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礼记檀弓

1.zhì 2.A 3.孔子 4.儿子5.被老虎吃掉。6.妇人7.苛政猛于虎。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凶猛。

礼记檀弓

2,礼记檀弓 谁与哭者

《礼记·檀弓》记载:“伯鱼之母死,期而犹哭,夫子闻之曰:谁与哭者?门人曰:鲤也。夫子曰:嘻!其甚也!伯鱼闻之,遂除之。”

礼记檀弓 谁与哭者

3,人喜则斯陶陶斯咏礼记檀弓什么意思

人喜则斯陶.陶斯咏.咏斯犹.犹斯舞.舞斯愠.愠斯戚.戚斯叹.叹斯辟.辟斯踊矣.品节斯.斯之谓礼.人死.斯恶之矣.无能也.斯倍之矣.是故制绞衾.设蒌翣.为使人勿恶也.始死.脯醢之奠.将行遣而行之.既葬而食之.未有见其飨... 人的喜愠之情,分别有不同的层次:喜有陶、咏、犹、舞;愠有戚、叹、辟、踊。礼要求人们将情感控制在恰如其分的层次,如丧礼中最哀痛时踊即可,而且每踊三次,三踊而成。若不加节制,情绪失控,不仅无法完成丧葬之礼,甚至可能毁性丧身,这当然是死者所不希望见到的 .

人喜则斯陶陶斯咏礼记檀弓什么意思

4,礼记 檀弓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1),使子路问之曰(2):“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3)。”而曰(4):“然!昔者吾舅死于虎(5),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 政(6)。”夫了曰:“小子识之(7),苛政猛于虎也!” [译文] 孔子路过泰山边,有个妇人在坟墓旁哭得很悲伤。孔子扶着车前的伏手板听着,派子路问她说:“你这样哭,真好象不止一次遭遇到不幸了。”她就说:“是啊!以前我公公死在老虎口中,我丈夫也死在这虎上,现在我儿子又被虎咬死了。”孔子说:“为什么不离开这儿呢?”回答说:“这儿没苛政。”孔子说:“弟子们记着,苛政比老虎还厉害!” (1)式:同轼,车前的伏手板,这里用作动词。 (2)子路(前542前480):孔子弟子,鲁国卞(今山东省泗水县)人,仲氏,名由,一字季路。 (3)壹:真是,实在。 (4)而:乃。 (5)舅:指公公。古以舅姑称公婆。 (6)苛政:包括苛烦的政令,繁重的赋役等。 (7)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识(zhì志):记住。

5,礼记檀弓故事二则原文及翻译是什么

《礼记.檀弓》一则原文: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意思是:孔子路过泰山的边上,看见有一个妇人在坟墓前哭得十分悲伤。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让子路前去问那个妇人。子路问道:“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伤心的事吧?二则原文: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而来。《礼记.檀弓》一则:原文: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译文:孔子路过泰山的边上,看见有一个妇人在坟墓前哭得十分悲伤。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让子路前去问那个妇人。子路问道:“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伤心的事吧?”那个妇人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后来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咬死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咬死了!”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严酷繁重的赋。”孔子说:“学生们记住,严酷繁重的赋税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二则:原文: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与,可去,其谢也,可食。译文:齐国有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饥饿的人来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衣袖蒙着脸,脚步拖拉,两眼昏昏无神地走来。黔敖左手端着食物,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吧!”那个饥民抬起头看着他,说:“我正因为不吃别人施舍的食物,才落得这个地步!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最终饿死了。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恐怕不用这样吧!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就可以去吃。

6,礼记檀弓其中一段的解释是什么

【原文】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2)。有饿者蒙袂辑屦(3),贸贸然来(4)。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5)!”何施而得斯于民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6),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7)!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注释】 ①本节选自《植弓》下。②食(si):拿饭给人吃。(3)蒙袂(mei):用衣袖蒙着脸。辑屦(jv):身体物理迈不开步子的样子。(4)贸贸然:眼睛看不清而莽撞前行的样子。(5)嗟:带有轻蔑意味的呼唤声。(6)从:跟随。谢:表示歉意。(7)微:不应当。与:表示感叹的语气词。 【译文】 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饥饿的人来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无力地拖着脚步,莽撞地走来。黔敖左手端着吃食,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吧!”那个饥民扬眉抬眼看着他,说:“我就是不愿吃嗟来之食,才落地这个地步!”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终于饿死了。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恐怕不该这样吧!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则可以去吃。”
【原文】 季孙之母死,哀公吊焉,曾子与子贡吊焉(2)。阍人为君在(3),弗内也(4)。美哉!曾子与子贡入于其厩而修容焉(5)。子贡先入,阍人曰:“乡者已告矣(6)。”曾子后入,阍人辟之(7)。涉内霤(8),卿大夫皆辟位,公降一等而揖之(9)。 君子言之曰:“尽饰之道,斯其行者远矣!” 【注释】 ①本节选自《植弓》下。②子贡:孔子的弟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3)阍(hun)人:看门人。(4)内(na):同“纳”,使进入。(5)厩(jiu):马圈。修容:这里指更衣修饰。(6)乡(xiang)者:刚才。(7)辟(bi):同“避”。(8)涉:来到。内霤(liu):室的中央。(9)等:级,这里指台阶的层次。 【翻译】 季孙的母亲死了,哀公前来吊唁,曾子和子贡也来吊唁。由于国君在这里,守门人不让他们进门。曾子和子贡到马圈里把仪容修饰了一番。子贡先走进去,守门人说:“刚才已经通报了。”曾子随后进去,守门人让开了路。他们进入室中央,卿大夫们都离开了原位,鲁哀公也从台阶上走下一级,向他们拱手行礼。 君子们说评论这件事说:“尽力整肃仪容,这样可以畅通无阻啊!”

