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秦桧是书法家吗

确实;秦桧、蔡京、郑孝胥三个人都是很好的书家,可惜人品、气节不佳。

秦桧是书法家吗

2,秦桧字

字会之
秦桧,字会之。
秦桧(huì)(1090-1155),字会之,宋朝江宁府(今江苏南京)人。

秦桧字

3,秦桧书法怎么样

陶宗仪《书史会要》云:“桧能篆,尝见金陵文庙中栏上刻其所书玉兔泉三字,亦颇有可观。”有书辑入《风墅帖》。因为秦桧是千古罪人,因此他本人书法上的成就就被黯淡下去了。 另外,相传,宋体为秦桧所创

秦桧书法怎么样

4,秦桧的字是不是很漂亮

的确,宋体就是他发明的,其实在他被俘虏到金国时,可以说他是个不屈服于金人的好汉,也正是因为他宁死不屈,所以受到金国的赏惜,让他回归南宋(也有说他是与金国合谋达成协议才放回来的)
是的,秦桧的字很漂亮,宋体就是因为他而来的。 只是后人历史好坏分的过于明显,他的一切都被否定了。
是很漂亮,就是今天的宋体,因为他是历史上有名的奸臣,所以不被世人所认可
状元啊,字自然非同一般。要不是出使去了趟金国,被要挟成了反骨仔,说不定跟岳飞一文一武,也是朝廷的柱石呢。
秦桧是当时的状元。字也是相当的漂亮。不过因为品德有缺,所以才不被世人称道。

5,秦桧书法价值

楼上的哥们说的没错,书法重人品。但可以收藏,做一种历史的存在。
中国书法重人品,所以秦桧书法价值不高蔡京书法在当时颇有名,但历史评价不高,同上理。
秦桧(公元1090—1155年)南宋重臣、卖国贼。字会之,江宁(今南京)人。北宋末任左司谏、御史中丞。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被俘至金,后纵之使归,诈称逃回,为相于南宋19年,主张投降,一味求和,为高宗所宠幸。后秉高宗旨意,以“莫须有”之名杀抗金名将岳飞,力主对金人投降,为世人所唾弃,遗臭千年。秦桧是佞臣,却诗文天下,颇擅笔翰,陶宗仪《书史会要》云:“桧能篆,尝见金陵文庙中栏上刻其所书玉兔泉三字,亦颇有可观。”有书辑入《风墅帖》。《偈语》帖23行,行2—5字不等,计110字,残5。首题“秦检书偈语”尾落朱文“秦”、“桧”二印,另有鉴藏数枚,足见其真。用笔率意自然,松脱舒畅,结字顺势而就,不滞不板,其笔意结体与蔡京兄弟非常相似,但气势之开张稍不及之。书法作品:http://bbs.cnhubei.com/dispbbs.asp?boardid=233&id=475063

6,秦桧创造了什么字体

有一种说法颇为流行,即我们现在使用最多的宋体字是秦桧发明的。一些正式出版物也不加分辨地采用这个说法,似乎这已经成为定论。这种说法认为,宋徽宗时期,秦桧就在朝廷任官,宋体就是在那个时期有秦桧发明的。近日,“学苑出版社”的博客上有这样一段文字:“秦桧发现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公文字体不一,很不规范,于是潜心研究,尤其是对徽宗赵佶的字研究特别深入,在仿照赵佶的字的基础上创造出了一种独特字体,工整划一、简便易学,然后他开始用自己创造的新体字誊写奏折,引起了徽宗赵佶的注意,下令秦桧将其书写模板发往全国各地,要求全国统一按模板字体书写公文,于是很快得到了推广,并且被后世继承了下来,这个字体就是我们现在印刷时使用的宋体。” “学苑出版社”给这段文字下的标题是:“宋体字的传说——秦桧所创!!!”虽然用了“传说”两字,但是,这段文字给人的印象,并没有“传说”的意思,倒好像是秦桧真的发明了宋体。事实上,关于秦桧发明宋体的说法,不光在“学苑出版社”的博客上传播,在其他一些正式出版物和网络上也有很多流传。我不太清楚这个说法从何时开始出现,但是我认为,这个说法没有根据。 先给大家看一个宋徽宗的瘦金体手迹。 宋徽宗的瘦金体在我看来更类似于现在的仿宋体,而非宋体。但是,仿宋体是在宋体之后出现的。所以,横平竖直的宋体是模仿瘦金体的说法,道理上不合逻辑。此外,宋代往来的公文,并非印刷物,而是手写,用毛笔写出横平竖直的字体是很难的。再说,身为书法家的宋徽宗如果要叫全国地方官员统一手写字体,居然不让大家向他自己的手迹靠拢,而以当时没什么地位的秦桧的模仿字体为标准,似乎也说不过去。因为,在宋徽宗时期,好的书法家很多,除了他本人之外,蔡京的字也非常出色。秦桧的字,从今天能看到的不多真迹来看,并不出色,算个三流书法家也比较勉强。最为关键的是,关于秦桧创造宋体的说法,至今没有一条可靠的史料,都是从传说到传说,因此,它只能是没有根据的传说。 宋体的真正发明者之所以没有留下名字,是因为他们都是没有地位的普通人。宋体的出现完全是因为雕版印刷的需要。虽然雕版印刷也可以先写上“苏黄米蔡”的字,然后再雕,但是,由于宋朝的雕版是木板,木板的天然纹路会影响上述字体的效果,因此,雕版工匠们为了适应木板,在实践中渐渐发明了顺应木纹、横平竖直的宋体。这些普通雕版工匠没有留下名字,也就很正常。宋体字随着雕版印刷技术的成熟在宋朝出现后,从北宋到南宋也在一个变化过程中。现在流行的宋体字,其实是在明朝形成的。因此,我认为宋体是秦桧发明的说法,是不可信的。
宋体!
宋体

