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大家帮忙看看是什么砚石

直却砚,看眼就知道了。只有直却砚才有这种眼
看眼不象是端砚,象直却砚!!!仅图看来也不象红丝砚图不是很清,不要用闪光灯再上图看看

请大家帮忙看看是什么砚石

2,河南有几大砚石

黄石砚 产于河南方城县的黄石山,黄石砚唐代时已名扬天下。此砚石质细腻,温润如玉,贮水不涸,易发墨,色艳可爱,声平有韵。黄石砚可分为紫色、凤眼石、青花、紫青色、青灰色等,其中以凤眼石和紫石为最珍贵。砚坚润细腻,发墨佳,贮水好,是文房佳品”。天坛砚:   砚石产于河南省济源市王屋山天坛峰下的盘谷泉畔。天坛砚始制于唐开元年间,已有1200年历史。天坛砚名品很多主要有青斑、红墩、天蓝、麦叶绿、柳芽黄、三彩、瓜籽石、子母石等十多种。色质细腻温润,坚而不脆,柔而不绵,色似琼瑶,声仅木鱼。天坛砚图案多以喜庆吉祥、历史典故等为题材。

河南有几大砚石

3,砚台种类

砚台主要由石、泥、玉,、青瓷、紫沙等材质制成,其中石觅最为常见,据考究,西晋期间的砚台,多为青瓷砚,端砚出珼于唐代。宋元明清则以端砚和锡砚为主,清代还有少量玉砚和紫沙砚。 多数砚台为石砚,石砚的种类较多、有端砚、锡砚和澄泥砚等。 其中端砚和锡砚为上品,宋代的文人雅仕最喜此两种砚台。端砚石产于广东肇庆市(古称端州)东郊羚羊峡斧柯山的端溪水一带。锡砚石产于江西省婺源县歙县,其特点是质地细腻、光滑、高密度,受气即能凝聚成水,极适宜研墨,上佳的砚石中可见"金丝","银丝"及各种"眼",加上在巧妙的构思和雕刻下,更显神韵。 </SPAN></SPAN>玉砚、陶砚、瓷砚、石砚、铜砚、铁砚、银砚、漆砚、瓦砚等,其中石砚根据其石质的分类,种类达43种之多

砚台种类

4,为什么砚是文房四宝中的一宝

砚石俗称砚台。砚石就是用来磨墨的器皿。砚石的种类很多,有石砚、陶砚、砖砚、玉砚等。以广东的端砚和安徽的歙砚最为著名。选择砚石以质地细腻而易下墨者为好。如太细则拒墨,拒墨就是不易磨浓。太粗,磨研得虽快,但墨汁较粗,容易损坏笔的毫毛。由此可见砚也是文房四宝中的一宝。中国的“文房四宝”驰名世界。凡来到我国观光旅游的国际友人,总要到中国的“荣宝斋”欣赏中国研制出来的文房四宝或者买些文房四宝带回国去,当作珍贵的礼品赠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
砚台,研磨用具。汉刘熙《降名·释书契》:“砚,研也;研墨使和濡也。”汉许慎《说文》:“砚,石滑也。”“滑”训作“利”,与研磨用义。我国自古就把砚解释为研磨工具。我国制砚,历史久远。古砚多用铁、铜、银、石、瓦、陶、澄泥、玉、漆等制成,最早的砚材,大概是石。品种繁杂,装饰各异。随历史的演进,形制也各具特色,富有强烈的时代气息。现产地以广东肇庆、安徽、甘肃、宁夏、山东、河南、河北等地为主,都具有砚石细腻、雕刻精美、发墨快、不损笔、不易干涸和易于洗涤等优点。艺人因材施艺,充分利用砚石的各种天然形态、色汗纹理、透明石眼,巧于雕成各式砚台,风格清隽高雅,堪称文房之宝。