7,礼记檀弓下的原文全部急

哭而起,舅犯曰公子重耳对秦客檀弓下 -------------------------------------------------------------------------------- 晋献公之丧,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得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是全要领以从先大夫于九京也。”北面再拜稽首。君子谓之善颂,酌而饮寡人,则远利也。” 杜蒉扬觯檀弓下 -------------------------------------------------------------------------------- 知悼子卒:“ 蒉:“在寝,孺子其图之?”曰:“子卯不乐。知悼子在堂,斯其为子卯也大矣,则必毋废斯爵也,仁亲以为宝,则爱父也。起而不私,太师也。 晋献文子成室檀弓下 -------------------------------------------------------------------------------- 晋献文子成室。”杜蒉入寝,而天下孰能说之!”稽颡而不拜,哭而起,起而不私,是以饮之也。”杜蒉洗而扬觯(zhì)。公谓侍者曰:“如我死,不以诏。”以告舅犯, 曩者尔心或开 予:“武也,何也?”曰。张老曰:“ 蒉也,宰夫也,非刀 匕是共,曰,历阶而升。酌曰:“寡人亦有过焉:“孺子其辞焉。丧人无宝,是以不与尔言。尔饮旷,何也,何也?”曰,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文子曰。父死之谓何:“调也。 旷也。为一饮 一食忘君之疾,是以饮之也。”“尔饮,以为君忧。父死之谓何?或敢有他志,以辱君义:“旷饮斯。”又酌曰?又因以为利:“美哉轮焉,师旷、李调侍,鼓钟:“调饮斯。”又酌,堂上北面坐饮之,降,趋而出。 平公呼而进之。” 至于今,既必献,斯扬觯,谓之“杜举”?孺子其辞焉。 子显以致命于穆公。穆公曰:“仁夫,公子重耳。” 公子重耳对客曰:“君惠吊亡臣重耳,身丧父死,不得与于哭泣之哀。”“尔饮调!夫稽颡而不拜,则未为后也,故不成拜,晋大夫发焉,又敢与知防,是以饮之也,未葬。平公饮酒。杜蒉(kuì)自外来,闻钟声,曰:“安在?”曰,君之亵臣也。” 平公曰,且曰:“寡人闻之,亡国恒于斯,得国恒于斯。虽吾子俨然在忧服之中,丧亦不可久也,时亦不可失也
  公子重耳对秦客檀弓下   --------------------------------------------------------------------------------   晋献公之丧,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且曰:“寡人闻之,亡国恒于斯,得国恒于斯。虽吾子俨然在忧服之中,丧亦不可久也,时亦不可失也,孺子其图之。”以告舅犯,舅犯曰:“孺子其辞焉。丧人无宝,仁亲以为宝。父死之谓何?又因以为利,而天下孰能说之?孺子其辞焉。”   公子重耳对客曰:“君惠吊亡臣重耳,身丧父死,不得与于哭泣之哀,以为君忧。父死之谓何?或敢有他志,以辱君义!”稽颡而不拜,哭而起,起而不私。   子显以致命于穆公。穆公曰:“仁夫,公子重耳!夫稽颡而不拜,则未为后也,故不成拜。哭而起,则爱父也。起而不私,则远利也。”   杜蒉扬觯檀弓下   --------------------------------------------------------------------------------   知悼子卒,未葬。平公饮酒,师旷、李调侍,鼓钟。杜蒉(kuì)自外来,闻钟声,曰:“安在?”曰:“在寝。”杜蒉入寝,历阶而升。酌曰:“旷饮斯。”又酌曰:“调饮斯。”又酌,堂上北面坐饮之,降,趋而出。   平公呼而进之,曰:“ 蒉, 曩者尔心或开 予,是以不与尔言。尔饮旷,何也?”曰:“子卯不乐。知悼子在堂,斯其为子卯也大矣。 旷也,太师也,不以诏,是以饮之也。”“尔饮调,何也?”曰:“调也,君之亵臣也。为一饮 一食忘君之疾,是以饮之也。”“尔饮,何也?”曰:“ 蒉也,宰夫也,非刀 匕是共,又敢与知防,是以饮之也。” 平公曰:“寡人亦有过焉,酌而饮寡人。”杜蒉洗而扬觯(zhì)。公谓侍者曰:“如我死,则必毋废斯爵也。”   至于今,既必献,斯扬觯,谓之“杜举”。   晋献文子成室檀弓下   --------------------------------------------------------------------------------   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文子曰:“武也,得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是全要领以从先大夫于九京也。”北面再拜稽首。君子谓之善颂、善祷。

文章TAG:檀弓  礼记  檀弓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