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水画青卞隐居图是哪位画家的作品

王蒙
《青卞隐居图》是元末著名山水画家王蒙的代表作。画面描绘卞山高峻巍峨的气势,并渲染山深林密的幽寂气氛。此图技法丰富多样,集中体现了王蒙的艺术风格,明董其昌推祟为"天下第一王叔明"。   画于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这幅画先以淡墨勾皴,而后施浓墨,先用湿笔而后用焦墨,层次分明。山石树木都有润湿之感。山头打点,变化尤多,有浑点、破竹点、胡椒点、破墨点,表现出山上树木茂密苍郁。全图不多渲染,其深远之处,有条不紊,充分呈现出空间的深度。
当然是王蒙了

山水画青卞隐居图是哪位画家的作品

2,青卞隐居图怎么体现了望之蔚然而深秀

《青卞隐居图》在狭长的画幅内,表现出了卞山从山麓至山顶的雄伟奇特的景象。画面上段,危峰耸立,雄奇秀拔,表现出可望不可攀的险峻之势。中段,山峦起伏变化,山势逶迤而上,山间林木茂密,山坳深处隐约可见有茅屋数间,屋内有一隐士正抱膝倚床而坐。画面下段,山麓处幽涧流水,树林中正有一人曳杖而行。全图结构繁复充实,然而通过溪流、水潭、奔泉、云霭等的布置,在稠密中透出灵动的气韵。   此画采用“深远”构图法,以流动的线条,跳跃的墨点,组成了一层层山冈,一组组树木,密密层层布满全图。山势虽然前后重叠,但气脉相互贯通,如一条游龙正盘旋而上。作者重视“气势”的表现,使整个画面有一种气脉的流动感,使人感觉繁密而不窘迫,既丰富又灵动。那扭曲的皱笔线条,跳跃的苔点,以及近树上焦墨枯笔粗率的皴擦,呈现出一种令人不安与烦燥的情绪,这也正是作者想通过此画要表达出来的思想。   此画境界深邃幽雅。笔墨技法融合了董源、巨然、郭熙和赵孟等前代大师的技法。笔法上以披麻皴、卷云皴、解索皴、牛毛皴相参合用,表现出了物象的不同质感。先以淡墨勾皴,而后施浓墨,先用湿笔而后用焦墨,使得层次分明,增添了山石树木的润湿之感。山头打点,变化尤多,表现出山上树木的茂密苍郁。全图渲染不多,充分呈现出空间的深度。

青卞隐居图怎么体现了望之蔚然而深秀

3,三远法在中国画创作中的意义

平远,就是自近山而望远山,反映的是一种俯视的境界,塑造的是“山随平视远”的那种艺术效果。元代赵孟頫的《水村图卷》,使用的便是平远法。作品高仅24.9厘米,横达120.5厘米,场景开展,描绘了沙渚村舍、渔舟出没、丘陵长堤、岸柳塘苇的江南清旷平远景象。元代的倪云林也是一位善作平远山水的高手。他作《江岸望山图》,以一种极其简洁的笔法描绘了平远风光,正如题画诗所云:“江山春风积雨晴,隔江春树夕阳明。疏松近水笙声回,青峰浮岚黛色横。秦望山头悲往迹,云门寺里看题名。蹇余亦欲寻奇胜,舟过钱塘半日程。”高远,就是“自山下仰山巅”,反映的是一种仰视所见的巍峨宏伟的山势。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就是以高远法的构图方法创作的成功之作。他的艺术特色,除了用笔雄强、坚实之外,还善于以仰视的手法,表现山峰的高远,正如赵孟頫所评:“山势逼人。”深远,就是“自山前而窥山后”。王蒙作《青卞隐居图》是以深远见胜的杰作。作品纵141厘米,横42.2厘米。青卞山本是江南不起眼的小山。王蒙以三远法加以夸张,为了突出一个“隐”字,作者以“S”形的连续取势,以重山复岭、密树深溪等景象的交替组合来增加山势的深度,沿着溪流的寻索,几经曲折方能在山坳的深处见到一座草堂,其中,有一人依稀可辨,这抱膝倚床而坐者正是画中的主题人物;隐居者。《青卞隐居图》的成功,就在于塑造了一个深邃莫测的深远空间。中国古代山水画所追求的就是“远”字。顾恺之《画云台山记》曾谈及:“西去山,别详其远近。”宗炳《画山水序》也谈及:“竖画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三远法的确立是中国传统山水画成熟的一个体现。它打破了时间、空间的局限性,把人的视线引发开去,导向无限的空间,充分体现了中国山水画的创造性。

