好的诗,如卢纶的《塞下曲》等
2唐大历时期的十位诗人,《新唐书》载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也有把韩、崔、夏侯三人换为郎士元、李益、李嘉佑的。歌颂升平、吟咏山水、称道隐逸是其基本主题。也有反映真实的作品。都擅长五言近体,善写自然景物及乡情旅思等,语词优美,音律协和,但题材风格比较单调,偏重诗歌形式技巧。其中以钱起、卢纶成就较高。
大历十才子。是指唐代大历年间的十大诗人。据《新唐书·文艺,卢纶传》载:“纶与吉中孚、韩棚、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津、夏侯审、李端,皆能诗,齐名,号大历十才子。”他书所载,十人姓名略有出入。他们都依附权贵,诗作多为饮宴点缀和送别应酬。但也有一些较好的诗,如卢纶的《塞下曲》等

5,大历十才子是谁

大历十才子即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伟、夏侯审和李端等十人; 元和八大诗人是韩愈、柳宗元、孟郊、贾岛、李贺、刘禹锡、元禛、白居易等八位诗人。 艺术成就较高的个人认为当是后者...这个不好说,个人看法不一...
中国唐代宗大历年间10位诗人所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偏重诗歌形式技巧。据姚合《极玄集》和《新唐书》载:十才子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审。宋以后有异说,但多不可信。 大历十才子大多是失意的中下层士大夫,也多半是权门清客,因而多投献应制之作。歌颂升平、吟咏山水、称道隐逸是其诗歌的基本主题。但他们在仕途失意和战乱宦旅生活中,也间有反映现实和体验真实的作品。他们都擅长五言近体,善写自然景物及乡情旅思等,语词优美,音律协和,但题材风格比较单调。 唐代宗大历时期的十位诗人为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偏重诗歌形式技巧。姚合《极玄集》卷上"李端"名下注云:李端与"卢纶、吉中孚、韩□、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一作"峒")、耿□、夏侯审唱和,号十才子。"《新唐书·卢纶传》也说:"纶与吉中孚、韩□、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夏侯审、李端皆能诗齐名,号大历十才子。"葛立方《韵语阳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王应麟《玉海》亦采此说。但在宋代,对"十才子"究竟指哪十人,已有异说。南宋计有功《唐诗纪事》载"大历十才子,……卢纶、钱起、郎士元、司空曙、李端、李益、苗发、皇甫曾、耿□、李嘉□。又云:吉顼、夏侯审亦是。或云:钱起、卢纶、司空曙、皇甫曾、李嘉□、吉中孚、苗发、郎士元、李益、耿□、李端。"严羽《沧浪诗话·诗评》把冷朝阳列入"大历才子",但未明确为"十才子"之一。清人异说更多,见王士□《分甘馀话》卷三、黄之隽《大历十才子诗跋》(《□堂集》卷二十四)、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钞》卷十八、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二,均有辨析。大概因为原十才子中有几家(如苗发、崔峒、耿□、夏侯审、吉中孚)今存诗不多,后世诗评家才以己意加以增删,实应以《极玄集》、《新唐书》所记为可信。 十才子大多是失志失意的中下层士大夫,也多半是权门清客。明代胡震亨《唐诗癸签·谈丛》说:"十才子如司空(曙)附元载之门,卢纶受韦渠牟之荐,钱起、李端入郭氏贵主之幕,皆不能自远权势。"因而多投献应酬之作。但在他们失意的仕途和战乱的宦旅生活中,也间有反映现实和体验真实的作品。他们都擅长五言近体,善写自然景物及乡情旅思等,语词优美,音律谐和,但题材风格比较单调。清代管世铭指出:"大历诸子实始争工字句,然隽不伤炼,巧不伤纤,又通体仍必雅令温醇、耐人吟讽。"(《读雪山房唐诗钞》)这是他们共同的艺术特色。
因该是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
大历十才子。是指唐代大历年间的十大诗人。据《新唐书·文艺,卢纶传》载:“纶与吉中孚、韩棚、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津、夏侯审、李端,皆能诗,齐名,号大历十才子。
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耿湋、夏侯审

6,大历十才子