5,中国的四大名砚各是什么

是端砚,歙砚,鲁砚,洮砚。简介: 端砚产于广东肇庆市东郊的端溪。肇庆是古时端州的洽所,端砚因此而得名。端砚约在唐武德年间问世。石品优良,其质坚实细腻,滋润娇嫩。《端溪砚史》称端砚的特点是:“体重而轻,质刚而柔,摩之寂寞无纤响,按之若小儿肌肤,温软嫩而不滑,秀而多姿。握之既久,掌中水滋,盖笔阵图所谓津耀墨,无价之奇材者也。”端砚石还有各种绮丽的纹理,著名品种有鱼脑冻、蕉叶白、青花等。其样式早先取其实用,自中唐至宋乃至明清,加工日愈花色繁多,除各种砚形样式外,雕饰山水、人物、花鸟各种图纹。端砚逐渐发展成为实用与欣赏相结合的工艺晶,成为我国“文房四宝”中的至宝。 歙砚江西婺源县龙尾山所产的砚石。婺源自唐初至宋代中叶,一直属歙州,所产故称“歙砚”。北宋唐积《歙州砚谱》记载,婺源砚开产于唐开元年间。宋赵希鹄《洞天清禄集》记载,歙溪龙尾旧坑,也有卵石,其质地细润如玉,发墨如泛油,磨之无声,久用不损笔毫,并有隐隐白纹,成山水、星斗、云月等图象。歙砚质色、发墨皆优于众砚,与端砚并称,宋代苏轼、蔡襄曾作诗赞赏。著名品种有龙尾砚、罗纹砚、眉子砚等。 始出现于唐代。产于当时属青州所辖的潍坊、淄博、益都一带。山东古称鲁,故得“鲁砚”之名。纹理多样,色彩丰富,质地滑润,坚而不顽,细而不滑,易发墨,不损毫。历代书家极为推重,唐柳公权在《论研》中称:“蓄砚以青州为第一,绛州次之;后始重端、歙、临洮。”宋米芾撰写的《砚史》也列青州青石为各地名砚之首。鲁砚中最为名贵的是红丝砚。红丝砚县有多种瑰丽的彩色线条图案,质润且细,贮水不耗,发墨如油。另外,淄石砚、田横石砚、金星山砚、尼山石砚等皆为鲁砚之上品。 因产于洮河,其河源于古洮州(今甘肃藏族自治州临潭县)而得名。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洮砚石质细密晶莹,纹理如丝,色气秀润,清丽动人。贮墨久不变质,保湿利笔,十多天不涸。而且洮砚分为绿洮、红洮两种:绿洮色泽青蓝,其优质者具有天然黑色水纹,古雅优美;红洮呈土红色,纯净甘润,极为罕见。宋代著名画家赵希鹄在《洞天清禄集·古砚辨》中云:“端、歙二石外,惟洮河绿石,北方最贵重。绿如蓝,润如玉,发墨不减端溪下岩,然石在临洮大河之深底,非人力所致,得之为无价之宝。”

