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慈铭,楚天实多恨之秋秋水乃怀人之物出自李慈铭哪部作品啊
来源:整理 编辑:古玩知识 2023-05-08 03:08:14
本文目录一览
1,楚天实多恨之秋秋水乃怀人之物出自李慈铭哪部作品啊
“楚天实多恨之秋,秋水乃怀人之物。”悠悠远隔,望消息而不可得,茫茫江湖,唯寄语以祈珍摄。然而鸿雁不到,江湖多险,总有一种苍茫惆怅之感,袭人心灵。
2,晚清人李慈铭在越缦堂日记中记载二十七戊子记闻圆明园为
C 试题分析:材料中“闻圆明园为夷人劫掠后,奸民乘之…”,可以看出外国人洗劫了圆明园后,国人乘机也进行了抢劫。故选C。A项中说法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B项说法与材料说法相反;洗劫圆明园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是《辛丑条约》的签订,故排除D。
3,清朝有谁讽刺八股取士的现象
吴敬梓-《儒林外史》 袁枚《随园诗话》梁章钜《制义丛话》李慈铭《越缦堂日记王士祯《池北偶谈》曾国藩《曾文正公文集》都曾提到八股文的弊端,但以吴敬梓-《儒林外史》最具有代表性,讽刺辛辣无比。
清代学人在著作中批判八股文,揭发其弊端的文字是很多的。钱泳、由秀才蹉跎三十年才考中进士的李慈铭、进士出身,又入翰林院、最后作了两江总督的所谓同光中兴名臣曾国藩三人的话作为代表,以见较长的历史时期中对八股文的议论,大多是指其弊端的。其他不必多引,只此亦可见其一斑了。
4,金戈铁马入梦来这一句说的人是谁
1.指战争,兵事。 唐 李袭吉 《为周晋王贻梁祖书》:“金戈铁马,蹂躏於明时。”元 萨都剌 《登歌风台》诗:“ 淮阴 少年 韩将军 ,金戈铁马立战勋。”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旧唐书》:“旋阅《张巡传》,又觉凄然以厉,庭柯振动,有金戈铁马之思。”亦作“ 金戈铁骑 ”。清 汪琬 《<苑西集>序》:“我 太祖 、 太宗 发祥之址,与夫金戈铁骑百战创业之区,皆所跋涉而导从。” 2.形容威武雄壮的军旅兵马。 宋 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下:“但闻金戈铁马,以及呼号之声,则幻而又幻矣。” 杨度 《<游学译编>叙》:“金戈铁马,万众奔腾。” 3.借指武职、军人。 清 龚自珍 《送徐铁孙序》:“ 徐铁孙 者,家 辽东 ,先世扈王师入关……金戈铁马,其世胄也,而 徐君 用经术起家。”
5,含德之后比于赤子典出
你的字错了
【老子·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玃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出处】:
先秦诸子-道-老子
“赤子”最早是老子所用的比喻,在《道德经》第五十五章中,老子写道:“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老子的意思是说:道德修养深厚的人,就像“赤子”一样,毒虫不螫他,猛兽不伤害他,鹰隼不搏击他。他虽然筋骨柔弱,但是两只小拳头却能握得紧紧的;他虽然不懂得男女交合的事情,但是他的生殖器却勃然举起,这都是因为他精气充沛的缘故。整天号哭嗓子却不会嘶哑,这都是因为他和气醇厚的缘故。这段话里有几个生僻字:“朘”读作zuī,男孩的生殖器;“嗄”读作shà,声音嘶哑。
