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古代清朝传国玉玺是不是真的存在过

肯定有啊,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传国玉玺,而那块最初和氏璧雕刻的传国玉玺,正史中记载,元朝时可能就被毁掉了,后来的元明清的传国玉玺一般都是自己朝代刻得。不过野史中的传国玉玺的记载就多了,说不清了

古代清朝传国玉玺是不是真的存在过

2,清朝皇帝的玉玺是不是有一个玉玺被外国抢走了我记得

仅仅康熙,就有好几百个玉玺。其他的更多。有部分流失在海外。还有很多博物馆收藏。 至于传国玉玺,唐朝后就都是假的了。真的早就失踪了。
有好多的,每个皇帝都会刻一两个的,楼下那个是传国玉玺,到清朝初年后就失踪了

清朝皇帝的玉玺是不是有一个玉玺被外国抢走了我记得

3,清朝有多少个玉玺

25枚
一枚。
玉玺从始至终只有一枚,即那块和氏壁所雕成!
十二枚 奴尔哈哧 皇太极 顺治 康熙 雍正 乾隆 嘉庆 道光 咸丰 同治 光绪 宣统
一枚
就一个,一代一代相传至今

清朝有多少个玉玺

4,清代玉玺上有写龙游天下的吗

从秦代以后,皇帝的印章专用名称为“玺”,又专以玉质,称为“玉玺”, 玉玺共有六方,为“皇帝之玺”、“皇帝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之玺”、“天子行玺”、“天子信玺”,在皇帝的印玺中,有一方玉玺不在这六方之内,这就是“传国玉玺”。清朝二十五方御用宝玺分别为“大清受命之宝”、“皇帝奉天之宝”、“大清嗣天子宝”、满文“皇帝之宝”、栴檀香木“皇帝之宝”、“天子之宝”、“皇帝尊亲之宝”、“皇帝亲亲之宝”、 “皇帝行宝”、“皇帝信宝”、“天子行宝”、“天子信宝”、“敬天勤民之宝”、“制诰之宝”、“敕命之宝”、“垂训之宝”、“命德之宝”、“钤文之玺”、“表章经史之宝”、“巡狩天下之宝”、“讨罪安民之宝”、“制驭六师之宝”、“敕正万邦之宝”、“敕正万民之宝”、“广运之宝”。 另外,每位皇帝都有自己的玉玺。没有你说的什么龙游天下

5,清朝传国玉玺是什么材料做的

朝25枚御玺中,有一方是纯银镀金,一方是檀香木,另23枚都是玉质,其中有6方白玉玺、8方青玉玺、6方碧玉玺、3方墨玉玺。
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乾隆皇帝钦定御宝为二十五方,后人称这二十五印章为“二十五宝”。之后就没有在增加了。 清 二十五方玉玺材制多样以玉制交龙纽为多,其它有金银还有一方木制玉玺。二十五方宝玺各有所用,集合在一起,代表和囊括了皇帝行使国家最高权力的各个方面。不同的玉玺有不同的用途。 此外还有一枚太上皇帝之宝 清高宗乾隆帝在登基60年后传帝位于嘉庆帝,自居太上皇公文谕令行“太上皇帝之宝”。 至于你说的传国玉玺,我国只有一个,就是秦朝时用和氏璧做的撰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那个。传国玉玺命运多舛,有兴趣可以百度百科看下传国玉玺那起跌沉符的历史。

6,清朝的玉玺还有吗和氏璧若在能值多少亿

那个东西说白了,只不过是块石头吧了,也许几千年后,地质变迁,弄得某个地方到处都是这种完璧美玉,也许到了这个时候,一块顽石更值钱一些。 另外这个东西也不能以金钱来计算 其一,是因为他的历史价值大于本身的价值 其二,即使这个东西现在真的存在,也换不到几个钱,很简单,如果他在你的手里的话,你要敢贩卖的话,就只能卖给国家的文物局,他们是不会出大价钱的,而如果你要是卖给别人的话,政府就会说你倒卖文物,名正言顺的免费拿走了。 其三,如果真的有这东西,还是后院挖坑埋了算了,免得惹来杀身之祸。
清朝的当然有存世的玉玺了。本来玉玺就不是一个。每朝每代都因不同情况制作各种不同的玉玺。 和氏璧这个传说的概念自然是不存在了,即便历史上它也被制成了传说中的传国玺。假使确有其事,存在的只能是传国玺,而非和氏璧了。 文物和商业一定要放在一起介绍的话简单分两种:交易品和非卖品。传国玺就是典型的非卖品,谈不上什么贵不贵。不可能出现在流通领域的。 这类的文物之间也不会拿来做比较的,属于各自的文明见证,搞这种高下比较有点类似搞种族主义!
清朝的当然有存世的玉玺了。本来玉玺就不是一个。每朝每代都因不同情况制作各种不同的玉玺。 和氏璧这个传说的概念自然是不存在了,即便历史上它也被制成了传说中的传国玺。假使确有其事,存在的只能是传国玺,而非和氏璧了。 文物和商业一定要放在一起介绍的话简单分两种:交易品和非卖品。传国玺就是典型的非卖品,谈不上什么贵不贵。不可能出现在流通领域的。
现在谁也不知道;至少值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元
和氏璧在秦朝被秦始皇做成了传国玉玺,作为镇国之宝和皇权象征代代相传,元朝之前是在汉族皇帝手里,元灭宋后,蒙古人得到了它,元朝灭亡时把它带走了,明朝没有得到传国玉玺,后来皇太极从蒙古人手上得到了它.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慈僖太后逃往西安,路上把传国玉玺弄丢了,至今毫无音讯

