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丁嘉耕书法每平尺多少钱

最佳答案:【市场参考价】 书法:小楷:5000元/平方尺 行书:2000元/平方尺 牌匾:1000元/字

丁嘉耕书法每平尺多少钱

2,丁嘉耕书法每平尺多少钱

最佳答案:【市场参考价】书法:小楷:5000元/平方尺行书:2000元/平方尺牌匾:1000元/字
2014年1月起,丁嘉耕书法作品每平尺为1万,小楷每平尺2万,牌匾5000元一个字。网上颁布的往年价格一律作废!

丁嘉耕书法每平尺多少钱

3,厚德载物为何意

释义:旧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   出处:《易经》有坤卦,其《大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传媒:北京市西三环有一处标志性建筑上,有物华天宝书法,作者为著名军旅书法家丁嘉耕,风靡北京,有首都风景之称。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厚德育人  大意:人有聪明和愚笨,就如同地形有高低不平,土壤有肥沃贫瘠之分。农夫不会为了土壤贫瘠而不耕作,君子也不能为了愚笨不肖而放弃教育。天地间有形的东西,没有比大地更厚道的了,也没有不是承载在大地上的。所以君子处世要效法“坤”的意义,以厚德对待他人,无论是聪明、愚笨还是卑劣不肖的都给予一定的包容和宽忍。   “厚德载物”意思是说,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今多用来指以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学识培育学子成才。
【解释】:旧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出自】:《周易·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厚德育人

厚德载物为何意

4,中国书画名家段文才刘乐和书法家赵连甲是师兄弟吗

欧阳中石的学生及再传弟子赵连甲 、丁嘉耕、王元军、叶培贵、方玉杰、段文才、温彦国、盛景华、黄鸿琼、郭君飞、杨志衡、曹子玉、李孟尧、靳鹤亭、杨志恒、魏中典、安学森、张建峰、汪正焱、王金钟、李毅强、李沈斌、于谋勇、林元况、田忠贤、钱先广、郭怀若、邵仲武、张文军、高兆民等
欧阳中石的学生及再传弟子赵连甲 、丁嘉耕、王元军、叶培贵、方玉杰、段文才、温彦国、盛景华、黄鸿琼、郭君飞、杨志衡、曹子玉、李孟尧、靳鹤亭、杨志恒、魏中典、安学森、张建峰、汪正焱、王金钟、李毅强、李沈斌、于谋勇、林元况、田忠贤、钱先广、郭怀若、邵仲武、张文军、高兆民等
你好!欧阳中石的学生及再传弟子赵连甲 、丁嘉耕、王元军、叶培贵、方玉杰、段文才、温彦国、盛景华、黄鸿琼、郭君飞、杨志衡、曹子玉、李孟尧、靳鹤亭、杨志恒、魏中典、安学森、张建峰、汪正焱、王金钟、李毅强、李沈斌、于谋勇、林元况、田忠贤、钱先广、郭怀若、邵仲武、张文军、高兆民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5,请以和为话题写一篇200字的作文片段

辨明了“和为贵”的本义,就可以对“和”作进一步的解读。首先,“礼”是等级结构的制度安排,而“和”是礼中之所有,是“礼”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内在功能,能使上下贵贱等级各当其位,各得其宜,从而“无相夺伦”,相安无事,若是,则社会就会和谐安宁。这就是说,“和”是制度安排所致,抽象为一般模式,我们概括为“有序——和谐”,也就是说,社会各利益集团关系的合理的制度安排,体现为“有序”结构,其本身就内在地具有“和”的功能。“礼之用,和为贵”正涵有这样一种“古今通理”的制度伦理模式。孔子说的“和而不同”也可作如是解;社会多元的利益结构,若能有合理的制度安排,各利益集团(“不同”)就会“无相夺伦”、相互尊重而和谐相处,达至“有序——和谐”。“和”和“和谐”首要的是要有合理的社会结构和有序的制度安排。   其次,“分何以能行,曰义,故义以分则和”。要使“礼”的制度能够实现“和”的作用,需要有一套施行的规范(“义”),从而礼义相须而达至“和”。这就是说,制度“有序”固然具有“和”的作用,但制度要在施行中才能发挥“和”的作用,而施行就要遵循一定的规则、规范。因而要实现社会的和谐,除了合理有序的制度,还要有一套施行制度的规则、规范,这同样是一条“古今通理”。   所谓“古今通理”,或曰“古今相通之理”,是指存在于传统思想文化中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历史地形成的传统文化,自然具有历史的内容和形态,是历时态的存在,但往往又内涵着具有古今普遍意义的“通理”,因而又是共时态的存在,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研究传统文化,重要的就是要透过其具体的历史形态去发现存在于其中的那些具有古今普遍性的“通理”,而正是这些古今“通理”,具有“现代价值对象性”,可以通过实践的检验和学理的筛选、诠释,改造而实现创造性的现代转化,即笔者所提出的“原源整合”。学界对传统“仁”、“忠恕”之道、“中庸”之德、“民为邦本”、“正义谋利”等思想文化的研究,所作的就是这样一种工作。本文通过对“礼之用,和为贵”的文本解读,概括出“有序——和谐”这一模式,就是内涵于其中的“古今通理”,这对于探讨如何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参照价值,值得玩味。军旅书法名家丁嘉耕书写“和为贵”
家和完事新,开都那个脑进把
自己想