7,大家看 秦桧 与 赵构 君臣二人 书法如何

可以看见,这件作品笔墨沉着,结字得体,章法匀称,确实称得上是一件佳构。若实在要吹毛求疵的话,图二“冻”“殊”“不”三字的收笔(画红圈的部分)处理得过于雷同了。两个字雷同还好说,三个字的雷同在真正一流的书家如二王、米芾手里是绝不会有这样的问题的。 再来看秦字的笔法和结字。如果我们有机会看见柳公权的《蒙诏贴》和《兰亭诗》,就不难明白秦桧书法中笔法与结体的师承了。 而从章法来看,这件《偈语》作品可以看成是对颜真卿行书的一个呼应. 总结来讲,秦的这篇《偈语》写得确实不错,放在整个书法史里也能算一件不错的作品。然而其用笔,结字,布白等各个方面都其实已经是颜柳等前朝大师们所确立下来的东西。另外,俺在其他场合也见过秦桧的几件书札,自然随意,写得都好,而用笔、结体带着较浓的米字(图五)和苏字的味道。也就是说,秦可算得上是南宋那个时代一位功力较深并有些成就的书家。然而就象整个南宋书风一样,秦也被完全笼罩在颜柳的行书和苏黄米的书风之下而没有突破。书法史上有没有秦桧,关系都不大。
下面将一个网名叫做潇湘水云的发的一个鉴赏贴,一并发上,以飨读者。先大概谈谈俺所理解的评价一幅书法作品的一些路数。 看一幅字,一般是两个方面。首先是所谓“功力”,有些玄乎但其实无非指的是笔法、墨法、结字、章法这些书法的基本组成元素。简单展开一下。笔法就是说的如何用笔在纸上画出道道,并能有机形成各种点划。用笔一般讲究的是所谓“中锋取势,侧锋取妍”。不同的名家、门派都相继发展出一套套有自己特色的笔法体系,以及诸如“屋漏痕”、“折钗股”、“锥画沙”种种讲究来,后人说法各异,可怜如桩子辈只能是越看越糊涂。不过呢,有些基本的原则大概我们涂过两天字的也都知道,就是要点划沉着,忌虚、浮、飘、描,忌钉头、蜂腰、鹤膝,等等。在明朝以前写字的对墨法基本没有太多讲究,一概用浓墨,象苏大胡子说的“湛湛如小儿目睛乃佳”。明朝中叶以后开始尝试浓淡相间(象董其昌好象就很喜欢淡墨),丰富了整个幅面的表现力。结字讲的是一个字中点划的组合。古人有“内?L”和“外拓”的总结,也是让后世文人越解释越乱,看得越迷糊。大体来讲就是一类写得瘦劲内敛,如欧阳询(其他例子如礼器碑、大王行草、褚河南、李北海等等),一类写得浑厚宽博,如颜鲁公(其他例子如石鼓文、钟楷、小王、苏东坡等等)。讲白了就是一个个的单字拿出来要耐看。章法讲的是字和字、行和行、列和列的呼应,以及如何提款、如何打印等等的讲究。同时由于成篇了以后还要讲究单字的变化。象赵孟钴功力深湛,然而看他的《三门记》里相同的字写得几乎纤毫不差,这就难怪赵要背上“馆阁老祖”的称号了(启功给赵一个新外号叫“印刷机”,俺在其某一篇论书随笔里看见的)。 书法这门艺术在中国的地位特殊,主要就在于这是一门“全民艺术 ”,以前识字的人大多能写两笔,虽说绝大部分的人都是“眼高手低”,但是在书写实践的过程中对笔法、墨法、结 字、章法这些方面多多少少会有所接触,练了“手”的同时也往往能促进“眼”- 眼界、鉴赏能力的提高。 其次是看字的所谓“精神”,也就是古人常吹嘘的“品”、“韵”、“格”、“意境”、“风骨”这些更加玄乎的东西。在这个意识形态领域俺可不想再添乱。简单地看,对同一幅字,各朝各代的评判标准可能是完全大相径庭的。即使是“书圣”王羲之也是如此。最早开始大力为王羲之做市场拓展工作的可能是梁武帝,有那句著名的广告语“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唐太宗的时候由于李世民的大力托市使得对大王的崇拜达到顶峰,并正式确立其“书圣”的称号。唐太宗是如此热爱王羲之以至于死了还抱着《兰亭序》去了昭陵。但即使是在崇拜大王的唐朝,韩愈仍然喊出了“羲之俗书趁姿媚”(《石鼓歌》),公开挑战主流媒体并明确表达自己的趣味主张。“书圣”尚且如此,对其他书家的评价争议当然就更大,如说苏大胡子的字是“石压蛤蟆”,黄山谷是“死蛇挂树”,不一而足,激烈程度比之今日各网上论坛的口水战犹有过之,且“文化底蕴”浓厚,咱们在边上看看热闹也颇有趣味。 所谓“字以人传”,或者“因人废字”等等也都发生在鉴赏的这第二个层面,就象傅青主评论赵子昂那样所谓“薄其人,遂恶其书”。而这一层态度上俺倒是颇欣赏白蕉先生在评价颜鲁公字的时候说的话,细节想不起来了,大意是“我知道你很了不起,但我就是不喜欢你。”公正而不失性格。本来么,性情相异,确实是勉强不来的。 接下来我们以“就字论字”的方式来看看秦桧的这幅《偈语》。这幅作品是秦桧流传下来为数不太多的手迹之一,我手里有精印的原大画册,扫描一个上来给大家看看细部。

文章TAG:秦桧  书法  真迹  作品  秦桧书法真迹作品欣赏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