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曾对君王十二旒 这首诗想表达的动物

答案是:龙十二旒 [ shí èr liú ] 生词本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shí èr liú ]1.天子冕冠前后各悬垂的十二条玉串。2.借指天子。

曾对君王十二旒 这首诗想表达的动物

2,十二旒冠冕是什么意思

十二旒冠冕是指天子所戴的礼冠,垂旒有十二串白玉串珠。冕旒,中国古代汉族朝代礼冠之一种。相传,冕制起于黄帝,至周代时始完备。古时帝王、诸侯、卿大夫参加盛大祭祀所服,冕旒为礼冠中最贵重者。旒就是用五彩的缫(丝绳)12根,每旒贯12块五彩玉,按朱、白、苍、黄、玄的顺次排列,每块玉相间距离各1寸,每旒长12寸。汉代冕服的垂旒却不限于五色,根据后汉书·舆服制的记载,十二旒为白玉串珠。冕冠的旒数按典礼轻重和服用者的身份而有区别,按典礼轻重来分,天子祀上帝的大裘冕和天子吉服的衮冕用12旒。帝王冠冕的组成:帝王的冠冕大体由“綖”、“旒”、“缨”、 “紞”、“纩”、“紘”等组成。珠帘的根数是有讲究的,天子的冕十二旒。这“旒”的设计,是大有深意的。作为统治万民的帝王,头上戴个特制的帽子,帽子前面坠上珠帘,正是用来适当遮挡视线的。两耳旁边堵上玉块,正是为了适当降低听觉的。

十二旒冠冕是什么意思

3,冕旒又是什么呢

1.古代大夫以上的礼冠。顶有延,前有旒,故曰"冕旒"。天子之冕十二旒,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见《周礼.夏官.弁师》。 2.专指皇冠。借指皇帝、帝位。 帝王戴的冕冠,其顶端有一块长形冕板,叫“延”。延通常是前圆后方,用以象征天圆地方。延的前后檐,垂有若干串珠玉,以彩线穿组,名曰:“冕旒”。冕旒的多少和质料的差异,是区分贵贱尊卑的标志。据说,置旒的目的是为了“蔽明”,意思是王者视事观物,不可“察察为明”,也就是说,一个身为领袖的人,必须洞察大体而能包容细小的瑕疵。

冕旒又是什么呢

4,九旒冕与十二旒冕的区别

九旒冕与十二旒冕的区别:冕旒,古代汉族礼冠之一种,相传,冕制起于黄帝,至周代时始完备。 2、古时帝王、诸侯、卿大夫参加盛大祭祀所服,冕旒为礼冠中最贵重者。 3、旒就是用五彩的缫(丝绳)12根,每旒贯12块五彩玉,按朱、白、苍、黄、玄的顺次排列,每块玉相间距离各1寸,每旒长12寸。 4、汉代冕服的垂旒却不限于五色,根据后汉书·舆服制的记载,十二旒为白玉串珠。 5、按服用者的身份地位分,只有天子的衮冕用12旒,每旒贯玉12颗。6、公之服只能低于天子的衮冕用9旒,每旒贯玉9颗;侯伯只能服冕,用7旒,每旒贯玉7颗;子男只能服毳冕,用5旒,每旒贯玉5颗;卿、大夫服玄冕,按官位高低玄冕又有6旒、4旒、2旒的区别,三公以下只用前旒,没有后旒。 7、凡是地位高的人可以穿低于规定的礼服,而地位低的人不允许越位穿高于规定的礼服,否则要受到惩罚。 8、天子为十二旒,周之诸侯王公之旒有九、七、五之分。 9、但后来旒渐渐只限于帝王,于是“冕旒”则成了帝王的代称。

