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汉袁安碑是什么字体

汉《袁安碑》是汉代篆书的典型代表。

汉袁安碑是什么字体

2,隶书什么时候成为全国规范性文字哪个朝代历史

东汉时期。一直到三国两晋才逐渐被楷书替代。 西汉仍沿用秦篆,西汉时的《袁安碑》完全继承了秦篆的特点。到后因书写速度原因演变成隶篆,就介于篆书和隶书之间的一种字体。

隶书什么时候成为全国规范性文字哪个朝代历史

3,我国最早的碑文体作品是什么

是袁安碑东汉永元四年(92年)刻立,原在地不详。明万历二十年(1598年)被人移置河南偃师县西南辛村东牛王庙中,1930年发现,1934年移置偃师县教育局,其后辗转迁徙,下落不明。1961年又发现后移至河南省博物馆。碑上下皆残,现存碑高 139厘米,宽73厘米,厚21厘米,中间有穿。无撰书人姓名。碑文为小篆,10行,行15字。除第8、10两行为不满行外,其他行下一字均缺(现已考出),仅存139字。字体结构宽博流畅,笔画较瘦。碑侧有明万历二十六年题字。
你说呢...

我国最早的碑文体作品是什么

4,东汉篆书袁安碑怎么临

此碑全称《汉司徒袁安碑》。袁安,东汉汝南人,举孝廉,从县令做起,历任太守、河南尹、司空、司徒,为官严明,不畏强权,节行甚高,名重朝廷。其子亡后有《袁敞碑》,二碑书风类似,常并称。东汉流行隶书墓志,而此碑以小篆刻成,字数多,艺术水平高,颇为罕见。因隶书的流行,汉代篆书逐渐脱去了秦篆的实用性,向纯艺术性迈进,所以更加注重系统、完善的书写技法。《袁安碑》正体现了这一特征。它上乘秦篆,线条纤细婉转,结体工稳宽博,体势遒劲流畅、端庄方正,且由于发现较晚,故刀口清晰、比较完整,是我们今人学习篆书很好的入门佳品~
我不会~~~但还是要微笑~~~:)

5,袁安碑的介绍

中国东汉碑刻。全称“汉司徒袁安碑”。东汉永元四年(公元92)立。原石出土地点不详,1929年在河南偃师县城南辛家村发现,现藏河南博物院。碑高1.53米,宽约0.74米。篆书,共10行,满行16字,下截残损,每行各缺 1字,故现存15行字。除第8、10两行为不满行外,其他行下一字均缺(现已考出),仅存139字。字体结构宽博流畅,笔画较瘦。碑侧有明万历二十六年题字。碑中间有穿,位置较低。袁安碑是一件极为罕见的用篆书写就的汉代墓碑。内容主要记载袁安的生平,与《后汉书·袁安传》基本相同,但较简约无赞颂铭辞。碑上有圆形碑穿在第五、六行之间,正当碑中,为汉碑之所仅见。由于该碑发现较晚,字口锋颖如新,书法浑厚古茂,雄朴多姿,线条纤细婉转,体态遒劲流畅,飘逸圆融中尽显端庄方正,是汉代篆书的典型代表。现代书家费声骞评《袁安碑》:“此碑笔画瘦劲,纤而能厚,结体宽博,运笔圆匀,碑字清晰,可供学篆取法善本。”

6,隶书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加以推广源自于哪个朝代

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它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也有说法称隶书起源于战国时期。隶书是相对于篆书而言的,隶书之名源于东汉。隶书的出现是中国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国的 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奠定了楷书的基础。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到东汉时,撇、捺等点画美化为向上挑起,轻重顿挫富有变化,具有书法艺术美。风格也趋多样化,极具艺术欣赏的价值。隶书相传为秦未程邈在狱中所整理,去繁就简,字形变圆为方,笔划 改曲为直。改"连笔"为"断笔",从线条向笔划,更便于书写。"隶人"不是囚犯,而指"胥吏",即掌管 文书的小官吏,所以在古代,隶书被叫做"佐书" 。隶书盛行于汉朝,成为主要书体。作为初创的秦隶, 留有许多篆意,后不断发展加工。打破周秦以来的书写传统,逐步奠定了楷书的基础。在"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思想统一下,是汉代隶书逐步发展定型,成为占统治地位的书体,同时,派生出草书、楷 书、行书各书体,为艺术奠定基础。
东汉时期。一直到三国两晋才逐渐被楷书替代。西汉仍沿用秦篆,西汉时的《袁安碑》完全继承了秦篆的特点。到后因书写速度原因演变成隶篆,就介于篆书和隶书之间的一种字体。
西汉
汉朝

7,毛公鼎袁安碑张迁碑峄山刻石中哪个属于大篆

在四个当中,毫无疑问毛公鼎的金文属于大篆。毛公鼎(鼎内有金文):毛公鼎为西周晚期青铜器,因作器者毛公而得名。鼎内壁铸有铭文,32行,近500字,是现存青铜器铭文中最长的一篇,堪称西周青铜器中铭文之最。铭文的内容可分成七段,是说:周宣王即位之初,亟思振兴朝政,乃请叔父毛公为其治理国家内外的大小政务,并饬勤公无私,最后颁赠命服厚赐,毛公因而铸鼎传示子孙永宝。袁安碑(篆书碑刻):袁安碑为中国东汉碑刻,全称“汉司徒袁安碑”,东汉永元四年(公元92)立。碑高1.53米,宽约0.74米。篆书,共10行,满行16字,是一件极为罕见的用篆书写就的汉代墓碑。张迁碑(隶书碑刻):张迁碑是中国东汉重要碑刻。全称《汉故榖城长荡阴令君表颂》,亦称《张迁表颂》。碑阳十五行,行四十二字,共五百六十七字,字径3.5厘米,隶书;碑阴刻立碑官吏四十一入衔名及出资钱数,共三列,上二列十九行,下列三行,共四十一行三百二十三字,隶书,字径3.5厘米;碑额篆书题“汉故榖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十二字。峄山刻石(秦篆):峄山刻石又称元摹峄山秦篆碑。刻石呈竖长方形,水成岩石质,四面刻字。碑高1.9米,宽0.48米,四面皆同。正面、左侧面刊刻颂扬秦始皇功绩文字,背面刻秦二世诏书。小篆体,每面5行,共222字:“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戎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
峄山刻石又称元摹峄山秦篆碑。原立于邹县城县衙大堂,民国初年移入孟庙致敬门内,1973年移入启圣殿内保存,现存于邹城市博物馆。

文章TAG:袁安碑  是什么  什么  字体  袁安碑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