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有关喜爱书法的四个字

惜字如金 书翰有道
翰逸神飞,

{0}

2,翰逸神飞王景华的书法作品价值多少钱

倘若只是一张纸一个的大字几十元平尺是可以的,若是四个大字一百元平尺也是可以的,可如果是小字就不止了,抄经书或者是诗词,字数在几百几千,就是千元平尺,甚至几千元平尺都是要的。还要看纸张,用墨,以及写得怎样等等。另外,艺术品价格高低都得市场说了算,有的买高档的,有的买低档的。另外相同与不相同的字画在不同的人眼里价格都是不一样的,但是无论谁的书画都有好差,都有值钱与不值钱的,有贵的和相对便宜一点的,所以不能笼统用平方尺来论,只能说某一张是多少钱一平方尺。润格也没有什么准头,只是一种参考,主要还是靠自己的判断和对他的书画的了解,以及当时的市场的炒作情况而定。一幅字画,在不同地点、不同时刻、不同的拍卖人手里,价格都会不一样。比如,同一个人的书画有的值10元或者20元一平尺,有的值50元或者100元一平尺,有的值1000元/平尺,有的2000元平尺,有的可能3000平尺、······,甚至1万、几万平尺······;而且换另一个拍卖商、中介又是别一种情况······所以是很难判断的,更不是绝对的一个价格。任何个人的评价都只是片面的、个人的观点。有个性、有特色的、名人的,有特别喜欢的买家想要,这些都可能使得价格更高。但如果是千篇一律的、模仿的、或者只是因为某个人现在有职务,或者纯粹是炒作才使得书画价格高;那么等他退了,或者没有人炒作了,价格很快会降下来,甚至不值钱。其他任何艺术品均如此。只要是还好,都有收藏价值。这里特别提出的是——润格是不靠谱的一种参考,主要还是看市场,还有自己对作品的了解,就像我上面说的。还有仿品和印刷品及行画都是不值钱的,除了年代久远同时是名人作品、名人仿品才会值点钱。不好意思,主意还是要自己拿,别人说的都只能作为参考。一己之见,说得不对请原谅。
支持一下感觉挺不错的