按照老子的形容,“赤子”毫无疑问是指婴儿。《尚书·康诰》中说:“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乂。”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原来婴儿刚生下来的时候是赤色的,故称“赤子”。颜师古注《汉书》:“赤子,言其新生未有眉发,其色赤。”这是同一个意思。但是清人李慈铭在《越缦堂读书记》“槎庵小乘”一节中提供了全新的解释:“尺字古通用赤……赤子者谓始生小儿仅长一尺也。”这种解释很新鲜,只是不知道李慈铭依据什么说“尺字古通用赤”。
“赤子”后来被引申皇帝统治下的子民。《汉书·龚遂传》:“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这里的“赤子”就是指皇帝的子民。据《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贞观年间,为了抵御边境的骚扰,李世民每天都命数百人演习武艺,自己亲自坐镇观看。群臣担心他的安全,劝他回避这种场合,李世民说:“王者视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朕一一推心置其腹中,奈何宿卫之士亦加猜忌乎!”李世民的意思是天下的百姓都是我的“赤子”(子民),我与他们推心置腹,干嘛要猜忌他们呢?这里“赤子”的意思更加显豁,而且从这句话里诞生了一个后来的常用词——“海内赤子”(“封域之内,皆朕赤子”),慢慢演变成了“海外赤子”这个常用词。
《孟子·离娄下》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这是第一次出现“赤子之心”。“赤子之心”即婴儿之心,婴儿之心当然纯洁无瑕,没有丝毫杂念。今天“赤子之心”的含义跟孟子所说完全相同。
(选自《中华语典》,郭灿金、许晖著,新世界出版社2008年5月第1版)
6,为何古时的绍兴盛产师爷
清代官署中的幕僚,由于绍兴籍人较多,故称。后引申为谋士的代称,有时含贬义。
师爷,是明清时代地方官署中的主管官吏(主官)聘请的帮助自己处理刑名、钱谷、文牍等事务的无官职的佐理人员。师爷靠自己具有的刑名律例(法律)、钱粮会计(财会)、文书案牍等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才能辅佐主官,称为作幕、佐治或佐幕。
“绍兴师爷”称除了指绍兴籍师爷以外,又经辗转流传,成为一般师爷的统称。想当于现在的顾问/律师。职业而已,不能说是反面人物还是正面人物。做官靠乡谊,当幕友(师爷)、书吏(胥吏、书办)也少不了乡谊,一些地区的幕友、书吏还以乡谊为纽带结成牢固的地域性行帮。如淮军幕府中虽引用各省籍的幕友,但仍偏重皖籍,故皖籍幕友的比例最高。李鸿章曾说:“吾庐英俊,多从游者。”从游者即游幕者、幕友。四川的刑名、钱谷幕友,十分之九是浙江绍兴、湖州两地人,两地幕友各成一帮,各树党援,各自为本帮幕友得以入幕出力,衙门中的幕友系何帮之人,则何帮中人得馆较易。
清代官场有谚语云:“无绍不成衙。”说的是清代衙门中多绍兴籍的幕友和书吏。绍兴籍(指绍兴府,下辖山阴、会稽、萧山、诸暨、余姚、上虞、嵊、新昌八县)的幕友即著名的“绍兴师爷”(注:称“绍兴师爷”者并非皆绍兴籍人,其他地方的人也有,但以绍兴籍人为多,故常以“绍兴师爷”作为师爷的泛称),数量极多。绍兴籍师爷龚萼在《雪鸿轩尺牍》中说:“吾乡之业于斯(作幕)者不啻(chì)万家。”他们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衙门中,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地域性“师爷帮”,彼此互通声气,互为党援,并排挤其他乡籍的师爷。《文明小史》曾说到绍兴师爷在衙门中的情况:“原来那绍兴府人有一种世袭的产业,叫做作幕。什么叫做作幕?就是各省的那些衙门,无论大小,总有一位刑名老夫子,一位钱谷老夫子,……说也奇怪,那刑钱老夫子,没有一个不是绍兴人,因此他们结成个帮,要不是绍兴人就站不住。”有名的绍兴籍师爷,如杭州府首席刑名师爷周省三是绍兴府会稽县人,幕学专著《佐治药言》的作者汪龙庄是绍兴府萧山人,《雪鸿轩尺牍》的作者龚萼是绍兴城里塔山下人,另一部师爷名著《秋水轩尺牍》的作者许思湄是绍兴府新昌人。《文明小史》里写的师爷余豪是会稽人,《如此官场》里的师爷宋锦诗也是会稽人,《歧路灯》写了两个师爷——荀药阶与其表侄莫慎若,皆是山阴人。
