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年前买的徐汉堂的紫砂壶是真的吗

您的问题,这样的紫砂壶,不一定是真的;具体是不是真品,补充图片看看就知道,图片发到这里就可以!
精品一般在几十万 12年有个虚扁壶说是拍了300多万 不知道真的还是炒作!

十年前买的徐汉堂的紫砂壶是真的吗

2,请各位大神看看这是真的紫砂壶吗价值多大

从图片看应是真的紫砂壶,照片角度问题,不好确定是扁仿古,还是虚扁壶。至于价值得根据底款印章,确定该壶的作者是谁来定,图片看来工艺还不错。
王红娟现代的工艺师,名气不大,但是壶造型不错,很精美,平时使用也是一种极美的情趣,可以好好收藏!

请各位大神看看这是真的紫砂壶吗价值多大

3,如何选择正确的紫砂壶器型

可以根据你想泡的茶来选择。扁壶型,如仿鼓壶、虚扁壶等,身筒矮,不易储温;口大,与空气的接触面就大也易散热,壶口大揭盖还便于观察绿茶在水中的形态美感。这种造型特别适合泡绿茶,使较嫩的绿茶不易泡老,可较好的展现出绿茶滋味清爽、鲜活的特点。而类似于西施、匏尊、容天,莲子,掇球等等,肚大,口小,不易散香;壶深,易于保温。这种造型适合泡乌龙茶,铁观音,普洱等需要高温发茶的茶叶。它轻易表现出乌龙茶香气浓烈、持久,滋味醇厚、甘甜的特点。泡普洱的亦是口感凸起,陈香不绝;潮汕工夫茶讲究壶的宜小不宜大,宜深不宜浅。由于乌龙茶叶呈卷球状,圆形壶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可以让半球状的茶叶完全伸展,圆形的壶壁可让水在壶里顺流而转,跟能温润地将水与茶叶紧密结合,有利发茶。
一、紫砂陶是从砂锤炼出来的陶:既不夺茶香气又无熟汤气,故用以泡茶色香味皆蕴。 二、砂质茶壶能吸收茶汁:使用一段时日能增积“茶锈”,所以空壶里注入沸水也有茶香。 三、便于洗涤:日久不用,难免异味,可用开水泡烫两三遍,然后倒去冷水,再泡茶原味不变。 四、冷热急变适应性强:寒冬腊月,注入沸水,不因温度急变而胀裂;而且砂质传热缓慢,无论提抚握拿均不烫手。 五、紫砂陶质耐烧:冬天置于温火烧茶,壶也不易爆裂。当年苏东坡用紫砂陶提梁壶烹茶,有“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的诗句,也决非偶然。这就是古今中外讲究饮茶的人,所以特别喜爱用紫砂壶的原因。 紫砂壶可泡半发酵、全发酵茶;一是紫砂壶本身透气不透水,具有独特的双重气孔结构,可一使茶香气味道口感发挥的更好。二是紫砂壶本身是文化艺术的一种有机结合,喝茶本身而言既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艺术,用紫砂壶可以提高喝茶这一行为的情趣。但绿茶不建议用,绿茶讲究形、色、香,用紫砂观察不到绿茶的色绿形美及动态美感,也闻不到绿茶的郁香;而且,绿茶的香气与茶气没有必要用紫砂,玻璃杯足矣。如果一定要用,也可以。用大壶,广口,盖子最好也不要盖。