三远法在中国画创作中的意义

4,中国山水画在处理空间关系上有什么特色

中国古代山水画在空间的处理上,与人物画一样,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西方传统的风景画是以透视学的原理去处理自然景物的空间关系,而中国的山水画则采用“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手法,即把山水画家自己看作是一个巨人,面对自然,如作盆景观。这样,千里江山也可以尽收眼底,或用长卷的形式加以表现,如前面谈到的北宋画家王希孟的长达11米多的青绿山水长卷《千里江山图》;或以中国画特有的高远、平远、深远的构图方法,画繁复的崇山峻岭,如北宋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郭熙的《早春图》,以及元代画家王蒙的《青卞隐居图》,其空间处理突出地体现了中国山水画独特的构图方法。中国古代山水画创造的这种独特的处理空间关系的艺术手法,既体现了中国画家独特的观察自然的方法,同时也蕴含着中国民族的审美胸襟,体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
特点就是浓与淡墨的对比
空间关系~简单的讲就是 知白守黑 知黑守白 大片的留白也是画面的一部分 它也可以是水也可以是云 是西方画无法做到的 ~~
形似与神似的统一。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得其形似,则失其气韵;具其色彩,则失其笔法,岂曰画也?"清代著名画家石涛的一句名言是"不似之似似之"。绘画,特别是山水画,如果一味追求描绘对象的具体的、真实的形和色的相似,无疑会压抑画家创作灵感的焕发和艺术意境的营造。所以作家要让自己的灵感和意境感染欣赏者,进而达到感情的共鸣,画家既不能"两点是眼,不知是长是圆,一画是鸟,不知是鹰是燕,竞尚高简"(鲁迅语),也不可过分追求形似,只能是"不似之似似之"。这在中国山水画中是一个"常识",当然也是一个特色。

5,山水画青卞隐居图是哪位画家的作品

王蒙元朝著名山水画家,与同时代的黄公望,倪瓒,吴镇并称"元四家".但王蒙是山水大家,从没有画过<五虎图>.他的传世作品有<具区林屋图>,<青卞隐居图>,<黄鹤山樵图>等. 如果是现代画家的话,我从没听说过叫王蒙的,因为本人对王蒙非常崇拜,他的名作<具区林屋图>,<青卞隐居图>,我都曾临摹过,如果现代有个画家叫王蒙的话,我一定听说过,没听说过他肯定不出名,他的画恐怕也不会值钱. 现在只有一个叫王蒙的作家哦~~~~
元四家之一的王蒙所作王蒙,1308年生,1385年逝世,字叔明,号香光居士,黄鹤山樵。王蒙是元初著名画家赵孟頫的外甥,出身书画世家,曾一度任官,后来弃官隐居於临平(今浙江余杭)的黄鹤山。元朝灭亡后,王蒙山任泰安(今属山东)知州厅事,与胡惟庸有交往,洪武十八年(1385)胡惟庸案发被捕,王蒙也受到牵连下狱,死於狱中。王蒙博学强记,诗文书画都有很好的功底。其绘画主要师法五代董源、巨然的画法,画面构图繁复周密,纵逸多姿,笔墨繁密松秀,自成一家。他的画从各种手法表现江南林木的苍郁茂盛和湿润感,是元代具有创造性的山水画大师,明清及近代画家几乎都学过他的画。与黄公望、吴镇、倪瓒同称为“元四家”。传世画迹有《夏日山居图》、《夏日高隐图》、《葛稚川移居图》等。《夏日山居图》,纸本,水墨图。纵118.1厘米,横36.2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图深远处是崇山峻岭,中部描绘的是一座奇绝高峰,远望突兀高耸,好像刺入青天的一只无头巨钻,十分险恶,富於天趣。画面近景下部画古松一林,沿坡而植。树下山石旁留下一片水南,十分平静。林上为岩,岩上一山如髻,山脚入水,重沙叠诸逶迤而进,远近历历在目。丘壑只三层,极稠密、开爽、幽深、秀耸。以沙渚为画面空隙,收到实中带虚的艺术效果。整个画面险山古木与溪流飞瀑相得益彰,有声有色,自然和谐。整幅图卷,构图深远,结构密而塞,这与元代简洁之风大相径庭,充分体现了作者独到的风格。画中自识中提到戊申二月,按戊申为洪武元年(1368),时年60岁,为其晚年作品。