6,我国四大名砚之冠端砚产自哪里

肇庆古称端州,是名闻海内外的中国文房四宝之至宝--端砚之产地....
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肇庆是端砚产地,制作端砚的历史达一千三百余年,为砚台之首,久负盛名。端砚要丛质地、颜色、品种和做工四方面来鉴赏。 石质 端砚是古人磨墨的工具,故古人鉴赏端砚,首先看它是否发墨。而发墨的关键,在砚石的石质。宋 人蔡襄认为:发墨非易磨墨。在砚中生光发艳,随笔旋转,涤之泮然立尽,乃石性坚润能发起,不滞于砚耳。故识者以易磨墨为下墨(落墨),墨如油泛为发墨。砚之佳者下墨发墨二者相兼。清人计楠在《端溪砚坑考》教人用轻敲砚石,辨其声响的方法,来鉴赏石质。他说:“石之嫩者,其声清远。嫩如泥者,其声静穆。东坡(苏轼)称其声磐,米史(米芾)称下岩石细扣之清越是也。惟老者声铿然,不发墨矣。”可见发墨是鉴赏好端砚的条件。 石色 端砚以紫色为基调,但各名坑砚石色泽有差异。观察、比较、分辨端砚石色时,一定要以水浸石(最好是沉水观之)才能看得清楚、准确。比如拿一块优质老坑砚石湿水之后观察,就会发现它的色泽是以紫蓝色为砚石的主要色调,在紫蓝色的基调上可以观察到老坑砚石色采斑澜、富有变化,纹理清晰、明净、纯洁。而其色彩又好像是从砚石里透出来,而不是浮在表面的。因此给人一种实的而不是虚的,凝重浑厚的而不是单薄轻浮的感觉。 此外,采砚石时代的不同,石层走向不同,石色亦不尽相同。同是一个端溪砚坑所出之砚石,由于时代不同或不同时期开采,它的色泽也不会完全相同。即使同时开采,同一个坑,由于石脉走向不同或者采石工作面不同,砚石色泽亦有稍微差别。据史籍记载,唐宋时期所采的端溪砚石,绝大多数为深紫色,故人们评价端石的色泽时总认为“色贵青紫”,而以“灰苍色”为下品。水岩(老坑),采挖至明代则有大西洞和水归洞,其石色则不能以紫色为贵了。它以紫蓝色为基调,俗称宝蓝,夹有青黑色、紫红色、苍白色,在紫蓝的基调上色彩越多、越丰富越名贵。 要准确分辨、观察、鉴赏端石色泽以自然光为最好。端溪石除了以“紫色”为基调的各名坑砚石外,还有以翠绿色为主色调的绿端,以及以白色为主色调的白端(如清白端砚)。绿端在端砚中是少数,但它在端砚中却有一定位置。白端不大适于研墨,没有“发墨”和“下墨”可言,多用来研磨绘画所需的朱砂、石绿、白铅(锌)粉等颜料之用,近几十年一直没有刻制。 石品 鱼脑冻 鱼脑冻的色泽是白中有黄而略带青,也有白中微带灰黄色的,是砚石中最细腻、最幼嫩之处。最佳的鱼脑冻应是洁白如晴云,白中带淡青色或白中带淡紫色,色泽清晰、透彻。刻砚艺人,一般都把鱼脑冻完整地保留在墨堂之中。有鱼脑冻的砚石,质地高洁,石质特别细腻、幼嫩、滋润。 蕉叶白 蕉叶白又称蕉白,其特点如蕉叶初展,一片娇嫩,白中略带青黄色,最佳的蕉叶白呈含露欲滴、成片(即成半圆形)状。 青花 青花是自然生长在砚石中的青蓝色的微小斑点,一般要水湿方能显露,青花以细者、活者、沉者佳,粗者、枯者、露者次之。而以如细尘掩明镜、墨沈濡纸者为绝品。有青花的端砚石质地细腻、幼嫩、滋润。 火捺 火捺也称火烙,以其似火烙或灼伤的肌肉色泽得名。一般以老、嫩区分;老者紫中带黑,嫩者紫中带微红。细分则有胭脂晕火捺、马尾纹火捺、猪肝冻、金钱火捺等。 天青 天青如秋雨乍晴、蔚蓝无际,在端砚石中色青微带灰白,纯洁无瑕。 翡翠 翡翠在端砚石中呈翠绿色的圆点、或椭圆点,或条状,并有翡翠纹、翡翠斑、翡翠点、翡翠条和翡翠冻之别。 金银线 金银线恰似线条状横斜或竖立在砚石之中。黄色者为金线,白色者为银线。金银线是水岩砚中独有的一种石品花纹(麻子坑、坑仔岩偶然也有发现)。 冰纹 冰纹有如悬崖的瀑布,一泻千尺。白中有晕,向两边融化开去,似线非线,似水非水。冰纹是水岩独有的一种石品花纹(坑仔岩、麻子坑偶有发现,但极少)。 鹧鸪斑 鹧鸪斑也称麻雀斑,是呈椭圆形的小斑点,疏密不一的洒落在砚石上,斑点有白中带黄色,黄中带褐色或青中带黑色,恰似鹧鸪或麻雀身上毛色的斑点,故名。石眼 石眼 是端溪砚中天然生长的如鸟兽眼睛状的“石核”。端砚石眼呈翠绿、黄绿、米黄、黄白或粉绿等色,大小不一,3-5毫米不等,个别大于7-10毫米。 端砚石眼神态各异,区别有三:一是从形态分,一般以其形似而名其石,且又多以鸟兽类眼来定名。如万历《肇庆府志》载,眼之品有六,名鸲鹆眼、鹦哥眼、雀儿眼、鸡公眼、猫儿眼、绿豆眼。二是从神态区分,有所谓瞎眼、怒眼、死眼、活眼、泪眼、翳眼等;三是从眼的生长位置来分,有所谓高眼、低眼和底眼等。明学士刘定之认为,活眼胜泪眼、泪眼胜死眼。活眼圆明层晕,或晕为一点间色而已;又认为上眼胜中眼、中眼胜下眼。上眼在砚池上,墨不及。中眼墨所及,下眼在池底。 制作工艺 端砚形制与雕刻艺术流派历代各有不同,大体可分为自然端砚、粗刻端砚与精刻端砚三种。自然端砚就砚石开采时形状略加修饰。粗刻与精刻端砚多以天象、山水、人物、动植物为题材,融中国传统绘画与书法技巧于雕刻艺术,具有于精细中见豪放的岭南特色。
广东