如何选择正确的紫砂壶器型

4,请问紫砂壶中的水扁壶和虚扁壶的区别何在

没区别。“虚扁壶”“水扁壶”还有“书扁壶”发音相近,宜昌发音几乎相同,指的是同一紫砂壶样式。意思上,书扁更恰当,水扁或虚扁都不大通顺,但虚扁用得较多。  顺便抄书一段  “从马背到书桌”——紫砂扁壶造型来源略考  □ 李 琦  一直以来,对于虚扁壶形就非常喜爱,其扁圆的器型,给人一种虚怀若谷,逍遥自在的感觉。它的个性鲜明,造型美观,令人玩味不尽。也正因为其独特的造型,使我产生了探寻它造型来源的想法,故以此篇小文略作钩沉。  说到紫砂中的扁壶,最早见于明代时大彬款制作的调砂“虚扁”,其后名家均有制作,此类器型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扁”。根据紫砂壶造型不外乎仿生象形、仿古青铜器、几何抽象等方法,我们还是先看青铜器的扁壶,以资对比。  扁壶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约公元前770-700年)。陇县曾出土高20cm,宽20cm的铜扁壶,作酒器用。战国时代的铜扁壶就已经很精美了(见藏于史密斯博物馆的战国扁壶)。这就说明,扁壶造型在中原文化中出现是在春秋战国时代。春秋时期的扁壶是什么样子的呢?在介绍中说它是“扁体长方形高圈足。前有流,插子器的中腹为龙形,后为龙形。腹饰大鸟纹,圈足饰波曲纹,间饰似云纹。此器造型独特,纹饰新奇流畅。一改西周时期造型及纹饰风格。”尤其最后一句“一改西周时期造型及纹饰风格”最关键,也给我们提出了问题,那就是为什么大约相近朝代中器物造型会出现了突变?  河南省社科院任崇岳研究员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原地区历史上的民族融合与同化》论文中有这样一段论述:中原地区是夏、商、周三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这一时期边陲的蛮、戎、夷、狄等少数民族也乘机内徙,与中原诸夏杂居,至战国时有些少数民族因融入华夏族而消失了,于是有了新的华夏族。从时间上看,经过夏商周三代长达数百年的民族融合,不光是语言、人种的变化,使用器具也必然会有互相的借鉴和演变。战国时代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即便是两个对手之间也会通过学习对方的长处来提高自己的能力。综上,无论是和平还是战争时代,都不能挡住民族文化的交流。提到少数民族以及它们和汉民族文化的交流,对于扁壶是怎么来的似乎是扯的远了点,但是请注意,从大的方面有服装,语言,小的方面呢?那就是他们的器具——水(酒)囊。下面一段摘自《土尔扈特部落史》的记录详细记载了蒙古族同胞们水囊的制作方法:  “蒙古土尔扈特人盛酒皮囊,用牦牛皮或骆驼皮制成。制作时首先剃光皮子上的毛,压上精美的图案,在坑里烟熏十天左右,这样就制成了长期不腐烂不发臭,而且有异香的皮革。将皮革用香肠线缝实,再用牲畜骨胶将针眼里外抹密实即成。酒囊大的可盛50-60公斤,小的可盛1公斤。具有不走味,不撒酒,不怕挤压,不怕摔打,不怕颠簸的优点,便于驼背上,马背上携带。一个酒囊可用70-80年,传至三代。每一家祖父祖母要替未来的孙子制作2-3年酒囊做为遗传纪念,不送给别人。有的客人如果不懂客人的习俗想要,会得到说明式的婉拒。土尔扈特人的酒囊也从不制作往外卖。”  “囊”,口袋的意思,盛入水后形状扁圆。形状扁圆不占空间,背负在腰间或是驼在牲畜上都比较方便,用兽皮制作,取材容易。有资料显示1957年西安市唐墓出土的三彩骆驼俑上,所驮两件酒器都是扁体的,而左侧的小扁壶与北齐釉陶扁壶一模一样。以此两点来看,扁的造型非常适合于游牧民族在马背上使用。中原汉族人为定居生活,从他们的使用习惯来看,并不以方便为首要目标。日常使用的盛器中以容量大,便于使用,取材方便是需要首先考虑的目标。装饰,祭祀是次要的,而且它们也都是从实用器皿发展而来的。汉族人制作盛器材质以陶和金属为主。以青铜器或陶器制作扁壶会出现一、容量小,二、摆放不稳定的后果。因此无论是为了抽象的表现美观还是实际使用来说都不会,也没有必要发明出这种造型。至此,唯一结论就是从少数民族的实用盛器“囊”借鉴而来。  由此初步有了扁壶的形成过程。  春秋之后,宋元明清历代均有扁壶的制作,但是材质从金属逐步的转变为陶瓷器。到了明代,由于质地相近,紫砂的兴起使一大部分陶瓷的从业者转变到了紫砂工艺里面来。他们的转变也同时使陶瓷的造型创作方法融合到了初生的紫砂文化中来。时大彬,这个紫砂历史上的奇才,他创作了的玉兰花瓣、印包、僧帽等壶的造型都是通过借鉴瓷器,日常仿生,象形提炼抽象而来的。下面的松石绿鱼藻纹高执扁壶图片给了我们一个阶段性的实物演变参考,从最早的囊演变到青铜器,嘴、盖、颈部都更接近于紫砂壶了。然后,紫砂从业者在创作过程中还是考虑到了实用性,因为以前的扁壶多做酒壶用,不必频繁的淋水,冲洗,也不必考虑到功夫茶冲泡时候高壶身对于茶叶、茶汤的控制上的影响,也不必更多的考虑出水和容量等等一系列茶道的要求。将壶身放倒,首先不会水位太高闷茶,而且实用时候摆放更加稳定,放倒后的壶身高度恰巧和当时一本线装书的高度差不多,也是放在书桌上泡茶品饮时所用,所以,取了个名字叫“书扁”。这位紫砂壶历史上的奇才也许就是通过瓷器的扁酒壶而发明了紫砂壶的虚扁。  虚扁,它随着历史一路演变而来。从少数民族的皮具到汉族的青铜器——陶瓷,从马背上的实用器皿到中原文人墨客们书桌上发闲远悠思的雅玩,从盛水酒到注满幽香的茶汤,皮具粗犷的美,通过紫砂转变为了含蓄,包容,典雅……