唐代宗大历时期的十位诗人为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偏重诗歌形式技巧。姚合《极玄集》卷上"李端"名下注云:李端与"卢纶、吉中孚、韩□、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一作"峒")、耿□、夏侯审唱和,号十才子。"《新唐书·卢纶传》也说:"纶与吉中孚、韩□、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夏侯审、李端皆能诗齐名,号大历十才子。"葛立方《韵语阳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王应麟《玉海》亦采此说。但在宋代,对"十才子"究竟指哪十人,已有异说。南宋计有功《唐诗纪事》载"大历十才子,……卢纶、钱起、郎士元、司空曙、李端、李益、苗发、皇甫曾、耿□、李嘉□。又云:吉顼、夏侯审亦是。或云:钱起、卢纶、司空曙、皇甫曾、李嘉□、吉中孚、苗发、郎士元、李益、耿□、李端。"严羽《沧浪诗话·诗评》把冷朝阳列入"大历才子",但未明确为"十才子"之一。清人异说更多,见王士□《分甘馀话》卷三、黄之隽《大历十才子诗跋》(《□堂集》卷二十四)、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钞》卷十八、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二,均有辨析。大概因为原十才子中有几家(如苗发、崔峒、耿□、夏侯审、吉中孚)今存诗不多,后世诗评家才以己意加以增删,实应以《极玄集》、《新唐书》所记为可信。
据姚合《极玄集》和《新唐书》载:卢纶(748—约800),吉中孚(?—约788),韩翃(不详),钱起(722—780),司空曙(约720—约790),苗发(?—约785),崔峒(不详),耿湋(不详),夏侯审(不详),李端(?—约785)。 根据可靠的史料记载,大历十才子中是没有李益的
1唐代宗大历年间10位诗人所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偏重诗歌形式技巧。据姚合《极玄集》和《新唐书》载:十才子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审。宋以后有异说,但多不可信。 大历十才子大多是失意的中下层士大夫,也多半是权门清客,因而多投献应制之作。歌颂升平、吟咏山水、称道隐逸是其诗歌的基本主题。但他们在仕途失意和战乱宦旅生活中,也间有反映现实和体验真实的作品。他们都擅长五言近体,善写自然景物及乡情旅思等,语词优美,音律协和,但题材风格比较单调。 大历十才子,大都以王维为宗,秉承山水田园诗派的风格,寄情于山水,歌咏自然,其中也有一些佳作。 格律归整、字句精工也是他们作品中最明显的特点。他们的作品体裁多用近体格律,很少能见到乐府歌行体。警句名联在十才子的诗中俯拾皆是,说明他们均有较深的功底,所以时有惊人之笔。不过有时也不免显露出雕琢的痕迹,从而因小失大,走到唯美的道路上去。虽有警句而全篇欠佳,这也是那个时代的风气使然。 诗僧皎然在他《诗式》中提到大历时的诗风时曾道:“大历中词人,窃占青山、白云、春风、芳草等为己有”。的确,大历十才子等人的诗歌在内容上比较狭窄。不过总的来说,他们的作品虽然在气格上不及盛唐,但对前辈名家还是有所继承的。 2唐大历时期的十位诗人,《新唐书》载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也有把韩、崔、夏侯三人换为郎士元、李益、李嘉佑的。歌颂升平、吟咏山水、称道隐逸是其基本主题。也有反映真实的作品。都擅长五言近体,善写自然景物及乡情旅思等,语词优美,音律协和,但题材风格比较单调,偏重诗歌形式技巧。其中以钱起、卢纶成就较高。

7,为什么唐 宋两朝都有个庆历年间

毕升就是宋代的啊,唐代没有“庆历”个年号。毕升,(?-1051年),中国北宋发明家,淮南路蕲州蕲水县直河乡(今湖北省英山县草盘镇五桂墩村)人。初为印刷铺工人,专事手工印刷。毕升于宋仁宋庆历年间(1041-1048)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有具体记载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印刷术发展中的一个根本性的改革。 “庆历春...”不知道你指的是哪里,不是说唐代有这个年号吧,古代封建王朝很忌讳和前朝有重复的年号的,偶尔有过,就很为后人诟病,认为是当时的大臣不读书,没学问。不会有你说的唐、宋两朝都有“庆历”年号这种情况出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这个倒是大家熟悉,仍然是宋代,宋仁宗庆历年间是指104l一1048年。刚查了一下,唐代只有“显庆”、“圣历”、“大历”、“长庆”“宝历”等年号,确无“庆历”。
唐朝没有庆历
不会吧唐朝没有庆历 宋 庆历是公元1040年哪看到有唐庆历的?请回复 谢谢
唐代没有“庆历”个年号。
唐朝没有的!
