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朝图红楼人名二

元春、入画

岁朝图红楼人名二

2,岁朝图怎么读

【岁朝图】的读音为【suì cháo tú 】。1、释义内容与元旦有关的图画。2、出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五回:“及至拿了画去看,却是画的一张人物,大约是岁朝图之类。”3、岁朝图的兴起《岁朝图》这种绘画题材是从宋代皇宫中开始兴起的一个绘画题材,从宋徽宗时特别流行,采用的画法也是写生画法,形象逼真,内容也是冬天不易看到的花卉、树木为主,意思是春天很快到了,增加节日气氛。到明清时有所变化,他们将佛教的五件供器(蜡台、香炉等)画在画中,主要的是画花卉为主,旁边有五供器中的一件即可,如意大利籍画家郎士宁画的岁朝图也是花瓶和花卉,只是到齐白石的笔下才从皇宫中走入平民化,画中加入了鞭炮、茶壶等,都是表示大年新春到的意思。

岁朝图怎么读

3,什么是岁朝图

内容与元旦有关的图画。《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五回:“及至拿了画去看,却是画的一张人物,大约是岁朝图之类。”

什么是岁朝图

4,谁能提供清朝皇帝年间家谱

清朝王室自康熙开始,按字辈命名,不仅规定了必用字,而且规定了第二字的偏旁,如雍正这一辈皇子,第一字皆用“胤”字,第二字皆用“示”旁,如胤祖、胤祺、胤提……胤祯等。雍正皇帝是第四子,正名胤真。乾隆这一辈皇子,第一字皆用弘字,第二字皆用“日”旁(乾隆皇帝名弘历)。乾隆年间,皇六子永熔绘了“岁朝图进呈孝圣后,乾隆就在上面题了一首诗,有“永绵奕载奉慈娱”句,以后乾隆就在弘以下,选字“永、绵、奕、载”四字,作为取名辈字,道光又在“载”之后亲选“溥、毓、恒、启”四字。咸丰皇帝又在“启”字辈下选定“焘、屹、增、棋”四字。因此清朝皇室从雍 正辈起,取名用字的顺序是: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增、祺。到了末代皇帝溥仪的“溥”字辈,清王朝就被推翻了,以后取名是否使用这些辈字,就不得而知了。

5,乾隆皇帝当时给爱新觉罗家族排的家谱是什么

乾隆年间,皇六子永瑢画了一幅《岁朝图》,进呈给孝圣皇后,乾隆帝的题诗中有“永绵亦载奉慈娱”一句。后来,他取其中的“永绵亦(奕)载”4字为近支宗室的字辈。1776年,又规定以后皇嗣取名,永、绵二字改用颙、旻,而别的人仍用永、绵作字辈。1825年,从大臣选出的10个字中,道光帝钦定了“溥毓恒启”4字,作为“载”字以下的字辈。1857年,咸丰帝又续拟了“焘闿增祺”4字,作为“启”字以下的字辈。清朝宗室的字辈,前后计有14字: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闿增祺。如果以努尔哈赤为第1代的话,那么皇太极是第2代,福临是第3代,玄烨是第4代,以后玄烨这一支系,胤 (允)字辈是第5代,弘字辈是第6代,永(顒)字辈是第7代,绵(旻)字辈是第8代,奕字辈是第9代,载字辈是第10代,溥字辈是第 11代,毓字辈是第12代,恒字辈是第13代,启字辈是第14代,焘字辈是第15代,闿字辈是第16代,增字辈是第17代,祺字辈是第18代。1937年,溥仪又增:“敬志开端,锡英源盛,正兆懋祥”12字,作为“祺”字以下的字辈。那些支派较远的宗室,往往也有自己的字辈。如豫亲王保泰的后人,“载”字辈改用“常”字,“溥毓恒启”字辈,分别用“松柏清国”4字。
你好!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增、祺如有疑问,请追问。