“无绍不成衙”不仅表现为绍兴师爷遍布各地衙门,也表现为很多地方的衙门中书吏多绍兴人,绍兴籍大名士李慈铭在日记中写到这种情况:“吏皆四方游民无籍者充之,而吾越人更多。”此“越人”即绍兴府人。在京师许多衙门中,书吏之职几乎被绍兴人垄断。夏仁虎引《旧京琐记》云:都中书吏,“原贯以浙绍为多”。金安清《水窗春呓》说:“六部胥人皆绍兴籍。”有一首竹枝词也反映了六部书吏多绍兴人的情况:“部办班分未入流,绍兴善为一身谋。得钱卖缺居奇货,门下还将贴写收。”意谓中央各部的书吏分几种班,都是未入流,绍兴籍的书吏最善谋划,并善于弄钱。这里特别提到书吏的绍兴籍贯。清代京师书吏多绍兴人这种情况,是由明代沿续下来的,即源于明万历年间朱赓辅政。清乾嘉时人昭梿在《啸亭续录》中谈到这种情况的源流:“各部署书吏,尽用绍兴人,事由朱赓执政,莫不由彼滥觞,以至于今,未能已也。”朱赓是绍兴府山阴人,他利用职权引用了很多绍兴籍书吏。这些书吏互相牵引,互为党援,形成了“书吏绍兴帮”,或曰“绍兴籍胥帮”。
幕友和书吏所以多绍兴人,与绍兴人文化素养高、苛细精干、善治案牍等特点有关,这些特点皆适宜作幕为胥。绍兴人所以不远千里入都为胥,又与绍兴人不恋乡土的乡风和当地人多地少的经济状况有关。明人王士性《广志绎》说到明代的情况云:“绍兴、金华二郡,人多壮游在外。如山阴、会稽、余姚,生齿繁多,本处室庐田土,半不足供。其儇(xuān)巧敏捷者,入都为胥办,自九卿至闲曹细局,无非越人。”清代沿明之俗,未改旧况。
7,什么是训诂学家历史上训诂学家有哪些代表人物
二、写出下列训诂学家的主要著作 1.郝懿行:《易说》《书况》 2.刘熙:释名、孟子注 3.张揖:广雅、埤仓、古今字诂 4.颜师古:匡谬正俗、急就章注、汉书注、五经正义 5.郭璞:尔雅注 6.服虔:春秋左氏传行谊、春秋汉义驳 7.邢昺:论语正义尔雅义疏孝经正义 8.桂馥:说文解字义证 三、写下列著作的作者及主要内容 1.周礼正义——书名,八十六卷,二百余万字,作者为清代学者孙诒让。《周礼正义》是疏证周代官制的书,解释周礼最精审详备,是清人诸经新疏中最晚出而成就最高的学术巨著。 2.方言——中国第一部比较方言词汇的著作,全名《楢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西汉扬雄著。今存13卷。体例是先列举词条,然后分别说明通行情况。书中所记载的都是古代不同地区的词汇,还掺杂少数当时少数民族的语言。《方言》对所记录的词汇,往往注明通语、某地语、某地某地之间语、转语等,从中可大体了解汉代方言分布轮廓。《方言》以各地的活方言作为记录对象,不受文献记载和文字形义的限制,并注意综合时间和地域的不同去研究方言,这在研究方法上为后世树立了优良传统,在中国和世界的方言学史上都享有盛名。 3.敦煌变文字义通释——作者蒋礼鸿,语言学家。字云从,浙江省嘉兴人。《敦煌变文字义通释》是一部考释敦煌变文中词语的专著。该书对语词的通释研究,使敦煌变文的词义多已涣然得释。这对于读者读懂变文及当时的其他文学作品都是很有助益的。该书为语词的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训”和“诂”两个字连用,最早见于汉代毛亨所作的《毛诗诂训传》。 