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唐三彩的介绍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釉陶器,出现并盛行于唐代,其烧成温度约在摄氏800~900度左右,所用胎料为白色粘土。虽是陶胎但质地细腻坚硬,器形规整。唐三彩的釉色有绿、黄、蓝、白、褐等多种颜色,釉料成分是由铜、铁、钴等多种呈色金属的矿物质配制而成,并加入大量的铅来作助溶剂和增加釉色亮度,从而使釉料在受热过程中向四周晕散流动,各种颜色相互侵润,形成自然流畅、斑驳灿烂的彩色装饰,其风格十分的浓艳华丽。唐三彩器物并非每件都是三种以上颜色,也有施一彩或两彩的情况,但都统称为唐三彩。 唐三彩的著名产地是西安和洛阳,因为这两个地方是唐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皇室贵族、达官贵人、富商大贾集聚的地方。唐三彩作为高档的生活用具和玩赏、随葬的工艺品,自然在这里产量最多、质量最高。但自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国力遭受严重打击,三彩工艺在西安洛阳日见没落,反而在其他地区有所发展。山东地区发现的唐代墓葬中也出土有三彩器物,但是山东本地瓷窑烧制三彩瓷器,目前发现最早是在北宋末期,金代产量加大,产地主要在淄博一带。山东三彩器的特点有两个,一是瓷胎,二是色彩较少,常见绿、黄两色。 唐三彩的器形极为丰富,可分为生活器皿类、人物动物俑类、随葬品类等等。日用器皿有壶、瓶、尊、罐、碗、盘、杯、钵、水盂、唾盂、香炉、枕等;俑类有贵妇、少女、舞伎、文官、武士、侍从及各种胡人俑,动物俑有马、驼、牛、驴、羊、鸡、鸭、狗、兔、狮、虎等;随葬品有各种镇墓兽和房屋、仓库、假山等模型。 这件唐三彩双鱼壶高24.5厘米,是盛酒器。作者选用民间喜闻乐见的吉祥物鱼作为壶的外形,周身涂抹大面积绿釉以表现鱼的勃勃生机,只在胸部鱼鳞和眼、嘴部位点抹了黄色釉料,使鱼的形象更加突出和逼真。以此双鱼和美酒来馈赠亲友,内容和形式俱佳,可谓情深意长。

关于唐三彩的介绍

2,唐三彩主要有哪三种颜色

黄、绿、白 说起“唐三彩”,很多人都听说过。可是唐三彩有哪三种颜色?是瓷器还是陶器?很多人就不知道了。 唐三彩是唐代彩色釉陶器的通称,其在我国古代陶瓷史上独树一帜,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所谓的三彩釉,实际上是多彩,釉色包括黄、绿、褐、蓝、黑、紫、白等,但是所烧作品中用得最多的色彩是黄、绿、白三种颜色,烧制于唐代,所以得到了唐三彩的名称。这种彩色釉陶是在汉代低温铅釉陶工艺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实践,对含有有色金属元素的各种原料有了新的认识而制作成功的。之间历经了一个由粗到精的缓慢发展过程,到唐代,终于烧成了著名的唐三彩陶器。 人们为什麼会误陶为瓷呢?这是多姿多彩的釉色迷惑了人们。在中国,给陶瓷上釉的技术,早在两汉就有了,起初为单色釉,多是青绿色。到了唐代,制作工艺日臻娴熟,开始出现了黄、绿、白三色或黄、绿、蓝三种釉彩,这便是唐三彩。 唐三彩的色泽之所以光彩夺目,原因是釉料中含有大量的铅、石英、铁、铜、钴等氧化物,这些物质经过一定温度的焙烧,就熔于铅釉中并向四周扩散和流动,黄、绿、褐等多种颜色浸润渗化,就形成的晶莹光亮的玻璃质釉面,而且色泽艳丽,烘托出了富有浪漫色彩的盛唐气氛。这是唐代以前各单色釉陶瓷器所没有的艺术效果。 唐三彩的主要器物有陪葬品,如仪仗俑、僮仆俑、动物俑等;也有日常生活用品,如盂、盘、杯、壶、瓶、罐等。唐三彩吸取了我国的绘画、石刻、雕塑等艺术的优点,采用印花、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造型浑厚丰满、线条流畅,显示出盛唐时期的艺术水平,而且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一些国家仿烧了类似风格的三彩陶器,如伊朗的波斯三彩、朝鲜的新罗三彩、日本的奈良三彩等。这些国家制作的三彩陶器,虽然在风格上与唐三彩陶器有所不同,但从这些陶器上还是可以看到唐三彩的基本艺术气质。

