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这是干什么用的

被中香炉 [ bèi zhōng xiāng lú ] 生词本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bèi zhōng xiāng lú ]一种巧制的用于被中的熏炉。
嗯,像是神佛的底座。 一般我们看到的一些神佛的底座为莲花,这个有一点与众不同。有可能是功能一样。

这是干什么用的

2,被中香炉又名是什么

又名是香薰球
 被中香炉是中国古代盛香料熏被褥的球形小炉。它的球形外壳和位于中心的半球形炉体之间有两层或三层同心圆环。炉体在径向两端各有短轴,支承在内环的两个径向孔内,能自由转动。同样,内环支承在外环上,外环支承在球形外壳的内壁上。炉体、内环、外环和外壳内壁的支承轴线依次互相垂直。炉体由于重力作用,不论球如何滚转,炉口总是保持水平状态。 被中香炉的最早记载为西汉司马相如的《美人赋》。1963年在西安沙坡村出土的唐代银质被中香炉,球体外径50毫米,制作精细、镂刻雅致。被中香炉不仅是一种艺术珍品,从机构学的观点看,也是一项重要创造。

被中香炉又名是什么

3,被的四字词语有什么

剪发被褐、剪髪被褐、夜行被绣、布被瓦器、扇枕温被、泽被后世、潜濡默被、翠被豹舄、衣被群生、被中画肚、被中画腹、被中香炉、被侵略者、被俘人员、被保护人、被保险、人被动免疫、被发佯狂、被发入山、被发左衽、被发左袵、被发文身、被发缨冠、被发详狂、被发跣足、被坚执锐、被坚执锐、被子植物、被宠若惊、被山带河、被底鸳鸯、被开方数、被朱佩紫、被毛戴角、被泽蒙庥、被灾蒙祸、被甲执兵、被甲执锐、被甲执锐、被甲持兵、被甲据鞍、被甲枕戈、被甲载兵、被绣之牺、被绣昼行、被褐怀宝、被褐怀玉、被褐怀珠、被褐藏辉、被赭贯木、被选举权、西华葛被、鄂君翠被、鄂君香被、长枕大被、陀罗经被、青紫被体、韦裤布被、魂依姜被等等

被的四字词语有什么

4,被中香炉是谁发明的

据西汉刘歆所撰《西京杂记》记载,说当时有一个名叫丁缓的能工巧匠发明了不少机巧的玩意儿,其中一件叫做被中香炉,整体是个圆球,外壳镂空,中间安着机环,任由四方转动,而炉体却总是保持平衡,因此可以置于床上放心使用,火灰绝不会倾出来。也正因其机巧香艳,此物便很快流行开来。到唐代,这种香球不仅用在被褥之中,还挂在屋里帷帐上。
被中香炉的最早记载为西汉司马相如的《美人赋》。 只有这个。。
1、杯中香炉的发明者,有书记载的应该是长安巧工——丁缓。关于被中香炉的记载,最早见于《西京杂记》 。它是晋代葛洪(281-341)托东汉刘歆(前 53-后 23)之名撰写的一部笔记小说。其中有一段记载说:“长安巧工丁缓者,……又作卧褥香炉,一名被中香炉,本出房风,其法後绝,至缓始更为之。为机环转运四周,而炉体常平,可置之被褥,故以为名。”这里提到的能工巧匠丁缓,在其他书籍中未再见过。从这段记载中,可见被中香炉早就有之,只是失传后由他重新制作出现。