7,文房四宝中最好的砚有哪些有什么特点

最好的文房四宝是宣纸徽墨湖笔端砚 端砚产于广东肇庆(古称端州)东郊羚羊峡栏柯山的端溪一带,就出现了依靠采砚石、生产端砚为生的劳动者。 这里,滚滚东流的西江水,穿峡而过,直奔南海。夹岸丛山峻岭,气势磅礴,重岩叠翠。端砚名坑中的水岩(老坑)、坑仔岩、麻子坑、朝天岩、古塔岩、宣德岩.就错落的分布在这风景如画的环境中。生产的端砚慢慢地成了肇庆独有的工艺美术品;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并得到达官贵人和帝王将相的赏识。宋朝开始把端砚列为“贡品”,蜚声中外。
我国有四大名砚: 即端砚、歙砚、洮砚和澄泥砚,为我国传统的四大优质名砚。 砚是中国书法的必备用具。砚台不仅是文房用具,由于其性质坚固,传百世而不朽,又被历代文人作为珍玩藏品之选。砚台的材料丰富多样,除端石、歙石、洮河石、澄泥石、红丝石、砣矶石、菊花石外,还有玉砚、玉杂石砚、瓦砚、漆沙砚、铁砚、瓷砚等,共几十种。 从唐代起,广东端溪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南部的洮砚和河南洛阳的澄泥砚被并称为“四大名砚”,其中尤以端砚和歙砚为佳。 我国的许多地方都产石砚,山东的紫金石砚和龟石砚,大汶口一带的燕子石砚,即墨的田横石砚和温石砚,蓬莱的砣矶石砚,临沂的薛南山石砚和徐公石砚,曲阜的尼山石砚,河南济源的天坛(盘古)砚,安徽宿县的乐石砚,江西修水的赭砚,吉林松花江下游的松花石砚,四川合川的嘉岭峡石砚,甘肃嘉峪关的嘉峪石砚,宁夏,青海的贺兰石砚,浙江江山的西砚,湖南湘西的水冲砚等等。但自唐代起,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和红丝砚便特具声名。澄泥砚属陶,其余四砚皆为石砚。 端砚 端砚产于广东肇庆东郊的端溪,世称端砚为“群砚之首”。其材料取于广东肇庆高要县东南端溪之烂河山(又称斧柯山)因其“体重而轻,质刚而柔,摸之寂寞无纤响,按之如小儿肌肤,温软嫩而不滑”且有不损毫,宜发墨的特点。自唐代问世以来,便颇受文人学士青睐。加上纹理绮丽,各具名目,加工技艺亦愈纷繁,地位越来越高,以致升到我国石砚之首,长盛不衰。 歙砚 歙砚又称“龙尾砚”、“婺源砚”,砚石产于江西婺源龙尾山,婺源古属歙州,故名。其特点是色如碧云,声如金石,湿润如玉,墨峦浮艳。其石坚润,抚之如肌,磨之有锋,涩水留笔,滑不拒墨,墨小易干,涤之立净。自唐以来,一直保持其名砚地位。 洮砚 洮砚产于甘肃藏族自治州佑潭县,古称洮州,故名。亦称洮河砚。其料取于甘肃卓尼(唐属洮州)一带洮河深水处。特点是石质碧绿,整洁如玉,条纹似云彩,贮墨不变质,十多天不干涸。因其石质细腻,纹理如丝,气色秀润,发墨细快,保温利笔,北方最为贵重,宋时已经稀少,解放后又恢复了生产。 澄泥砚 澄泥砚最早产于山西绛州,它不是石块砚,是用沙泥烧炼制成的砚,质地类瓦,属陶瓷砚的一种非石砚材。