{1}

3,书法基本三要素 说的都是啥意思

笔法、笔势、笔意是书法的三个基本要素。大体说来,笔法包括执笔、用笔,笔势是笔锋往来运动的态势,笔意则是由笔势的不同而产生出来的不同精神风韵。前两者是“形”,后者是“神”。唐张怀瓘说:“夫书第一用笔,第二识势,第三裹束。三者兼备,然后为书;苟守一途,即为未得。”可见笔法、笔势何等重要。其中“裹束”,是“结字”,而非笔意,但“结字”与笔势、笔法又关系密切。初学“为书”者连何为笔法、笔势尚且不知,所以张怀瓘这里便未谈及“笔意”。 关于笔势,它是一个凡书必有、极其重要而又往往被忽略的范畴。弄懂并自觉拓展关于笔势的思路,是学书的必须。如同一支乐曲从开始演奏到乐曲终了,分秒不能懈怠一样,书法从笔落纸上,直到整幅写完,笔锋运动也应是一气相通的。这叫做“贯气”或“行气”。因为是一气呵成,所以随着用笔轻重疾徐、提按顿挫、中侧藏露、方圆顺逆等的变化,不仅每一个线条点画,每一个字,都呈现了不同态势;而且整幅作品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每一个点画包括牵丝都是它重要的组成部分,都是有生命的、鲜活的、动态的,因而又都具有态势、气势,含有势能。上一笔收笔时所产生的能量,正好成为下一笔起笔的势头动力。于是,相临点画间、字与字之间,都有相互顾盼的呼应关系。一个有力的说明是,“永字八法”8种点画的名称分别为:侧、勒、弩、趯、策、掠、啄、磔,我们一见其字就似乎看到了某种动作态势。古人如此命名绝非偶然。高水平的书作,无画不具有势,无处不具有势。它们或以牵丝相属;或笔断意不断;或虽从点画上看已无关联,但相临两偏旁、两字间却有某种特定的关系。蔡邕说:“凡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无疑关系和谐了,作品就能给人以一个统一的某种精神;相反,如果“势背”,作品形象必将被支离破坏。在行草书中,笔势显而易见;在楷隶篆书,只要是有相当水平的,其笔势也是清楚的。 书家由兴致所遣使进行创作,受生活阅历、审美素养、即时心情等及笔墨功力所左右,产生相应的笔势。古人云,“书如其人”。即使临摹,也有个人的东西。欧阳询、虞世南、禇遂良都力争形似地临摹《兰亭序》,都清楚地带上了个人用笔习惯,都具有各自的笔势。创作作品个人风格当更加强烈。这“风格”,既指“笔势”,更指由其而生的精神面貌,或称意韵、意趣、风神、气韵等等,即所谓“笔意”。评书画常说“笔意如何如何”,有时见作品上写明“仿某某笔意”,即指个人风格而言。《书谱》云:“若运用尽于精熟,规矩谙于胸襟,自然容与徘徊,意先笔后,潇洒流落,翰逸神飞。”这便是笔法、笔势、笔意间的关系。
练字都应该练什么? 首先要练眼,即认真读帖。宋代的书法家黄庭坚说:“古代人学习写字不都是依靠临摹,他们常常把古人的书法作品张挂在墙壁上,专心致志的观看它,看准了才下笔。”唐朝的欧阳询发现了晋代索靖写的碑,爱不忍离,索性坐下读碑三天。读的帖越多,眼力就会越高,就知道了如何写才好,好在哪里。有一个成语叫“眼高手低”,我认为:眼高是手高的前提。发现不了美,不知什么是美,就更谈不上创造美了。有不少同学以为书写潦草是所谓的行书,导致他们以丑为美的原因是他们“眼低手也低”。 其次要练脑或说练心。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还要把写得好的范字牢牢地记在心里,把其字形深深地刻在大脑里,无论何时,一旦提到这个字,马上就能想出这个字在字帖上的形状。做到胸有成帖,脑有成字。 第二要练手。练眼和练脑是为了搞清字该怎样写。心中能想出字的最好效果,手中不一定能写出这种最好效果,因为脑不一定能指挥得了手,手不一定能指挥得了笔。练手就是要达到心手一致,手笔一致的境界,所以练手也是至关重要的。练手主要是练指力、练腕力、练手感。写字的时间长了会感到手指发痛,手腕发酸,手不听使唤,多锻炼这一现象就会消失。经常帮老师在黑板上抄题的学生和办黑板报的学生写字往往又快又好,他们的指力和腕力就是如此练出来的。还要注意练手感,让大脑能指挥手,感觉到笔变成了手的一部分,变成了手的延伸,手能轻松的指挥笔,想快则快,想慢则慢,想轻则轻,想重则重,想写出什么样的效果就能写出什么样的效果。