6,谁能告诉我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的全诗是什么

这首词作于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意境清凉幽然,颇有仙风灵气。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 新闻网页贴吧知道MP3图片视频百科文库 帮助设置 首页 自然 文化 地理 历史 生活 社会 艺术 人物 经济 科学 体育 核心用户 年终盘点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百科名片 李清照 这首词作于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意境清凉幽然,颇有仙风灵气。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 目录 原文 一剪梅 书法名家丁嘉耕小楷书写《一剪梅》 注释 词牌 格律 作者 译文 赏析 赏析一 赏析二 赏析三 原文 一剪梅 书法名家丁嘉耕小楷书写《一剪梅》 注释 词牌 格律 作者 译文 赏析 赏析一 赏析二 赏析三 展开编辑本段原文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衫,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地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尖,又上心头。 这是一首闺中相思之词。是李清照思念远在他乡的爱人时所作。上阕叙事,下阕抒情。 像玉石一样光洁的湖水,也像一领绿色的竹席一样,泛着细细的涟漪;水中只有凋零的红色莲花和侵人肌肤的寒凉。轻轻解下罗裙,独自一人跳上木船。傍着高天流云,一队排成字的飞雁,正在飞过来,然而,它们回到栖息地的时候,已经是月满西楼了。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一份挚爱的感情,被分割在两地,化作了两地的相思愁苦;这忧伤的情绪是无法排解的,刚刚舒缓了被相思愁苦紧锁的双眉,而离别的怨恨又从心底陡然漫上了心头。 有一点需要说明,古时候人们把穿在上身的叫做“衣”,把穿在下半身的叫做“裳”,《说文解字》云:裳,下裙也。这就是说罗裳就是罗裙。而且古时候的裙子,与现在的裙子有着很大的不同,它是在穿好全套衣裤后,围裹在下半身的。目的在于遮蔽妇女的臀部和双下肢。“行不露足”就是这种围裹的的功效。这种服饰极大地限制了妇女的步幅,所以在做跨越或者跳跃动作之前,必须将其解下。 读过前两句后,读者往往会想问:既然,那湖中已经没有了好景色,一片颓然的气象,她一个人驾船去做什么?第三句对这个问题作了回答:我看到高天上有一群鸿雁从远处飞来了。这只是半句话,作者含蓄中所潜隐另半句,。无需多想就可知道那意思应该是:我要湖中去找到鸿雁栖身的地方,看一看是不是它们为我捎来了书信?于是另一个问题又产生了:作者找到了鸿雁没有?收到了书信没有?而作者用上阙的最后一句,做了极为巧妙的回答:鸿雁回到栖身地的时候,已经是月在中天的午夜了。那时候湖中只能看见疏落的莲梗挑着莲蓬,在月色里、在秋风里摇晃着……。这个回答妙就巧妙避开往日其他诗人笔下的那种把自己写成一个怨妇,不是埋怨、指责爱人贪恋他乡,不肯归来,辜负了自己;或不寄书信给她,使她受煎熬。就是怨恨路途遥远,山川阻隔等等。而李清照在此只用一句:我没看见,将这个问题做了模糊化处理。使全诗不落俗套,且更显意境清新雅致。在写作特点上,这首词的上阕,给人一种等幅跳跃式的动感,从第二句开始,在每句与下句之间,都有一个问题的潜隐存在着,这又好像我们现代影视艺术当中的画外音,有一个诗外人、在替读者们提出问题,而作者在诗中一一予以作出了回答。 下阕则是作者抒发怀远的思念之情。一句花自飘零水自流把全诗推向高潮,在短暂的青春岁月里,还要间夹着这么多、这么久的离别,而时间的流逝,总是要减损青春的美丽,为什么不能让我为我的爱人留下多一些美貌呢?可是时光丝毫不为这些心愿所动,依然按照自己的规律和节奏及速度无情地流逝着。接下来的一句也是最感人的一句,笔者相信若没有相信“君心似我心”的深厚情感为基础,和由这基础所产生的坚定信念,是绝不会有这样的感叹的:“一种相思两地闲愁”同一份美好的情感,此时却化成了,分别在两个地方,折磨两个真心相爱之人的痛苦离愁。表达出作者不仅对自己的爱人,一往情深,忠贞不二。而且,也重新相信爱人对自己有着同样的深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尖,又上心头。”最后三句由外部表情,再到内心深处的情感感受,以极为生动的语言,将时刻不能忘怀,日夜想念爱人的痛苦,恰如其分地说了出来。全诗至此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经久不散的苍凉,盘旋缠绕在心里。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莲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45685210379 2007-7-27 【其他答案】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莲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同志,那不是诗!