5,被中香炉的介绍

被中香炉是中国古代盛香料熏被褥的球形小炉。又称“香熏球”、“卧褥香炉”、“熏球”。它的球形外壳和位于中心的半球形炉体之间有两层或三层同心圆环。炉体在径向两端各有短轴,支承在内环的两个径向孔内,能自由转动。同样,内环支承在外环上,外环支承在球形外壳的内壁上。炉体、内环、外环和外壳内壁的支承轴线依次互相垂直。炉体由于重力作用,不论球如何滚转,炉口总是保持水平状态。
最初称鉔。它的球形外壳和位于中心的半球形炉体之间有两层同心圆环(也有三层的)。炉体在径向两端各有短轴,支承在内环的两个径向孔内,能自由转动。用同样方式,内环支承在外环上,外环支承在球形外壳的内壁上。炉体、内环、外环和外壳内壁的支承轴线依次互相垂直。炉体由于重力作用,不论球壳如何滚转,炉口总是保持水平状态。被中香炉的最早记载见于西汉司马相如所作《美人赋》。1963年在西安沙坡村出土的唐代银质被中香炉球体外径约50毫米,制作精细,镂刻雅致。被中香炉不仅是一种艺术珍品,而且从机构学的观点看,也是一项重要创造。

6,古代有哪些著名的工匠

鲁班 欧冶子,铸剑师 商高 公元前1100年前后的西周数学家。最早提出了勾股定理,比古希腊数学家兼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勾股定理早500多年。 丁缓 西汉时代著名工匠、发明家。曾有不少发明创造,其中重要一项就是发明了“被中香炉”,类似于今的空调。 魏伯阳 会稽上虞(现浙江省上虞县)人。生活在距今1800年前,东汉时代的炼丹家(炼丹即冶炼),被后人尊称为“万古丹经王”。积多年实践经验写成《周易参同契》,这部不朽著作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冶炼著作。 戴逵 东晋时著名的石刻雕塑家。为人谦和,技法高超,传说洛阳龙门大佛像为其所雕。 裴秀 魏晋时河东闻喜人(今山西省闻喜县),中国优秀的地图学家。曾主持完成了中国最早的历史地图集《禹贡地域图》和《地形方丈图》。在实践中创立的“制图六体”,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地图学理论。 綦毋怀文 (生卒年不详)是中国南北朝时著名的冶金家。创造了一种新的炼钢方法,后世称之为“灌钢法”或“团钢法”。这是我国冶金史上一项杰出的成就和创造,在世界炼钢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刘焯 信都昌亭(今河北省冀县)人,隋代科学家。刘焯把一生的研究成果都写进了《皇极历》这一部历书中,其中最伟大的成就是提出等间距二次内插公式,这在世界上是第一次。
鲁班 李春(赵州桥)
公输班(鲁班) 墨翟(墨子) 李冰 郑国
蒯祥,建故宫的
留下工程的:李冰,都江堰,仍在使用,是水利史上的奇迹