{2}

4,张猛龙碑出现在哪个朝代

1、出现在北魏;  2、具体解释奉上,请参考:  北魏《张猛龙碑》为北魏著名碑刻,是北朝碑刻中最有代表性的碑刻。全称“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北魏孝明帝正光三年(公元522年)刻。现存山东曲阜孔庙。
张猛龙碑出现在北魏。  《张猛龙碑》于北魏正光三年(522年)正月立,楷书。现在山东曲阜孔庙。此碑是北朝碑刻中最有代表性的碑刻。自古以来为书家推崇。清杨守敬评:“《张猛龙碑》整练方折,碑阴则流岩奇特”。又曰:“书法潇洒古淡,奇正相生,六代所以高出唐人者以此。”赵函谓此碑:“正书虬健,已开欧、虞之门户。”结体跌岩起伏,妙不可言。在魏石中应首屈一指。  所以临写之前您把您自己和此碑都了解清楚了之后,从整幅章法、行气、运笔、笔画形状等深入“读帖”,如果以前对汉隶、唐楷有基础,可以看到此碑用笔中方笔、圆笔都有应用,从容而有天趣。然后每周摹写、临写一篇,竖幅书写,不要心急,找到自己与原作的差别后分析后再写。  切记中间不要再掺写其他字体或他帖了,择一即一练到底,估计半年坚持下来,有小成。  魏碑的难度不小,下了决心不能退心,要不就先暂放,先多练隶或楷,此碑作为欣赏、借鉴之用。等有足够信心时再一练到底。
  《张猛龙碑》是魏碑中的精华,影响深远,取法者众多。   一、斩钉截铁的方笔用笔   书法以用法为上。随着书体的演变,用笔方法也随之变化和增多。楷书用笔更是丰富多变。钟王楷书,传承了篆书、隶书的中锋圆笔,魏碑又开创了折锋方笔,丰富了楷书的用笔方法。《张猛龙碑》以方笔为主,方圆并用,笔法丰富,精彩巧妙。碑额“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和“白”、“万”、“晋”、“守”、“志”、“石”、“小”、“可”等许多字,纯是方笔,棱角森然,如斩钉截铁一般。“本”、“长”、“松”、“民”等许多字,圆笔显明,方圆兼济,有圆浑敦厚、刚健婀娜之致。碑阴百许字,形近行楷,用笔更是灵活多变。   中锋用笔是书法中的根本方法。此碑几乎全是中锋用笔,而且折锋方笔和中锋圆笔往往是相互转换的。折锋方笔主要体现在点画的起笔和转折地方。要做到欲右先左,欲左先右,欲下先上,欲上先下,用笔斩钉截铁,写出棱角来,并及时转换成中锋行笔。中锋圆笔书写时要转折圆劲,笔力厚实,如屋漏痕、印印泥。总之,临写是碑,指实力劲,铺毫涩行,刚健峻厉,痛快淋漓,最为紧要。   二、左倾右斜、欹侧取势的结字   书法讲究结字。“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蔡邕《九势》)要求结字要自然,得势。“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孙过庭《书谱》)好的结字,应是平正与险绝的完美结合,即平正之中有险绝之势,险绝之中寓平正之态。《张猛龙碑》最基本、最突出的结字特点就是:字体左倾右仰,欹侧取势。险中求稳,纵横得势。尤其是横画均左底右高,呈上斜状,且主横画极力向左拓展,如“也”、“兴”、“世”、“万”、“守”、“丁”、“首”等许多字。就是“怠”、“景”、“素”、“黄”等许多字下部点的写法,“金”、“食”、“春”、“秦”等许多字撇捺的写法也是左低右高。这种写法完全打破了汉隶和钟王楷书平正的结字规范,赋予了字形极强的动感,也丰富了楷书的艺术构成。林语堂在《中国书法》一文中道出了这种结字法的缘故和意义,他说:“仅仅平行与匀称的美,从未被视为最高之风格。中国书法有一个原则,即一个四方形不宜为完全的四方形,却要此一面较他一面略高,左右相济,而两个平均的地方,其位置与大小也不宜恰恰相同。这个原则叫做笔势,它代表动力的美。……是以中国书体,其顶头向一面斜倾者较之平顶者为可爱。这种结构形式的最好模范为魏碑《张猛龙碑》,它的字体常有鸾凤腾空之势,但还保持着平衡。”   结字精能,天然多姿;变化多端,极尽巧妙。也是此碑的结字特点。“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此碑结字艺术含量至极。   三、完整而错落有致的章法   《张猛龙碑》刻于北魏孝明帝元诩正光三年(公元522年),由碑额、碑阳、碑阴三部分构成。碑额“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阴文,大字。碑阳24行,每行46个字,记载张猛龙任鲁郡太守时的政绩。碑阴12列,镌刻立碑官吏姓名。从形制上讲属于成熟期的碑刻,从书法上讲章法是完整的。   楷书多采用竖有行、横成列的章法形式。竖有行、横成列,也是古代碑文的写法。这种章法要求行列整齐,无论字体是方、是扁、是长,都力争字与字上下左右间距基本上相等,行距略大于字距。此碑主体部分章法即取竖有行横成列形式,字距和行距之间差别无多,字字独立,清晰分明,而又错落有致,巧妙和谐。此碑格调高古,气韵生动,有浑穆正大的庙堂气象。   笔者钟情《张猛龙碑》久矣,亦曾激赏曰:北魏丰碑张猛龙,凌云健笔意纵横。格调超迈字神奇,朝临暮写情趣浓。每当是碑,仿佛沐浴春风,面对至尊,十分温馨亲切。挥毫临写,即有力聚笔端,情溢于胸,翰逸神飞,痛快淋漓之感。