孔颖达认为:“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训者,道也。道物之貌以告人也。”“诂”是解释“异言”的,“训”是“道形貌”的。 《毛诗诂训传名义考》的作者是马瑞辰。 黄侃先生认为:诂就是故,本来的意思。解释词的本义。训就是顺,引申的意思,解释词的引申义。训诂是用语言来解释语言,包括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训诂工作是以扫除古代文献中语言文字障碍为实用目的的一种工具性的专门工作。 训诂工作主要有三种:注释工作、纂集工作、考证工作。 训诂材料包括:随文释义的注释材料,跟注释工作相对应;纂集类训诂专书,跟纂集工作相对应;考证材料,与考证工作相对应的材料。 前人所称的“传”、“说”、“解”、“诠”、“疏”、“证”、“微”、“诂”、“注”、“义证”、“正义”等,都是随文注释的名称。 纂集类训诂专书有:依物类分篇汇集同训词的《尔雅》;依照据形说义原则用部首统帅文字的《说文解字》;专门纂集声训以明语源的《释名》;沟通方言词与标准语音义的《方言》等。 考证专书包括:孔颖达《五经正义》;顾炎武《日知录》;王念孙、王引之《读书杂志》与和《经义述闻》;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与《十驾斋养新录》;赵翼《陔余丛考》;沈家本《历代刑法考》;李慈铭《越慢堂日记》; 黄侃说:“训诂者,用语言解释语言之谓。若以此地之语释彼地之语,或以今时之语释昔时之语,虽属训诂之所有事,而非构成之原理。真正之训诂学,即以语言解释语言,初无时地之限域,且论其法式,明其义例,以求语言文字之系统与根源是也。” 训诂是用语言解释语言的材料,训诂学是研究语言意义的理论。 训诂学三个时期是:早期训诂学、晚期训诂学、现代训诂学。 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字的形、音、义)古代合称“小学”。 训诂学在具体实践中所面临的两大任务是:应用训诂学和理论训诂学。 应用训诂学侧重于实际应用,主要是解读和注释古代文献。 理论训诂学侧重于理论探讨,如词和义之间的关系等。 应用训诂学和理论训诂学二者的关系是:理论探讨以实际应用为目的,实际应用以理论探讨为指导。 训诂的产生期在先秦两汉;训诂的深入与扩展期在魏晋隋唐;训诂的更新与变革期在宋元明;训诂实践的兴盛与训诂理论的探讨期在清代;训诂学科学理论的创建期在近现代。 训诂的萌芽期在先秦,训诂工作的系统化期在两汉。 训诂发展的标志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再度注释的出现、训诂范围的扩大、集注、集解的出现与字书、韵书、义书的分立。 再度注释的代表是孔颖达奉敕所作的《五经正义》。 郭璞注《尔雅》和《方言》。 《论语集解》的作者是魏何晏。 魏晋至隋唐时期,注释工作有所深入、研究的范围有所扩大、训诂纂集的种类有所增多,所以这是一个训诂学的发展时期。 造成宋代的疑古与创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是程颢、程颐、朱熹等代表的宋明理学的需要,二是训诂工具的改进,为疑古创新提供了客观依据,宋代开创了古音的研究。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包括《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他兼具汉儒求实与宋儒创新的长处,代表宋元明最高成就。 明末训诂的进展主要有: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朱谋玮《骈雅》、方以智《通雅》、陈士元《俚言解》、张存绅《雅俗稽言》、李实《蜀语》、黄生《字诂》和《义府》。 