唐朝年号表 ┌———————┬——————┬——————┬——————┐│ 朝 代 │ 年 号 │ 元 年 │ 末 年 │├———————┼——————┼——————┼——————┤│ 〔唐〕 │ 武德 │ 618 │ 626 │├———————┼——————┼——————┼——————┤│ │ 贞观 │ 627 │ 649 │├———————┼——————┼——————┼——————┤│ │ 永徽 │ 650 │ 656 │├———————┼——————┼——————┼——————┤│ │ 显庆 │ 656 │ 661 │├———————┼——————┼——————┼——————┤│ │ 龙朔 │ 661 │ 663 │├———————┼——————┼——————┼——————┤│ │ 麟德 │ 664 │ 666 │├———————┼——————┼——————┼——————┤│ │ 干封 │ 666 │ 668 │├———————┼——————┼——————┼——————┤│ │ 总章 │ 668 │ 670 │├———————┼——————┼——————┼——————┤│ │ 咸亨 │ 670 │ 674 │├———————┼——————┼——————┼——————┤│ │ 上元 │ 674 │ 676 │├———————┼——————┼——————┼——————┤│ │ 仪凤 │ 676 │ 679 │├———————┼——————┼——————┼——————┤│ │ 调露 │ 679 │ 680 │├———————┼——————┼——————┼——————┤│ │ 永隆 │ 680 │ 681 │├———————┼——————┼——————┼——————┤│ │ 开耀 │ 681 │ 682 │├———————┼——————┼——————┼——————┤│ │ 永淳 │ 682 │ 683 │├———————┼——————┼——————┼——————┤│ │ 弘道 │ 683 │ 684 │├———————┼——————┼——————┼——————┤│ │ 嗣圣 │ 684 │ 704 │├———————┼——————┼——————┼——————┤│ (周) │ 文明 │ 684 │ 684 │ ├———————┼——————┼——————┼——————┤ │ (周) │ 光宅 │ 684 │ 684 │ ├———————┼——————┼——————┼——————┤ │ (周) │ 垂拱 │ 685 │ 688 │ ├———————┼——————┼——————┼——————┤ │ (周) │ 永昌 │ 689 │ 690 │ ├———————┼——————┼——————┼——————┤ │ (周) │ 载初 │ 690 │ 690 │ ├———————┼——————┼——————┼——————┤ │ (周) │ 天授 │ 690 │ 692 │ ├———————┼——————┼——————┼——————┤ │ (周) │ 如意 │ 692 │ 692 │ ├———————┼——————┼——————┼——————┤ │ (周) │ 长寿 │ 692 │ 694 │ ├———————┼——————┼——————┼——————┤ │ (周) │ 延载 │ 694 │ 694 │ ├———————┼——————┼——————┼——————┤ │ (周) │ 证圣 │ 695 │ 695 │ ├———————┼——————┼——————┼——————┤ │ (周) │ 天?万岁 │ 695 │ 695 │ ├———————┼——————┼——————┼——————┤ │ (周) │ 万岁登封 │ 696 │ 696 │ ├———————┼——————┼——————┼——————┤ │ (周) │ 万岁通天 │ 696 │ 697 │ ├———————┼——————┼——————┼——————┤ │ (周) │ 神功 │ 697 │ 697 │ ├———————┼——————┼——————┼——————┤ │ (周) │ 圣历 │ 698 │ 700 │ ├———————┼——————┼——————┼——————┤ │ (周) │ 久视 │ 700 │ 700 │ ├———————┼——————┼——————┼——————┤ │ (周) │ 大足 │ 701 │ 701 │ ├———————┼——————┼——————┼——————┤ │ (周) │ 长安 │ 701 │ 705 │ ├———————┼——————┼——————┼——————┤│ │ 神龙 │ 705 │ 707 │├———————┼——————┼——————┼——————┤│ │ 景龙 │ 707 │ 710 │├———————┼——————┼——————┼——————┤│ │ 唐隆 │ 710 │ 710 │├———————┼——————┼——————┼——————┤│ │ 景云 │ 710 │ 711 │├———————┼——————┼——————┼——————┤│ │ 太极 │ 712 │ 712 │├———————┼——————┼——————┼——————┤│ │ 延和 │ 712 │ 712 │├———————┼——————┼——————┼——————┤│ │ 先天 │ 712 │ 713 │├———————┼——————┼——————┼——————┤│ │ 开元 │ 713 │ 741 │├———————┼——————┼——————┼——————┤│ │ 天宝 │ 742 │ 756 │├———————┼——————┼——————┼——————┤│ │ 至德 │ 