5,时来运转的行书怎么写

时来运转硬笔行书。行楷。
学写行书,是大家普遍感兴趣的事情。因为行书是一种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书体,它比楷书简括,比草书易识,实用价值高,艺术表现力强,是民间应用最为广泛的手写文字,也最受人们的喜爱。由于行书比其他书体更善于抒发作者的思想情感,所以在书法展览中,行书作品总是占有很大的比重。大凡书法爱好者,没有一个人不在行书上狠下功夫的。 纵观中国书法发展史,自魏晋以来的近两千年中,篆、隶、草、楷诸体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不景气的变化过程。如周秦时期的篆书和汉代隶书,自唐以后皆一厥不振,直至清代才得以发扬和光大。唐代的楷书最是登峰造极,然自唐以后也是每况愈下。至于草书更是太“阳春白雪”了,一直和盛者盖寡。唯有行书自产生以来一直不断地向前发展着。东晋以降,行书艺术更是盛行不衰流派纷呈,显现出它那极为旺盛的生命力。 关于行书,唐虞世南说,行书之体略同于真。唐张怀瓘说,行书之体是真书的小伪,其体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谓之行书。有人说,楷如立,行如走,这种说法比较通俗形象。 关于行书的史略,晋卫恒《四体书势》说:“魏初有钟胡二家为行书法,俱学于刘德升,而钟氏小异,然亦各有其巧,今盛行于世。”据史料记载,钟繇(公元151—230)、胡昭(公元85—173),均为三国时期魏国的书家,刘德升(公元147—189)则为东汉时期书家。据此推断,行书大约萌始于汉代而大盛于晋代,距今约有1800年之久。 关于行书的种类,唐张怀瓘说,行书非草非真,离方遁圆,在乎季孟。兼真者谓之真行,兼草者谓之行草。这就是后人所谓行书有行楷、行草之说的依据。 行书源于楷书,然行与楷相比较,二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就线条而言,楷法笔笔规正、横直分明,行则伸缩、收放自由、弧多于直。就结体而言,楷法结构字字规范平正,行则可正可欹,可大可小,变化不拘。就行笔速度而言,楷法行笔较慢,行则较快且酣畅淋漓。加上行书又大力吸纳草法,常常以简代繁,以圆转替代方折,加强了字里行间的呼应和连贯。因此,行书的特点是既具楷书之规矩,又具草书之灵动,笔法较为丰富,时而侧锋配合中锋以露锋入纸凌空取势,时而方圆并用藏露结合以刚柔相济。行书用笔讲究起笔得势、行笔得力、起收呼应、起迄分明,这些都是行书有别于楷书的重要特征。此外,行书的兼融性很强,大凡今草之飞舞流动、章草之浑郁凝练、魏碑之方劲厚朴、隶书之气骨沉着、篆书之遒丽匀整,行书都很善于运用和表现,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征。行书虽出于楷书而又异于楷书的主要原因是:一是由于草书的介入,行书常常会对楷书中的某些偏旁部首的写法作一些删省、改革;二是行书为了自己书写便捷的需要,也常常会改变楷书的原有书写笔顺,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貌;三是行书常常在点画与点画之间,增加了连绵和引带的手法,产生了某些牵丝和钩挑,形成了自己的脉络相通、意气流动、生动活泼的性格特征。 初学行书,应采取如下学习步骤循序渐进: 首先是先要对行书的偏旁部首作重点练习。书写行书的偏旁部首,其行笔速度应略快于楷书。笔画之间可隐约产生出一种自然纤细的游丝,使人感到有婉转轻灵的意味。其间,书写点画时用笔要慢些,在笔画之间互相转换时,用笔要快些,游丝不可粗于或重于点画。 其次是要在选定帖子的基础上,逐字打好攻坚战,并要在“熟”上狠下功夫,以逐步了解和掌握行书有别于楷书的特征和写法。平时可多作一些书空练习,如古人所说,“坐以指画膝,卧以指画席”,是解决“熟”的问题的重要环节。 再次是要在逐字“攻坚”的基础上作逐行的攻坚,重点了解和掌握上下字之间的过渡及气息贯通,逐步了解和掌握上下字之间的顾盼、承应的用笔技巧和方法。行书的字群排列,或大或小、或粗或细、或重或轻、或正或欹、或放或收、或开或合,都应各尽其态、各得其所、协调有序。 最后,要在一行一行学习的基础上扩大为章法的学习和临写。行书很注重自己的笔势和笔意方面的表达,积字成行、积行成篇要求有一气呵成的气魄和胆略。通篇的章法学习和临写,有助于日后的行书创作学习。在通篇的章法学习和临写中,要加强“背临”和默写,这样更有利于在“熟”字上下功夫。 学习行书创作要先构思后动笔,要“不打无准备之仗”。在创作前,要充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如正文内容和章法的确定,创作工具及文房四宝的准备(对所用的工具材料,一定要非常熟悉和了解),对正文文意的学习和领会,以及营造好创作的心态和环境等。下笔之前一定要做到胸有成竹。正文中的首字和首笔非常重要,其成败得失关系到全局,没有足够的把握就不要轻易下手。一旦挥毫写字一定要自信,不得患得患失或杂念缠身。写草字一定要注意草法的正确性,不得任意杜撰。孙过庭说,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成通篇之准。在同一篇书法作品中,作品的基本格调和风格必须保持一致。行书很讲究墨法,浓淡枯湿之间要巧妙搭配。行书书写时要一笔多字,一墨多字,不可蘸一笔写一笔,亦不可千字一湿或千字一色。怎样把握墨色,这对作者来说至关重要。此外,行书创作者还应注意加强对所选正文文意内容的学习和理解,以便借助于文学作品来升华自己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总而言之,初学行书的人,不仅要知其法,更要尽其理,因为书学贵在心到。所谓尽其理,则需要在提高审美层次上下功夫。唐孙过庭说:“心不厌精,手不忘熟。若运用尽于精熟,规矩黯于胸襟,自然容于徘徊,意先笔后,潇洒流落,翰逸神飞。”这,就是我们行书学习的努力方向。