其制作方法是:以过滤的细泥为材料,掺进黄丹团后用力揉搓,再放入模具成型,用竹刀雕琢,待其干燥后放进窑内烧,最后裹上黑腊烧制而成。澄泥砚的制作始于晋唐时期,兴盛于宋朝。其特点是质地坚硬耐磨,易发墨,且不耗墨,可与石砚媲美。澄泥砚的颜色以鳝鱼黄、蟹壳青和玫瑰紫为主。唐时,虢州(今河南灵宝县南)已成为制澄泥砚的著名产地,在现代,澄泥砚的产地有河南洛阳、河北钜鹿、山东青州、山西绛县、湖北鄂州、四川通州和江苏宝山等地。 除石砚以外,我国还生产过一些用其他原料制作的墨砚。汉代有瓦砚,陶砚,玉砚,铁砚和漆砚,晋代有木砚,瓷砚,和铜砚,唐代有泥砚,宋代有水晶砚,石泥砚,砖砚和天然砚,明代有化石砚,清代有纸砚,而今有橡皮砚。 我国的墨砚出了使用价值以外还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汉代的砚,其侧就刻有鸟兽图案。随时间的推移,雕刻工艺越来越精湛常是一个墨砚,就是一个绝妙的工艺品。以致有些砚台,专为观赏而做。 从唐代起,广东端溪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南部的洮砚和河南洛阳的澄泥砚被并称为“四大名砚”,其中尤以端砚和歙砚为佳。从唐代起,广东端溪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南部的洮砚和河南洛阳的澄泥砚被并称为“四大名砚”,其中尤以端砚和歙砚为佳。
文房四宝,砚为其一。在中国所产的四大名砚中,尤以端砚最为称著。宋朝著名诗人张九成赋诗赞道:"端溪古砚天下奇,紫花夜半吐虹霓。"端砚的历史悠久,石质优良,雕刻精美。 有与端砚齐名的歙砚。 端砚石出产在肇庆市东部的烂柯山和肇庆市七星岩北面(西起小湘峡,东到鼎湖山)的北岭山一带,尤以老坑、麻子坑和宋坑三地之砚石为最佳。砚石多为青紫色、猪肝色、天青色,其上有凤眼、鹦哥眼者属上品,而眼中呈现出翠绿色者最为难得。无论是老坑砚石、麻于坑砚石,还是宋坑砚石,属佳品者,其上又多伴有冰纹、胭脂晕、马尾纹、金线纹,或单一纹路,或兼而有之,组合成一幅瑰丽多彩的画图。   端砚居中国四大名砚之首,更是不少人心头之结。端砚不但古来已十分名贵,更因几大名坑砚材枯竭,近年已所有名坑都已“封坑”,特别是老坑已封坑多年,无石可采,所有名坑:老坑、麻子坑、坑仔岩,梅花坑,宋坑等端砚身价日升,这些原料已经越来越珍贵。端砚之所以封坑,是因坑道闭塞、塌方和政府保护而封坑停采,砚资源越来越少了,现在销售的都是以前开采的砚石,卖一块就少一块了,故端砚之收藏价值越来越高,升值潜力越来越大。此其一。   端砚坊间做工很多品味不高,甚至俗不可耐,即使有方难得的好石,被庸工俗手一雕,令人痛恨不己,既爱其石,又实难接受收藏使用,此其二。因此,不少人孜孜以求,却难有佳遇,是为心结。

文章TAG:砚石  大家  帮忙  看看  砚石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