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成语什么妙入神

精妙入神jīng miào rù shén 【解释】精彩绝妙,出神入化
智妙入神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说:“唯营丘李成,长安关仝、华原范宽,智妙入神,才高出类,三家鼎峙,百代标程。”
精妙入神
精妙入神超妙入神出妙入神

成语什么妙入神

2,外套改马甲猜一成语

外套改马甲 (打一成语) 谜底:双管齐下
双管齐下 [拼音]shuāng guǎn qí xià[释义]管:指笔。原指手握双笔同时作画。后比喻做一件事两个方面同时进行或两种方法同时使用。[出处]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故事拾遗》:“唐张璪员外画山水松石名重于世。尤于画松特出意象,能手握双管一时齐下,一为生枝,一为枯干,势凌风雨,气傲烟霞。”[例句]国际争端,大都需要外交与政治两种手段双管齐下,才能解决。
支持一下感觉挺不错的

外套改马甲猜一成语

3,疯狂猜成语2两根水管在流水是什么成语

双管齐下[读音][shuāng guǎn qí xià] [解释]唐张璪(2113zǎo)善画松,能两手拿着笔同时作画,一画生枝,一画枯干。语见5261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五。后以“双管齐下”比喻两件事同时进行或两种方法4102同时采用。管:笔。[出处]清·壮者《扫帚迷》:“小弟愚见;原思双管齐1653下;一边将迷信关头;重重戡破;一边大兴学堂;归重德育;使人格日益高版贵。”[例句]我们一面修建台田,一面挑沙压碱,~,经过几年把几百亩盐碱地治服了。[近义]并行不悖左右权开弓齐头并进并驾齐驱[反义]另起炉灶
根据谜面,双管齐下。这个成语就是,

疯狂猜成语2两根水管在流水是什么成语

4,吴带当风的吴是指

吴带当风wú dài dāng fēng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论曹吴体法》:“吴带当风,曹衣出水。”2典故出处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论曹吴体法》:“吴带当风,曹衣出水。”3成语资料成语解释:唐画家吴道子善画佛像,笔势圆转,所画衣带如被风吹拂。后人以之称美其高超画技与飘逸的风格。  成语举例:苏曼殊《断鸿零雁记》第15章:“风采盎然,碧罗为衣,颇得吴带当风之致。”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紧缩式  产生年代:古代望采纳!
古有“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吴:吴道子,曹:曹仲达。指的是二人画人物画的各自风格。也就是衣服褶纹的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 “曹衣出水“笔法刚劲稠叠,所画人物衣衫紧贴身上,犹如刚从水中出来一般。"吴带当风”笔法圆转飘逸,所绘人物衣带宛若迎风飘曳之状。 吴道子,是个道士,又名道玄。吴道子所画的人物颇有特色,代表作《送子天王图》和《八十七神仙卷》。

5,双管齐下最初是指什么

双管齐下,原指手握双笔同时作画。后来比喻做一件事两个方面同时进行或两种方法同时使用。典故:唐朝人张瑽,官为员外郎。不久,他从员外郎的地位降为衡州司马。后来,他又被调为忠州司马,在官场上很不得志。但是,他喜欢绘画,而且画得很好。张瑽尤其擅长画松石山水。他画松树时,总是双手各握一支毛笔。他用一支笔画新枝,另一支笔画枯枝。用两支笔画出来的松树,不论是新枝还是枯枝,都生动逼真。人们喜欢张瑽的画,纷纷上门求索,大家称赞他的画为“神品”,他绘画的方式,则被人们称为“双管齐下”。这个故事出自宋代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故事拾遗》。扩展资料近义词1、并行不悖解释:同时进行,不相冲突。读音:bìng xíng bù bèi。引证:战国子思《中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翻译:万物同时生长而不相妨害;日月运行四时更替而不相违背。引用:巴金《家》九:“但风雅之事,又怎么能够和卫道的精神并行不悖呢? ”例句:德、智、体、美、劳五育齐抓,并行不悖。2、左右开弓解释:左右手都能射箭。比喻两只手轮流做同一动作或同时做几项工作。读音:zuǒ yòu kāi gōng。引证:元代白仁甫《梧桐雨》:“臣左右开弓;一十八般武艺;无有不会。”引用: 清代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七回:“那兴儿真个自己左右开弓,打了自己十几个嘴巴。”例句:她手持双枪,左右开弓,百发百中,人称神枪手。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双管齐下
唐朝人张璪,官为员外郎。不久,他从员外郎的地位降为衡州司马。后来,他又被调为忠州司马,在官场上很不得志。但是,他喜欢绘画。而且画得很好。他尤其擅长画松石山水。他画松树时,总是双手各握一支毛笔。他用一支笔画新枝,另一支笔画枯枝。用两支笔画出来的松树,不论是新枝还是枯枝,都生动逼真。人们喜欢他的画,纷纷上门求索。大家称赞他的画为“神品”。他绘画的方式,则被人们称为“双管齐下”。这是目前来说最靠谱的说法了~~~~~~~~~~~~~~~~~这是目前来说最靠谱的说法了~~~~~~~~~~~~~~~~~
最初是指双手执笔同时作画,后来指做一件事两个方面同时进行或两种方法同时使用。
dadsdds sdasdddddd
出自: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故事拾遗》:“唐张璪员外画山水松石名重于世。尤于画松特出意象,能手握双管一时齐下,一为生枝,一为枯干,势凌风雨,气傲烟霞。”
双管齐下最初指双手执笔同时作画 出 处: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故事拾遗》:“唐张璪员外画山水松石名重于世。尤于画松特出意象,能手握双管一时齐下,一为生枝,一为枯干,势凌风雨,气傲烟霞。”

