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史王绂夏昶传全文重点字词

蹦嚓嚓

明史王绂夏昶传全文重点字词

2,选文中写了王绂的哪三件事表现了他什么样的品行

不慕权贵,不贪财物,清高耿直
不为利益所动一拒收买交易,作画全凭喜好,对待权贵也像对待一般人,不贪财物。三是不攀龙附凤, 不慕权贵。二拒得寸进尺的人
不慕权贵,不贪财物,清高耿直 是对的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选文中写了王绂的哪三件事表现了他什么样的品行

3,求明史王绂夏昶传文言文翻译

1、以善书供事文渊阁。 翻译—— 由于擅长书法在文渊阁任职。 2、丈夫宜审所处,轻者如此,重者将何以哉! 翻译——大丈夫应该清楚自己所处理的事情,不重要的事情都像(你说的)这样,重要的事情将会怎样(处理)呢? 3、黔公客平仲微者,我友也,以友故与之,俟黔公与求则可耳。 翻译——黔国公的宾客平仲微,是我的朋友,因为朋友的关系(把画)送给平仲微,等黔国公向他要就行了。

求明史王绂夏昶传文言文翻译

4,文言文阅读12分王绂f字孟端无锡人博学工歌诗能书

小题1:B小题1:(4分)(1)善于;(2)即使;(3)告诉;(4)给予,赠送。小题1:(4分)(1)王绂回答说:“我不是没有听到他的喊声,这一定是他向我索要画罢了。”(2)黔国公的宾客平仲微,是我的朋友。小题1:(2分)不慕权贵,不贪财物;清高耿直。 小题1:B中与例句“以”都是因为。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准确地理解课外文言文的重点字词。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小题1: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
虽然我很聪明,但这么说真的难到我了

5,王孟端鄙视富商的文言文翻译

原文   王孟端尝月夜寓京邸,闻箫声起邻家,清亮可人,倚床听之,乘兴写竹石一幅。明早扣门访其人以为赠,盖一富商也。商人大喜过望,次日奉毛茸段(缎料)二求作配幅。孟端曰:“俗子何足有我笔也!”亟索而碎之。 翻译   某一次,王绂寄居在京城客店(当时王绂在永乐初年时在文渊阁任职。后为中书舍人,怎么会寄居京城,无法搞明白,也许可以理解为现在是他尚未任职的时候。)。晚上,听见邻居家有箫声响起,发现箫声清脆响亮,他就靠在床上仔细的听,乘兴画了一副竹石画(王绂善画竹石)。 第二天一早他就去拜访吹箫人并把昨天的画送他,原来是一个富商(盖:原来)。商人非常高兴,第二天捧上礼物(毛茸段叚二应该是绫罗绸缎和皮织物,但不敢肯定,暂以礼物代之)请王绂再给他送的画写一对配副(画装裱好以后装饰在两边的对偶句形式的字)。王绂大怒说:“凡夫俗子怎么配拥有我作的画”,马上向商人要回画并撕毁了它。

6,明朝王孟端

王绂, 明初大画家,字孟端,号友石生,别号九龙山人。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五月三日生,无锡人。幼年聪明好学,10岁已能作诗,15岁游学邑庠为弟子员。他尤喜绘画,曾师法吴镇、王蒙、倪瓒等画坛大家。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被征召进京,不久便回乡隐居。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后,发放到山西大同充当戌卒10余年。建文二年(1400年)回乡,隐居九龙山(即惠山),赋诗作画,教授弟子。
原文  王孟端尝月夜寓京邸,闻箫声起邻家,清亮可人,倚床听之,乘兴写竹石一幅。明早扣门访其人以为赠,盖一富商也。商人大喜过望,次日奉毛茸段(缎料)二求作配幅。孟端曰:“俗子何足有我笔也!”亟索而碎之。翻译  某一次,王绂寄居在京城客店(当时王绂在永乐初年时在文渊阁任职。后为中书舍人,怎么会寄居京城,无法搞明白,也许可以理解为现在是他尚未任职的时候。)。晚上,听见邻居家有箫声响起,发现箫声清脆响亮,他就靠在床上仔细的听,乘兴画了一副竹石画(王绂善画竹石)。第二天一早他就去拜访吹箫人并把昨天的画送他,原来是一个富商(盖:原来)。商人非常高兴,第二天捧上礼物(毛茸段叚二应该是绫罗绸缎和皮织物,但不敢肯定,暂以礼物代之)请王绂再给他送的画写一对配副(画装裱好以后装饰在两边的对偶句形式的字)。王绂大怒说:“凡夫俗子怎么配拥有我作的画”,马上向商人要回画并撕毁了它。[1]

7,王绂字孟端翻译

王绂,字孟端,是无锡县人。他博学多才,善于作诗,字写得好,画山水、树木和竹石,(技艺)高超称绝一时。洪武年间,因牵累获罪被发配戍守朔州。永乐初年,因为被举荐,由于擅长书法在文渊阁任职。过了很久,升任为中书舍人。 王绂没做官之前,和吴县人韩奕是朋友,隐居在九龙山,于是自称为九龙山人。对书法,往往用古人来要求自己。作画不肯轻易下笔,但在游览的时候,饮酒到了兴头上就会握着画笔,在长廊的粉壁上尽情地挥洒。遇有用金钱来购买他的字画的人,往往拂袖而起(拒绝),或者闭门不接纳,即使是富豪和地位尊贵的人他也不顾忌。有人劝说王绂(不要这样),王绂回答:“大丈夫应该清楚自己所处理的事情,不重要的事情都像(你说的)这样,重要的事情将会怎样(处理)呢?”住在京城的时候,在月色之下听到(有人)吹箫的声音,就乘兴画了一幅《石竹图》。第二天早晨,寻访到那个人(把画)赠给了他,那人却是个商人。商人用红色的毯子作为赠物,请求再画写一枝(竹子)配成双幅,王绂要回先前的赠画撕碎了它,退还了(商人)馈赠的礼物。一天退朝后,黔国公沐晟从后面喊王绂的表字,王绂没有回答。同事告诉他说:“(喊你的)这个人是黔国公。”王绂回答:“我不是没有听到他的喊声,这一定是他向我索要画罢了。”沐晟跑过来赶上了王绂,果然用作画的事来请求王绂,王绂对他点点头而已。过了几年,沐晟又来信(催促),王绂才为他作画。过了不久说:“我的画直接送给黔国公不好。黔国公的宾客平仲微,是我的朋友,因为朋友的关系(把画)送给平仲微,等黔国公向他要就行了。”他就像这样清高耿直,不随流俗。
王绂,字孟端,是无锡县人。他博学多才,善于作诗,字写得好,画山水、树木和竹石,(技艺)高超称绝一时。

文章TAG:王绂  明史  夏昶  全文  王绂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