6,练书法的名句俗语

1、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扬雄《法言》句2、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蔡邕《九势》句3、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蔡邕《九势》句4、凡落笔结宇,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蔡邕《九势》句5、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彩,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蔡邕《笔论》句6、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豪不能佳也。——蔡邕《笔论》句7、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非凡庸所知,见万象皆类之。——钟繇笔法句8、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可为强哉?若人颜有美恶,岂可学以相若耶?——赵壹非草书句9、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卫铄《笔阵图》句10、凡书贵乎沉静,令意在笔前,字居心后,未作之始,结思成矣。——王羲之书论句11、王僧虔书如王、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奕奕皆有一种风流气骨。——萧衍古今书优劣评句12、书之妙道,神彩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王僧虔笔意赞句13、心不厌精,手不忘熟。若运用尽于精熟,规矩谙于胸襟,自然容与徘徊,意先笔后,潇洒流落,翰逸神飞,亦犹弘羊之心,预乎无际;庖丁之目,不见全牛。——孙过庭书谱句14、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孙过庭书谱句15、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然后凛之以风神,温之以妍润,鼓之以枯劲,和之以闲雅。故可达其性情,形其哀乐。——孙过庭书谱句16、贵能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何必易雕宫于穴,反玉辂于椎轮者乎! ——孙过庭书谱句17、文则数语,方见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可谓得简易之道。 ——张怀瓘文字论句18、气势生乎流便,精魄出于锋茫。——张怀瓘文字论句19、深识书者,唯观神采,不见字形。若精意玄鉴,则物无遗照,何有不通。——张怀瓘文字论句20、夫执笔在乎便稳,用笔在乎轻健,故轻则须沉,便则须涩,谓藏锋也。——韩方明授笔要说句21、素曰:“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遇坼壁之路,一一自然。真卿曰:何如屋漏痕?素起,握公手曰:得之矣!”——陆羽怀素别传句22、往时张旭善草书,不治它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韩愈送高闲上人序句23、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乃可为法。——书小史载柳公权句24、苏子美尝言: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然能得此乐者甚稀,其不为外物移其好者,又特稀也。——欧阳文忠公集句25、作字要熟,熟则神气完实而有余。——欧阳文忠公集句26、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笔秃千管,墨磨万锭,不作张芝作索靖。——苏轼题二王书句27、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尝庄语,而辄放言,无是道也。——东坡集句28、故仆书尽意作之似蔡君谟,稍得意似杨风子,更放似言法华。——苏东坡论书句29、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貌妍容有颦,璧美何妨椭。