6,古文高手请进图画见闻志翻译

俗话说:“黄家的画风是富贵风格,徐熙的画风是具有野趣。”这话不仅说出了两位画家的志趣,恐怕也是受家族影响,整天看到的都是这一类的画,在心中形成默契,作画时不知不觉就画出那样的风格。怎么知道这其中的道理?黄筌和他的儿子黄居寀最初一起在后蜀担任待诏(待招,一种官职,类似于文学侍从。)黄筌后来逐渐升任为京城副使。到宋朝统一天下后,归顺了我们宋朝,黄筌接受官职担任宫赞。黄居寀仍然做待招。父子二人都在宫廷内任职,常常描绘宫廷御苑里的珍禽瑞兽、奇花怪石。如今传世的作品有桃花鹰鹘、纯白雉兔、金盆鹁鸪、孔雀龟鹤之类都是这类作品。他们的花鸟画翎毛骨气都还很丰满,并且天空和水面颜色是不一样的。徐熙是江南的处士(处士:不担任官职的人),很有气节,性格豪放。他的画大多是描绘江湖上生长的花鸟,江边的花、野生的竹子、水中的禽鸟、深渊中的鱼。现在传世的作品有凫雁鹭鸶、蒲藻虾鱼、丛艳折枝、园蔬药苗之类都是这种风格的画。此外,他的画翎毛形体和骨相以轻、秀为贵,画中天和水的颜色混在一起(成语所谓“水天一色”)。两人的画如同春兰秋菊,各有所长,都享有很高声誉。
《图画见闻志》六卷,宋朝郭若虚编撰。若虚不知道是什么人。书中有记载熙宁辛亥冬天,他被授命为劳北使(官名),辅佐上级这样的语句。那么曾经当过官,所以能够预备作为接伴使(官名)。陈振孙在《书录解题》中说:若虚自己说过在元丰年间他的祖父是当朝司徒,不知道是什么人。郭氏家族在宋朝初年没有什么显赫的人,只有郭承佑而已。然而今天考察一下史料,就连郭承佑也没有记载,根本就无从得知。关于这本书,马端临在《文献通考》里说是《名画见闻志》,而《宋史?艺文志》、郑樵的《通志略》记载的则和现在的版本相同。应该是《通考》传抄的错误。若虚因为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从唐末开始就没有了,所以续写并编辑。自五代十国到熙宁七年为止,分为叙论、记艺、故事拾遗(以前的事情,这里的故事不是现代的故事的意思)、近事(今年的事情)四门。邓椿在《画继》中曾说他(若虚)评论孙位、景朴是优劣倒置,是因为没有亲自到过蜀中,看过他们的画。又说江南王凝的花鸟画,润州僧修范的湖石,道士刘贞白的松石梅雀,四川童详、许中正的人物仙佛画,邱仁庆的花,王延嗣的鬼神画,都是熙宁以前有名的名家,而统统遗漏没有记载。然而以一个人的见识和听闻,又怎么能够看遍天下的作品呢?若虚是以见闻而成名的,那么遗漏的东西,原本就没有什么忌讳的。况且就他所记载的东西而言,一百五六十年中,名人画家,流派本末,也算十分完备了,实在比刘道醇的《画评》要详尽得多。不可以因为偶然遗漏了几个人,就嗤之以鼻。他在书中论述作画的道理,也深得绘画的精要。所以马端临认为这本书是看画理论的纲领,并不能因为一句话不得当,就以为是缺点啊。ps:“自序在元丰中称大父司徒公,未知何人”这一句的翻译尚值商榷。其他应该无疑。希望能帮到你。