5,泡普洱生茶用什么茶壶适合

普洱茶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本文,所指的普洱茶是广义的普洱茶,也就是包括已经转化的自然发酵多年的陈茶、新生产的生茶,还有经渥堆发酵的熟茶。如何正确选择适宜泡普洱茶的紫砂壶,笔者主要是谈紫砂壶型、容积、泥料、烧法温度以及壁厚等,艺术性暂时不在本文中讨论。目前这个题目还没有统一的认识,笔者主要是通过自己的体验来探讨一下。希望能取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先谈谈壶的容积。一般在这个问题上,大家的看法是比较一致的,泡普洱茶的紫砂壶容积一般要比泡乌龙茶的大些。因为云南大叶种茶本身叶片比较大,大一点的壶有利于叶片充分舒展开、内涵物质的释放,而乌龙茶讲究小壶,逼出香气。所以壶不能大。泡普洱一般宜选择180亳升~200毫升左右的茶壶,当然也可选择更大一些的壶,视喝茶人数的多少而定。 其次,谈一下壶型。泡普洱茶宜选择脖大、耳桶饱满的壶型。出水一定要好,流以直流,剑流最好,口盖一般不宜过小,过小不利于壶内温度散发,尤其是品饮新制作的生茶时,紫砂壶型中苦涩就会增加。口盖过大也不好,象虚扁一类的壶型,饮用过程中口盖过大,热量散发太快,茶香就不能饮满,常用的壶型推荐象景洲石飘,仿古,标准水平,巨轮珠等。方型壶由于是方流,出水一般都较慢,不推荐。还有象药型等实用性都可能会差一些。 再次,谈一下壶泥料。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喝普洱茶的目的是为了试茶还是为了饮用。有时候我们喝普洱茶就是试一下茶质的好坏来决定是否有继续存放的价值。这时该用目数高的朱泥壶就好,基本上比较能如实地反映茶质的好坏。正常饮用的话选择朱泥段的泥料为宜,紫砂可以吸附一部分与普洱茶质中不好的苦、涩、吸烟味,用紫泥壶来泡渥堆味会减少很多,老的入仓茶也可以用紫砂来吸附一定的杂味。 还有就是烧结温度与壶壁厚度的问题。笔者认为,如果是泡干仓老茶,本身茶质就很好,苦涩度也低,水甜,就不必选用烧结温度低的壶,而宜选用烧结温度高、壶壁薄的壶,这样可以更好表现干仓普洱好茶的香、醇、滑、厚来。吸附异味就不是太重要。熟茶来讲,窑温低、粗砂壶壁厚吸附堆味的能力最强,熟茶由于要迅速降低茶的温度来减少清涩味、壶壁厚薄一点,烧结温度低一下为好,宜选用红泥本山绿泥、降坡泥一类泥料所制的壶。 以上只是笔者个人品饮云南普洱茶的一点心得,云南普洱茶是个神奇的茶,笔者对它的了解还很肤浅,谈点心得给大家做参考,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品位体验用心辩别,选用合适的紫砂壶来获得最大的品饮乐趣,目的是为了把普洱茶最好的方面显现出来。 现在要购买适合泡普洱茶的紫砂壶。具体应如何选择?在紫砂壶的器形,大小与泥料上有哪些讲究? 紫砂壶的器形自己觉得好就行,当然出水越好越好:lol ,大小在150-250CC我个人认为较为实用些,泥料我也不懂,但论坛里很多帖都说得很清楚,石昆牧老师也说了: 2. 新制生茶以盖碗(显香)或低密度高煅烧壶(软水)冲泡。 3. 新制熟茶以低密度低煅烧壶去堆味、软水。 4. 有仓味茶品以低密度低煅烧壶去杂味。 5. 