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苏东坡次韵子由论书诗30、书必有神气骨肉血, 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东坡集句31、古之论书者,兼论其平生,苟非其人,虽工不贵也。——苏轼书唐氏六家书后句32、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东坡集句33、今时学兰亭者,不师其意笔意,便作行势,正如羡西子捧心而不自寤其丑也。——山谷题跋句34、凡学书欲先学用笔。用笔之法欲双钩回腕,掌虚指实,以无名指倚笔,则有力。——黄庭坚论书句35、凡学字时,先当双钩,用两指相叠,蹙笔压无名指。高提笔,令腕随已意左右。——黄庭坚论书句36、凡作字须熟观魏晋人书,会之于心,自得古人笔法也。——黄庭坚论书句37、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若其灵无程,政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山谷文集句38、凡书害姿媚是其小疵,轻佻是其大病,直须落笔一一端正。至于放笔自然成行,则虽草而笔意端正。最忌用意装饰,便不成书。——黄庭坚《山谷文集》句39、凡书要拙多于巧。近世少年作字,如新妇子妆梳,百种点缀,终无烈妇态也。——黄庭坚论书句40、用笔不知擒纵,故字中无笔耳。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非深解宗趣,岂易言哉。——山谷文集句41、一日不书便觉思涩,想古人未尝片时废书也。——米芾海岳名言句42、学书须得趣,他好俱忘,乃入妙。别为一好萦之,便不工也。——米芾海岳名言句43、学书贵弄翰,谓把笔轻,自然手心虚振迅天真,出于意外。——米芾自述学书帖句44、壮年未能成家,人谓吾书为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米芾海岳名言句45、前人作字焕然可观者,以师古而无俗韵,其不学臆断,悉扫去之。——赵构翰墨志句46、翟伯寿问于米老曰:“书法当何如?"米老曰:“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此必至精至熟,然后能之。——姜夔续书谱句47、与其工也宁拙,与其弱也宁劲,与其钝也宁速。然极须淘洗俗姿,则妙处自见矣。——姜夔续书谱句48、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松雪斋文集句49、右军书《兰亭》,是已退笔,因其势而用之,无不如志,兹其所以神也。——兰亭十三跋句50、学书有二,一日笔法,二曰字形。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学书能解此,始可以语书也。——昆山志载赵孟頫51、右军字势,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齐梁间人,结字非不古,而乏俊气,此又存乎其人,然古法终不可失也。——赵孟頫兰亭十三跋句52、右军人品甚高,故书入神品。奴隶、小夫、乳臭之子,朝学执笔,暮已自夸其能,薄俗可鄙。——赵孟頫兰亭十三跋句53、字之中点画重并者,随宜屈伸以变换之点不变谓之布棋,画不变谓之布算子。——陈绎曾翰林要诀句54、大率书有三戒:初学分布,戒不均与欹;继知规矩,戒不活与滞;终能纯熟,戒狂怪与俗。——项穆书法雅言句55、书之法则,点画攸同。形之楮墨,性情各异,犹同源分派,共树殊枝者。——项穆书法雅言句56、未书之前定志以帅其气;将书之际养气以充其志。勿忘勿助由勉入安,斯于书也,无间然矣。——项穆书法雅言句57、古人名迹,愈阅愈作,仆性善草书,每一阅,必有所得,益知古人不易到也。——文彭六砚斋二笔句58、作书须提得笔起,不可信笔。盖信笔则其波画皆无力。提得笔起,则一转一束处皆有主宰。——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句59、作书之法,在能放纵,又能攒捉。每一字中,失此两窍,便如昼夜独行,全是魔道矣。——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句60、字须奇宕潇洒,时出新致,以奇为正,不主故常。——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句