唐三彩主要有哪三种颜色

3,十大宝剑都是谁所持有

也许这个你会喜欢 掩日: 春秋时越王勾践所督铸的八把长剑之一。 转魄: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所督铸的八把长剑之三。 悬翦: 春秋时越王勾践所督造的八把长剑之四。 惊鲵: 春秋时越王勾践所督铸的八把长剑之五。 灭魂: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所督铸的八把长剑之六。 却邪: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所督铸的八把长剑之七。参见“八剑”条。 真刚: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所督铸的八把长剑之八。 光剑: 古代名剑。春秋时吴王夫差所用之物,长约一尺五寸,茎为圆柱形,有两道箍棱。剑身有两行阴刻篆字,铭文“攻玉王光自(乍)用剑以战茂人。”为安徽省南陵县出土文物。 吴王剑: 古代名剑。《项奎虎丘山诗》:“当时吴王剑,砺光裂岩幽。” 吴王夫差剑: 古剑名。为春秋时期吴国君主夫差所用。河南辉县出土文物。剑通体长59.1厘米,剑身宽厘米。剑身上有阴刻篆字铭文:“攻吾王夫差自作其之用。” 吴王光剑: 古剑名。为春秋时期吴国君至光所用。安徽南陵县出土文物。剑通体长50厘米,茎为圆柱形,有二道环棱形箍。剑身有脊,近腊处有两行阴刻篆字铭文:“攻吾王光自乍(作),用剑以战戍人。” 吴越剑: 古代名剑。《周礼.冬官》:“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越之剑,迁手其他而弗能为良,地气然也。” 永用剑: 古代名剑。《拳剑指南》:“永用剑是铜质铸,为古吴季子之子逞之佩剑。……此剑式样颇小,度为古代佩持之手剑。”此刻全长一尺五寸六分,重为一斤六两,剑柄较短。 伍子胥剑: 春秋时吴国大夫伍子胥所带宝剑。清.俞越《茶香室三钞.伍子胥剑》:“伍子剑,在澹台潮中,长五尺许,有伍子胥,时浮水面,人取之必病,弃之好安。”

