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犍陀罗美术中的圆雕中的坐佛像和立佛像的区别

这个坐立和是否是犍陀罗艺术没有关系,很多佛菩萨是既有立像也有坐像的。
你说呢...

犍陀罗美术中的圆雕中的坐佛像和立佛像的区别

2,有谁知道这个佛像在哪里

可能是第五世喇嘛 在大昭寺或布达拉宫里见过
好像是大昭寺
哎呀。好庄严啊。南无十方一切佛菩萨!!!!

有谁知道这个佛像在哪里

3,什么是犍陀罗艺术

犍陀罗艺术南亚次大陆西北部地区(今巴基斯坦北部及阿富汗东北边境一带)的佛教艺术。形成于公元1世纪﹐5世纪后衰微。犍陀罗地区原为印度次大陆古代十六列国之一﹐孔雀王朝时传入佛教﹐1世纪时成为贵霜帝国中心地区﹐文化艺术很兴盛﹐犍陀罗艺术主要指贵霜时期的佛教艺术而言。因其地处於印度与中亚﹑西亚交通的枢纽﹐又受希腊﹑大夏等长期统治﹐希腊文化影响较大﹐它的佛教艺术兼有印度和希腊风格﹐故又有“希腊式佛教艺术”之称。犍陀罗艺术形成后﹐对次大陆本土及周边地区的佛教艺术发展均有重大影响。

什么是犍陀罗艺术

4,这是什么佛像

不认识这是什么佛像
格萨尔王,在藏族的传说里是莲花生大士的化身,一生戎马,扬善抑恶,宏扬佛法,传播文化,成为藏族人民引以为自豪的旷世英雄。格萨尔王生于公元1038年,殁于公元1119年。一生降妖伏魔,除暴安良,南征北战,统一了大小150多个部落,岭国领土始归一统。
佛像??/在哪儿?没看见,我怎么知道那是什么佛像啊!呵呵
密宗的格萨尔王像!
这不是佛像是西方雕塑

5,什么是键陀螺风格 还有佛教的3大风格是什么 急需 在线等 最后有图

由于公元1—2世纪印度西北部的犍陀罗地区塑造了最早的佛像,所以后来的人们称早期佛像艺术为犍陀罗艺术.犍陀罗艺术兼有希腊和印度的风格。 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http://imgsrc.baidu.com/baike/pic/item/f9589818379b2da84bedbc5b.jpg南传佛教“帕那瓦”式的群塔丛林.三大佛教流派是指大乘、小乘和藏密.
犍陀罗 http://baike.baidu.com/view/482225.htm
你好!com/view/482225犍陀罗 http.baidu.baidu.com/view/482225打字不易,采纳哦!

6,什么是范模法

先用黏土做好铸件模型(外为模,内为范),并烧硬,再用黏土从模型上分片取模和范,把它拼成完整的模和范,浇铸并固化便现出模的形状和特征!
青铜器的制法主要是用失去范模法。范摸法是一种使腊溶化的方法,在犍陀罗使用这种方法制作青铜佛像之前,失去范模法在铸造业已存在千年以上了,它的制作过程大致可细分为以下七个步骤:1、作蜡质模具制作佛像静观冥想后的雏型,启用佛像度量的标准,用蜡作成塑像的模子.2、粘土模子在蜡质模具上均匀覆盖粘土,再装上漏斗已供浇铸金属用.3、浇铸使蜡融化同时,把金属融化液从漏斗倒入加热的铸模里,然后敲打模子,使青铜像脱落出来.4、加工从铸造出来后的铜件,会有浇铸的痕道.这项工艺是要对佛像的痕道进行处理,打磨,雕刻填补佛像表面的缺陷,再经过细致的打磨抛光使表面平滑完美.5、鎏金运用物理方法,结合水银使纯金均匀牢固的粘连在铜质铸像上,后期也经常使用冷金涂绘在佛的脸上或脚上,使佛像更加高贵和神圣.6、镶嵌工艺镶嵌工艺早在古埃及时代就已经被王宫使用.希腊,波斯时代更是出神入化.希腊神像的眼睛多用银、玛瑙、贝壳和天青石等材质进行镶嵌,以此完美传达神像逼真、流动的神韵.犍陀罗佛像的发展后期同样借鉴了这一费力耗时、精益求精的造像工艺,在佛像的嘴和乳头及衣饰花纹中逐步采用镶嵌工艺,用各类贵重金属及五彩的天然宝石进行镶嵌,使佛像更华丽传神.7、铭文通常铜质佛像少有铭文,但也有布施行愿者将称颂佛光普照,顶礼于庄严的经文铭刻在佛像上.早期西域佛造像极少铭文,偶有刻款也是用类似石雕造像的手法,以钉子点凿的方式,刻出纹线组成文字.