7,中国古代玉玺上刻的是什么字

传国玺或传国玉玺,为中国皇帝的信物,相传由和氏璧所雕成(一说是蓝田玉),根据记载和现存拓片,玉玺字迹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受命于天,既寿且康”以及“受天之命,皇帝寿昌”三种说法。明朝大量制作帝王用玺以冲淡无传国玉玺之虚。明朝共制二十四方玉玺,称二十四御宝。国初十七宝皇帝奉天之宝:为传国玺,以镇万国,祀天地。用于祭天等大典礼仪皇帝之宝:以颁诏与赦。皇帝日常用玺皇帝行宝:以册封赐劳。用于赏赐皇帝信宝:以征召军。用于召亲王大臣及调兵征伐天子之宝:以祭享百神。用于祭祀山川鬼神天子行宝:以封赐夷蛮。用于册立藩邦,封外国及赐劳天子信宝:以调发番兵。用于施命外夷,招外服及征发制诰之宝:以识诰命。用于颁布诰书,谕示臣僚敕命之宝:以识敕命。用于钤印圣旨广运之宝:以识黄选勘籍;以奖励臣工皇帝尊亲之宝:以上尊号。用于祭祀宗庙皇帝亲亲之宝:以谕亲王。用于册立亲藩敬天勤民之宝:以训迪有司。用于赏赐守令官吏,敕谕朝觐官御前之宝:以进御座、从军驾表章经史之宝:以求经籍钦文之玺:以钦文教以上为明太祖所制十六宝,材质以青玉、白玉为主。其中“皇帝奉天之宝”、“皇帝亲亲之宝”、“敕命之宝”在靖难之役燕军攻入南京城时,被建文帝在大内乾清宫中举火焚毁,明成祖即位后重制,并增制“诰命之宝”,在嘉靖年间统称为“国初十七宝”建文帝于建文三年正月制凝命神宝,材料为青玉,玺文为“天命明德 表正万方 精一执中 宇宙永昌”,方逾二尺,后毁嘉靖新制七宝奉天承运大明天子宝大明受命之宝巡狩天下之宝垂训之宝命德之宝讨罪安民之宝敕正万民之宝以上七宝制于嘉靖十八年,均用玉。嘉靖四十五年冬,明世宗下诏称“先朝甲戌(正德九年)遇灾(乾清宫失火),御宝凡六,其五已遭毁。命有司觅美玉补造。”《万历野获编》认为这五枚补造的玉玺之前身,实系嘉靖四十年毁于西内永寿宫火灾,但嘉靖帝讳言此事,故托辞毁于正德九年。清朝仿明制,大量制作帝王用玺以冲淡无传国玉玺之虚。清朝玉玺使用满汉双文篆书样,左满文,右汉文。清共制二十五方玉玺称清二十五宝。亦有闻传国玉玺蒙元北遁时携走,明末清初时多尔衮领兵在青海地区决战北元时亦有得传国玉玺,但无确实史料可证。清朝25方宝玺分别为“大清受命之宝”、“皇帝奉天之宝”、“大清嗣天子宝”、满文“皇帝之宝”、栴檀香木“皇帝之宝”、“天子之宝”、“皇帝尊亲之宝”、“皇帝亲亲之宝”、 “皇帝行宝”、“皇帝信宝”、“天子行宝”、“天子信宝”、“敬天勤民之宝”、“制诰之宝”、“敕命之宝”、“垂训之宝”、“命德之宝”、“钤文之玺”、“表章经史之宝”、“巡狩天下之宝”、“讨罪安民之宝”、“制驭六师之宝”、“敕正万邦之宝”、“敕正万民之宝”、“广运之宝”。

文章TAG:清朝  清朝玉玺  古代  传国玉玺  清朝玉玺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