十大宝剑都是谁所持有

4,陶瓷是谁最早做出来的呢

早在元谋人时期就做出来了!
陶器是西方较东方先发明的,瓷器是东汉时期发明的,西方都不知道如何制作瓷器
 陶器的发明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   我国已发现距今约10000年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残陶片。河北徐水县南庄头遗址发现的陶器碎片经鉴定为10800~9700年的遗物。此外,在江西万年县、广西桂林甑皮岩、广东英德县青塘等地也发现了距今10000~7000年的陶器碎片。   因1973年在河北武安磁山首次发现而得名的磁山文化,据放射性碳素测定,距今7900年以上。1977年考古人员在河南新郑裴李岗发现了与磁山文化时代相当、内容近似的文化遗存,因此合称为“磁山·裴李岗文化”。   磁山·裴李岗文化早于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代表。该文化的陶器主要有鼎、罐、盘、豆、三足壶、三足钵、双耳壶等,器物以素面无文者居多,部分夹砂陶器饰有花纹。   1973年首次发掘于浙江余姚河姆渡而命名的河姆渡文化[2]距今7000左右,在该文化遗址也出土了大量的陶器。河姆渡文化的陶器为黑陶,造型简单,早期盛行刻画花纹。   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和陕西省西安市郊的半坡遗址都发现了大量做工精美,设计精巧的彩陶。这两个新石器时代遗址都属于母系社会遗址,有6000年以上的历史。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陶器的质量也逐步提高。到了商代和周代,已经出现了专门从事陶器生产的工种。在战国时期,陶器上已经出现了各种优雅的纹饰和花鸟。这时的陶器也开始应用铅釉,使得陶器的表面更为光滑,也有了一定的色泽。   到了西汉时期,上釉陶器工艺开始广泛流传起来。多种色彩的釉料也在汉代开始出现。有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焙烧,便形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但多以黄、褐、绿三色为主。唐三彩的出现标志着陶器的种类和色彩已经开始更加丰富多彩。
其实,你听中国的英文就可以分辨出了。China——昌南。瓷器的英文是什么?china! 只是一个是大写,一个是小写。 所以,昌南是中国瓷器的发源地! 昌南人是第一的做出瓷器的人!

5,西汉马王堆有什么特别的东西

马王堆汉墓】长沙市雨花区文物保护单位。马王堆位于长沙市东郊浏阳河的西南岸、长浏公路北侧。距市中心约4公里,属长沙市芙蓉区东屯渡乡。原为河湾平地中隆起的一个大土堆,为五代时期楚王马殷及其家族的墓地,故名马王堆。堆上有东西两冢,形似马鞍,又称马鞍堆。堆上分布西汉墓3座,一号墓位于东冢稍偏北,墓主为二号墓墓主之妻辛追;二号墓位于西冢,墓主为西汉长沙王丞相、轪侯利苍,死于吕后二年(前186);三号墓位于东冢一号墓的南端,墓主为轪侯之子。一号墓于1972年1月16日至4月28日由湖南省博物馆配合马王堆疗养院的基建工程发掘。1973年11月至1974年对二、三号墓进行了发掘。三墓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由封土、墓道、墓坑和墓室组成,方向正北。封墓填坑情况基本相同,棺椁四周及顶部填塞30~50厘米厚的木炭,底部及木炭层外均以白膏泥封固,最后填五花土夯实。三墓均为棺椁数重。二号墓因被盗,尸骨腐烂无存,三号墓仅存骨架。一号墓尸体保存完整,皮肤浅褐黄色,润泽有弹性,五官清楚,黄黑色头发,口内尚存牙齿16颗,经鉴定为女性,年龄50岁左右,身高1.54米,体重34.3公斤。经解剖,死者生前患严重冠心病和多发性胆结石等多种疾病,其肠胃内有甜瓜子138粒。出土时,棺内有20厘米深的无色透明液体。三座墓葬中,一、三号墓随葬器物保存完好,两墓各出土器物2000多件,可分为帛书和帛画、简牍、漆器、乐器、兵器、陶器、木俑、丝织品、竹笥及其他等10大类。帛画5幅,两幅为引魂升天图,两幅为出行仪仗图,一幅为气功强身图,色彩鲜艳,技法精妙。帛书20余件,内容有《易经》、《老子》(甲本和乙本)、《战国策》,以及天文、历法、五行、杂占等术数方面的书籍,总字数10万字以上。另外还有两幅地图,为西汉长沙国地形图和南部驻军图。这些珍贵文物,有的是从未见过的新资料,有的与传世文献有不同程度的出入。简牍共922支,其中医书竹简190支、木牍10支,内容有"八益""七孙(损)",涉及黄帝、彭祖等人,很可能与已佚的《黄帝内经》有关。漆器共500件,大多数为木胎,上有花纹和文字。器形有鼎、盒、壶、钫、盘、盂、耳杯、耳杯盒、奁、案、几、卮、勺、匕及屏风等10余种。乐器共8件,其中瑟、竽各2件,七弦琴1件,箫2件,竽律1套,竽律管一套共12支。其中琴、箫、竽及竽律都是首次发现的西汉乐器及乐律。兵器38件,有戈、矛、剑、弓、弩、矢及矢服、兵器架等。陶器共51件。木俑共266件。丝织品有两大类,一类衣物成品,一类是未经使用的成幅织品,如纱、绢、绮、锦等,共61卷。丝织品共有20余种颜色。竹笥共98个,里面盛放的随葬品有衣物和丝织品、食物、中草药和其他植物、模型明器等。此外,墓中还出土博具1套,铜镜、角质梳篦等梳妆用具2套,"辛追"印章1枚,及竹木杂器。二号墓被盗掘后残存的器物中,最重要的是三方印章:一为玉质私印,阴刻篆文"利苍",另二方为铜质明器官印,阴刻篆文"轪侯之印"和"长沙丞相"。