无仓味老陈茶则以高密度老壶冲泡。 为便于各位壶友按各自泡饮需求选购茶壶,在这里我大略总结以下两点: 1,扁壶型,如仿鼓壶、虚扁壶等,身筒矮,不易储温;口大,与空气的接触面就大也易散热,壶口大揭盖还便于观察绿茶在水中的形态美感。这种造型特别适合泡绿茶,使较嫩的绿茶不易泡老,可较好的展现出绿茶滋味清爽、鲜活的特点。 2,而类似于西施、匏尊、容天,莲子,掇球等等,肚大,口小,不易散香;壶深,易于保温。这种造型适合泡乌龙茶,铁观音,普洱等需要高温发茶的茶叶。它容易表现出乌龙茶香气浓郁、持久,滋味醇厚、甘甜的特点。泡普洱的亦是口感突出,陈香不绝;潮汕工夫茶讲究壶的宜小不宜大,宜深不宜浅。因为乌龙茶叶呈卷球状,圆形壶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可以让半球状的茶叶完全舒展,圆形的壶壁可让水在壶里顺流而转,跟能温润地将水与茶叶紧密结合,有利发茶。
生茶最适合小紫砂壶,200CC以下,太大了不显香,用盖碗温度不能达到冲泡要求,次之
我喝生茶最喜爱用盖碗,快倒快出~
1、茶壶 普洱茶的泡茶器皿以宜兴紫砂壶为首选。紫砂壶的良好透气性和吸附作用,有利于提高普洱茶的醇度,提高茶汤的亮度。选择砂壶一般以朱泥调砂和紫泥调砂为理想,以利于提高透气性。 茶壶容积相对宽松,便于茶条舒张和滋味的浸出。这与乌龙茶用壶"以小为贵"恰恰相反。二三人同饮普洱茶,一般用250毫升紫砂壶,人多时可用300-400毫升的茶壶冲泡。刚买到的新壶要用茶水煮一煮,以去除"窑味"和土味,并经使用一段时间(俗称"养壶")后再冲泡好茶,达到"壶熟茶香"的效果。此外,用瓷壶和瓷盖碗茶具也可冲泡普洱茶。 2、烧水具现今常用"随手泡"烧水,比较方便。如果冲泡一些比较好的普洱茶时,应以铜壶或砂壶明火烧水,以保持泉水的活性和提高水温。 3、茶杯 一般以白瓷或青瓷为宜,以便于观赏普洱茶的迤俪汤色。茶杯应大于功夫茶(乌龙茶)用杯,以厚壁大杯大口饮茶,这既适应普洱茶醇厚香甜的特性,也比较贴近云南人粗旷的饮茶习俗。 4、公道壶 以质地较好的透明玻璃具为首选。普洱茶以茶汤晶莹亮丽、颜色多变而著称。人们常常把云南普洱茶的汤色比喻为"陈红酒"、"琥珀"、"石榴红"、"宝石红"等等。观色已成为普洱茶艺中的一道独特风景。普洱茶的茶汤色泽和质地因茶叶的产地、制作工艺、用料、储藏环境、陈化年限等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观汤既是审美也是评价茶质好坏的重要环节。 5、剥茶起形状像起子,以硬木或硬竹子制作,用于紧压茶的解块。通过逐层拨茶,既能保持茶条的完整,减少碎末茶,又便于面茶与里茶的搭配,准确反映紧压茶的品质。 备茶 对于普洱紧压茶,茶性有里外之分,即便是一块里外用料一致的紧压茶,随着存放时间的延续,表茶和里茶的茶性也有区别。所以,在饮用之前,应将紧压茶解散,放入陶罐里让其散散气,同时让面茶与里茶混合均匀。对于密封较严的小包装散茶,饮用之前也应让其透透气。经过这样处理后饮用,其品质优于现解块现开封现冲泡。这有点类似于品红酒,一般应避免现开现饮,开瓶后放一段时间后再饮,以"击活"酒性。

文章TAG:扁壶  十年  买的  徐汉堂  虚扁壶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