7,犍陀罗佛教美术风格是什么风格呀

南亚次大陆西北地区(今巴基斯坦北部及阿富汗东北边境一带)的佛教艺术。形成于公元1世纪﹐5世纪后衰微。犍陀罗地区原为次大陆古代十六列国之一﹐孔雀王朝时传入佛教﹐1世纪时成为贵霜帝国中心地区﹐文化艺术很兴盛﹐犍陀罗艺术主要指贵霜时期的佛教艺术而言。因其地处於印度与中亚﹑西亚交通的枢纽﹐又受希腊﹑大夏等长期统治﹐希腊文化影响较大﹐它的佛教艺术兼有印度和希腊风格﹐故又有“希腊式佛教艺术”之称。犍陀罗艺术形成后﹐对次大陆本土及周边地区的佛教艺术发展均有重大影响。   犍陀罗艺术的主要贡献在于佛像的创造。佛教在前6世纪末兴起后﹐数百年间无佛像之刻画﹐凡遇需刻佛本人形像之处﹐皆以脚印﹑宝座﹑菩提树﹑佛塔等象征。1世纪后﹐随大乘佛教的流行﹐信徒崇拜佛像渐成风气﹐遂有佛像的创作。最初佛像乃从印度民间的鬼神雕像转化而来﹐而在犍陀罗地区﹐佛像的制作又较多地吸收了希腊式雕像和浮雕的风格。现存最早的犍陀罗艺术的佛像约作于1世纪中叶﹐是一块表现释迦牟尼接受商人捐赠花园的浮雕﹐其中佛和商人﹑信徒的形像皆用当地流行的希腊风格表现﹐仅佛头部雕有光轮以显示其神圣。其後表现佛从诞生﹑布道说法到涅盘的浮雕渐多﹐并有圆雕佛像出现。现存最早的犍陀罗圆雕佛像出土於马尔坦﹐佛的脸型﹑衣衫皆有浓厚的希腊特色﹐但神态肃穆﹐颇具佛教精神。桑奇大塔1世纪末至2世纪中叶是犍陀罗佛像制作的成熟期﹐这时已成功地融汇印度﹑希腊风格於一炉﹐形成独具一格的犍陀罗风格。其特色是佛像面容呈椭圆形﹐眉目端庄﹐鼻梁高而长﹐头发呈波浪形并有顶髻﹐身披希腊式大褂﹐衣褶多由左肩下垂﹐袒露右肩﹐佛及菩萨像有时且带胡须等。呾叉始罗城址和今巴基斯坦白沙瓦附近的贵霜王国首都富楼沙城址出土的佛像和浮雕﹐都是这种风格的典型代表。与此同时﹐犍陀罗的佛塔建筑也有较大发展﹐对印度原有的窣堵婆式圆塔(见桑奇大塔)作较大改动﹐基座层级加多加高﹐圆塔本身变为基座的一层﹐上部伞盖亦加高增大﹐从而成为高耸入云的佛塔。   3世纪后﹐犍陀罗艺术逐渐向贵霜统治下的阿富汗东部发展﹐5世纪时﹐犍陀罗本部因贵霜帝国的瓦解而衰微﹐但阿富汗的佛教艺术却一直繁荣到7世纪﹐此即後期犍陀罗艺术或“印度-阿富汗流派”﹐亦称巴米扬艺术。主要代表有巴米扬佛教遗迹﹑哈达佛寺遗址﹑丰杜基斯坦佛寺遗址等。这个艺术流派除继承犍陀罗艺术固有风格外﹐还较多地吸收了印度本土的传统﹐佛像脸形趋圆﹐衣衫变薄﹐以灰泥表现衣褶﹐并将印度的石窟建筑和巨型造像结合起来创立石窟佛像综合体﹐对中国新疆﹑敦煌﹑云冈的佛教艺术有重大影响。另外犍陀罗式佛塔也经中亚传入中国﹐和中国固有的楼阁形式结合﹐形成常见的多层宝塔.
