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钱的演变过程

钱币从远古时的贝壳,演化到春秋战国时的青铜铁币,再变成重金属,再变成金银锭.在宋朝时曾经出现过纸币-绞子...但在清初又消失了,在民国初年,银圆替代锭,到了国民时期又出现了代金卷,最后在新中国时重新发放钞票

钱的演变过程

2,货币历史的资料

货币历史人类使用货币的历史产生于物物交换的时代。在原始社会,人们使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换自己所需要的物资,但有时候受到用于交换的物资种类的限制,不得不寻找一种能够为交换双方都能够接受的物品,这种物品就是最原始的货币。随着经济的发展,开始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货币。

货币历史的资料

3,钱币的由来为什么会有钱这种东西流行

钱币的由来应该推算到西周时期,最早的交易是货对货交易,可是人们后来发现这样很不方便,于是就有了第三种参照物货币,早期是用贝壳之类的,由于这种货币储存时间不长,无法耐长久性,就发展到后来的铜币,金币,最终发展为钱币
我觉得是为了方便物品流通,以前人们交换东西不好衡量价值啊 因为每样东西都不同每个人对不同东西的价值认同也不同,于是就有第三方物品独立出来 成为一个统一衡量物品价值的尺度 而且也方便携带。 据说以前有很多东西承担过货币的角色啊。
钱最初是农田耕作的一种用青铜铸造生产工具的名称。因为农家必须依赖这种工具从事生产劳动,而且钱又比土地和其它物品易于交换,后来便逐渐演变成为货币,钱这个名称也就被沿用了下来。

钱币的由来为什么会有钱这种东西流行

4,钱的产生历史它的演变过程是怎样

您好。1.中国最早的钱币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最初是用以物易物作为商品交换手段的.但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剩余物品越来越多,交换的物品种类不断增加,实物交换就显得不太方便,于起就需要以某种天然物作为交换商品的手段.因为贝本身具有天然的单位,而且轻巧坚固,便于携带,同时在原始社会先民早已用贝作为装饰品,对它很熟悉,所以用贝作为交换商品的手段是最方便合适的.因此可以说,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起动使用的是天然贝,以后又产生了人工制造的骨贝、石贝、陶贝和铜贝等.2.中国最早的金币我国在商、周时期就已经使用黄金了,但是最初黄金只是用来作为装饰品或当作赏赐、馈赠物的.在我国,黄金作为货币应以战国时期楚国的郢爰金版为最早.这种郢爰金版形状像一块块豆腐干,上面打上许多印记,计有“郢爰”、“陈爰”、“鬲爰”等五六种,使用时根据需要临时凿开.因为金版上的印记大部分为 “郢爰”二字,故称“郢爰金版”或“郢爰金饼”.这些印记像印章一样,后来也有人把它叫“印子金”.3.中国最早的银币1974年秋天,河南省扶沟县古城村农民在挖石灰池时发现一件三足带盖铜鼎,内藏有银布币18件,重3072.9克.银币皆为铲形,銎(qiong音琼.铲上按柄的孔)作圆柱状,除一件空前外,其余均为实首.按布体大小可分为长、中、短三型,其中最大者长15.7厘米,宽5.8厘米,重188.1克;最小者长8.4厘米,宽5.8厘米,重134克.《中国钱币》1983年第3期介绍,从造型、制作特点看,这批银布币属于春秋中期,是我国首次发现的最早的银质货币.笔者认为,它应属于专门用以赏赐或贮藏的钱币,而不是流通货币.

