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佛教问题金刚界和胎藏界哪个是九会啊

【九会】 (一)指金刚界之九会曼陀罗。(参阅金刚界曼荼罗3547) (二)九会说,乃指佛陀说华严经之会座而言。新译华严经谓共七处九会;但旧译华严则谓有七处八会。

佛教问题金刚界和胎藏界哪个是九会啊

2,大小金刚菩提界分用多大尺寸区分

其实小金刚也会有1.8的,大金刚也会有1.3的,所以大小金刚不是按尺寸来分,应该是尼珀尔金刚和印尼金刚,中国人把尼珀尔的叫大金刚,印尼的叫小金刚,老外不这么叫
0.8以下的叫小 1.8以上叫大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大小金刚菩提界分用多大尺寸区分

3,五佛的金刚界五佛

金刚界五佛,即毗卢遮那(Vairocana)、阿閦(Aks!obhya)、宝生(Ratna-sam%bhava)、阿弥陀(Amitabha)、不空成就(Amogha-siddhi)。此五佛居于金刚界曼荼罗中央的五解脱轮。其中,毗卢遮那佛身白色,结智拳印,位于中央。阿閦佛身黄金色,左手握拳置于胁部,右手下垂触地,位于东方。宝生佛身金色,左手握拳安于脐部,右手向外结施愿印,位于南方。阿弥陀佛身亦金色,结三摩地印,位于西方。不空成就佛身亦呈金色,左手作拳当脐,右手舒五指当胸,位于北方。此五佛之种子字依次为鍐(vam!)、吽(hu^m!)、怛落(tra^h!)、纥哩(hri^h!)、恶(ah!)。

五佛的金刚界五佛

4,请问这是什么咒轮

是金刚界五方佛咒轮,中间五个圆圈中即是中央大日如来、东方阿閦如来、南方宝生如来、西方无量寿如来、北方不空成就如来,五方佛周围的十二个小圆圈中是四波罗蜜菩萨、八供养菩萨的咒语,外圈上的三十二个小圈中是慧门十六尊菩萨和四摄菩萨、护世十二天的咒语,其中五方佛加四波罗蜜菩萨、慧门十六尊菩萨、四摄菩萨、八供养菩萨即是金刚界三十七尊。
宗教咒轮~~~
是佛教密宗的一种咒轮
是五方佛咒轮。东方阿閦表定,南方宝生表智慧,西方无量寿表德能,北方不空成就表方便,中间大日如来表法身。四波罗蜜菩萨差不多也是表这个意思,四摄是主要身口意方面。

5,藏传佛教金刚界贤劫十六尊是指谁

安置在金刚界曼荼罗成身会中的三十七尊。又称塔中三十七尊。即五佛、四波罗蜜菩萨、十六大菩萨、八供养菩萨及四摄菩萨等三十七尊。 (1)五佛︰即大日如来、阿閦如来、宝生如来、无量寿如来、不空成就如来。 大小金刚菩提界分用多大尺寸区分大日如来,住中央月轮,结跏趺坐、智拳印。其前、右、后、左依序配置金刚、宝、法、业等四波罗蜜菩萨,为其四亲近。 五佛的金刚界五佛阿閦如来,住东方月轮,左拳置脐部,右手下垂。其前、右、后、左依序有金刚萨埵、金刚王、金刚爱、金刚喜等金刚部四菩萨,为其四亲近。 宝生如来,住南方月轮,左拳如阿閦如来,右手结施愿印。其前、右、后、左有金刚宝、金刚光、金刚幢、金刚笑等宝部四菩萨,为其四亲近。 无量寿如来,住西方月轮,结弥陀定印。其前、右、后、左有金刚法、金刚利、金刚因、金刚语等莲华部四菩萨,为其四亲近。 不空成就如来,住北方月轮,其前、右、后、左有金刚业、金刚护、金刚牙、金刚拳等羯摩部四菩萨,为其四亲近。 (2)四波罗蜜菩萨︰即金刚波罗蜜、宝波罗蜜、法波罗蜜、业波罗蜜等四菩萨。此乃大日如来之四亲近,由大日如来所生,表示四佛之定德,故现女形。 (3)十六大菩萨︰ 即金刚萨埵、金刚王、金刚爱、金刚喜、 金刚宝、金刚光、金刚幢、金刚笑、 金刚法、金刚利、金刚因、金刚语、 金刚业、金刚护、金刚牙、金刚拳等十六菩萨。 分别为四佛之四亲近。 (4)八供养菩萨︰ 即金刚嬉戏、金刚花鬘、金刚歌咏 金刚法舞、 金刚焚香、金刚觉花、金刚灯明、金刚涂香等八菩萨。其中,前四菩萨为内四供养,乃大日如来为供养四佛而于内心流出的四菩萨。 后四菩萨称为外四供养,乃四佛为还供大日如来所流出的四菩萨。 (5)四摄菩萨︰即金刚钩、金刚索、金刚锁、金刚铃等四菩萨。乃由大日如来心中流出,将一切众生引入曼荼罗,表授予果地之法的化他之德。   在三十七尊之中,十六大菩萨又称慧门十六尊,乃以慧为主。而四波罗蜜菩萨、八供养菩萨及四摄菩萨等十六尊,称定门十六尊,乃以定为主。又,有关三十七尊之出生,诸经说法不一。如《理趣释》及《秘藏记》说,由大日如来生四波罗蜜,四波罗蜜生四佛。但《金刚顶经》、《金刚顶瑜伽三十七尊出生义》及《菩提心论》等,则说由大日如来生四佛,由四佛生四波罗蜜。前者表由定生智,后者表由智生定。此外,《略述金刚顶瑜伽分别圣位修证法门》说,三十七尊皆由大日如来所生。   [参考资料]《金刚顶瑜伽三十七尊出生义》;《金刚顶瑜伽略述三十七尊心要》;《教王经》;《略出经》;《三十七尊礼忏文》。

