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如何鉴别黑釉扁壶

难分辨的 简单的 区分只能从铅痕和釉面开片情况判断。
你好!我会继续学习,争取下次回答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

如何鉴别黑釉扁壶

2,古代扁壶瓷器的做法

在制造瓷器的历史上面,异形的和复杂形状的瓷器都是通过分段成胎,之后在连接到一起,这称为接胎,有时候是一段接胎,有时候是多段接胎,这种方法自古至今、历朝历代都是如此。谢谢

古代扁壶瓷器的做法

3,献王酒红扁壶多少钱500毫升41度

500毫升41度17分钟前检举cf78020710级22次阅读全部回答(1)5分钟前检举匿名网友500毫升是42度,40元1瓶
500毫升是42度,40元1瓶

献王酒红扁壶多少钱500毫升41度

4,康熙御制的青花纹龙扁壶

您的问题,这样的瓷器品种,康熙御制的青花纹龙扁壶,真品市场价值十分高的;真品喜欢就可以当一个品种收藏!
康熙御制青花白龙葫芦瓶,真品收藏价值十分高的;真品一定要好好保存!

5,青花扁壶为什么会有如此高的价值

你说应该是永宣时期的青化扁壶吧,也叫抱月瓶。主要是因为永宣时期的青化料用的是进口料,叫苏麻泥青,有晕散的效果,在青花瓷中是一个高峰时期,后来这种料没有了,就是用国产的料,所以存世量也不多,价值自然就上去了。
因为不仅有收藏价值,重要的是永乐青花存世很少,所以价格如此之高

6,这款黑色龙纹扁壶是什么朝代的产物

磁州窑白地黑花龙凤纹四系扁壶 高33厘米 口径6.5厘米北京东城安定门外元大都遗址出土  元代磁州窑以釉下彩绘为其特色,将中国绘画及书法艺术与中国瓷器完美地结合起来,笔意洒脱,不拘一格,充满了浓郁的民间气息。四系扁壶是元代新创器形,古拙朴实,遒劲雄浑。
元代 磁州窑白地黑花龙凤纹四系扁壶

