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古代乐谱叫什么五线谱是什么国人发明的

古代乐谱主要是减字谱、工尺谱,五线谱是希腊的

古代乐谱叫什么五线谱是什么国人发明的

2,我国古代常用的乐谱叫

我国古代常用的乐谱叫工尺谱
工尺谱··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我国古代常用的乐谱叫

3,中国古代乐谱

http://baike.baidu.com/view/1672608.htm 这里有详细的解释哦。

中国古代乐谱

4,古代人是怎么记乐谱的

我记得从前看过一个电视节目讲关于琵琶的问题,谱子是只有音,没有节奏,音长,等等概念的。我们的民族音乐因为记谱法的问题导致基本上没有办法还原,你哪怕知道是哪些音了,可是不同的节奏,拍子,速度,高低等等演奏出来完全是不同的音乐(比如说《大腕》里面不是把哀乐提高了几倍速度演奏,结果一下子变得很欢快了类似于《春节序曲》)。 另外,从一本很老的书《琴史》(讲古琴的)里面拍了几张古代谱子的样子给楼主看看 呃,拍的不清楚,但是可以看出来都是汉字.. 书里面描述:只有四段的琴曲用了四千多个汉字标记曲谱...这些文字要详细记录每个手指的位置和动作,如果用吉他举例的话,相当于要这样说:“左手食指按在2弦1品,中指3弦2品,无名指5弦3品,1/4.6弦空弦音;右手食指拨3弦,中指拨2弦,无名指拨1弦,大拇指负责上面三个弦.......”不拉卜拉布啦...再加点技巧就更郁闷了。后来简化了,用一个很复杂的汉字代表一个指头一个音等等,字就少了,但是节奏等等貌似还是没有.... 有些古曲是传唱下来了所以得以保留,但是很多出土的乐谱却很难在复原,真是遗憾的事情....
五音
古代的曲调如:黄钟、大吕,等等。记谱的方式是工、尺(che)。多看看乐理知识。满意请采纳

5,古代曲谱记法

在我国古代(公元前一千多年)就曾用律吕字谱和宫商字谱来记录宫廷里祭宴的音乐(雅乐)。前者借用了我国十二律(即一个八度之内分为十二个半音)的名称(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南吕、夷则、无射、应钟)来记谱。后者借有古代五声音阶的音名(宫、商、角、徵、羽)来记谱,西周时期已较为流行。在我国汉代成书的《礼记??投壶》篇保留了古代演奏的鼓谱。以“口”、“○”及“半”三种谱字记述作投壶游戏时两种鼓的演奏谱。这当是最早的谱式记载。《汉书?艺文志》中有“声曲折”与歌和歌诗相配合的记载。据推断,这些“声曲折”当是歌或歌诗演唱时的曲谱。 我国民间曾常用多种字谱记录音乐。如减字谱、宴乐半字谱、锣鼓经和二四谱等。南北朝时南朝梁代丘明(公元493—590)所传琴曲《碣石调幽兰》中用文字记述了弹琴手法,说明文字谱仍为隋唐间琴人通用的谱式。由文字谱发展为减字谱,是古琴记谱法一个极为重要的革新。这一变革是由唐代曹柔完成的。具体方式是用减笔笔划拼成某种符号作为左右两手在古琴音位上弹奏手法的标记,是一种只记弹奏音位与方法而不记音名的记谱法。如“”,上面的“大九”指大指和九徽(琴的外侧有十三个圆点叫做徽,标志泛音音位的位置),“勹”指中指弹奏技法“勾”的简化,“六”指第六根弦。此“字”总意是左手大指按九徽,右手中指勾六弦。因为标明指法,也叫“指法谱”,到南宋时逐渐定型并沿用至今。它的出现使得大批隋唐以前的琴谱得以整理而传于后世。宴乐半字谱即我国民间传统记谱法之一的工尺谱。
上 尺 工 凡 六 五 已1 2 3 4 5 6 7

6,古代乐谱

  中国传统的记谱法基本有十三种,分别是:工尺谱、琴谱、燕乐半字谱、弦索谱、管色谱、俗字谱、律吕字谱、方格谱、雅乐谱、曲线谱、央移谱、查巴谱、锣鼓经   在当今,中国汉字记谱主要是用宫、商、角、清角(和)、徵、羽、变宫(变)分别来表示do、re、mi、fa、sol、la、si,而在工尺谱中,则表示为上、尺、工、合、六、五、一。而在汉字下方画斜线和在汉字旁家部首(例如加“亻”等)来表现音高。   琴谱是用文字将古琴曲的定弦法、弹奏手法和分句法等记录下来。   燕乐半字谱所用的符号大多形似半个汉字,多用于记录燕乐!故得名!   弦索谱是一种指位谱,原理与今吉他指位谱相似。至今已失传!   管色谱是一种音位谱,最初可能是管乐器指法符号的演变。   俗字谱即工尺谱的前身。   律吕字谱使用十二律吕名记录曲调中各声音高的一种记谱法。我国曾用此记录雅乐。目前仍广泛用与日本和韩国。   方格谱是太簇律由低到高列出十二律,在音图最右边一行注律吕字样,每格代表一个半音,自左而右每格代表一个相对等长时值单位。   雅乐谱是明代记载祭祀孔子所用的音乐的曲谱形式。   曲线谱是用曲折的线条来记写曲调进行的乐谱。   央移谱是藏传佛教使用的曲谱,是在七条平行线上划出各种曲线组成的一种曲谱。   查巴谱是一种在方格中划曲线的曲谱。   锣鼓经是一种打击乐的曲谱。又叫“锣经”、“锣鼓谱”和“法器谱”等。   工尺谱最晚于晚唐五代已产生。其音高符号,属于首调唱名法(当然也有用固定唱名法的),如“上(1)、尺(2)、工(3)、凡(4)、六(5)、五(6)、乙(7)等等。它的调号以上字调(降B)、尺字调(C)、小工调(D)、凡字调(降E)、六字调(F)、五字调(正宫调G)、乙字调(A)等为标记,其中以小工调、正宫调、尺字调、乙字调最常用。   工尺谱的节奏符号,称为板眼。一般板代表强拍,眼代表弱拍,共有散板、流水板、一板一眼、一板三眼、加赠板的一板三眼等形式。散板就是自由节奏;流水板是每拍都用板来记写,一般是1/4的节奏,一板一眼就是一个板与一个眼合成2/4的节拍;一板三眼就是一个板和三个眼合成的4/4节拍;加赠板的一板三眼,只有在昆曲的南曲中才有,大致相当于4/2节拍。   这种记谱法到清乾、嘉年间发展到极至,出现用工尺谱记写的管弦乐合奏总谱——《弦索备考》,即著名的《弦索十三套》。   http://tieba.baidu.com/f?kz=226520623