6,接引唐僧师徒四人的如来手下八大金刚叫什么名字

奉请八金刚:奉请 青除灾金刚 奉请 辟毒金刚奉请 黄随求金刚奉请 白净水金刚奉请 赤声火金刚奉请 定持灾金刚奉请 紫贤金刚奉请 大神金刚
只知道四大金刚 八大菩萨 四大金刚 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和“六欲天”。 欲界:人类社会,地狱,饿鬼;六欲天:超于人鬼以上的天界,天神所居。 六欲分为六重,第一重便为“四天王天”——四大天王,各护天下。四大天王为: 1)东方持国天王:身白色,穿甲戴胄,左手把刀,右手执鞘; 2)南方广目天王:身青色,穿甲戴胄,持宝剑; 3)西方广目天王:身红色,穿甲戴胄,左手执鞘,右手把赤索; 4)北方多闻天王:身金色,金甲胄,左手执宝塔,右手执三叉乾,脚踏三夜叉鬼 佛教的四大天王汉化便形成中国罗汉堂中的“四大金刚”,成为“风调雨顺”的化身: 1) 持国天王魔礼寿:穿紫金龙花狐貂,职顺。 2)增长天王魔礼青:掌青光宝剑一口,职风。 3)广国天王魔礼红:掌碧玉琵琶一把,职调。 4) 多闻天王魔礼海:掌混元米伞一面,职雨。 八大菩萨 1、观世音菩萨,玄藏三藏又译作观自在菩萨。唐宁以来,民间信仰的有三十三变化观音。密宗造像有六观音、七观音等变化。六观音是十一面观音、不空罗索观音、千手千眼面音、如意轮观音、马头观音和淮提观音。另外加上圣观音,称为七观音。观音的造像很多,有一面二臂、一面四臂、三面二臂、三面八臂等;三十三体变化的观音中,特别受欢迎喜爱的是白衣观音。 2、弥勒菩萨,又称为慈氏、无能胜等。他出身于印度婆罗门,后得释迦牟尼佛的教化,授记为菩萨。他是一生补处的菩萨。所谓补处,是此菩萨可弥补佛陀位置的意思。弥勒菩萨在民间的形像是坦露大腹的和尚,笑容可掬;但在胎藏界的形像是,左手当胸,手掌张开,右手执莲花,所戴宝冠中有宝塔,塔中现舍利;在金刚界的形像是,右手大拇指、食指、小指均竖立,中指与无名指弯曲置胸前,左手放在膝上。 3、虚空藏菩萨,为藏福德于虚无限境界之意,表示气福可以无限生产和分配的可能性。在胎藏界曼荼罗中,虚空藏菩萨是虚空藏院的主尊。东密虚空藏菩萨求闻持聪明法观想本尊形像,菩萨全身为金色,相貌庄严,头戴五佛宝冠,在莲花上半跏坐,容颜妙而怡喜悦,左手执白色莲花,花上有如意宝珠,发出黄色光芒,右手结与愿印,五指垂下,将手掌向外。 4、金刚手,即金刚萨多,又称秘密主,上面已作介绍,略。 5、普贤菩萨,是骑白象行愿的菩萨。印度古语的普贤称“三曼多拔陀罗”,密宗亦称普贤为善摄金刚、真如金刚、如意金刚,还视为金刚萨同体。在雕像上,普贤乘白象侍佛之右;文殊驾狮子侍佛之左。据说普贤菩萨掌管诸佛的理德、定德、行德;文殊菩萨则掌管诸佛的智德与证德。一般把普贤菩萨视为祈求延命的本尊。普贤单独造像通常骑六牙之白象,头戴五佛冠,形如满月童子。 6、文殊师利菩萨。他生于印度舍卫国,后跟释迦牟尼佛出家,常随侍释尊左右,帮助释尊化号。“文殊”是妙的意思,“师利”是德、吉祥之意。密宗称之为吉祥金刚、般若金刚。文殊菩萨司理智慧,与普贤菩萨相对。文殊的图像一般为骑狮像,顶结五髻,表大日之五智,左手执青莲花,花上有梵箧,右手执金刚剑。此外造像还有一髻、六髻、八髻、文殊,手持之物亦各不同。 7、除盖障菩萨。其德行为消除所有一切烦恼之障碍,为胎藏界曼荼除盖障院之中尊,也是金刚界曼荼罗贤劫十六尊之一。 8、地藏菩萨。密宗又称之为悲愿金刚、与愿金刚或金刚幢,因其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故称为地藏。在释迦佛入灭以后,弥勒未生之前,地藏菩萨自誓必度尽六道众生,始愿成佛;众生不度,誓不成佛。所以,地藏菩萨的雕像大多数是僧侣袈裟打扮,左手拿着宝珠,右手拿锡杖。