中国佛教造像、画佛、造塔,最初都从印度传来。从印度现存佛教遗迹看,第一期的菩提伽耶,第二期的巴鲁特、桑奇都无佛像,只有佛座和佛的足迹,以表示佛的所在。第三期的阿摩拉瓦提已有雕刻的佛像与佛足迹,两者同时存在。到第四期的阿旃陀、犍陀罗只有佛像而无佛足迹,并刻有佛传。犍陀罗国,东西千余里,南北八百余里,东临信度河。国大都城号布路沙布逻。按健陀罗本梵语,其义为香,故或译为香遍国在西元前三世纪,到西元五世纪,前后七、八百年间,佛教曾盛行于此国;阿育王派遣布教师 犍陀罗到此布教,是佛教在犍陀罗的发端。健陀罗佛教艺术,也就是特指该段时间该地区形成的艺术风格,可以说是印度佛教的内容与希腊、罗马的雕刻艺术结合而产生的门作品的特点表现为佛陀多着通肩式披衣,衣服褶纹起伏很大,立体感强,衣纹走向从右上往下倾斜,左手习惯性地抓握着大衣的一角,头发呈水波状或涡卷状,覆盖着肉暮,鼻梁与额头成一线,凹目高鼻,薄唇,蓄有两撇上翘的小胡须;菩萨穿裙,袒上身,上身往往搭裹一条布,从左肩搭于右手上,颈部饰有颈圈、项链、璎络等物,形体健壮,身材粗短,姿态有力,犹如年轻的男性武士,头发很浓,发型翻卷,为束扎头发,头发正中有方型饰物和大花卷,宝增在脑后结为四根,在两耳侧如蝴蝶般飞舞飘扬,耳朵上有耳饰。佛、菩萨像大多有同心圆形光背,下为四方形台座,台座四周刻供养人,左右为两个狮子,中间置水瓶花叶。犍陀罗艺术兼有希腊和印度的风格。据说贵霜地区的希腊人皈依佛教后,感到佛陀与希腊的救世主阿波罗相似,于是按阿波罗的形象塑造出了佛陀:阿波罗式的头,脸上的笑容静谧而安详,披着希腊长衫模样的袈裟。后来,佛陀以健美体魄为特征的雕像,加入了印度苦行的宗教观念在里面,从而使佛陀变得眼窝深陷,形容枯槁,丑陋不堪。但它通过肉体的瘦、丑反衬了精神的力和美。可以说,成熟的犍陀罗艺术是用希腊艺术手法诠释印度宗教思想。随着佛教的流布,佛塔、雕刻、绘画等佛教艺术也因而发达,佛像多以泥土、漆灰为原料,佛画以壁画为主,样式则多为融合希腊、罗马、波斯、大夏、印度等风格的犍陀罗艺术,此外还有回纥式、喇嘛式等。七世纪以后,中国美术色彩渐浓,遗物多见于吐鲁番一带。至于取材范围,佛像主要有佛陀及观音、文殊等菩萨,绘画以《贤愚经》、《六度集经》的故事为对象。

文章TAG:犍陀罗  佛像  美术  圆雕  犍陀罗佛像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