朱谋玮《骈雅》开创了以偶释偶的复合词书体例,方以智《通雅》则突破了《尔雅》的范围,以经史为主,兼含文字音韵训诂的大型词典。 章太炎的学术著作有《国故论衡》、《小学答问》、《新方言》、《文始》。 十种小学根柢书包括:《尔雅》、《小尔雅》、《方言》、《说文》、《释名》、《广雅》、《玉篇》、《广韵》、《集韵》、《类篇》。 章太炎认为训诂的方法,一曰直训,二曰语根,三曰界说。 黄侃认为训诂的方法,一曰互训,二曰义界,三曰推因。 标志着训诂学走向现代的著作是:胡相安《中国训诂学史》、齐佩榕《训诂学概论》。 为近代训诂学的独立及其科学化做出过贡献的学者有:沈兼士、何仲英、杨树达。 沈兼士有关词源和训诂学的著作有:《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其推阐》、《声训论》、《研究文字学“形”和“义”的几个方法》。 杨树达的训诂著作有:《训诂学讲义》、《积微居小学述林》、《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词诠》、《汉书窥管》。 随文释义的训诂材料的体式包括:传注类、章句类、义疏类、集解类、征引类、音义类。 注释书中的训诂内容包括:解释词义、解释句意、讲解语法现象、说明特殊的修辞表达方法、说明古代制度、习俗等文化常识。 训诂纂集专书的性质是在随文释义训诂的基础上形成的,按一定原则编排起来的,有目的的类聚字、词、义系统的训诂材料。 十种根柢书中,属于义书的有:《尔雅》、《小尔雅》、《方言》、《释名》、《广雅》;属于形书的有:《说文》、《玉篇》、《类篇》;属于音书的有:《广韵》、《集韵》。 训诂纂集专书的类型有:集合贮存型、整理编选型、理论证实型。 考证的步骤一般是:提出考证对象、考求材料证据、论证。 一般考证都由三部分组成,发疑、取证、释理。 考证的类型分为:证实类和反驳类。 证实类,对未有结论的问题证明其结论;对已有的结论考察核实。 证实类考证多因语义不明、证据不足、论证不详而发疑。 反驳类,对已有的结论提出异议,以证据推翻之;同时提出新的证据而易以新的结论。 反驳类考证多因原来的解释没有看到较充分或较全面的证据、虽有证据而对证据不能正确理解、违背语言规律、违背注例、违背事理而发疑。 词存在的两种状态:贮存状态和使用状态。 贮存状态的词义具有概括性、抽象性和稳定性等特点,体现在历代编纂的辞书中,每个词的意义大多是多项的。 使用状态的词义即个人言语中的具体意义,意义是固定的,多体现在随文释义的材料中,每个词的意义大多是单项的。不但有具体涵义和规定所指,还可能带有说、写者个人经验和感情色彩。 随文释义的任务:确定义项、明确指向、陈述具体义值。 三种不同性质的训释是:形训、声训、义训。 训诂考证的三种方法:以形索义、因声求义、比较互证。 只有本义才能直接与字形切合,只有本字才能直接反映本义。 只有笔意才可以以形索义。 因声求义是一种利用语音线索来明假借、系同源、考证古书词义的方法。 语源分为系源和推源两类。 判断一个训诂好坏的标准是:看是否符合语言规律、看是否符合文情语境、看是否符合逻辑事理、看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注释结论是否正确,可以从语言文字、文情语境、事理逻辑、客观史实等多方面进行验证。在先秦时期,系统地注释书出现之前,就存在一种诠释,即在一种典籍中偶或出现的对另一种典籍的字、词、句、篇章的解释。例如,《国语·周语下》叔向对《诗·吴天有成命》的解说。这种解说既讲题旨、解句意,又兼释字义。其中对语言文字说明的方式是后来的经师子夏“发明章句”①的滥搞。而其中对思想义理解释的方式,则为后来的思想家进行文义阐释提供了范本。例如,孟子解释乐章《激招》、《角招》中的“畜君”为“好君也”,即是对叔向的思想义理解释方式的继承。 