6,猜猜清朝名字的资料

爱新觉罗家族,经四百余年的演变,逐步汉化。首先体现在名字的汉化上。清康熙朝前,爱新觉罗家族的名字均用满语。为了标明直系与远支的区别,康熙帝在给诸皇子命名时一律用"胤"字,给皇孙命名一律用"弘"字(个别幼亡者除外)。这是爱新觉罗氏行辈用字之始。不过,当时康熙帝未必想用汉字排列一个行辈顺序,因为他没有要求皇子皇孙以外的人也用这个字命名。但《玉牒》中载,康熙帝诸子名字除胤祯外都用"允"字,因此有的人以为"胤"字不对。其实,康熙帝诸佣际怯?胤"字命名的,胤祯继帝位后,为避圣讳才将其兄弟的"胤"字改为"允"字。乾隆帝弘历不讲忌讳,其兄弟之名都保留了"弘"字。 乾隆帝以"永"字给皇子们命名。有一次皇六子永瑢画了一幅《岁朝图》献给祖母孝圣皇太后。乾隆帝在上面题了"永绵奕载奉慈娱"几个字,意思是让老太后为儿孙繁衍和成长而高兴。此后,永、绵、奕、载四个字就作为后代命名用字了。乾隆帝晚年将皇位让给了皇十五子永琰。为免众兄弟改名,而将永琰一人改为颙琰。此后道光帝绵宁继位,也将其名改为旻宁。咸丰以后,皇帝也不改名了。从这以后,皇帝与其兄弟都按辈份顺序命名了。道光时,上述六个字已不足用,故于丁亥年补了"溥毓恒启"四个字;咸丰丁巳年又续"焘闿增祺"四字,前后共十四个字。民国以后,爱新觉罗氏已成平民。为恐后世不辨宗亲,难明辈次,乃于1938年由宗人发起重修谱书。这次修谱由光绪帝七弟载涛牵头,由本枝宗人金松乔、庆厚等人组成修谱委员会。书名改为《爱新觉罗宗谱》。逊帝溥仪又增补行辈用字十二个,即:"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加上过去所定十四字共为二十六个字。从此,爱新觉罗氏按行辈用字命名的人才多起来。故爱新觉罗氏字辈为: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闿、增、祺、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
里面的主人公都有特异功能,伙计们,我加悬赏啊。谁能告诉我啊!不麻烦的,看过的朋友应该知道的啊。谢谢啦! 名字叫 越空行者!!!

7,乾隆皇帝当时给爱新觉罗家族排的家谱是什么

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增、祺。乾隆帝的题诗中有“永绵亦载奉慈娱”一句。他取其中的“永绵亦载”四个字为近支宗室的字辈。又规定皇嗣取名永、绵二字改用颙、旻。1825年,道光帝把“溥毓恒启”4字作为“载”字以下的字辈。1857年,咸丰帝又续拟了“焘闿增祺”4字,作为“启”字以下的字辈。清朝宗室的字辈,前后计有14字: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闿增祺。如果以努尔哈赤为第1代的话,玄烨是第4代。玄烨这一支系,胤字辈是第5代,弘字辈是第6代,永字辈是第7代,绵字辈是第8代。1937年,溥仪又增:“敬志开端,锡英源盛,正兆懋祥”12字,作为“祺”字以下的字辈。那些支派较远的宗室,往往也有自己的字辈。如豫亲王保泰的后人,“载”字辈改用“常”字,“溥毓恒启”字辈,分别用“松柏清国”4字。
乾隆年间,皇六子永瑢画了一幅《岁朝图》,进呈给孝圣皇后,乾隆帝的题诗中有“永绵亦载奉慈娱”一句。后来,他取其中的“永绵亦(奕)载”4字为近支宗室的字辈。1776年,又规定以后皇嗣取名,永、绵二字改用颙、旻,而别的人仍用永、绵作字辈。1825年,从大臣选出的10个字中,道光帝钦定了“溥毓恒启”4字,作为“载”字以下的字辈。1857年,咸丰帝又续拟了“焘闿增祺”4字,作为“启”字以下的字辈。清朝宗室的字辈,前后计有14字: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闿增祺。如果以努尔哈赤为第1代的话,那么皇太极是第2代,福临是第3代,玄烨是第4代,以后玄烨这一支系,胤 (允)字辈是第5代,弘字辈是第6代,永(顒)字辈是第7代,绵(旻)字辈是第8代,奕字辈是第9代,载字辈是第10代,溥字辈是第 11代,毓字辈是第12代,恒字辈是第13代,启字辈是第14代,焘字辈是第15代,闿字辈是第16代,增字辈是第17代,祺字辈是第18代。1937年,溥仪又增:“敬志开端,锡英源盛,正兆懋祥”12字,作为“祺”字以下的字辈。那些支派较远的宗室,往往也有自己的字辈。如豫亲王保泰的后人,“载”字辈改用“常”字,“溥毓恒启”字辈,分别用“松柏清国”4字。