7,李清照500字左右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女作家,其作品中所体现的爱国思想,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历史的角度李清照的爱国思想,代表了中国古代广大妇女追求男女平等、关心国事、热爱祖国的一个侧面,让后人从中看到了中国古代女性情感世界的另一面。而且,她还在众多爱国作家中为女性争得了一席之地。不仅如此,李清照还开创了女作家爱国主义创作的先河,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女性爱国的光辉典范,特别是现代女性文学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现实的角度认识李清照的爱国思想,能感受到女性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以及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这对于在弘扬爱国主义,高举爱国大旗,促进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振兴中华时充分发挥妇女的社会作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宋朝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她生于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以后。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她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她在文学领域里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在同代人中,她的诗歌、散文和词学理论都能高标一帜、卓尔不凡。而她毕生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则是词的创作。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她不追求砌丽的藻饰,而是提炼富有表现力的"寻常语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在她的词作中,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同时,她词作中的笔力横放、铺叙浑成的豪放风格,又使她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从而对辛弃疾、陆游以及后世词人有较大影响。她杰出的艺术成就赢得了后世文人的高度赞扬。后人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 一个人的成长,需要有自身因素和外部环境两方面的条件。李清照之所以成为一个杰出的女词人,其天赋条件固然十分重要,但家庭的薰陶和教养,犹如种子对于土壤、阳光和雨露的需要,也是不可缺少的。 历史为李清照提供的是一个文化空气甚浓的书香门第,一个颇有声望的仕宦之家的家庭环境。据她后来的回忆:"嫠家父祖生齐鲁,位下名高人比数。当年稷下纵谈时,犹记人挥汗成雨。"说明她的父祖之辈都生于山东,并曾在今济南一带住过。也表明她的祖父和父亲虽然地位不很高,但学识渊博,名望很高,拥有不少门生。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字文叔,是北宋著名的学者和散文家。李格非中过进士,官至礼部员外郎。徽宗崇宁元年,蔡京专权,打击元佑党人,这时他正"提点京东刑狱,以党籍罢"。(《宋史?李格非传》)崇宁5年大赦,党人再度叙用,他也终得"与监庙差遣"。(《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124卷)。李格非为人孤高耿介,史载他考进士前,"有司方以诗赋取士",他不以此为敲门砖,却"独用意经学",著《礼记说》至数十万言(《宋史?李格非传》)。在郓州作教授时,郡守怜其贫寒,想让他兼任其它官职,以便增加一些薪俸,却被他婉言谢绝。做广信军通判时,他曾把一个宣传迷信、蛊惑百姓的道士重责数十大板,然后驱逐出境。可见,他是一位能够为人民做些好事的官吏。 李格非是一位博通经史之学的学者。他的经史著述见载于《宋史?艺文志》中的,有《礼记精义》16卷,《史传辨志》5卷。此外,还有《永洛城记》一卷,《洛阳名园记。》一卷等。《洛阳名园记》中记洛阳名园19处,记述翔实,行文简洁,富于诗意,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但它并不是单纯地写景记事,文中还寓有兴亡之感、讽谕之旨。特别是全书结尾所指出的:"公卿士大夫方进于朝,放手一已之私自为,而忘天下之治忽。"含李格非对皇帝王公荒淫奢糜生活的批评。当时徽宗赵佶仿照杭州的凤凰山,在东京营建了周围10余里,峰高90尺的万岁山。北宋的名公巨卿在西京洛阳、东京汴梁也大都辟有地域广阔的花园以供享乐。李格非还对他们敲起了警钟:"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他的警告,统治者没有听进去,但他的警言,却被历史所证实了。果然没过多久,金人就入侵中原,洛阳名园付之一炬了。 李格非还是一位文学家。他的诗歌和散文都不错,尤以散文为佳。元?元年,他"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宋史?李格非传》),继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四学士之后,和廖正一、李禧、董荣被称为"后四学士"。李格非的诗词修养也很高,其才思敏捷,文笔酣畅,纵横恣肆,气魄宏大。可惜他的作品没有流传下来,但他的文艺思想却有所记载。他提出"诚著"二字作为文学批评的标准。所谓"诚著",就是诗文要有真情实感,要像从心里掏出来的一样,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字字如肺肝出"。