7,古代二胡等民族乐器用什么谱

你好  在中国古代各种乐器有着自己独特的记谱方法,二胡也不例外.一般通行的使用工尺谱比较多.  工尺谱是为我国所特有的记谱方法。在民间流传甚广。直到今天许多老艺人还是习惯用工尺谱来演唱或记谱。在研究整理民族音乐遗产、向民间音乐学习方面,它仍有着积极的特殊的意义。  工尺谱系何时开始创用,已很难考查。根据历史记载,古代对工尺谱各音的写法与今天通用的写法也颇不一致。目前我国各地所流行的工尺谱,在写法上和读法上也仍然大不相同。  工尺谱在传统写法上是由右而左作直行书写的,但近二三十年来,也有以简谱的形式横行书写的。  在工尺谱中,音的高低是用“上尺工凡六五乙”七个汉字及其变体来标记的。根据目前一般的唱法,它的音高关系与简谱的1 2 3 4 5 6 7相同。即工凡、乙(亻上)之间为半音,其他相邻两音之间为全音。  工尺谱中音的长短是用板眼符号(记在每拍的第一个音的右侧。、或×代表板,·或о代表眼。)、每拍中所包含的字数、字体的大小、字与字之间的距离来表示的。  如果一个音的时值超过一拍以上时,那末就在这个字的下面加一直线。直线所占的时间根据音的长短标记的总原则。  在工尺谱中,乐句与乐句之间常留有一定空隙,以表示乐句的划分。乐段的标记则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段与段之间留有较大的空隙,一种是分段记写。  在工尺谱中,音的休止叫做歇板和歇眼。歇板和歇眼的记法有两种:一种是在歇板或歇眼处写一“勺”字,而在这个“勺”字的右侧注明板或眼的符号;一种是在歇板或歇眼处留出一定的空隙,在这个空隙的右侧,即记板眼符号的地方,记以歇板或歇眼符号。歇板符号用“棥被颉啊痢崩幢硎荆 鄯 庞谩皲”或“△”来标记。  上面所讲的歇板和歇眼的写法,都是表示一拍开始时的休止,但在旋律进行中,往往不是在一拍的开始处休止,在这种情况下,比较清楚的写法是在休止的地方写上一个“勺”字。  如果要在一拍半的音后面休止半拍时,一般都用歇眼符号“△”写在板的符号“×”的下面来表示。  工尺谱中调的标记,数十年前和现行的已大不相同。为了正确了解各种调名所代表的调的高度,现将数十年前流行的调名、现在流行的调名和国际通用调名的音高关系列表如下:  现在流行的调名 数十年前流行的调名 国际通用的调名  小工调 小工调(乙字调) D调  乙字调 凡字调 A调  凡字调 上字调 bE调  上字调 六字调 bB调  六字调 尺字调 F调  尺字调 四字调(五字调) C调  正宫调(五字调) 正宫调 G调  现行工尺谱的调的名称及调的关系,是以小工调为基础,以工音为关键来确定的。例如某调的工音相当于小工调的六字,便称为六字调,某调的工音相当于小工调的尺字,便称为尺字调。也就是说:以小工调的六字为工,便叫做六字调,以小工调的尺字为工,就叫做尺字调,余类推。在民间还有以笛上的按孔或开孔的数目作为调名的。如三眼调、两眼调等。  工尺谱中的强弱记号、反复记号、表情记号、速度记号等,都是用文字来标记的。有的记在工尺音字的左侧,有的记在板眼符号的右侧,也有的记在工尺音字的行间。  近代,简谱从日本传到中国,成为很多民乐的记谱方法,已经替代了工尺谱的使用.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音乐与作曲技术团队 灯丝寒
工尺记谱
应该是工尺(che)
我觉得应该就是五音,宫商角徵羽,来谱曲。这可能是类似于古琴谱。我是这么认为的
有可能是减字谱。古琴就是历史悠久的乐器,它是使用减字谱来演奏的,所以我觉得可能会是减字谱。

文章TAG:古代  乐谱  什么  五线谱  古代乐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