7,关于段练的俗语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曲不离口,拳不离手挨着勤的没懒的 笨鸟儿先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常骂不惊,常打不怕常说口里顺,常做手不笨船家的孩子会浮水 打铁还需本身硬功到自然成汗珠 掉地摔八瓣没有金钢钻,不揽瓷器活磨刀不误砍柴工 三分教七分练习惯成自然响鼓不需重锤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没有严师出高徒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艺多不压身越呆越懒,越吃越馋
1、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扬雄《法言》句2、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蔡邕《九势》句3、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蔡邕《九势》句4、凡落笔结宇,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蔡邕《九势》句5、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彩,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蔡邕《笔论》句6、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豪不能佳也。——蔡邕《笔论》句7、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非凡庸所知,见万象皆类之。——钟繇笔法句8、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可为强哉?若人颜有美恶,岂可学以相若耶?——赵壹非草书句9、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卫铄《笔阵图》句10、凡书贵乎沉静,令意在笔前,字居心后,未作之始,结思成矣。——王羲之书论句11、王僧虔书如王、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奕奕皆有一种风流气骨。——萧衍古今书优劣评句12、书之妙道,神彩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王僧虔笔意赞句13、心不厌精,手不忘熟。若运用尽于精熟,规矩谙于胸襟,自然容与徘徊,意先笔后,潇洒流落,翰逸神飞,亦犹弘羊之心,预乎无际;庖丁之目,不见全牛。——孙过庭书谱句14、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孙过庭书谱句15、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然后凛之以风神,温之以妍润,鼓之以枯劲,和之以闲雅。故可达其性情,形其哀乐。——孙过庭书谱句16、贵能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何必易雕宫于穴,反玉辂于椎轮者乎! ——孙过庭书谱句17、文则数语,方见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可谓得简易之道。 ——张怀瓘文字论句18、气势生乎流便,精魄出于锋茫。——张怀瓘文字论句19、深识书者,唯观神采,不见字形。若精意玄鉴,则物无遗照,何有不通。——张怀瓘文字论句20、夫执笔在乎便稳,用笔在乎轻健,故轻则须沉,便则须涩,谓藏锋也。——韩方明授笔要说句21、素曰:“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遇坼壁之路,一一自然。真卿曰:何如屋漏痕?素起,握公手曰:得之矣!”——陆羽怀素别传句22、往时张旭善草书,不治它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韩愈送高闲上人序句23、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乃可为法。——书小史载柳公权句24、苏子美尝言: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然能得此乐者甚稀,其不为外物移其好者,又特稀也。——欧阳文忠公集句25、作字要熟,熟则神气完实而有余。——欧阳文忠公集句26、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笔秃千管,墨磨万锭,不作张芝作索靖。