5,急求中国钱币的演变历史最好有配图多谢了

包括原始实物货币、金属称量货币、年号宝文钱币、纸币、机制币,以方孔圆钱为主要的货币形态。1、"钱币"的由来与趣谈 :(贝币,"孔方兄""阿堵物""邓通半两")2、战国时期四大货币体系:中原韩赵魏燕国的布币;东北燕赵齐国的刀币;西北秦国采用环钱;南方楚国的铸文铜贝"蚁鼻钱"和"爰金"等。3、秦始皇废除六国币制统一货币:("半两"与方孔圆钱形制的确定)4、汉武帝时期始行"五铢"钱:(沿用至唐初,是中国最长寿的货币)。5、唐初改铸"开元通宝"钱:(实现由铢两体系向十进位制年号宝文体系钱币的转变)。6、两宋铜铁钱并行与纸币出现:(中国钱币艺术最鼎盛时期,纸币的诞生和流通)7、 明清以银为主,钱钞为辅的货币制度。8、 清朝后期开始使用银元铜元机制币:(取代银两为单位的银锭与方孔圆钱)。
包括原始实物货币、金属称量货币、年号宝文钱币、纸币、机制币,以方孔圆钱为主要的货币形态。1、"钱币"的由来与趣谈 :(贝币,"孔方兄""阿堵物""邓通半两")2、战国时期四大货币体系:中原韩赵魏燕国的布币;东北燕赵齐国的刀币;西北秦国采用环钱;南方楚国的铸文铜贝"蚁鼻钱"和"爰金"等。3、秦始皇废除六国币制统一货币:("半两"与方孔圆钱形制的确定)4、汉武帝时期始行"五铢"钱:(沿用至唐初,是中国最长寿的货币)。5、唐初改铸"开元通宝"钱:(实现由铢两体系向十进位制年号宝文体系钱币的转变)。6、两宋铜铁钱并行与纸币出现:(中国钱币艺术最鼎盛时期,纸币的诞生和流通)7、 明清以银为主,钱钞为辅的货币制度。8、 清朝后期开始使用银元铜元机制币:(取代银两为单位的银锭与方孔圆钱)。 图片可以去百度搜一下!
这几天老是有人问我指导开网店那个人的qq:194220711,想开网店的自己加自己问吧。我也就是跟着他们开网店赚个生活费,好一些的时候赚几千块钱,还不错 外链 : http://user.qzone.qq.com/793574042/blog/1397278977