7,曹衣出水是指谁

1、解答:" 曹衣出水"又称“曹家样”是由中亚曹国的北齐曹仲达创造的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画法之一。《图画见闻志》说曹仲达的人物画,衣服褶纹多用细笔紧束,似衣披薄纱,又如刚从水中捞出之感,后人因之命名。2、拓展:(1)“曹衣出水"是与"吴带当风”相对的一个概念,主要是指古代人物画中衣服褶纹的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前者笔法刚劲稠叠,所画人物衣衫紧贴身上,犹如刚从水中出来一般;后者笔法圆转飘逸,所绘人物衣带宛若迎风飘曳之状。(2)曹仲达,原籍西域曹国(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一带),生卒年不详。官至北齐朝散大夫。记载中说他善画佛画,也长于泥塑,所做佛画,到了唐代被称为“曹家样”,与“张家样”并称。曹仲达的“曹衣出水”画法,与唐代吴道子的“吴带当风”并称。唐代又将曹仲达的佛画风格称为曹家样,与张僧繇的张家样、吴道子的吴家样、周昉的周家样并列,奉为典范,对佛教绘画及雕塑都具有重大影响。他来自西域,绘画风格带有异邦色彩,但到中原后又受到汉族美术的熏染,相互融合,受到当时人的赞许和肯定。据记载,他还画过卢思道、斛律明月、慕容绍宗等人的肖像,又画过《齐神武临轩对武骑图》、《弋猎图》及《名马图》,这些作品皆早已不存,但可知他也擅长肖像画及描绘贵族生活等题材。他的艺术风格在现存的北朝佛教造像中仍可见其仿佛。他画过许多佛陀、菩萨、可惜没有作品流传下来。不过这个风格却在龙兴寺的出土佛像上找到了。1996年10月在山东青州龙兴寺遗址发现了窖藏的400尊佛教造像。时代跨越从北魏至于北宋,(跟敦煌藏经有大致相近的时间跨度与最后的封藏时间,一样具有不解之谜。)龙兴寺北朝作品,体现了画史上著名的“曹衣出水”样式。《点石斋丛画》:“用尖笔,其体重叠,衣褶紧穿,如蚯蚓描。”此法用笔最宜沉着。北宋陈用志,明丁云鹏、陈洪授等人作品,系基于此法之发展。(3)唐张彦远说:“曹仲达本曹国人也。北齐最称工,能画梵像。官至朝散大夫。”“曹家样”究竟是一种什么风格的画呢?我们从他的师承关系可略知一二,张彦远说曹仲达师袁昂,并说“袁尤得绮罗之妙”。也就是说曹仲达继承了中原魏晋以来的汉族文化传统,掌握了绣罗人物的技巧,即一种工笔重彩所应用的粗细一致、细劲有力的线条,把这种线条应用来画菩萨与佛像的衣饰,又带着明显的外来文化的色彩。我们可从北朝的石窟造像中看到“曹家样”画法的某些特点:一种宽袍大袖的服饰,“其势稠叠,衣服紧窄”,给人以薄衣贴体的美感,所以有“曹衣出水”之誉。
“曹衣出水"是与"吴带当风”相对的一个概念,主要是指古代人物画中衣服褶纹的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一种笔法刚劲稠叠,所画人物衣衫紧贴身上,犹如刚从水中出来一般;一种笔法圆转飘逸,所绘人物衣带宛若迎风飘曳之状。” " 曹衣出水"又称“曹家样”是由中亚曹国的北齐曹仲达创造的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画法之一。《图画见闻志》说曹仲达的人物画,衣服褶纹多用细笔紧束,似衣披薄纱,又如刚从水中捞出之感,后人因之命名。
北齐画家曹仲达  “曹衣出水"是与"吴带当风”相对的一个概念,主要是指古代人物画中衣服褶纹的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一种笔法刚劲稠叠,所画人物衣衫紧贴身上,犹如刚从水中出来一般;一种笔法圆转飘逸,所绘人物衣带宛若迎风飘曳之状。”  " 曹衣出水"又称“曹家样”是由中亚曹国的北齐曹仲达创造的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画法之一。《图画见闻志》说曹仲达的人物画,衣服褶纹多用细笔紧束,似衣披薄纱,又如刚从水中捞出之感,后人因之命名。  曹仲达简介:中国南北朝北齐画家。生卒年不详。来自中亚曹国(乌兹别克斯坦 撒马尔罕一带),曾任朝散大夫。擅画人物、肖像、佛教图像,尤精于外国佛像。所画人物以稠密的细线,表现衣服褶纹贴身,"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似刚从水中出来,人称曹衣出水,与唐代画家吴道子的吴带当风画风并称画史。无作品传世,但现存的北朝佛教造像中有与其相似的风格。