7,我国古代物理学的主要成就

  中国古代的物理学成就——易经  生物是完全不同于非生物的特殊实物,非生物形成了自然现象,而生物是形成生命现象(社会、意识、思想、特异功能、心灵感应、智力、生命力、灵魂、生物能等现象)的主体。二者有完全不同的性能和现象,因此一定有不同的组成和结构。我们已经知道,分子构成细胞,细胞构成生物。在分子之间和细胞之间还有气物质,就是虚物炁体,这些就是经络穴位物质。具体地说,生物是由固态的骨肉发甲、液态的体液(津血)、气态的呼吸消化道、炁态的经络穴位共四个系统组成的统一的有机整体。固液气三态构成生物的肉身系统,炁态经络构成生物的意识系统。四态齐全才能构成活生生的生物,缺一不可,而且炁态才是决定生命活动的关键系统,没有了炁态系  时空观的先进性 在欧洲,人们对时间和空间的认识是割裂的,孤立的,直到20世纪初,相对论才把空间和时间科学地统一起来。但在中国古代,远在先秦时期,不少哲人就把空间和时间联系起来考虑。战国时期成书的《管子·宙合》篇,把时间称为“宙”,空间称为“合”,其中说,“天地,万物之橐,宙合又橐天地”,意思是说,万物都包涵在天地之内,而天地又包涵在时空的“宙合”之中。墨家对时空的认识又有了新发展,他们把空间称为“宇”,包括东南西北、四面八方的各种不同场所和方位,把时间称为久,“宇久”就是现代的宇宙。  物质无限可分论的最旱提出者 战国的惠施已经认识到“至小无内,谓之小一”,意思是说物的构成单位没有内部的极限,是无限小的。与惠施同时代的辩者还用具体比喻来说明物质的无限可分性,即“一日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种物质不可穷尽的观点,比古希腊的原子论更深刻地反映了自然界的辩证本性。  对雪花晶体的认 识古代欧洲对雪花晶体的认识始于13世纪,阿尔伯特斯于1260年提到“雪花是星状的。”但对雪花晶体六角对称性的认识,西方直到开普勒才实现。1611年,开普勒在《把六角形的雪花作为新年礼物》的论文中肯定了雪花的六角晶体结构。中国古人对雪花晶体六角对称性的认识始于西汉的韩婴,公元前135年,他在《韩诗外传》中说:“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这比欧洲要早十几个世纪。  利用振动原理制成的喷水鱼洗 喷水鱼洗,一个类似铜盘的器物,其外缘上有一对称竖起的双耳。当盆内盛水时,如来回摩擦铜盆的双耳,会产生嗡嗡的响声,同时有水柱从水面升起。早在中国五代时期,晋国被辽国战败,晋皇帝投降时(946年)曾向辽太宗贡献了一个能喷水的双鱼瓷盆,这是我国古籍记载中最早的喷水鱼洗。铜质喷水鱼洗的出现则在北宋后期,在宣和年间(1119—1125)还出现了能喷水的玛瑙质鱼洗。  鱼洗喷水的原理是振动,一种规则的类似圆柱形板的板振动。振动从双耳传到侧壁,产生垂直于水面的横向振动,使水面溅起水花。  西方对板振动的研究始于18世纪下半叶德国的克拉尼。为使板振动变为可见,他在金属板上撒上一层薄砂,然后敲击金属板使它振动,板上的细砂就移到那些不振动的波节线上。他由此画下的各种振动图形就是克拉尼砂图。中国的喷水鱼洗比克拉尼振动板早7个世纪。  对共振现象的认识与实验 我国古代很早就对共振现象有记述,公元前3世纪—4世纪的《庄子》一书就记载了调瑟时发生的共振现象。这种基音与泛音共振现象的发现比西方早得多,欧洲直到15世纪才由达·芬奇首次进行共振实验。《墨子·备穴篇》还记述了共振现象的具体应用:在城墙根下每隔几米,挖一个坑,坑内埋置容量为70升—80升的陶瓮,瓮口蒙上皮革。若有敌人挖地道攻城,可以根据各陶瓮声响情况,确定敌人挖掘的位置和方向。  中国古代不仅很早就懂得共鸣现象,还掌握了消除共鸣的方法。唐代著作《刘宾客嘉话录》记载了这方面的一个故事:洛阳某和尚的房里挂有一个磬,经常自鸣发声,和尚因此惊忧成疾。一天朋友曹绍夔来访,发现磬的自鸣是由寺院的钟声引起的,就用锉把磬锉磨了几下,果然,钟再响时磬不再自鸣了。  世界上最早的游标卡尺 公元初年,王莽变法改制,制作了一种铜卡尺。它长14.22厘米,分固定尺和活动尺两部分。尺的正面刻有寸、分等刻度。从原理、性能、用途看,这个游标卡尺同现代的游标卡尺十分相似,但它比西方科学家制成的游标卡尺早1700多年。  常平架装置 公元4世纪前成书的《西京杂记》记载了长安工匠丁缓发明的被中香炉。当将香炉中的檀香木块点燃后,可以把香炉随便放进被子里,不仅不会烧坏被子,连香炉灰也不会撒出来。奥妙在于炉内有一种叫“常平架”的装置,它由内外两个金属环组成,两环用转轴联结,外环又通过另一转轴与外架联结。这种常平架装置在近代航海磁罗经、电罗经上有广泛应用。欧洲直到16世纪才出现常平架装置,比中国晚了1600多年。  物理相关的中国的世界第一还有许多,如磁偏角和磁倾角的发现、对太阳能的利用、潜望镜、透光铜镜、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十二平均律等方面的发明和发现,都是在世界上最早的。

文章TAG:香炉  这是  干什么  什么  被中香炉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