6,钱币历史

中国最早的钱币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最初是用以物易物作为商品交换手段的。但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剩余物品越来越多,交换的物品种类不断增加,实物交换就显得不太方便,于起就需要以某种天然物作为交换商品的手段。因为贝本身具有天然的单位,而且轻巧坚固,便于携带,同时在原始社会先民早已用贝作为装饰品,对它很熟悉,所以用贝作为交换商品的手段是最方便合适的。因此可以说,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起动使用的是天然贝,以后又产生了人工制造的骨贝、石贝、陶贝和铜贝等。 中国最早的金币我国在商、周时期就已经使用黄金了,但是最初黄金只是用来作为装饰品或当作赏赐、馈赠物的。在我国,黄金作为货币应以战国时期楚国的郢爰金版为最早。这种郢爰金版形状像一块块豆腐干,上面打上许多印记,计有“郢爰”、“陈爰”、“鬲爰”等五六种,使用时根据需要临时凿开。因为金版上的印记大部分为“郢爰”二字,故称“郢爰金版”或“郢爰金饼”。这些印记像印章一样,后来也有人把它叫“印子金”。 中国最早的银币1974年秋天,河南省扶沟县古城村农民在挖石灰池时发现一件三足带盖铜鼎,内藏有银布币18件,重3072.9克。银币皆为铲形,銎(qiong音琼。铲上按柄的孔)作圆柱状,除一件空前外,其余均为实首。按布体大小可分为长、中、短三型,其中最大者长15.7厘米,宽5.8厘米,重188.1克;最小者长8.4厘米,宽5.8厘米,重134克。《中国钱币》1983年第3期介绍,从造型、制作特点看,这批银布币属于春秋中期,是我国首次发现的最早的银质货币。笔者认为,它应属于专门用以赏赐或贮藏的钱币,而不是流通货币。 中国最早的统一流通货币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诸侯林立的政治局面,造成了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产生了各种不同特点的货币形制,形成不同类型的货币流通领域,基本上是四种形状各异的货币体系,即贝币体系、布币体系、刀币体系及圜钱体系。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对刀、布、贝及圜钱,对我国的货币制度进行了改革,并为此而颁布了法令。“以秦法同天下之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黄金为上币,半两钱为下币。黄金用于大额支付或赏赐,而半两钱则为日常流通货币。秦半两“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是我国最早的统一流通货币。 中国最早的金质方孔圆钱1980年8月陕西省咸阳市北塬下出土一枚五铢金币,其形制与常见的西汉铜五铢相同,圆形方孔,钱的正反面均有轮廓,直径2.55厘米,正面穿上横郭,金币重9克,经化验金的成色为95%。据钱币专家鉴定,这枚西汉五铢金币的铸造时间当在武帝元狩五年至宣帝神爵四年之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目前所见的年代最早的金质方孔圆钱。 中国最早的银质方孔圆钱1955年南京光华门外黄家营五号六朝墓出土银五铢二枚,其形制为东汉五铢,也可能是六朝时仿制,应为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银质方孔圆钱,可能是殉葬的冥币。 中国最早的铁钱钱币史料记载,我国最早的铁钱是西汉末年公孙述在四川成都称帝时所铸的铁五铢,现此说已被否定。解放后在我国湖南长沙、衡阳和陕西西安等地的西汉古墓中出土数量不少的铁质半两钱,仅长沙西汉古墓一次出土就达32枚,面文篆书“半两”二字,方孔无郭或有郭,其形制、轻重与文帝四铢半两十分相近。因此可以说,这种西汉初期的铁质半两是我国最早的铁钱。 中国最早的铅钱我国各地曾先后出土墓葬或窖藏的各种铅钱,如铅质郢爰、铅质圜钱、铅质大泉五十、铅质五铢等。但是这些铅钱不是冥币,就是民间私铸的伪钱,并非真正官铸流通货币。我国官铸流通铅钱应以五代十国时期闽王审知在后梁贞明二年(916年)所铸铅质开元通宝小平钱为最早,有光背、背“福”字及背“闽”字三种。 中国最早使用错金工艺的钱币王莽在居摄二年(公元7年)进行了第一次货币制度的改革,除原有五铢钱继续行使外,又发行了三种新的货币,即大泉五十、契刀五百和一刀平五千。 一刀平五千的形状很像现在的钥匙,钱体由刀环和刀柄两部分组成,环文上曰“一”,下曰“刀”,柄文为“平五千”三字,其中环文“一刀”二字用黄金嵌错而成,俗称“金错刀”,每枚值五铢钱五千个。 一刀平五千是我国最早使用,而且也是惟一用错金工艺制成的钱币。由于它制作精美、造型奇特、且存世稀少,故为钱币收藏者所珍爱。在我国古代诗歌中也有不少赞美“金错刀”的内容,如杜甫诗:“金错囊徒罄,银壶酒易赊”。