5,古代中国皇帝头上带有一种帽子脑袋前后有一串一串的珠子吊着

叫冕。 冕 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在举行祭祀等大典时所戴的大礼冠。外黑色,里朱色。冕顶有长方板,称为延,后高前低,略向前倾。延之前端缀有数串小圆玉,谓之旒。冕加在发髻上,要横插一长笄(簪),以别住冕。笄的两端绕颔下系一小丝带,谓之纮;又各用一条名叫枕的丝绳挂下一个绵丸,谓之纩,纩下端饰玉,谓之珎。因两珎正当左右两耳,故又名充耳、塞耳。旒、松、纩都是冕的部件。天子的冕十二旒(一说前后各有十二旒),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历代之制大略相同。南北朝以后,只有帝王可以戴冕,因用以专称皇帝的礼冠。《淮南子.主术训》:“古之王者,冕而前旒。”高诱注:“冕,王者冠也。”唐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6,都说九是阳之极那么为什么古代帝王的冠冕是十二旒的

人们常说九是阳之极,但是古代帝王的冠冕却是十二旒,主要是因为皇帝需要大臣来辅佐自己,统领百姓。秦始皇在建国以后,在中央施了三公九卿制来管理朝廷大事,为了体现自己的地位来管理这些大臣,秦始皇选择了十二旒的冠冕。皇帝将自己的冠冕设置为十二旒,主要代表着三公九卿的大臣都要听从天子的治理,主要是为了展现自己的权力,至高无上,地位尊贵。古代帝王设置的官职之中,总共有120个官职,正好对应着十二地支,所以这也是冠冕十二旒的原因。古代十分信奉天相,天相与数字十二正好相合,帝王为天子,为了显示自己的尊贵,就将自己的冠冕设置为十二旒。根据史料记载,古人在观察木星运转时认为运转的方向是由东向西划分的,方向相反并不适合观察,就拟定了一个与木星运转方向相悖的大岁星,12年转一周。古代人观察太岁星,发现每一年月亮都会发生十二次盈亏变化,在不同的时间会指向不同的方位,通过这些变化来确定了历法。确定了时间,上位者才能够更方便的进行国家管理,进而颁布政令。十二这个数字对于古代来说意义非凡,皇帝是天子,也因此对应着这个数字。古人通过观察月亮和太阳的变化,将昼夜交替的时间定为一日,将月亮盈亏的变化定为一月。 古人通常将庄稼成熟的时期定为一年,一年有12个月,12这个数字意义非凡,既意味着一年的开始,也意味着一年的结束。皇帝将自己的冠冕定义为十二,也代表着自己将会带领百姓,结束昏暗的日子,逐渐走向光明。十二是人们根据天地变化而得出来的一个数字,皇帝作为天子,为了更好的控制百姓,就利用人们的固有思想,让人们相信自己是天选之子。

7,秦始皇上朝时候头上戴的那个东西叫什么

冕。
叫冕。冕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在举行祭祀等大典时所戴的大礼冠。外黑色,里朱色。冕顶有长方板,称为延,后高前低,略向前倾。延之前端缀有数串小圆玉,谓之旒。冕加在发髻上,要横插一长笄(簪),以别住冕。笄的两端绕颔下系一小丝带,谓之纮;又各用一条名叫枕的丝绳挂下一个绵丸,谓之纩,纩下端饰玉,谓之珎。因两珎正当左右两耳,故又名充耳、塞耳。旒、松、纩都是冕的部件。天子的冕十二旒(一说前后各有十二旒),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历代之制大略相同。南北朝以后,只有帝王可以戴冕,因用以专称皇帝的礼冠。《淮南子.主术训》:“古之王者,冕而前旒。”高诱注:“冕,王者冠也。”唐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8,皇帝头上的帽子叫什么

皇帝的帽子称为冕冠,其顶端有一块长形冕板,叫“延”。延通常是前圆后方,用以象征天圆地方。冕板前后垂有“冕旒”(liú) ,又叫流苏。根据冕旒数量及质料的不同,是区分贵贱尊卑的重要标志。汉代规定,皇帝冕冠为十二旒(即十二排),为玉制。冕冠的颜色,以黑为主。冕冠两侧,各有一孔,用以穿插玉笄,以与发髻拴结。并在笄的两侧系上丝带,在颌下系结。在丝带上的两耳处,还各垂一颗珠玉,名叫“允耳”。不塞入耳内,只是系挂在耳旁,以提醒戴冠者切忌听信谗言。后世的“允耳不闻”一语,即由此而来。按规定,凡戴冕冠者,都要穿冕服。冕服以玄上衣、朱色下裳,上下绘有章纹。此外还有蔽膝、佩绶、赤舄(xì,鞋)等,组成一套完整的服饰。这种服制始于周代,历经汉、唐、宋、元诸代,一直延续到清代,绵延两千多年。据说,置旒的目的是为了“蔽明”,意思是王者视事观物,不可“察察为明”,也就是说,一个身为领袖的人,必须洞察大体而能包容细小的瑕疵。

