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目前从牡蛎中发现最大的珍珠是多少克

世界上最大的珍珠是1934年5月7日在菲律宾巴拉湾的巨贝中,发现的一颗重达6350克的巨珠。半径13.97厘米,称为“老子之珠”, 存放在美国旧金山银行保险库中。于1936年以后成为柯伯的财产,价值为408万美元。
我不会~~~但还是要微笑~~~:)

目前从牡蛎中发现最大的珍珠是多少克

2,世界七大名珠

1、老子珠 重6350克,为目前世界最大的海水天然珍珠,价值408万美元,存放在美国旧金山银行; 2、夏梭菲珍珠 重32克,收藏在伊朗王室; 3、南方十字架 形状奇特,由9颗附壳珠连成一体,呈十字架形; 4、金冠巨珠 在英国博物馆藏的一项金冠上镶嵌一巨珠,重85克; 5、“喜洋丸”珠 由日本船“喜洋丸”采集的一颗珍珠,直径25毫米,重12可; 6、女王珍珠 法国王冠上的一颗大明珠,1792年失盗; 7、拉勒简特珠 重21·6克,珍藏在帝俄王室。

世界七大名珠

3,世界上最大的珍珠有多大

珍珠, 光彩夺目, 自古以来被人们视为珍品, 它既是贵重的装饰品, 又是名贵的中药材,. 现在高档的化妆品中, 也有它的成分。 珍珠约大约稀罕, 越珍贵, 常见的珍珠直径不到一厘米, 小的只有粟米那么大。那种浑圆光彩的珍珠。不可多得。苏联一颗重5.6颗标准圆的珍珠, 算作珍品。保存于博物馆中。但它比起英国的伦敦博物馆收藏的那颗大珠来。大为逊色, 英国博物馆的一顶金冠上面镶嵌着一颗大珍珠, 重达85克;但是, 它还不是是目前界上最大的珍珠。最大的珍珠, 是1934年5月7日在菲律宾巴拉湾的巨贝中, 发现的一颗巨珠重达6350克。半径13.97厘米, 称为 “老子之珠 ” 存放在旧金山银行保险库中, 子1936年以来成为柯伯的财产。值408万美元。这样大的珍珠千载难逢。

世界上最大的珍珠有多大

4,目前世界上已发现最大的珍珠是哪一颗

世界上最大的珍珠是现存美国旧金山银行保险柜中的一颗,它重达6350克,直径为27·94厘米,有人头那样大,价值408万美元。但这颗珍珠的获得,却经历了不寻常的遭遇。 1943年,有一天菲律宾某部族酋长的儿子和伙伴一道去海湾游泳,突然听到酋长的儿子惨叫一声,便迅速沉入海底。当人们在海底找到他的死尸时,发现他的右手被一只巨蚌紧紧夹住了。打捞人员费了很大的气力,才设法把巨蚌弄到岸上,当用铁棍把蚌壳敲开后,竟发现了这颗轰动世界的珍珠王。
“老子之珠 ”
珍珠, 光彩夺目, 自古以来被人们视为珍品, 它既是贵重的装饰品, 又是名贵的中药材,. 现在高档的化妆品中, 也有它的成分。 珍珠约大约稀罕, 越珍贵, 常见的珍珠直径不到一厘米, 小的只有粟米那么大。那种浑圆光彩的珍珠。不可多得。苏联一颗重5.6颗标准圆的珍珠, 算作珍品。保存于博物馆中。但它比起英国的伦敦博物馆收藏的那颗大珠来。大为逊色, 英国博物馆的一顶金冠上面镶嵌着一颗大珍珠, 重达85克;但是, 它还不是是目前界上最大的珍珠。最大的珍珠, 是1934年5月7日在菲律宾巴拉湾的巨贝中, 发现的一颗巨珠重达6350克。半径13.97厘米, 称为 “老子之珠 ” 存放在旧金山银行保险库中, 子1936年以来成为柯伯的财产。值408万美元。这样大的珍珠千载难逢。