二、写出下列训诂学家的主要著作1.郝懿行:《易说》《书况》2.刘熙:释名、孟子注3.张揖:广雅、埤仓、古今字诂4.颜师古:匡谬正俗、急就章注、汉书注、五经正义5.郭璞:尔雅注6.服虔:春秋左氏传行谊、春秋汉义驳7.邢昺:论语正义尔雅义疏孝经正义8.桂馥:说文解字义证在先秦时期,系统地注释书出现之前,就存在一种诠释,即在一种典籍中偶或出现的对另一种典籍的字、词、句、篇章的解释。例如,《国语·周语下》叔向对《诗·吴天有成命》的解说。这种解说既讲题旨、解句意,又兼释字义。其中对语言文字说明的方式是后来的经师子夏“发明章句”①的滥搞。而其中对思想义理解释的方式,则为后来的思想家进行文义阐释提供了范本。例如,孟子解释乐章《激招》、《角招》中的“畜君”为“好君也”,即是对叔向的思想义理解释方式的继承。 系统的注释书的出现,大概始自子夏对于儒家经典的注释。先秦时期,也有对儒家以外诸子著作的注释。你说的应该是子夏吧二、写出下列训诂学家的主要著作 1.郝懿行:《易说》《书况》 2.刘熙:释名、孟子注 3.张揖:广雅、埤仓、古今字诂 4.颜师古:匡谬正俗、急就章注、汉书注、五经正义 5.郭璞:尔雅注 6.服虔:春秋左氏传行谊、春秋汉义驳 7.邢昺:论语正义尔雅义疏孝经正义 8.桂馥:说文解字义证 三、写下列著作的作者及主要内容 1.周礼正义——书名,八十六卷,二百余万字,作者为清代学者孙诒让。《周礼正义》是疏证周代官制的书,解释周礼最精审详备,是清人诸经新疏中最晚出而成就最高的学术巨著。 2.方言——中国第一部比较方言词汇的著作,全名《楢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西汉扬雄著。今存13卷。体例是先列举词条,然后分别说明通行情况。书中所记载的都是古代不同地区的词汇,还掺杂少数当时少数民族的语言。《方言》对所记录的词汇,往往注明通语、某地语、某地某地之间语、转语等,从中可大体了解汉代方言分布轮廓。《方言》以各地的活方言作为记录对象,不受文献记载和文字形义的限制,并注意综合时间和地域的不同去研究方言,这在研究方法上为后世树立了优良传统,在中国和世界的方言学史上都享有盛名。 3.敦煌变文字义通释——作者蒋礼鸿,语言学家。字云从,浙江省嘉兴人。《敦煌变文字义通释》是一部考释敦煌变文中词语的专著。该书对语词的通释研究,使敦煌变文的词义多已涣然得释。这对于读者读懂变文及当时的其他文学作品都是很有助益的。该书为语词的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训”和“诂”两个字连用,最早见于汉代毛亨所作的《毛诗诂训传》。 孔颖达认为:“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训者,道也。道物之貌以告人也。”“诂”是解释“异言”的,“训”是“道形貌”的。 《毛诗诂训传名义考》的作者是马瑞辰。 黄侃先生认为:诂就是故,本来的意思。解释词的本义。训就是顺,引申的意思,解释词的引申义。训诂是用语言来解释语言,包括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训诂工作是以扫除古代文献中语言文字障碍为实用目的的一种工具性的专门工作。 训诂工作主要有三种:注释工作、纂集工作、考证工作。 训诂材料包括:随文释义的注释材料,跟注释工作相对应;纂集类训诂专书,跟纂集工作相对应;考证材料,与考证工作相对应的材料。 前人所称的“传”、“说”、“解”、“诠”、“疏”、“证”、“微”、“诂”、“注”、“义证”、“正义”等,都是随文注释的名称。 纂集类训诂专书有:依物类分篇汇集同训词的《尔雅》;依照据形说义原则用部首统帅文字的《说文解字》;专门纂集声训以明语源的《释名》;沟通方言词与标准语音义的《方言》等。 