9,周朝帝王皇冠是什样的

  冕旒,古代汉族礼冠之一种。相传,冕制起于黄帝,至周代时始完备。古时帝王、诸侯、卿大夫参加盛大祭祀所服,冕旒为礼冠中最贵重者。  旒就是用五彩的缫(丝绳)12根,每旒贯12块五彩玉,按朱、白、苍、黄、玄的顺次排列,每块玉相间距离各1寸,每旒长12寸。汉代冕服的垂旒却不限于五色,根据后汉书·舆服制的记载,十二旒为白玉串珠。  冕冠的旒数按典礼轻重和服用者的身份而有区别,按典礼轻重来分,天子祀上帝的大裘冕和天子吉服的衮冕用12旒;天子享先公服冕用9旒,每旒贯玉9颗;天子祀四望山川服毳冕用7旒,每旒贯玉7颗;天子祭社稷五祀服希冕,用5旒,每旒贯玉5颗;天子祭群小服玄冕,用3旒,每旒贯玉3颗。按服用者的身份地位分,只有天子的衮冕用12旒,每旒贯玉12颗。公之服只能低于天子的衮冕用9旒,每旒贯玉9颗;侯伯只能服冕,用7旒,每旒贯玉7颗;子男只能服毳冕,用5旒,每旒贯玉5颗;卿、大夫服玄冕,按官位高低玄冕又有6旒、4旒、2旒的区别,三公以下只用前旒,没有后旒。凡是地位高的人可以穿低于规定的礼服,而地位低的人不允许越位穿高于规定的礼服,否则要受到惩罚。天子为十二旒,周之诸侯王公之旒有九、七、五之分。但后来旒渐渐只限于帝王,于是“冕旒”则成了帝王的代称。望采纳

10,古代皇帝皇后戴的帽子是叫什么

皇帝:冕旒,天子是十二旒。皇后:冠,是凤冠。但不是皇后妃嫔戴的那种有凤龙图案的冠。而是彩冠,即花冠等(女子的一种冠饰),上头有假花或其他吉祥图案。肯定有。但凤龙图饰的,只能是贵族富家。戴冠,所受重量可不轻,虽然如此,依旧很是讨女子喜欢。到了明代,更是流行,而新娘戴的冠也被称为“凤冠”。
皇帝的叫皇冠皇后头上戴的叫凤冠,身上披的叫霞帔(pèi )。 凤冠,因以凤凰点缀得名。凤凰是万鸟之王,所以只有皇后或公主才配得上它
冠冕(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冕弁(冕和弁。均为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冕版(冕顶之板);冕服(古代大夫以上的礼冠与服饰);冕冠(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之礼帽) 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在举行祭祀等大典时所戴的大礼冠。外黑色,里朱色。冕顶有长方板,称为延,後高前低,略向前倾。延之前端缀有数串小圆玉,谓之旒。冕加在发髻上,要横插一长笄(簪),以别住冕。笄的两端绕颔下系一小丝带,谓之紘;又各用一条名叫枕的丝绳挂下一个绵丸,谓之纩,纩下端饰玉,谓之珎。因两珎正当左右两耳,故又名充耳、塞耳。旒、松、纩都是冕的部件。天子的冕十二旒(一说前後各有十二旒),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历代之制大略相同。南北朝以後,只有帝王可以戴冕,因用以专称皇帝的礼冠。《淮南子.主术训》:「古之王者,冕而前旒。」高诱注:「冕,王者冠也。」唐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皇后头上戴的叫凤冠,身上披的叫霞帔(pèi )。凤冠,因以凤凰点缀得名。凤凰是万鸟之王,所以只有皇后或公主才配得上它,通常只在隆重庆典,如婚礼上才戴,普通平民一概不能佩戴。

文章TAG:十二  十二旒  曾对  表达  十二旒  这首诗想表达的动物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