5,真假难以判断怎么办

真假珍珠 区别比较容易。将两颗珍珠互相磨擦,真珍珠有涩感,假珍珠则是滑感。 天然珍珠和养殖珍珠 区别比较困难,过去鉴别天然珍珠一般用牙齿轻咬,如果有涩涩的感觉,则是天然的珍珠,否则即为养殖珍珠,但这种方法容易使珍珠表面受到破坏,最佳的方法是放在20-30倍的放大镜下检视,天然珍珠表面呈现指纹状的纹路,养殖珍珠则没有这此纹路,呈现为橘子皮的样子。另外,目前纯天然珍珠已经非常稀少,大部分是人工养殖的,所以上面的这种方法已经不实用。 淡水珍珠和海水养殖珍珠 海水珍珠形状为浑圆形,光泽度好,看起来珠光宝气;而淡水珍珠多是扁圆形,梨形,米粒形等不规则形,且光泽度较差。 鉴赏 珍珠的价值,在于它的品质优劣。珍珠品质主要包括颜色(皮色),光泽(皮光)、形体、光滑度及穿珠的技巧,这些就构成了选购珍珠的判别依据。 颜色 珍珠最好的颜色为黑色带紫色晕彩,或金黄色带玫瑰色晕彩,其次为银色、白色、略带黄色帽最次。 光泽 从光泽看来,上品的珍珠必须有较强的珍珠光泽。光泽强弱主要决定于珍珠层质,也受贝体的健康,海水温度及生长时间长短来决定。选珠时对着灯光下仔细审阅,在光线下转动珍珠,反射出银色光泽。 形体 从形体上看,珍珠愈大愈好,愈圆也愈好,人常说“珠圆玉润”就是这个道理。不规则形珍珠价格便宜,但可塑性最高,不少设计师将他们作为主要材质,加工成有创意性的造型。1934年在菲律宾巴拉望海中发现的特大珍珠——老子珠(又叫真主之珠),形状就不规则,这颗天然珠因酷似我国道祖老子形象,价值高达408万美元。 光滑度 珍珠的表层滑细腻为最佳,但这类珠毕竟少见,珍珠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外在的瑕疵。当然,瑕疵十分明显会影响珍珠的美观,也会影响珍珠的保养,选择时,这些应该做为标准。 o(∩_∩)o

6,数星星中的伏笔

◎ 【数】【shǔ】〈动〉 (1) (形声。从攴( pū),娄声。本义:点数;计算) (2) 同本义 [count] 数,计也。——《说文》以岁之上下数邦用。——《周礼·廪人》递数之不能终其物。——《礼记·儒行》善数不用筹策。——《老子》珠可历历数也。——明· 魏学洢《核舟记》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三国志·诸葛亮传》 (3) 又如:从一数到十;数拾(查点;收拾);数白道黑(卖弄口舌);数白论黄(计较银钱。白:白银。黄:黄金);数筹定点(数筹码计算时间);数东瓜,道茄子(尽情谈论各种事情);数米而炊,称柴而爨(比喻吝啬之极);数数儿;数不胜数;数课(计算并予登记);数墨(计算书本上的文字)
张衡(78-139),字平子,汉族,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制图学家、文学家、学者,在汉朝官至尚书,为我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曾将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张衡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月光其实是日光的反射;他还正确地解释了月食的成因,并且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和行星运动的快慢与距离地球远近的关系。 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 张衡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 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星” 20世纪中国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是:“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7,徼 怎么读什么意思在道德经中老子说言之徼意指什么