考证专书包括:孔颖达《五经正义》;顾炎武《日知录》;王念孙、王引之《读书杂志》与和《经义述闻》;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与《十驾斋养新录》;赵翼《陔余丛考》;沈家本《历代刑法考》;李慈铭《越慢堂日记》; 黄侃说:“训诂者,用语言解释语言之谓。若以此地之语释彼地之语,或以今时之语释昔时之语,虽属训诂之所有事,而非构成之原理。真正之训诂学,即以语言解释语言,初无时地之限域,且论其法式,明其义例,以求语言文字之系统与根源是也。” 训诂是用语言解释语言的材料,训诂学是研究语言意义的理论。 训诂学三个时期是:早期训诂学、晚期训诂学、现代训诂学。 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字的形、音、义)古代合称“小学”。 训诂学在具体实践中所面临的两大任务是:应用训诂学和理论训诂学。 应用训诂学侧重于实际应用,主要是解读和注释古代文献。 理论训诂学侧重于理论探讨,如词和义之间的关系等。 应用训诂学和理论训诂学二者的关系是:理论探讨以实际应用为目的,实际应用以理论探讨为指导。 训诂的产生期在先秦两汉;训诂的深入与扩展期在魏晋隋唐;训诂的更新与变革期在宋元明;训诂实践的兴盛与训诂理论的探讨期在清代;训诂学科学理论的创建期在近现代。 训诂的萌芽期在先秦,训诂工作的系统化期在两汉。 训诂发展的标志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再度注释的出现、训诂范围的扩大、集注、集解的出现与字书、韵书、义书的分立。 再度注释的代表是孔颖达奉敕所作的《五经正义》。 郭璞注《尔雅》和《方言》。 《论语集解》的作者是魏何晏。 魏晋至隋唐时期,注释工作有所深入、研究的范围有所扩大、训诂纂集的种类有所增多,所以这是一个训诂学的发展时期。 造成宋代的疑古与创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是程颢、程颐、朱熹等代表的宋明理学的需要,二是训诂工具的改进,为疑古创新提供了客观依据,宋代开创了古音的研究。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包括《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他兼具汉儒求实与宋儒创新的长处,代表宋元明最高成就。 明末训诂的进展主要有: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朱谋玮《骈雅》、方以智《通雅》、陈士元《俚言解》、张存绅《雅俗稽言》、李实《蜀语》、黄生《字诂》和《义府》。 朱谋玮《骈雅》开创了以偶释偶的复合词书体例,方以智《通雅》则突破了《尔雅》的范围,以经史为主,兼含文字音韵训诂的大型词典。 章太炎的学术著作有《国故论衡》、《小学答问》、《新方言》、《文始》。 十种小学根柢书包括:《尔雅》、《小尔雅》、《方言》、《说文》、《释名》、《广雅》、《玉篇》、《广韵》、《集韵》、《类篇》。 章太炎认为训诂的方法,一曰直训,二曰语根,三曰界说。 黄侃认为训诂的方法,一曰互训,二曰义界,三曰推因。 标志着训诂学走向现代的著作是:胡相安《中国训诂学史》、齐佩榕《训诂学概论》。 为近代训诂学的独立及其科学化做出过贡献的学者有:沈兼士、何仲英、杨树达。 沈兼士有关词源和训诂学的著作有:《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其推阐》、《声训论》、《研究文字学“形”和“义”的几个方法》。 杨树达的训诂著作有:《训诂学讲义》、《积微居小学述林》、《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词诠》、《汉书窥管》。 