6,宋代耀州窑出的东西有什么特别的和现代仿的有什么区别

 耀州窑宋代晚期以青瓷为主,胎薄质坚,釉面光洁匀静,色泽青幽,呈半透明状,十分淡雅。装饰有刻花、印花,结构严谨丰满,线条自由流畅。纹饰多满布器内外,种类繁多,有牡丹、菊花、莲花、鱼、鸭、龙凤等,风格粗放健美,生动自然。器形有碗、盘、瓶、罐、壶、香炉、香熏、盏托、注子温碗、钵等。   耀州窑在宋时北方的青瓷窑场中最负盛名,堪称翘楚。于神宗元丰(1078-1085)至徽宗崇宁(1102-1106)的三十来年间,曾为朝廷烧制贡瓷。其不凡的制瓷技巧和洒脱活泼的风格对当时各地窑场产生了很大影响,得到广泛推广,由此形成了一个自北而南的范围广阔的耀州窑系。耀州窑系以黄堡镇为中心,襄括了河南宜阳窑、宝丰窑、新安城关窑、广东西村窑、广西永福窑、内乡大窑店窑等多个窑场。各窑制品均与铜川窑相似,仅由于所用原料有差别,胎质与釉色也有些微不同。 耀州窑特征以及鉴定要领   在今陕西铜川市,宋属耀州,故名。始烧于唐代,北宋中期以后达鼎盛,终于元代。 烧制唐三彩、白瓷、青瓷、黑瓷和酱色釉瓷等品种,以青瓷最负盛名。其青瓷产品的特征和鉴定要领是:   (1)胎色灰白,胎质坚硬,露胎处呈现酱黄色。   (2)釉色青黄、深沉,釉层较厚,器物往往上部厚,下部薄,胎釉交接处呈姜黄色。此外,青釉釉面上有的出现小的露胎褐斑,为其它青瓷所不见。   (3)器型丰富,盘 、碗、杯、碟、瓶、壶、罐、炉、盒、香薰、注壶、注碗、盏、钵、灯、枕等均有,器物造型多变,有花瓣式、瓜棱式和多折式,外形美观。其中力士炉颇具特色,炉身底座四周跪有力士。   (4)唐末、五代青瓷采用划花装饰,纹饰题材多为水波与花草纹。   (5)宋代装饰技法主要是刻花、印花、划花以及模印刻划相间,以刻花、印花为主。北宋中期刻花发展成熟,刀法犀利,线条刚劲有力,刀痕有斜度,是宋代刻花技法中最优秀者。北宋晚期的印花也很精美,布局严谨,对称匀衡。纹饰有缠枝莲、把莲、牡丹、缠枝菊、波浪、飞鹤、飞蛾、犀鹤、博古、海水游鱼、莲塘戏鸭和婴戏图案等,龙凤纹则是宫廷瓷器专用题材。水波纹外一般刻划以六角形边线,水波中三鱼多见。婴戏图案则以荡秋千为主。宋代花纹装饰特点是,早期于器面刻 划简单的花瓣纹;中期则花纹满布器面;到了晚期花纹线条大多纤巧。   (6)金代产品瓷胎呈灰白色,青釉呈色偏黄。大量使用陶范印花,满布器面的花纹逐渐减少,而在盘、碗内壁,大量出现菊花、莲花、水波、鱼鸭纹等,构图简单,呈圆圈形。   (7)元代产品器外一般施半釉,挖足浅,足较宽,似玉环底足,足内心有乳 状凸起。   (8)晚唐、五代盘、碗一般采用支钉支烧,通体满釉,足内有3个支钉痕。宋代器物足端无釉,足内有釉。金、元时期一般采用叠烧,盘、碗内有叠烧痕,也有用一钵一器装烧的,则仅足端无釉。
耀州窑是中国古代瓷窑之一,位于陕西铜川黄堡镇,始于唐代,到宋代时最为兴盛,为六大窑系中最大的,是北方青瓷的代表。 耀州窑主要的装饰方法,主要有刻花、剔花、印花、镂空等。 1.刻花是用工具在胎器上刻出花纹,花纹的线条呈斜面,称为“偏刀”,能在平面装饰上显现浅浮雕的立体层次效果。 2.剔花是用工具剔去花纹之外的部份。 3.印花是用印模在胎上印出花纹。 4.镂空是雕出空洞。