徼,读音是jiào,归终、边际、边界的意思。引申端倪的意思。春秋·老子《道德经》第一章原文: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译文:“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扩展资料老子在《道德经》的首先提出的“道”与“名”两个关键名词,古时,“道”与“天”字相通,在这里“天”和“道”是相通的,一般是指自然运行法则。 “道”是代表抽象的法则、规律,以及实际的规矩,也可以说是学理上或理论上不可变易的原则性的道。“可道”,意思可法,按“天道”运行法则去做,“非恒道”不是永远不变的,即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关于宇宙万物的“有生于无,无中生有”的形而上与形而下问题,其中就包涵了宗教哲学中宇宙万有的来源论,以及纯粹哲学的唯心、唯物、一元、多元、有神、无神等学说的寻探。其中形而上也是修真修仙的基础,即自我的小宇宙是大宇宙的表象。万物确是从“无”中而生出“有”的种种万类。“常无”与“常有”,是从万物之“道”讲。“本无”是天地的原始,“妙有”是前人或自己命的“名”,因此从无生有从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直到万物万有,是万物的源。老子在本章里阐述了一个重要的哲学思想:“唯物论”的哲学思想。老子说:“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通常在人类对某一事物一无所知的时候,往往是被动的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从表面现象逐渐认识到一定深度的奥妙,人类要把观察到的这些奥妙描述出来这就是“名”。通常人类一旦对事物的探索发展到“名”的阶段,人类会把这些支离破碎的“名”组织起来,加以系统归纳就发展到“科学知识”的阶段了。人类用科学知识武装了头脑,就会产生更强烈的探索更深层次自然内在本质的欲望,正是这个欲望推动了科学知识的进一步发展。先有物质存在就是“道”,后有意识产生就是“名”,这就是两千年前老子提出的唯物论观点。与马克思主义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唯物论观点是不谋而合的。名和道,都出自同一个事物,一个是客观存在;一个是对存在的认识。认识是在否定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不断的否定、肯定,再否定、再肯定,事物的本来面目就揭示出来了。与今天人们所说的: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否定之否定过程的哲学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就是老子所说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深刻内涵所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德经
这个“徼”字是多音字,在《道德经》中,根据字典的解释,有两种读音,jiào和jiǎo,读jiào时,解释为端倪;读jiǎo时,解释为实有。徼:边界,边际。引申为端倪,头绪,迹象。jiào jiǎo jiāo yāo《老子·道德经》: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汉语字典》解释:徼妙 jiǎo miào :亦为精微,微妙。唐人独孤及《对诏策》:“至如希微大体,徼妙元键,陛下得黄帝之遗珠久矣。” 明人焦竑《焦氏笔乘·读论语》:“释氏之棒喝,独属不亲,老耼之徼妙,皆为余食矣。”依南宋《元始说先天道德经注解》中解释,“徼”之含义,为“实有”。参见老子如下一句便可有所理解:“妙生元,元生神,神生真,真生道,道生德,德生徼,徼生妙,妙生无,无生有,有则有,无则无,有无相生,阴阳相推,太化变易。”《元始说先天道德经注解》南宋李嘉谋注解,元人张善渊刊行。五卷。《元始说先天道德经注解》与老子《道德经》实为二书。本书分为《妙》《元》《神》《真》《道》五篇。李氏注解,逐章逐节,顺文衍义。每篇九章,一千字;共四十五章、五千字。其内容晦涩,大致为解释《妙》《元》《神》《真》《道》五词含义及其相生关系,并据此阐述“妙徼”“有无”“动静”“阴阳”“五行”“八卦”“九宫”“道德”“道法自然”“清静无为”之道理,以及修真养生原理。李氏注解引述儒释道三教经书,逐章逐段解释原文,较为明白晓畅。认为天地万物生成顺序为由“妙”(虚无)而至“徼”(实有),修道者应从“徼”而返归“妙”本。此为全书宗旨。其中有一段如下注释,供参考:“妙生元,元生神,神生真,真生道,道生德,德生徼,徼生妙,妙生无,无生有,有则有,无则无,有无相生,阴阳相推,太化变易。”《元始说先天道德经注解》注:妙之降曰元,元之降曰神,神之降曰真,真之降曰道,道之降曰德,德之降曰徼。徼者小道也。众人自道降为德,德降为徼,徼入于有,一入于有,与道益离。真人自徼返入于妙,自妙入无,自无出有,欲建立则以无为有,欲寂静则以有为无。欲有则生,天地不为多,欲无则返,太虚不为少。以有以无,出阳入阴,相生相推,如太化之变易。《广韵》古吊切《集韵》吉吊切,音叫。《说文》循也。《前汉·百官表》中尉,秦官,掌徼循京师。《注》师古曰:徼,遮绕也。又《韵会》逻卒曰游徼。《後汉·臧宫传》少为县亭长游徼。《注》每鄕有游徼,掌循禁奸盗也。又《玉篇》边徼也。《史记·司马相如传》南至?牱为徼。《注》徼,塞也。以木栅水,为蛮夷界。又《广韵》小道也。《班固·西都赋》徼道绮错。又《韵会》一曰徼妙。《老子·道德经》常有欲以观其徼。又《唐韵》古尧切《集韵》坚尧切,叫平声。《玉篇》要也,求也。《左传·昭三年》徼福於太公。《注》徼,要也。《礼·中庸》小人行险以徼幸。《疏》徼求荣幸也。又《广韵》抄也。《论语》恶徼以为知者。《注》徼,抄也。抄人之意,以为已有。又《集韵》伊消切,音邀。遮也。《司马相如·子虚赋》徼受诎。《注》司马彪云:徼,遮也。倦也,谓遮其倦者。
jiǎo、jiào 。老子所说的“徼”,即“徼妙”。恒无、恒有,两者同出而异名。  《韵会》解释:“徼,一曰徼妙。《老子·道德经》常有,欲以观其徼。”  《汉语字典》解释:徼妙 jiǎo miào :亦为精微,微妙。语出《老子》:“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唐人独孤及《对诏策》:“至如希微大体,徼妙元键,陛下得黄帝之遗珠久矣。” 明人焦竑《焦氏笔乘·读论语》:“释氏之棒喝,独属不亲,老耼之徼妙,皆为余食矣。”
《老子》二十二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大意:本章通过对“曲则全”这一论点的阐述,指出“圣人”成功的秘诀在于守“道”,而不在于过分地宣扬自我。“抱一”在这里的意思是把握事物的核心。和三十九章中的“得一”是同样的意思。(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1、“徼”读如“教”(第4声)。2、“徼”字与上文的“妙”字相对——“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而且联系这两句的上文:“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可知“妙”字与“无”、“天地”有关,而“徼”字与“有”、“万物”有关。3、以个人读书体会,尝试解释一下。所谓“妙于有无之间”,可见“妙”字指称的是“天地之始”的状态,是宇宙从“无”到“有”的一种微妙状态;而“徼”字指称的是“万物之母”的状态,是万物从“隐”(不易见之小)到“显”(易见之大)的一种初生状态。4、仿照“妙于有无之间”,是否可以说“徼于显隐之际”呢?供大家参考。

文章TAG:老子  子之  目前  牡蛎  老子之珠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