——苏轼题二王书句27、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尝庄语,而辄放言,无是道也。——东坡集句28、故仆书尽意作之似蔡君谟,稍得意似杨风子,更放似言法华。——苏东坡论书句29、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貌妍容有颦,璧美何妨椭。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苏东坡次韵子由论书诗30、书必有神气骨肉血, 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东坡集句31、古之论书者,兼论其平生,苟非其人,虽工不贵也。——苏轼书唐氏六家书后句32、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东坡集句33、今时学兰亭者,不师其意笔意,便作行势,正如羡西子捧心而不自寤其丑也。——山谷题跋句34、凡学书欲先学用笔。用笔之法欲双钩回腕,掌虚指实,以无名指倚笔,则有力。——黄庭坚论书句35、凡学字时,先当双钩,用两指相叠,蹙笔压无名指。高提笔,令腕随已意左右。——黄庭坚论书句36、凡作字须熟观魏晋人书,会之于心,自得古人笔法也。——黄庭坚论书句37、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若其灵无程,政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山谷文集句38、凡书害姿媚是其小疵,轻佻是其大病,直须落笔一一端正。至于放笔自然成行,则虽草而笔意端正。最忌用意装饰,便不成书。——黄庭坚《山谷文集》句39、凡书要拙多于巧。近世少年作字,如新妇子妆梳,百种点缀,终无烈妇态也。——黄庭坚论书句40、用笔不知擒纵,故字中无笔耳。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非深解宗趣,岂易言哉。——山谷文集句41、一日不书便觉思涩,想古人未尝片时废书也。——米芾海岳名言句42、学书须得趣,他好俱忘,乃入妙。别为一好萦之,便不工也。——米芾海岳名言句43、学书贵弄翰,谓把笔轻,自然手心虚振迅天真,出于意外。——米芾自述学书帖句44、壮年未能成家,人谓吾书为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米芾海岳名言句45、前人作字焕然可观者,以师古而无俗韵,其不学臆断,悉扫去之。——赵构翰墨志句46、翟伯寿问于米老曰:“书法当何如?"米老曰:“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此必至精至熟,然后能之。——姜夔续书谱句47、与其工也宁拙,与其弱也宁劲,与其钝也宁速。然极须淘洗俗姿,则妙处自见矣。——姜夔续书谱句48、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松雪斋文集句49、右军书《兰亭》,是已退笔,因其势而用之,无不如志,兹其所以神也。——兰亭十三跋句50、学书有二,一日笔法,二曰字形。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学书能解此,始可以语书也。——昆山志载赵孟頫51、右军字势,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齐梁间人,结字非不古,而乏俊气,此又存乎其人,然古法终不可失也。——赵孟頫兰亭十三跋句52、右军人品甚高,故书入神品。奴隶、小夫、乳臭之子,朝学执笔,暮已自夸其能,薄俗可鄙。——赵孟頫兰亭十三跋句53、字之中点画重并者,随宜屈伸以变换之点不变谓之布棋,画不变谓之布算子。——陈绎曾翰林要诀句54、大率书有三戒:初学分布,戒不均与欹;继知规矩,戒不活与滞;终能纯熟,戒狂怪与俗。——项穆书法雅言句55、书之法则,点画攸同。形之楮墨,性情各异,犹同源分派,共树殊枝者。——项穆书法雅言句56、未书之前定志以帅其气;将书之际养气以充其志。勿忘勿助由勉入安,斯于书也,无间然矣。——项穆书法雅言句57、古人名迹,愈阅愈作,仆性善草书,每一阅,必有所得,益知古人不易到也。——文彭六砚斋二笔句58、作书须提得笔起,不可信笔。盖信笔则其波画皆无力。提得笔起,则一转一束处皆有主宰。——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句59、作书之法,在能放纵,又能攒捉。每一字中,失此两窍,便如昼夜独行,全是魔道矣。——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句60、字须奇宕潇洒,时出新致,以奇为正,不主故常。——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句

文章TAG:翰逸神飞  有关  关喜爱  喜爱书法  翰逸神飞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