随文释义的训诂材料的体式包括:传注类、章句类、义疏类、集解类、征引类、音义类。 注释书中的训诂内容包括:解释词义、解释句意、讲解语法现象、说明特殊的修辞表达方法、说明古代制度、习俗等文化常识。 训诂纂集专书的性质是在随文释义训诂的基础上形成的,按一定原则编排起来的,有目的的类聚字、词、义系统的训诂材料。 十种根柢书中,属于义书的有:《尔雅》、《小尔雅》、《方言》、《释名》、《广雅》;属于形书的有:《说文》、《玉篇》、《类篇》;属于音书的有:《广韵》、《集韵》。 训诂纂集专书的类型有:集合贮存型、整理编选型、理论证实型。 考证的步骤一般是:提出考证对象、考求材料证据、论证。 一般考证都由三部分组成,发疑、取证、释理。 考证的类型分为:证实类和反驳类。 证实类,对未有结论的问题证明其结论;对已有的结论考察核实。 证实类考证多因语义不明、证据不足、论证不详而发疑。 反驳类,对已有的结论提出异议,以证据推翻之;同时提出新的证据而易以新的结论。 反驳类考证多因原来的解释没有看到较充分或较全面的证据、虽有证据而对证据不能正确理解、违背语言规律、违背注例、违背事理而发疑。 词存在的两种状态:贮存状态和使用状态。 贮存状态的词义具有概括性、抽象性和稳定性等特点,体现在历代编纂的辞书中,每个词的意义大多是多项的。 使用状态的词义即个人言语中的具体意义,意义是固定的,多体现在随文释义的材料中,每个词的意义大多是单项的。不但有具体涵义和规定所指,还可能带有说、写者个人经验和感情色彩。 随文释义的任务:确定义项、明确指向、陈述具体义值。 三种不同性质的训释是:形训、声训、义训。 训诂考证的三种方法:以形索义、因声求义、比较互证。 只有本义才能直接与字形切合,只有本字才能直接反映本义。 只有笔意才可以以形索义。 因声求义是一种利用语音线索来明假借、系同源、考证古书词义的方法。 语源分为系源和推源两类。 判断一个训诂好坏的标准是:看是否符合语言规律、看是否符合文情语境、看是否符合逻辑事理、看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注释结论是否正确,可以从语言文字、文情语境、事理逻辑、客观史实等多方面进行验证。
文章TAG:
李慈铭 楚天 秋水 怀人 李慈铭
大家都在看
-
1978发行哪些纪念币,红中心发行50周年纪念邮票
2023-03-07
-
买纪念币挣钱吗,纪念币可以当钱花吗?答:可以!
2023-03-07
-
整盒纪念币质量,纪念币数量增加央行放宽了纸币和箱币限制
2023-03-07
-
3元面值纪念币发行时间,中国国家货币发行总值3元
2023-03-07
-
纪念币收购和,银行回购东奥纪念币可到其营业厅申请回收
2023-03-07
-
2017年普通贺岁纪念币,2017年鸡年纪念币预约方式公布
2023-03-07
-
龙票纪念币的价格,中国海关总署印制小龙邮票分两期印刷
2023-03-07
-
长沙航天纪念币,中国航天纪念钞和中国发行当中发行公告
2023-03-07
-
龙年 贺岁普通纪念币价格,纪念币知多少?问与答(19)
2023-03-07
-
纪念币卷拆好吗,是否开兔年纪念币看你的需求和目的
2023-03-07
-
1999普通纪念币价格,99版普通版的最新报价
2023-03-07
-
金币辉纪念币图片,中国纪念币种类繁多币面也有特定主题
2023-03-08
-
开元纪念币十文是什么,民国开国纪念币十文发行量大现价几十元
2023-03-08
-
袁大头纪念币价,民国十三年袁大头值多少钱?
2023-03-08
-
比利时纪念币,开放式家庭养殖鸽子为和平鸽创造条件
2023-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