7,请问紫砂壶中的水扁壶和虚扁壶的区别何在

没区别。“虚扁壶”“水扁壶”还有“书扁壶”发音相近,宜昌发音几乎相同,指的是同一紫砂壶样式。意思上,书扁更恰当,水扁或虚扁都不大通顺,但虚扁用得较多。  顺便抄书一段  “从马背到书桌”——紫砂扁壶造型来源略考  □ 李 琦  一直以来,对于虚扁壶形就非常喜爱,其扁圆的器型,给人一种虚怀若谷,逍遥自在的感觉。它的个性鲜明,造型美观,令人玩味不尽。也正因为其独特的造型,使我产生了探寻它造型来源的想法,故以此篇小文略作钩沉。  说到紫砂中的扁壶,最早见于明代时大彬款制作的调砂“虚扁”,其后名家均有制作,此类器型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扁”。根据紫砂壶造型不外乎仿生象形、仿古青铜器、几何抽象等方法,我们还是先看青铜器的扁壶,以资对比。  扁壶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约公元前770-700年)。陇县曾出土高20cm,宽20cm的铜扁壶,作酒器用。战国时代的铜扁壶就已经很精美了(见藏于史密斯博物馆的战国扁壶)。这就说明,扁壶造型在中原文化中出现是在春秋战国时代。春秋时期的扁壶是什么样子的呢?在介绍中说它是“扁体长方形高圈足。前有流,插子器的中腹为龙形,后为龙形。腹饰大鸟纹,圈足饰波曲纹,间饰似云纹。此器造型独特,纹饰新奇流畅。一改西周时期造型及纹饰风格。”尤其最后一句“一改西周时期造型及纹饰风格”最关键,也给我们提出了问题,那就是为什么大约相近朝代中器物造型会出现了突变?  河南省社科院任崇岳研究员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原地区历史上的民族融合与同化》论文中有这样一段论述:中原地区是夏、商、周三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这一时期边陲的蛮、戎、夷、狄等少数民族也乘机内徙,与中原诸夏杂居,至战国时有些少数民族因融入华夏族而消失了,于是有了新的华夏族。从时间上看,经过夏商周三代长达数百年的民族融合,不光是语言、人种的变化,使用器具也必然会有互相的借鉴和演变。战国时代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即便是两个对手之间也会通过学习对方的长处来提高自己的能力。综上,无论是和平还是战争时代,都不能挡住民族文化的交流。提到少数民族以及它们和汉民族文化的交流,对于扁壶是怎么来的似乎是扯的远了点,但是请注意,从大的方面有服装,语言,小的方面呢?那就是他们的器具——水(酒)囊。下面一段摘自《土尔扈特部落史》的记录详细记载了蒙古族同胞们水囊的制作方法:  “蒙古土尔扈特人盛酒皮囊,用牦牛皮或骆驼皮制成。制作时首先剃光皮子上的毛,压上精美的图案,在坑里烟熏十天左右,这样就制成了长期不腐烂不发臭,而且有异香的皮革。将皮革用香肠线缝实,再用牲畜骨胶将针眼里外抹密实即成。酒囊大的可盛50-60公斤,小的可盛1公斤。具有不走味,不撒酒,不怕挤压,不怕摔打,不怕颠簸的优点,便于驼背上,马背上携带。一个酒囊可用70-80年,传至三代。每一家祖父祖母要替未来的孙子制作2-3年酒囊做为遗传纪念,不送给别人。有的客人如果不懂客人的习俗想要,会得到说明式的婉拒。土尔扈特人的酒囊也从不制作往外卖。”  “囊”,口袋的意思,盛入水后形状扁圆。形状扁圆不占空间,背负在腰间或是驼在牲畜上都比较方便,用兽皮制作,取材容易。有资料显示1957年西安市唐墓出土的三彩骆驼俑上,所驮两件酒器都是扁体的,而左侧的小扁壶与北齐釉陶扁壶一模一样。以此两点来看,扁的造型非常适合于游牧民族在马背上使用。中原汉族人为定居生活,从他们的使用习惯来看,并不以方便为首要目标。日常使用的盛器中以容量大,便于使用,取材方便是需要首先考虑的目标。装饰,祭祀是次要的,而且它们也都是从实用器皿发展而来的。汉族人制作盛器材质以陶和金属为主。以青铜器或陶器制作扁壶会出现一、容量小,二、摆放不稳定的后果。因此无论是为了抽象的表现美观还是实际使用来说都不会,也没有必要发明出这种造型。至此,唯一结论就是从少数民族的实用盛器“囊”借鉴而来。  由此初步有了扁壶的形成过程。  春秋之后,宋元明清历代均有扁壶的制作,但是材质从金属逐步的转变为陶瓷器。到了明代,由于质地相近,紫砂的兴起使一大部分陶瓷的从业者转变到了紫砂工艺里面来。他们的转变也同时使陶瓷的造型创作方法融合到了初生的紫砂文化中来。时大彬,这个紫砂历史上的奇才,他创作了的玉兰花瓣、印包、僧帽等壶的造型都是通过借鉴瓷器,日常仿生,象形提炼抽象而来的。下面的松石绿鱼藻纹高执扁壶图片给了我们一个阶段性的实物演变参考,从最早的囊演变到青铜器,嘴、盖、颈部都更接近于紫砂壶了。然后,紫砂从业者在创作过程中还是考虑到了实用性,因为以前的扁壶多做酒壶用,不必频繁的淋水,冲洗,也不必考虑到功夫茶冲泡时候高壶身对于茶叶、茶汤的控制上的影响,也不必更多的考虑出水和容量等等一系列茶道的要求。将壶身放倒,首先不会水位太高闷茶,而且实用时候摆放更加稳定,放倒后的壶身高度恰巧和当时一本线装书的高度差不多,也是放在书桌上泡茶品饮时所用,所以,取了个名字叫“书扁”。这位紫砂壶历史上的奇才也许就是通过瓷器的扁酒壶而发明了紫砂壶的虚扁。  虚扁,它随着历史一路演变而来。从少数民族的皮具到汉族的青铜器——陶瓷,从马背上的实用器皿到中原文人墨客们书桌上发闲远悠思的雅玩,从盛水酒到注满幽香的茶汤,皮具粗犷的美,通过紫砂转变为了含蓄,包容,典雅……

文章TAG:扁壶  如何  鉴别  黑釉  扁壶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