8,清乾隆帝有趣对联故事二三则

1、乾隆帝南巡到江苏通州(今南通市),他突然想到河北也有一个通州于是出了上联:“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大臣们对不出来,查资料、找县志也对不出来。乾隆帝很不高兴。一天他和小随从外出游玩,看到街上有许多当铺,小随从灵机一动,对出下联:“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乾隆一听很高兴,连声叫好,给小随从连升三级。2、乾隆帝听一个姓倪的歌姬演唱,一高兴出一上联:“妙人儿倪氏少女”,由“妙倪”二字组成。大臣们对不出,歌姬很聪明也不知此人是皇帝,于是出口答道:“大言者诸葛一人”,乾隆听了拍手叫绝,连赏歌姬御酒三杯。3、乾隆帝看出纪晓岚想家了又不敢说,就给纪一个机会对对联,对上了就回家乾隆出上联:“口十心思,思妻,思子,思父母。”纪一听道:“陛下圣明,如蒙恩准,臣感戴圣恩,我是: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君王。”纪出了一幅十分完整的下联,乾隆大为高兴,当场批他回家。4、乾隆在郊外看见飞来一只白鹤便让纪晓岚作诗,纪随声吟道:“万里长空一鹤飞,朱砂为冠雪为衣。”刚吟出两句,乾隆却刁难纪说:“这是一只黑鹤。”纪看了一下乾隆,接着吟道:“只因,觅食归来晚,误入羲之蓄墨池。”乾隆听后开怀大笑。大家也都赞叹纪才思敏捷,出口成章。5、乾隆游览佛寺时,突然想到城里“天然居”店铺作一句回文式上联:“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不料话音刚落纪随口对出:“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乾隆说:“太妙了。”并称下联甚绝对,不服!还让纪再对。纪晓岚见一和尚走进山林中便道:“僧游云隐寺,寺隐云游僧。”乾隆气消了,纪也躲过一关。
爱新觉罗家族,经四百余年的演变,逐步汉化。首先体现在名字的汉化上。清康熙朝前,爱新觉罗家族的名字均用满语。为了标明直系与远支的区别,康熙帝在给诸皇子命名时一律用"胤"字,给皇孙命名一律用"弘"字(个别幼亡者除外)。这是爱新觉罗氏行辈用字之始。不过,当时康熙帝未必想用汉字排列一个行辈顺序,因为他没有要求皇子皇孙以外的人也用这个字命名。但《玉牒》中载,康熙帝诸子名字除胤祯外都用"允"字,因此有的人以为"胤"字不对。其实,康熙帝诸佣际怯?胤"字命名的,胤祯继帝位后,为避圣讳才将其兄弟的"胤"字改为"允"字。乾隆帝弘历不讲忌讳,其兄弟之名都保留了"弘"字。乾隆帝以"永"字给皇子们命名。有一次皇六子永瑢画了一幅《岁朝图》献给祖母孝圣皇太后。乾隆帝在上面题了"永绵奕载奉慈娱"几个字,意思是让老太后为儿孙繁衍和成长而高兴。此后,永、绵、奕、载四个字就作为后代命名用字了。乾隆帝晚年将皇位让给了皇十五子永琰。为免众兄弟改名,而将永琰一人改为颙琰。此后道光帝绵宁继位,也将其名改为旻宁。咸丰以后,皇帝也不改名了。从这以后,皇帝与其兄弟都按辈份顺序命名了。道光时,上述六个字已不足用,故于丁亥年补了"溥毓恒启"四个字;咸丰丁巳年又续"焘闿增祺"四字,前后共十四个字。民国以后,爱新觉罗氏已成平民。为恐后世不辨宗亲,难明辈次,乃于1938年由宗人发起重修谱书。这次修谱由光绪帝七弟载涛牵头,由本枝宗人金松乔、庆厚等人组成修谱委员会。书名改为《爱新觉罗宗谱》。逊帝溥仪又增补行辈用字十二个,即:"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加上过去所定十四字共为二十六个字。从此,爱新觉罗氏按行辈用字命名的人才多起来。故爱新觉罗氏字辈为: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闿、增、祺、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自己补充一下:胤字辈以礻为偏旁;弘字辈以日为偏旁;永字辈以王为偏旁;绵字辈以竖心旁为偏旁;奕字辈以言为偏旁;载字辈以氵为偏旁;溥字辈以亻为偏旁;毓字辈以山为偏旁后面就不清楚了

文章TAG:红楼  人名  岁朝图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