7,什么是金刚界

您好师兄金刚界,音译作嚩日罗驮睹。与“胎藏界” 相对,二者合为佛教密宗根本两部。略称金界。密宗视宇宙中一切皆为大日如来所显现,表现其智德方面者称为金刚界;表现其理性(本来存在这永恒悟性)方面者称为胎藏界。金胎两部之所由区别,是由观察的方面和立场不同而表法因而不同,盖自心之圆具万德,在佛不增,在众生不减,说此法尔之理,本来具有之相者为胎藏界,故胎藏界曼荼罗亦可称为本有曼荼罗、因曼荼罗。如来无边智慧,悉与冥合,示此观照之智的差别相者,为金刚界。此虽佛智,亦非众生所无,到佛果而始生也,固亦为本有,然在金刚界则以显佛果上之智的差别。故金刚界曼荼罗亦称修生曼荼罗、智曼荼罗、果曼荼罗。以金刚为喻,取其二义,一为自体坚固,一为业用锐利。如来内证之智德,其用锐利,能摧破惑障以证实相之理,其体坚固,不为一切烦恼所破,犹如金刚宝石之坚固,不为外物所坏,故金刚界具有智、果、始觉、自证等诸义。反之,如来之理性存在于一切之内,由大悲辅育;犹如胎儿在母胎内,亦如莲花之种子蕴含在花中,是故譬之以胎藏,故胎藏界具有理、因、本觉、化他等诸义。又金刚界若配以五智,即分为佛、金刚、宝、莲花、羯磨等五部;胎藏界为导他之教,若配以大定、大悲、大智三德,则分为佛、莲花、金刚三部。   若据《金刚顶经》所说,将金刚界以图绘表示,称为金刚界曼荼罗;若据《大日经》之说,将胎藏界以图绘表示,称为胎藏界曼荼罗。以上两界合称真言两部,为密宗最根本之二面。若视为彼此对立,则称两部相对;若视为两界一体,则称两部不二。日本东密主张两部原本互相不二,故不另立“不二之法”;但台密另立不二之法,称为苏悉地法。此外,于色、心二法之中,金刚界配属心法;于地、水、火、风、空、识等六大之中,金刚界配属识大。胎藏界则配属色法,配属前五大。此界代表性之印契为五股杵印。 阿弥陀佛
金刚界曼陀罗胎藏界曼陀罗
金刚界,音译作嚩日罗驮睹。与“胎藏界” 相对,二者合为佛教密宗根本两部。略称金界。密宗视宇宙中一切皆为大日如来所显现,表现其智德方面者称为金刚界;表现其理性(本来存在这永恒悟性)方面者称为胎藏界。金胎两部之所由区别,是由观察的方面和立场不同而表法因而不同,盖自心之圆具万德,在佛不增,在众生不减,说此法尔之理,本来具有之相者为胎藏界,故胎藏界曼荼罗亦可称为本有曼荼罗、理曼荼罗、因曼荼罗。如来无边智慧,悉与冥合,示此观照之智的差别相者,为金刚界。此虽佛智,亦非众生所无,到佛果而始生也,固亦为本有,然在金刚界则以显佛果上之智的差别。故金刚界曼荼罗亦称修生曼荼罗、智曼荼罗、果曼荼罗。以金刚为喻,取其二义,一为自体坚固,一为业用锐利。