他鉴赏古人的作品,正是基于这样的标准,在晋代人的诗文中他最推崇刘伶的《酒德领》和陶渊明的《归去来辞》。因为这两位都是以狂放不羁、傲视一切著称的作家,在他们的作品里,敢于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而李格非的文风和生活态度,都与他们有相通之处。 李清照还有一位颇有文化素养的母亲。她是王状元拱辰的孙女。亦善文,工词翰。在封建时代,她给李清照树立的,决不仅是三从四德的规范,在诗词创作方面,一定会给女儿以深刻的影响。 李清照生长在文学气氛十分浓厚的家庭里,年青的时候不但诵读经史子集,诗词歌赋;而且笔记小说、轶事遗闻,亦无不浏览。封建时代有条件读书的女子,一般只能读些《女诫》、《烈女传》之类的书籍。而李格非夫妇的思想比较通达,并没有女子无才便是德之类的迂腐之见。因此,李清照在父母的带领下,踏进了广阔的知识领域,从丰富的历史和文学资料中吸取营养。从她的作品和文艺思想来看,她的确从父母、尤其是父亲那里有所继承。她的词作能够揭示内心的奥秘,她的诗篇能够涉及时政,而她的散文又是那样叙事精当,富于感情色彩。在各种文体里,无论写景、抒情、状物、叙事,都留有父亲的流风遗韵。所以,李清照所受的家庭教育是相当优越的。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李清照,从心灵到身体都得到了健康的、正常的发展。她那渊博的历史知识,卓异的文学禀赋,豪爽坚强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父母的熏陶。 李清照的成长,与她所处的自然环境也是分不开的。李清照幼年,大部分时间是在风景如画,人文荟萃的家乡历城渡过的。大约在她五六岁时,因父亲李格非作了京官,她便也随父母迁居东京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她是在东京长大的。那时候,北宋统治阶级享乐成风,东京表面上仍极繁荣。李清照作为一个士大夫阶层的大家闺秀,由于封建礼教的禁锢,不可能像男子一样走出家门。接触整个社会。但她毕竟出身于城市,不像乡村地主家里的女子那样闭塞。她不仅可以划着小船,嬉戏于藕花深处,而且可以跟着家人到东京街头,观赏奇巧的花灯和繁华的街景、这一切,陶冶了她的性情。丰富了她的精神生活。李清照爱好自然的性格和描摹的自然的能力,说明了她曾经受过故乡山东的涵育。而她在爱情描写上的"毫无顾藉",显示了都市社会风气和文学气氛对她的熏染。
李清照(生于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亡),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她生于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 二月五日(3月13日),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四月十日(5月12日)。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志趣相投,生活美满。金兵入据中原,流落南方,赵明诚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  [书法名家丁嘉耕小楷书写李清照词三首]  书法名家丁嘉耕小楷书写李清照词三首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如《一剪梅》等。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如《声声慢》。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她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她在文学领域里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在同代人中,她的诗歌、散文和词学理论都能高标一帜、卓尔不凡。而她毕生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则是词的创作。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她不追求砌丽的藻饰,而是提炼富有表现力的"寻常语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在她的词作中,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同时,她词作中的笔力横放、铺叙浑成的豪放风格,又使她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从而对辛弃疾、陆游以及后世词人有较大影响。她杰出的艺术成就赢得了后世文人的高度赞扬。后人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  有《易安居士文集》等著作传世。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夏日绝句》、《醉花阴》《武陵春》等。最为有名的要中婉转的梦境,李清照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她的名言佳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生于书香门第,在家庭熏陶下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对诗词散文书画音乐无不通晓,以词的成就最高。词清新委婉,感情真挚,且以北宋南宋生活变化呈现不同特点。前期反映闺中生活感情自然风光别思离愁,清丽明快。后来因为丈夫去世再加亡国伤痛,诗词变为凄凉悲痛,抒发怀乡悼亡情感也寄托强烈亡国之思。有《易安居士文集》等传世。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等。其文学创作具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称为“易安体”。

文章TAG:丁嘉耕  书法  平尺  多少  丁嘉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