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名词解释越明教任自然

这是魏晋名士竹林时期的一种主流观点,就是认为明教与自然未必相和,故崇无崇无,反对用礼乐约束人而崇尚自然

名词解释越明教任自然

2,嵇康生平介绍

嵇康(224-263,一说223-262),字叔夜,汉族,谯国人。嵇康在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释私论》),成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之一。

嵇康生平介绍

3,越名教而任自然是什么意思

董仲舒倡导审察名号,教化万民。西汉武帝时,把符合封建统治利益的政治观念、道德规范等立为名分,定为名目,号为名节,制为功名,用它对百姓进行教化。称“以名为教”。其内容主要就是三纲五常。但“名教”这个词的出现是在魏晋时期,用来指以孔子的“正名”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封建礼教。魏晋时期围绕“名教”与“自然”的关系展开了论辩。王弼糅老庄思想于儒,认为名教出于自然;嵇康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思想;西晋郭象则认为名教即自然。宋明以后,名教被称作“天理”,成为禁锢人们言行的桎梏。如违犯封建伦理纲常,即被视为“名教罪人”。

越名教而任自然是什么意思

4,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而任自然情不系于所欲故能审贵贱而

1.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而任自然;译文:不把(世俗的)夸赞、褒奖(评价)放在心上(不在意他人眼光),这样就能超越世俗的礼教的约束(而发展)达到人性本源(人性的解放:小编个人见解)。 2.情不系于所欲,故能审贵贱而通物情。译文:(做事、看问题时) 不执著于个人的欲望与索求,所以就能分辨出是非贵贱,以此通了世间的各种现象、百态(后半句可以理解为透过现象看本质)。或直接翻译成如果做事、看问题时不从个人喜好、欲望与所求出发,就能明辨是非贵贱,了解人世和事物发展的本质。以上翻译是小编的个人见解,供楼主参考。

5,越名道以自然 是什麽意思 出处呢

嵇康(224—263),字叔夜,谯国铚县(现安徽宿州境内)人。嵇康在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 嵇康提出的“越名教而任自然”是魏晋时期最富代表性的口号,所谓“任自然”就是让人的本性得到自由伸展,而将伦理纲常放在一个从属的位置上。竹林七贤的领袖嵇康提倡“越名教而任自然”,崇尚碧涧潺潺、枕流漱石自然之趣。如此便可达到“顺天和以自然,以道德为师友,玩阴阳之变化,得长生之永久;任自然以托生,并天地而不朽”的人生理想境界,也即神仙境界。 。《释私论》谈道:“越名任心,故是非无措也。是故言君子,则以无措为主,以通物为美。”一个人在社会中应该“越名教而任自然”,这就是说一个人应该顺着他的自然本性生活下去,不管社会上的清规戒律、条条框框。要这样做,就要不理会社会上的批评和赞扬,这就叫“心无措乎是非”。

6,嵇康散集本书讲的是什么内容

三国嵇康著。嵇康(223-263),字叔夜。  《嵇康集》在五代梁时有十五卷,隋代存十三卷,另有《春秋左氏传音》三卷。皆见于《隋书·经籍志》,两唐书著录为15卷。南宋时佚。今存辑本有:明黄省曾嘉靖刻本;明薛应旗嘉靖刻本《六朝诗集》收有《嵇中散集》1卷;明代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辑《嵇中散集》1卷;吴宽《丛书堂抄本》匏庵手校本,据云抄自宋本;鲁迅以吴宽抄本为底本,校以各本,于1924年编成《嵇康集》10卷(收入1938年出版的《鲁迅全集》);戴明扬校注的《嵇康集》则以黄省曾刻本为底本,校以各本,并作注;夏明钊有《嵇康集译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嵇康集》不仅是一部很有代表性的文学和哲学著作,而且也是一部很有影响的教育思想论著,其中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声无哀乐论》、《养生论》、《难自然好学论》、《家诫》及《太师箴》等篇,以玄学思想武器猛烈抨击了被扭曲了的儒家教育,否定经学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反映时代要求的个性解放和反对礼法名教的进步教育主张,在利用和改造老庄思想的基础上,开拓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理论。  《嵇康集》一反儒家传统的人性论思想,认为“人之自然之性”是“人之真性”,人性是人的自然生理的体现,所反映的是自然生命之理而不是社会人伦道德价值。在理论模式上突破了儒家尤其是汉儒把人性的内涵解释为纲常名教的传统,从自然论出发,否定了人性的天赋道德,从而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养生教育论。

7,晋书嵇康传部分翻译

非对魏晋文化极端了解很读透。 试译: 那被称为君子的,是内心不废弃是非,且行为不违背道义的人。凭什么这样说?那气质娴静神仪虚明的人,内心不存在骄矜自大;禀性忠诚、内心通达的人,情感志趣不由欲望决定。骄矜自大不存在于心里,所以能够超越伦理纲常(儒教的规矩和思想),顺其自然、随心所欲;情感志趣不由欲望决定,所以能够审度贵贱并通晓事物的情理。(心中)事物的情理妥当通达,所以不会违背大道;超越伦理纲常随心所欲,所以不会放弃是非之辨。 因此说君子以明辨是非作为根本,以通晓事物情理为美;说小人则以隐匿情感为错误,以违背道义为缺点。为什么呢?隐匿情感、自大、啬吝是小人最被憎恶的方面;虚心、明辨是非则是君子切实履行的方面。 因此《道德经》说“如果我没有了身体,我还有什么忧患呢”。低看自己一眼,要比高看自己一眼更好一些。 由这来说,那超脱世俗的人的用心,本来就不存在放弃是非了。所以说,“君子实践自己的主张,忘记自己的外在”这言正确了。 君子做好的事情,不是先衡量法度然后行动;听任自己的本心便不会不正当,不是谈论善良与否然后才去纠正;袒露自己的真情便无废弃是非(有一说“矫揉造作”),不是先谈论正确与否才去行动。[末句或理解不到位]傲然而忘记了好,好却与法度相匹配;忽然任心而为,心则与善相遇;假使没有废弃是非,事情便于正确同在了。 [难哉——~ 坐等行家大纠错。| 嵇康粉、非为悬赏而来]
不知道 还是找网

文章TAG:名教  任自然  自然  名词  越名教而任自然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