756 │ 758 │├———————┼——————┼——————┼——————┤│ │ 乾元 │ 758 │ 760 │├———————┼——————┼——————┼——————┤│ │ 上元 │ 760 │ 762 │├———————┼——————┼——————┼——————┤│ │ 宝应 │ 762 │ 763 │├———————┼——————┼——————┼——————┤│ │ 广德 │ 763 │ 764 │├———————┼——————┼——————┼——————┤│ │ 永泰 │ 765 │ 766 │├———————┼——————┼——————┼——————┤│ │ 大历 │ 766 │ 779 │├———————┼——————┼——————┼——————┤│ │ 建中 │ 780 │ 783 │├———————┼——————┼——————┼——————┤│ │ 兴元 │ 784 │ 784 │├———————┼——————┼——————┼——————┤│ │ 贞元 │ 785 │ 805 │├———————┼——————┼——————┼——————┤│ │ 永贞 │ 805 │ 805 │├———————┼——————┼——————┼——————┤│ │ 元和 │ 806 │ 820 │├———————┼——————┼——————┼——————┤│ │ 长庆 │ 821 │ 824 │├———————┼——————┼——————┼——————┤│ │ 宝历 │ 825 │ 827 │├———————┼——————┼——————┼——————┤│ │ 太和 │ 827 │ 835 │├———————┼——————┼——————┼——————┤│ │ 开成 │ 836 │ 840 │├———————┼——————┼——————┼——————┤│ │ 会昌 │ 841 │ 846 │├———————┼——————┼——————┼——————┤│ │ 大中 │ 847 │ 860 │├———————┼——————┼——————┼——————┤│ │ 咸通 │ 860 │ 874 │├———————┼——————┼——————┼——————┤│ │ 乾符 │ 874 │ 879 │├———————┼——————┼——————┼——————┤│ │ 广明 │ 880 │ 881 │├———————┼——————┼——————┼——————┤│ │ 中和 │ 881 │ 885 │├———————┼——————┼——————┼——————┤│ │ 光启 │ 885 │ 888 │├———————┼——————┼——————┼——————┤│ │ 文德 │ 888 │ 888 │├———————┼——————┼——————┼——————┤│ │ 龙纪 │ 889 │ 889 │├———————┼——————┼——————┼——————┤│ │ 大顺 │ 890 │ 891 │├———————┼——————┼——————┼——————┤│ │ 景福 │ 892 │ 893 │├———————┼——————┼——————┼——————┤│ │ 乾宁 │ 894 │ 898 │├———————┼——————┼——————┼——————┤│ │ 光化 │ 898 │ 901 │├———————┼——————┼——————┼——————┤│ │ 天复 │ 901 │ 904 │├———————┼——————┼——————┼——————┤│ │ 天佑 │ 904 │ 907 │└———————┴——————┴——————┴——————┘宋朝年号表 ┌———————┬——————┬——————┬——————┐ │ 朝 代 │ 年 号 │ 元 年 │ 末 年 │ ├———————┼——————┼——————┼——————┤ │〔宋〕(北宋)│ 建隆 │ 960 │ 963 │ ├———————┼——————┼——————┼——————┤ │ │ 干德 │ 963 │ 968 │ ├———————┼——————┼——————┼——————┤ │ │ 开宝 │ 968 │ 976 │ ├———————┼——————┼——————┼——————┤ │ │ 太平兴国 │ 976 │ 984 │ ├———————┼——————┼——————┼——————┤ │ │ 雍熙 │ 984 │ 987 │ ├———————┼——————┼——————┼——————┤ │ │ 端拱 │ 988 │ 989 │ ├———————┼——————┼——————┼——————┤ │ │ 淳化 │ 990 │ 994 │ ├———————┼——————┼——————┼——————┤ │ │ 至道 │ 995 │ 997 │ ├———————┼——————┼——————┼——————┤ │ │ 咸平 │ 998 │ 1003 │ ├———————┼——————┼——————┼——————┤ │ │ 景德 │ 1004 │ 1007 │ ├———————┼——————┼——————┼——————┤ │ │ 大中祥符 │ 1008 │ 1016 │ ├———————┼——————┼——————┼——————┤ │ │ 元禧 │ 1017 │ 1021 │ ├———————┼——————┼——————┼——————┤ │ │ 干兴 │ 1022 │ 1022 │ ├———————┼——————┼——————┼——————┤ │ │ 天圣 │ 1023 │ 1032 │ ├———————┼——————┼——————┼——————┤ │ │ 明道 │ 1032 │ 1033 │ ├———————┼——————┼——————┼——————┤ │ │ 景佑 │ 1034 │ 1038 │ ├———————┼——————┼——————┼——————┤ │ │ 宝元 │ 1038 │ 1040 │ ├———————┼——————┼——————┼——————┤ │ │ 康定 │ 1040 │ 1041 │ ├———————┼——————┼——————┼——————┤ │ │ 庆历 │ 1041 │ 1048 │ ├———————┼——————┼——————┼——————┤ │ │ 皇佑 │ 1049 │ 1054 │ ├———————┼——————┼——————┼——————┤ │ │ 至和 │ 1054 │ 1056 │ ├———————┼——————┼——————┼——————┤ │ │ 嘉佑 │ 1056 │ 1063 │ ├———————┼——————┼——————┼——————┤ │ │ 治平 │ 1064 │ 1067 │ ├———————┼——————┼——————┼——————┤ │ │ 熙宁 │ 1068 │ 1077 │ ├———————┼——————┼——————┼——————┤ │ │ 元丰 │ 1078 │ 1085 │ ├———————┼——————┼——————┼——————┤ │ │ 元佑 │ 1086 │ 1094 │ ├———————┼——————┼——————┼——————┤ │ │ 绍圣 │ 1094 │ 1098 │ ├———————┼——————┼——————┼——————┤ │ │ 元符 │ 1098 │ 1100 │ ├———————┼——————┼——————┼——————┤ │ │ 建中靖国 │ 1101 │ 1101 │ ├———————┼——————┼——————┼——————┤ │ │ 崇宁 │ 1102 │ 1106 │ ├———————┼——————┼——————┼——————┤ │ │ 大观 │ 1107 │ 1110 │ ├———————┼——————┼——————┼——————┤ │ │ 政和 │ 1111 │ 1118 │ ├———————┼——————┼——————┼——————┤ │ │ 重和 │ 1118 │ 1119 │ ├———————┼——————┼——————┼——————┤ │ │ 宣和 │ 1119 │ 1125 │ ├———————┼——————┼——————┼——————┤ │ │ 靖康 │ 1126 │ 1127 │ ├———————┼——————┼——————┼——————┤ │(南宋)│ 建炎 │ 1127 │ 1130 │ ├———————┼——————┼——————┼——————┤ │ │ 绍兴 │ 1131 │ 1162 │ ├———————┼——————┼——————┼——————┤ │ │ 隆兴 │ 1163 │ 1164 │ ├———————┼——————┼——————┼——————┤ │ │ 干道 │ 1165 │ 1173 │ ├———————┼——————┼——————┼——————┤ │ │ 淳熙 │ 1174 │ 1189 │ ├———————┼——————┼——————┼——————┤ │ │ 绍熙 │ 1190 │ 1194 │ ├———————┼——————┼——————┼——————┤ │ │ 庆元 │ 1195 │ 1200 │ ├———————┼——————┼——————┼——————┤ │ │ 嘉泰 │ 1201 │ 1204 │ ├———————┼——————┼——————┼——————┤ │ │ 开禧 │ 1205 │ 1207 │ ├———————┼——————┼——————┼——————┤ │ │ 嘉定 │ 1208 │ 1224 │ ├———————┼——————┼——————┼——————┤ │ │ 宝庆 │ 1225 │ 1227 │ ├———————┼——————┼——————┼——————┤ │ │ 绍定 │ 1228 │ 1233 │ ├———————┼——————┼——————┼——————┤ │ │ 端平 │ 1234 │ 1236 │ ├———————┼——————┼——————┼——————┤ │ │ 嘉熙 │ 1237 │ 1240 │ ├———————┼——————┼——————┼——————┤ │ │ 淳佑 │ 1241 │ 1252 │ ├———————┼——————┼——————┼——————┤ │ │ 宝佑 │ 1253 │ 1258 │ ├———————┼——————┼——————┼——————┤ │ │ 开庆 │ 1259 │ 1259 │ ├———————┼——————┼——————┼——————┤ │ │ 景定 │ 1260 │ 1264 │ ├———————┼——————┼——————┼——————┤ │ │ 咸淳 │ 1265 │ 1274 │ ├———————┼——————┼——————┼——————┤ │ │ 德佑 │ 1275 │ 1276 │ ├———————┼——————┼——————┼——————┤ │ │ 景炎 │ 1276 │ 1277 │ ├———————┼——————┼——————┼——————┤ │ │ 祥兴 │ 1278 │ 1279 │ └———————┴——————┴——————┴——————┘ 可以看出,唐朝没有庆历年号,宋朝有 庆历 (公元1041 ——公元 1048年 )年号。

文章TAG:大历  历年  年间  唐朝  大历年间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