6,比较说明元四家艺术之异同

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  明四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  元代画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被称为“元四家”。他们都向往过陶渊明式的隐居生活,愿与“深山野水为友”,以画山水抒发胸中逸气。尽管作画以真山真水为依据,而取意总是给人以冷落、清淡或荒凉之感,一般不画或极少画人物。黄公望(1269—1354):做过小官,因好打抱不平,得罪权贵,曾两次下狱,几乎丧命。出狱后弃官当了道士,隐居于浙江富春江。长卷《富春山居图》是其代表作,曾被视为后代数百年间学习山水画的第一范本,被比作书法中王羲之的《兰亭序》;王蒙(1308—1385):曾在黄鹤山中隐居近30年,他的山水画用笔熟练,笔力雄劲,写实能力强,《青卞隐居图》曾被誉为“天下第一”;倪瓒(1301—1374):出身殷富,青年时期生活安逸,曾学佛参禅。晚年卖去家产,云游四方。《渔庄秋霁图》是其杰作;吴镇(1280—1354):性情孤傲,早年以卖卜为生,诗书画成后也不肯与富贵来往,隐居终身。《芦花寒雁图》是其代表作。  “明四家”是指继承“元四家”的传统,在绘画上有极高造诣的四位明代画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他们都是“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沈周(1427—1509):江苏吴县(今苏州市吴中区)人,出身于书画世家,具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最善于画人物。代表作《沧州趣图》;文征明(1470—1559):长洲(今苏州)人,画家兼诗人,能画人物、山水、花鸟,以细笔画山水的作品最佳。代表作《兰亭修禊图》。唐寅(1470—1524):唐伯虎,苏州人,才艺过人,不论山水、人物、花鸟都有卓越成就。《骑驴思归图》即是他的杰作之一;仇英(?—1552):太仓人,漆工出身,是人物、山水画高手,被称为“异才”。他取各家之长自成一家。《桃园仙境图》是他画山水画的杰作之一。
元代山水画的四位代表画家的合称。主要有二说:一是指赵孟頫 、吴镇、黄公望、王蒙四人,见明代王世贞《艺苑卮言·附录》。二是指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四人,见明代董其昌《容台别集·画旨》。第二说流行较广。 也有将赵孟頫 、高克恭、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合称为“元六家”。画风虽各有特点,但主要都从五代董源、北宋巨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重笔墨,尚意趣,并结合书法诗文,是元代山水画的主流,对明清两代影响很大。

7,宋元时期绘画中石头具有特殊含义的作品有哪些

不知道到底要怎么回答你,因为内容实在是太多了,我简单的回答下,你不懂在问! 南北艺术传统 古代木构建筑:喻皓《木经》、李诫《营造法式》、保国寺大殿(从三分的比例来看,建筑立面就由前代的厚重沉着变为轻盈俊秀,体现了宋人的审美倾向)、佛宫寺释迦塔(空间造型高拔沉稳,远观如天柱地轴,形象刚健,近看则变化有致,疏密相同) 佛教石窟艺术:大足北山第125号数朱手观音,北宋(被称为“北山石刻之冠”)、大足宝顶山第18号摩崖养鸡女,南宋(衣着朴实,表情和蔼,使人完全忘却了这是在宗教的背景下进行说教)、李公麟《圣贤图》、武宗元《朝元仙仗图》 综上所述,两宋三百余年的南北文化发展,调动了文人士大夫、宫廷画家、民间艺匠以及方外的僧道,共同来表现他们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创作出了这个时期辉煌的视觉艺术成就。 翰林图画院 《群鱼戏藻图》(艺墨色为主的钩描渲染,把水中游曳的鱼儿表现的极为真实)、崔白《双喜图》(以败荷浮雁和水上风物,借助水墨的笔致,显示出残缺的美感)、赵佶《柳鸦芦雁图》《芙蓉锦鸡图》、李迪《鸡雏待饲图》、《四天王木函彩画》、赵佶《听琴图》、张择瑞《清明上河图》、李唐《采薇图》、马麟《静听松风图》、李嵩《货郎图》 山水画的黄金时代 李成《茂林远(山由)图》、范宽《溪山行旅图》、许道宁《渔夫图》、郭熙《早春图》、米友仁《潇湘奇观图》、《山峦侯约图》、《丹枫哟鹿图轴》、武元直《赤壁图》、李唐《万壑松风图》、马远《水图卷(四幅)》、夏圭《溪山清远图》 文人书画家的追求 苏轼《黄州寒食帖》、黄庭坚《诸上座帖》、米芾《蜀素帖》、苏轼《枯木怪石图》、李公麟《五马图》、赵葵《杜甫诗意图》 中国陶瓷的巅峰 双耳三足鼎,宋、双贯耳瓶,南宋、玫瑰紫釉盆托,北宋、刻花白瓷瓶,宋 蒙古和元帝国 均釉贴花双耳三足炉、元世祖出猎图、水墨山水,元,山西大同宋家庄冯道真墓、永乐宫三清殿藻井、朝元图,山西苪城永乐宫 元初的江南画坛 郑思肖,墨兰图卷、龚开,中山出游图 赵孟頫和书画一律 赵孟頫《洛神赋》、鲜于枢《苏轼海棠诗》、赵孟頫《双松平远图》《水村图》《红衣西域僧图》《秋郊饮马图》、任仁发《二马图》、赵孟頫《秀石疏林图》、高克恭《云横秀岭图》 元中后期的文人画艺术 李士行《古木丛篁图》《山水图》、黄公望《天池石壁图》《富春山居图》、吴镇《渔父图》、王蒙《青卞隐居图》、倪瓒《六君子图》《渔庄秋霁图》《竹枝图卷》、方从义《神岳琼林图》、张渥《九歌图卷》 喇嘛教和其他宗教艺术 庙应寺白塔、欢喜金刚,莫高窟第465窟、千手千眼观音,莫高窟第3窟、萨迦南寺、居庸关云台、居庸关云台天王像浮雕、凤凰寺、清净寺

文章TAG:隐居  山水  山水画  居图  青卞隐居图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