如来内证之智德,其用锐利,能摧破惑障以证实相之理,其体坚固,不为一切烦恼所破,犹如金刚宝石之坚固,不为外物所坏,故金刚界具有智、果、始觉、自证等诸义。反之,如来之理性存在于一切之内,由大悲辅育;犹如胎儿在母胎内,亦如莲花之种子蕴含在花中,是故譬之以胎藏,故胎藏界具有理、因、本觉、化他等诸义。又金刚界若配以五智,即分为佛、金刚、宝、莲花、羯磨等五部;胎藏界为导他之教,若配以大定、大悲、大智三德,则分为佛、莲花、金刚三部。   若据《金刚顶经》所说,将金刚界以图绘表示,称为金刚界曼荼罗;若据《大日经》之说,将胎藏界以图绘表示,称为胎藏界曼荼罗。以上两界合称真言两部,或称金胎两部,为密宗最根本之二面。若视为彼此对立,则称两部相对;若视为两界一体,则称两部不二。于此,日本东密主张两部原本互相不二,故不另立“不二之法”;但台密另立不二之法,称为苏悉地法。此外,于色、心二法之中,金刚界配属心法;于地、水、火、风、空、识等六大之中,金刚界配属识大。胎藏界则配属色法,配属前五大。此界代表性之印契为五股杵印。
胎藏界,密教对本具理性(五大或净菩提心)的喻称。谓佛性隐藏于众生身中,或理性摄一切诸法,具一切佛功德,犹如子藏母胎,故名。 密宗视宇宙中一切皆为大日如来所显现,表现其智德方面者称为金刚界;表现其理性(本来存在这永恒悟性)方面者称为胎藏界。 金胎两部之区别,是由观察的方面和立场不同而表法因而不同,盖自心之圆具万德,在佛不增,在众生不减,说此法尔之理,本来具有之相者为胎藏界,故胎藏界曼荼罗亦可称为本有曼荼罗、理曼荼罗、因曼荼罗。如来无边智慧,悉与冥合,示此观照之智的差别相者,为金刚界。此虽佛智,亦非众生所无,到佛果而始生也,固亦为本有,然在金刚界则以显佛果上之智的差别。故金刚界曼荼罗亦称修生曼荼罗、智曼荼罗、果曼荼罗。以金刚为喻,取其二义,一为自体坚固,一为业用锐利。如来内证之智德,其用锐利,能摧破惑障以证实相之理,其体坚固,不为一切烦恼所破,犹如金刚宝石之坚固,不为外物所坏,故金刚界具有智、果、始觉、自证等诸义。反之,如来之理性存在于一切之内,由大悲辅育;犹如胎儿在母胎内,亦如莲花之种子蕴含在花中,是故譬之以胎藏,故胎藏界具有理、因、本觉、化他等诸义。又金刚界若配以五智,即分为佛、金刚、宝、莲花、羯磨等五部;胎藏界为导他之教,若配以大定、大悲、大智三德,则分为佛、莲花、金刚三部。 胎藏界是以大日如来之慈悲构成,这种慈悲有如母亲怀育胎儿一般,可以包容一切,培养众生的先天的悟性,故称。金刚界则是以金刚为喻,能摧破惑障以证实相之理。

文章TAG:金刚  金刚界  佛教  问题  金刚界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