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大千的庐山图估价

专家估价:1,200,000

张大千的庐山图估价

2,张大千的泼墨群山和庐山图都画山但用笔迥异因而风格

两者虽然都是画山,但一个具像,一个是抽象,一个描形,一个绘神,一个是早期的写生,一个是晚期的写意。有着本质的区别。

张大千的泼墨群山和庐山图都画山但用笔迥异因而风格

3,张大千 庐山图的欣赏100字左右

《庐山图》以泼墨拨彩法画出了庐山山势逶迤,云雾横锁,古木森森的真面目,画面青绿水墨辉映交融,整体结构气势磅礴畅快淋漓,气势雄伟、浩瀚万千的庐山真面目跃然纸上,是一幅中国现代山水画中最具创新精神、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专家估价:1,200,000

张大千 庐山图的欣赏100字左右

4,张大千画过绢画吗

有的「庐山图」绢画山水 创作此画时,张大千已达八十三岁的年纪,且健康情形亦欠佳,但他向艺术及生命挑战的勇气与执著,却丝毫不减於当年敦煌之行.此作完成五分之四强,剩余部分未及完成,大千即已去世,因此画上并未署款钤印..
张大千画过鹰,但是他的鹰画作品存世量很少。还有齐白石、黄泽金、徐悲鸿、李可染、潘天寿、黄胄、李苦禅都画过鹰,目前黄泽金、潘天寿、齐白石画的鹰最值钱。 黄泽金的鹰画《为生命而战》2015年以1.66257亿元人民币成交。 潘天寿的鹰画《鹰石山花图》2015年春拍以2.79亿元人民币成交。 齐白石的鹰画《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2011年以4.255亿元人民币成交。

5,张大千的画是文物吗

是艺术品
war rwr
当然是啊,而且非常珍贵
有绢画作品 此幅〈廬山圖〉是張大千晚年最後的一幅巨作,也是他畢生中所繪尺幅最大的一張畫,高一公尺八十,長十公尺有餘,應該是現存所知世界僅有的,也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幅絹畫。 《观世音》《游春图》, 张大千介绍 张大千(1899~1983年),四川内江人,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己亥)5月10日(农历四月初一),他出生在四川省内江县城郊安良里象鼻嘴堰塘湾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原名张正权,又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四川省内江市人。传说其母在其降生之前,夜里梦一老翁送一小猿入宅,所以在他二十一岁的时候,改名猨,又名爰、季爰。后出家为僧,法号大千,所以世人也称其为"大千居士"。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他的治学方法,值得那些试图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画家们借鉴

6,庐山高图的历史价值

我所知道的1张大千《庐山画》《庐山图》是大千平生创作时间最长的作品。他使气势雄伟、浩瀚万千的庐山真面目跃然纸上。在这幅画中,以泼墨拨彩法写出的逶迤山势,云务横锁,古木森森的庐山真面目。这幅寄托了深厚的故国之思的《庐山图》,竟是他最后的一幅绝笔画。2沈周《庐山高图》3唐寅《庐山图》4顾恺之《庐山图》
以前没画过山水,一上手就是《庐山高》?不知你的范本有多大,如果条件允许,建议范本越大越好,当然最好是原寸。因为《庐山高》用笔严谨细密,浑厚华滋。如果范本太小,细部是无法深入的。建议先分出几天时间做一些局部临摹,反复研习、揣摩《庐山高》中的山石树木的勾法、皴法、染法、点法及笔法、墨法等特点。然后再过渡到整幅临摹。临摹时一定要像画素描那样,时刻照顾到整体效果,不要过分沉溺于表现细部的笔墨效果。一定要从大处着眼,每一笔都要考虑到整体效果,而不是将画面分为若干局部,一个局部一个局部地去对付。沈周在《庐山高》中喜欢用枯笔复加的方法来画山石,即先以淡墨勾勒出山石轮廓,再以枯笔(墨较前稍浓)加于山石之上,以加强山石的质感、体量感,并稍分阴阳向背。然后再皴以牛毛皴兼解索皴。注意,牛毛皴、解索皴虽然都属于皴法中的短线皴,但在加皴时不能给人以细碎、杂乱之感。然后根据阴阳、明暗的关系施加皴染,最后点苔。《庐山高》的浑厚感来自于多次的皴染,所以用纸须用厚一些的宣纸(如夹宣),单宣是吃不住多次皴染的。要说的还很多,但理论总是灰色的,“绝知此事要躬行”。临摹这样一幅山水巨制,将会遇到很多困难的,你得不断地去请教你的老师。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受很多罪,吃很多苦。但完成作业后,你会有一种脱胎换骨,重新做人的感觉。希望你能很好地完成这一艰巨而光荣的学习任务。

7,关于庐山的绘画卷轴以及其详细的背景故事介绍

  《庐山高图》   <沈周是明代中期“吴门画派”的精神领袖,40岁以后开始画大幅的作品。《庐山高图》乃其41岁时精心之作,是他一生的代表性作品。画高1.94米,宽近1米,站在画轴前,满纸的峰峦扑面而来,气势恢宏;山间林木茂盛,溪水曲折潺湲,至崖巅飞瀑直下,水口有一老者星冠伫立于石上,若有所思。画幅右上题有长诗,后署“门生长州沈周诗画,敬为醒庵有道先生寿。”   沈周祖上与陈家渊源深厚,陈家祖籍江西,此时沈周以王蒙的画风作《庐山高图》为老师祝寿,可谓用意颇深。画幅纸本,浅设色,在构图上,满幅山势顶天立地,自画幅下部老者伫立处往里至瀑布,层层深入。在画山石时,采用王蒙惯用的解索皴,先以淡墨皴染,然后用浓墨逐层提醒,皴笔缜密而山石的质感硬朗,并由此钩画出山石的纠结扭曲,使整个画面的山势充满了动感。然而沈周并不是简单地沿用王蒙的画法,元人多用干笔皴擦,王蒙更善用浓墨皴、擦、点,而沈周则墨色变化更丰富,如图中瀑布前的山石较淡,较明亮,似乎受阳光照射,在后面浓密的山石映衬下分外夺目。多层次的渲染与皴擦融浑一体,使画面的层次更丰富,更谐调。从《庐山高图》中,可以看到元代绘画的观念和技法在进入明代以后的变化。   此外,我们还能从《庐山高图》中感悟中国传统绘画对“意境”的追求。从资料上看,沈周生于江苏吴县,一生中并未去过庐山,当时还没有照片可作参考,然而他却选择庐山作为画题。尤其令人惊奇的是图右上嶙峋的怪石,居然与今日照片中的“五老峰”十分相似。同样令人惊奇的是几乎走遍名山大川的张大千,在其晚年制作10米长、1.8米宽的巨画时,选择的一吐胸中豪气的居然也是他从未去过的庐山。庐山究竟魅力何在?庐山的魅力,来自文化的魅力。专家统计,我国自晋以来歌咏庐山的诗词歌赋有4000余首,其中尤以唐代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和宋代苏东坡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两首诗几乎尽人皆知,并被引伸为一种哲理。一说到庐山,人们马上就会意想到紫烟缭绕的香炉峰,飞流直下的瀑布,远近、高低、横侧变幻无穷的山岭,庐山是一座美妙的永远无法识其真面目的山,这就给画家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画家融汇诗意,把胸中积蓄的最美的意境尽情地展现出来,这就是画家心目中的庐山!这也就是中国传统绘画追求的“意境”,来自真实,却比真实更优美动人

文章TAG:张大千  庐山  庐山图  张大  张大千庐山图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