7,关于钱币的来历

钱币 钱币知识:铸币:指铸成一定大小形状,具有一定重量和面额价值,充当法定流通手段的金属货币,古代铸币材料以铜为主,以后相继出现金银铸币。在中国,金银铸币的出现尽管比较早,但加入商品流通领域主要还是在近代现代。布币:对春秋战国时期行的空首布,平首布等铲状货币的总称。刀币:对春秋战国时期铸行的针首刀,尖首刀,明刀和齐刀,圆首刀等各种刀形货币的总称。圆钱:圆形货币的总称,包括圆孔圆钱和方孔圆钱两种,一般指后一种。空首布:春秋战国时期铸币,包括平肩弧足空首布,斜肩弧足空首布和耸肩尖足空首布。平首布:战国时期铸币,包括布,异形布,主足布,尖足布,圆足布等,主要流通于三晋和燕国地区。铢两货币:指中国隋以前铸行的以铢,两为重量单位,重量为钱名的货币,如半两,五铢等。五分钱:西汉高后六年铸,属于半两钱的一种。三分钱:西汉武帝建元五年发行的货币,属半两钱的一种。比轮:东晋时沿用孙吴旧钱,大小轻重并行,大钱称“比轮”,形容其大如车轮。四文:即一钱当小钱四枚用,一般指东晋时沿用孙吴旧钱中大小适合的钱。小平钱:值一文的小钱,也称平钱,小钱,一般直径在2.4厘米左右,重3.5克左右。折二钱:当二文使用的钱,一般直径在2.8厘米左右,重7克左右。折三钱:当三文用的钱,一般直径在3.1厘米左右。重10克左右。《以此类推》大钱:大面值钱和大型钱的总称,六朝时称标准大小的五铢钱为大钱,文:钱币的基本单位名称,一枚小平钱称一文。贯:一千钍称贯,又铸钱场所穿在钱孔中的方形木条也称贯小样:指钱径小于同类型钱者。大样:指钱径大于同类型钱者。面:指钱币之正面。面文:钱币正面的文字。背:钱币的背面,又称幕。背文:钱背文字,也称好,方者叫方穿,方孔,圆者叫圆穿,圆孔。广穿:指钱孔较大者。狭穿:指钱孔较小者。内郭:指钱孔四周这突出部分,又称好郭。广郭:指内部较宽者狭郭:指内部较狭者。重郭:指两重内郭。决文:指钱身方孔之一角或数角尖出者。四决文:指钱身方孔四角尖出者,又称四决。粟角:是一种特殊的四决文,方孔四角尖出处呈小点状。四出文:指钱身方孔四角有阳文延伸至郭外,又称四出,四道。外郭:指钱身外周之突出部分,又称外缘,外轮,肉郭,边郭。宽缘:外郭较宽,又称宽轮,宽边,狭缘:外部较狭,又称狭轮,狭边。重轮:指二得外郭。 额轮:指外郭外高内低,多见于王莽钱。削边:指外郭向外斜削,正与额轮相反。磨边钱:指磨去外郭边缘之钱。肉:指钱币的内外郭之间无文字图案部分,厚者称厚肉,薄者称薄肉。日:指钱背之凸起的圆圈,又称日文月:指钱面,背之凸起圆弧,又称月文,甲文,月痕,圆弧向上称仰月,向下称偃月星:指钱面,背之凸起圆点,又称星文。圈星:指钱背下凹之圆圈。孕星:指背的仰月上星。光背:指钱无文,又称素背,光背,素幕。合背:指误用二件面范铸成的钱。双面均有钱文。合面:指误用二件背范铸成的钱,双面均是钱背。直读:钱文按上下左右次序排列,也称顺读,对读。旋读:钱文按上下左右次序排列,也称环读。左读:指钱文由左向右读。传形:指刻成正字的阴文范铸成之钱,钱文呈反字状,见于先秦至六朝时期。离郭:指钱文远离内郭接郭:指钱文均与内郭相连。隔轮:指钱文远离外郭不相连接。连轮:指钱文与外郭相连。深字:指钱文特别深峻。隐起文:指钱文高低粗细不一。聚头:指钱文之首均对内郭,又称聚首。并足:指钱文之首均对外郭。重文:指钱身上出现重复钱文,又称摇头,因为范身上有重复印痕所致。生坑:指新出土之钱,表面氧化严重。老生坑:指出土已久的铜钱铜锈被传世色泽所掩。熟坑:指未经入土的传世古钱。传世古:指流传世上未经入土之钱表面的颜色,一般呈褐色,有光泽,又称黑漆古。包浆:指铜钱传世色泽,除黑色外,又有褐色,暗红色,橙黄色等多种。水银古:出土古钱表面之一种银白色氧化层,又称水银锈,水银沁。雕母:用铜,锡,铅,牙,骨,木等材料雕成的钱币模型,又称祖钱。母钱:翻铸时作模之钱,一般由雕母直接翻铸而成。铁母:指铸造铁钱之母钱,本身为铜质。铁范铜:以铁钱范型翻铸的铜钱。样钱:试铸及初铸的样版钱. 部颁样钱:由中央户,工两部监制颁发各省作为标准的样钱,也可称作母钱用。进呈样钱:地方进呈有关当局审查的样钱。剪凿钱:剪边钱与延环钱的总称,即将一枚圆钱剪凿成内外二枚。剪边钱:被剪凿去外圈之钱。又称对文饼钱:王莽时厚型货泉的俗称。后来在北宋时宽缘厚型的咸平,祥符钱也称饼钱。