7,欧阳修为什么叫六一居士

欧阳修晚号六一居士的来源是根据晚年自己醉心的家中六件事物而来。1、家中藏书一万卷。2、收录夏商周三代以来金石文字一千卷。3、有一张琴。4、有一盘棋。5、又经常备好酒一壶。6、加上在这五种物品中老去的他自己。《六一居士传》原文记载:原文: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3以来金石遗文4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释义:有位客人问道:“六一,讲的是什么?”居士说:“我家里藏了书一万卷,收集收录夏商周三代以来金石文字一千卷,有一张琴,有一盘棋,又经常备好酒一壶。”客人说:“这只是五个一,怎么说六一呢?”居士说:“加上我这一个老头,在这五种物品中间老去,这难道不是六一了吗?扩展资料:欧阳修晚年给自己取号六一居士的历史背景:熙宁三年七月,欧阳修由青州知州改任蔡州知州,九月到蔡州。自号“六一居士”。此时的作者在政治上想摆脱忧劳烦扰,早就有急流勇退的思想,又加上与王安石的政见不合,于是他一直接连上表请求退休,至蔡州后,过起了清淡的生活。表达了作者晚年生活的情趣,向往读书、鉴赏碑铭、弹琴、弈棋、饮酒,以消度余光晚景,不再留恋功名的决心。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六一居士传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传。
六一由来公集三代以来金石刻为一千卷。在滁州时,自号醉翁。晚年自号六一居士,曰:吾《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于其间,是为六一。(《三朝言行录》)虚心求教 宋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欧阳修被贬滁州任太守。此后,他时常闲游山水,并与附近琅琊寺的智仙和尚结为好友。为便于他游览,智仙和尚带人在山腰盖了座亭子。亭子建成那天,欧阳修前去祝贺,为之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千古传诵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文章写成后,欧阳修张贴于城门,征求修改意见。开始大家只是赞扬,后来,有位樵夫说开头太罗嗦,便叫欧阳修到琅琊山南门上去看山。欧阳一看,便恍然大悟,于是提笔将开头“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诸山,林壑尤美”一串文字换上“环滁皆山也”五个字。如此一改,则文字精练,含义倍增。行文求简 欧阳修在翰林院任职时,一次,与同院三个下属出游,见路旁有匹飞驰的马踩死了一只狗。欧阳修提议:“请你们分别来记叙一下此事。”只见一人率先说道:“有黄犬卧于道,马惊,奔逸而来,蹄而死之”,另一人接着说:“有黄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最后第三人说:“有犬卧于通衢,卧犬遭之而毙。” 欧阳修听后笑道:“像你们这样修史,一万卷也写不完。”那三人于是连忙请教:“那你如何说呢?”欧阳修道:“逸马杀犬于道,六字足矣!”三人听后脸红地相互笑了起来,比照自己的冗赘,深为欧阳修为文的简洁所折服。文风严谨 据《宋稗类钞》记载:有一次欧阳修替人写了一篇《相州锦堂记》,其中有这样两句:“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交稿后,他又推敲了一下,觉得不妥,便派人骑快马将稿子追回,修改后再送上。来人接过改稿,草草一读,很是奇怪:这不还和原稿一模一样吗?