曹衣出水不是指人,是指古代人物画中衣服褶纹的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曹衣出水"是与"吴带当风”相对的一个概念,主要是指古代人物画中衣服褶纹的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前者笔法刚劲稠叠,所画人物衣衫紧贴身上,犹如刚从水中出来一般;后者笔法圆转飘逸,所绘人物衣带宛若迎风飘曳之状。" 曹衣出水"又称“曹家样”是由中亚曹国的北齐曹仲达创造的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画法之一。《图画见闻志》说曹仲达的人物画,衣服褶纹多用细笔紧束,似衣披薄纱,又如刚从水中捞出之感,后人因之命名。曹仲达,原籍西域曹国(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一带),生卒年不详。官至北齐朝散大夫。记载中说他善画佛画,也长于泥塑,所做佛画,到了唐代被称为“曹家样”,与“张家样”并称。曹仲达的“曹衣出水”画法,与唐代吴道子的“吴带当风”并称。唐代又将曹仲达的佛画风格称为曹家样,与张僧繇的张家样、吴道子的吴家样、周昉的周家样并列,奉为典范,对佛教绘画及雕塑都具有重大影响。他来自西域,绘画风格带有异邦色彩,但到中原后又受到汉族美术的熏染,相互融合,受到当时人的赞许和肯定。据记载,他还画过卢思道、斛律明月、慕容绍宗等人的肖像,又画过《齐神武临轩对武骑图》、《弋猎图》及《名马图》,这些作品皆早已不存,但可知他也擅长肖像画及描绘贵族生活等题材。他的艺术风格在现存的北朝佛教造像中仍可见其仿佛。他画过许多佛陀、菩萨、可惜没有作品流传下来。不过这个风格却在龙兴寺的出土佛像上找到了。1996年10月在山东青州龙兴寺遗址发现了窖藏的400尊佛教造像。时代跨越从北魏至于北宋,(跟敦煌藏经有大致相近的时间跨度与最后的封藏时间,一样具有不解之谜。)龙兴寺北朝作品,体现了画史上著名的“曹衣出水”样式。《点石斋丛画》:“用尖笔,其体重叠,衣褶紧穿,如蚯蚓描。”此法用笔最宜沉着。北宋陈用志,明丁云鹏、陈洪授等人作品,系基于此法之发展。
“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主要是指古代人物画中衣服褶纹的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 “曹衣出水"---一种笔法刚劲稠叠,所画人物衣衫紧贴身上,犹如刚从水中出来一般。曹仲达,(北齐)曹国人,最称工,能画梵像。他画过许多佛陀、菩萨、可惜没有作品流传下来。不过这个风格却在龙兴寺的出土佛像上找到了。1996年10月在山东青州龙兴寺遗址发现了窖藏的400尊佛教造像。时代跨越从北魏至于北宋,(跟敦煌藏经有大致相近的时间跨度与最后的封藏时间,一样具有不解之谜。)龙兴寺北朝作品,体现了画史上著名的"曹衣出水"样式。 "吴带当风”____一种笔法圆转飘逸,所绘人物衣带宛若迎风飘曳之状。吴道子,是个道士,又名道玄。吴道子所画的人物颇有特色,与晋人顾恺之、陆探微不同,以疏体而胜顾、陆的密体,笔不周而意足,貌有缺而神全;他还一变东晋顾恺之以来那种粗细一律的“铁线描”,善于轻重顿拙似有节奏的“兰叶描”;突破南北朝“曹衣出水”的艺术形式,笔势圆转,衣服飘举,盈盈若舞,形成“吴带当风”的独特风格,风行于时,被称作“吴家样”。吴道子善于把握住传神的法则,注意形象塑造的整体,故所画执炉女子壁画,达到“窃眸欲语”的地步。十分传神生动。他的画与张旭的草书、斐的剑术,被誉为当时的“三绝”, 传说,吴道子于洛阳曾遇到书法家张旭和剑手裴的,裴的请吴在天宫寺为他亡故的双亲作壁画,吴不受金而请裴舞剑以壮气。舞毕,奋笔,俄顷而就。张旭也在那里写了一壁字。洛阳人都说:“一日之中,获睹三绝。”要看“吴带当风”当然去敦煌。 同样奉玄宗之命绘四川嘉陵江三百里山水,李思训用金碧青紫精勾细描地画了几个月,吴道子却用水墨泼辣地挥写,只一日就完成,这就是个性。 他以独创的佛教美术样式“吴家样”盛名传世,至今让“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吴带当风”独步画坛。 所谓“吴带当风”,是指吴道子所画人物的衣带临风飞扬,飘逸洒脱;所谓“满壁风动”,是说吴道子所画的壁画充满动感。简单地说,吴道子画的人物是运动的,是有速度的。

文章TAG:图画  见闻  闻志  成语  图画见闻志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