对钱:指钱文对称之钱,其钱文,轮郭,大小,厚薄,铜质等相同,惟采用不同的书体,但字形笔势仍互相吻合,又称和合钱。始于南唐,盛于两宋。公式女钱:南朝梁武帝时所铸无外郭的五铢钱,也称女钱。男钱:王莽时布泉的俗称。红钱:清代新疆铸行的铜钱,因红铜岳而得名。制钱:封建时代本朝铸行的钱币。正用钱:作为正式通货的钱币。厌胜钱:属压邪取吉性质的非用钱,多作吉庆,上梁,供奉,悬挂,佩带之用,又称压胜钱,押胜钱。宫钱:封建时代皇宫内节日庆典作装饰,赏赐用的特制钱。佩钱:古人佩带在身上作为装饰品的钱币。供养钱:寺观内作为供品的钱币,一般藏天佛像腹中或挂于佛龛之旁,又称佛脏钱。春钱:元代的一种金银小钱,妇女用作首饰。秘戏钱:带有简陋的男女性交图案的钱币。打马钱:打马游戏中的棋子,又称马钱。金背:明代用四火铜(经过四次熔炼的铜)铸的铜钱。火漆:明代用二火铜铸的铜钱。旋边:用旋车对铸钱进行挫磨加工。恶钱:唐代劣质私铸钱的称谓。有铁锡,铜沙,铜荡,穿穴等名目。夹锡钱:北宋微宗年间蔡京主行的一种夹锡铁钱。钱范:铸钱模型,印钱币正面的称面范,印背面的称背范。
钱的叙述:钱是商品交换的产物。在原始社会末期最早出现的钱是实物。一般来说游牧民族以牲畜、兽皮类来充当,而农业民族以五谷、布帛、农具、陶器、海贝,珠玉等来充当。据考古发掘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如半坡出土大量陶罐作为殉葬物;大汶口文化殉葬大量猪头和下颚骨,表明猪和陶器在原始社会后期曾起过钱的作用。但众所周知,流通较广的古代钱是“贝”。因为牛、羊、猪等牲畜不能分割,五谷会腐烂,珠玉太少,刀铲笨重,故最后集中到海贝这一实物。海贝可作颈饰,有使用价值,便于携带与计数,因此在长期商品交换中被选为钱。在考古发掘中,夏代,商代遗址出土过大量天然贝,贝作为钱一直沿用到春秋时期。因此中国汉字中和财富,价值有关的字大多与“贝”字有关。如:贵、资、贪、贫、财、购等。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铸钱的国家。距今三千年前殷商晚期墓葬出土了不少“无文铜贝”,为最原始的金属钱。至西周晚期除贝币外还流通一些无一定形状的散铜块、铜渣、铜锭等金属钱,这在考古发掘中也有出土。 综上所述,原始社会后期至夏、商、周时代主要是实物钱,流通较广的是天然贝。后期出现少量金属、铸币,属钱的萌芽与形成时期。
早期货币 在夏、商以前的原始社会中,人们主要以狩猎和原始采摘为生。一天的劳动所得勉强维持劳动者及其家族的温饱,没有剩余的东西供交换。生产力的发展,使不少氏族有了剩余产品去交换,人们当时用牲畜、器皿进行交易。 夏商时期,因为海贝是古人喜欢的一种装饰品,具有携带方便,坚固耐用,有天生的自然单位等特点,人们便多采用海贝作为等价物,于是交换的媒介固定在海贝上,诞生了中国最原始的货币。凡是与钱财有关的汉字,往往包含“贝”。说明在汉字最初形成时,人们在观念上已把“贝”与钱财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货币的统一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换的频繁,催动着货币流通与货币制度的变革与进步。因地域经济的差别,不同地区使用的货币形式各不相同。战国晚期,货币统一的趋势愈益明显。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兼并天下,废除六国纷乱的货币体系,以黄金为上币,铜质方孔圆钱“半两”为下币,统一了货币。这种方孔圆形的铜钱,作为中国古代主要的货币形式,一直沿用到清末民国初年。 纸币的历史 纸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当交换发展到某个阶段时,必然会产生纸币。从发展历程上看,我国纸币具有久远性和独立性的特点,是世界最早发行纸币的国家之一。最早可追溯到北宋时期成都交子铺发行的交子,其后发展历经南宋、金、元、明、清。

文章TAG:钱币  历史  钱的  演变  钱币的历史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