仔细研读后才发现,全文只是将“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改成了“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快马追回的只是两个“而”字。但他反复吟诵后,才发现个中妙处。原来,改句中增加了两个“而”字,意义虽未改变,但是读起来语气由急促变为舒缓,音节和谐,增加了语言抑扬顿挫的音乐美。 “修”与“羞” (此事真假存疑) 从前,有一个单科秀才,总是觉得自己了不起,文如锦绣,诗如莲花。四下张望,只有一个叫欧阳修的,能和自己相比。 一日,这秀才背起行囊,拿了一张地图,要对欧阳修进行文学访问。那真是,一脸得意,万种豪情。心想,定要访他个哑口无言,乖乖地亮出免战牌。 说话间,秀才来到河边,上船的时候,歪脑袋看见一棵枇杷树,好秀才,出口成吟:“路旁一批杷,两朵大丫杈。” ——要说嘛,这秀才的前两句还是挺顺当的,可不知怎么,总是后劲不足,后面就憋不出来。 要说天下的事儿,就是一个巧。正巧欧阳修也来过河,随口说道:“未结黄金果,先开白玉花。” 秀才一听,拱手赞道:“想不到老兄也会吟诗,对得还不错,不失我的原意。这可是诗人兴会了。” 说话间,船老大已经开船了,批杷树渐行渐远,秀才见河中有一群鹅,有的鹅潜水,有的鹅灌水,诗兴又起,脱口念道:“远看一群鹅,一棒打下河。” 话说秀才两句出口,又没词儿了。欧阳修顺口接道:“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秀才大喜:“嗬!看来老兄肚子里还真有点货,竟能懂得我的诗意。那秀才大步流星,从船头跨到船尾,向欧阳修伸出双手,一边跑一边说:“诗人同登舟,去访欧阳修。”欧阳修连忙把双手高高拱起: “修已知道你,你还不知修。”
欧阳修曾自言:“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一翁老于其间。”故自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居士”一词,也非佛教的专有,在中国的《礼记》中就已有了“居士锦带”一语,那是指的为道为艺的处士,含有隐士的意义。 在印度,居士也不是由于佛教所创,梵语称居士为“迦罗越”,不论信不信佛教,凡是居家之士,便可称为居士。
欧阳修曾自言:“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一翁老于其间。”则更号"六一居士"。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扩展资料欧阳修成就欧阳修研究《春秋》,能不拘守前人之说,有独到见解;金石学为开辟之功,编辑和整理了周代至隋唐的金石器物、铭文碑刻上千,并撰写成《集古录跋尾》十卷四百多篇,简称《集古录》,是今存最早的金石学著作。史学方面,欧阳修史学成就较高,除了参加修定《新唐书》250卷外,又自撰《五代史记》(《新五代史》),总结五代的历史经验,意在引为鉴戒。欧阳修书法亦著称于世,其书法受颜真卿影响较深。朱熹说:“欧阳公作字如其为人,外若优游,中实刚劲”。农学方面,欧阳修曾遍访民间,将洛阳牡丹的栽培历史、种植技术、品种、花期以及赏花习俗等作了详尽的考察和总结,撰写了《洛阳牡丹记》一书,包括《花品序》、《花释名》、《风俗记》三篇。书中列举牡丹品种24种,是历史上第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牡丹专著。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欧阳修

文章TAG:周盘  关于  唐三彩  介绍  周盘壶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