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袁鹰的资料 急用

者袁鹰,原名田钟洛,1924年生,江苏淮安县人。40年代中期开始文学创作,以散文影响最大。出版散文集有《第一个火花》、《红河南北》、《第十个春天》、《风帆》、《悲欢》、《天涯》、《运行》、《京华小品》以及《袁鹰散文选》等。袁鹰散文题材广泛,感情激越,思想深邃,作品中描述的一人一事、一景一物,都反映了社会的人情风貌,跳动着时代脉博。在艺术方面,他的散文深含着诗的因子,具有诗的联想、诗的意境、诗的语言,充溢着诗情画意。

袁鹰的资料 急用

2,伊迪丝内斯比特简介

伊迪丝·内斯比特(1858-1924)英国著名的儿童女作家。代表作存《铁路少年》《魔法成堡》《护身符的故事》《凤凰与魔毯》等。这些作品幻函奇特,先满童趣,大部份作品发表于十九世纪未我二十世纪出,但直到今天仍然经久不衰世各地有很多读者。
伊迪斯·内斯比特(1858一1924),英国著名儿童文学女作家,主要作品包括《5个孩子和一个沙精》《凤凰与魔毯》《护身符的故事》《魔法城堡》《铁路少年》等。她的绝大部分作品都发表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然而,直到今天,她在一百年前写的那些作品仍然经久不衰,在世界各地拥有众多的读者。她宛如儿童文学史上的一颗长尾彗星,其光芒从19世纪末一直横亘到20世纪的天空。她被公认为“英国儿童文学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的巨星,也是20世纪儿童文学的伟大源泉”。
他在7岁时严重脑残 和你一样 然后发疯成为世界名人

伊迪丝内斯比特简介

3,宇宙的边际

现代科学假设是存在的吧,好像有平行宇宙,空间维度之说,只不过太深奥,还不能证实。
宇宙结构观念的发展 远古时代,人们对宇宙结构的认识处于十分幼稚的状态,他们通常按照自己的生活环境对宇宙的构造作了幼稚的推测。在中国西周时期,生活在华夏大地上的人们提出的早期盖天说认为,天穹像一口锅,倒扣在平坦的大地上;后来又发展为后期盖天说,认为大地的形状也是拱形的。公元前7世纪 ,巴比伦人认为,天和地都是拱形的,大地被海洋所环绕,而其中央则是高山。古埃及人把宇宙想象成以天为盒盖、大地为盒底的大盒子,大地的中央则是尼罗河。古印度人想象圆盘形的大地负在几只大象上,而象则站在巨大的龟背上,公元前7世纪末,古希腊的泰勒斯认为,大地是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圆盘,上面笼罩着拱形的天穹。 也有一些人认为,地球只是一只龟上的一片甲板,而龟则是站在一个托着一个又一个的龟塔...   最早认识到大地是球形的是古希腊人。公元前6世纪,毕达哥拉斯从美学观念出发,认为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主张天体和我们所居住的大地都是球形的。这一观念为后来许多古希腊学者所继承,但直到1519~1522年,葡萄牙的F.麦哲伦率领探险队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后 ,地球是球形的观念才最终被证实   公元2世纪,C.托勒密提出了一个完整的地心说。这一学说认为地球在宇宙的中央安然不动,月亮、太阳和诸行星以及最外层的恒星天都在以不同速度绕着地球旋转。为了说明行星运动的不均匀性,他还认为行星在本轮上绕其中心转动,而本轮中心则沿均轮绕地球转动。地心说曾在欧洲流传了1000多年。1543年,N.哥白尼提出科学的日心说,认为太阳位于宇宙中心,而地球则是一颗沿圆轨道绕太阳公转的普通行星。到16世纪哥白尼建立日心说后才普遍认识到:地球是绕太阳公转的行星之一,而包括地球在内的八大行星则构成了一个围绕太阳旋转的行星系── 太阳系的主要成员。1609年,J.开普勒揭示了地球和诸行星都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公转,发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同年,伽利略·伽利雷则率先用望远镜观测天空,用大量观测事实证实了日心说的正确性。1687年,I.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深刻揭示了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力学原因,使日心说有了牢固的力学基础。在这以后,人们逐渐建立起了科学的太阳系概念。   在哥白尼的宇宙图像中,恒星只是位于最外层恒星天上的光点。1584年,乔尔丹诺·布鲁诺大胆取消了这层恒星天,认为恒星都是遥远的太阳。18世纪上半叶,由于E.哈雷对恒星自行的发展和J.布拉得雷对恒星遥远距离的科学估计,布鲁诺的推测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赞同。18世纪中叶,T.赖特、I.康德和J.H.朗伯推测说,布满全天的恒星和银河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天体系统。弗里德里希·威廉·赫歇尔首创用取样统计的方法,用望远镜数出了天空中大量选定区域的星数以及亮星与暗星的比例,1785年首先获得了一幅扁而平、轮廓参差、太阳居中的银河系结构图,从而奠定了银河系概念的基础。在此后一个半世纪中,H.沙普利发现了太阳不在银河系中心、J.H.奥尔特发现了银河系的自转和旋臂,以及许多人对银河系直径、厚度的测定,科学的银河系概念才最终确立。   18世纪中叶,康德等人还提出,在整个宇宙中,存在着无数像我们的天体系统(指银河系)那样的天体系统。而当时看去呈云雾状的“星云”很可能正是这样的天体系统。此后经历了长达170年的曲折的探索历程,直到1924年,才由E.P.哈勃用造父视差法测仙女座大星云等的距离确认了河外星系的存在。   近半个世纪,人们通过对河外星系的研究,不仅已发现了星系团、超星系团等更高层次的天体系统,而且已使我们的视野扩展到远达200亿光年的宇宙深处。

宇宙的边际

4,宇宙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有这个世界为什么有时间概念

宇宙nbsp;nbsp;nbsp;nbsp;nbsp;在西方,宇宙这个词在英语中叫cosmos,在俄语中叫кocMocnbsp;,在德语中叫kosmosnbsp;,在法语中叫cosmos。它们都源自希腊语的κoσμoζ,古希腊人认为宇宙的创生乃是从浑沌中产生出秩序来,κoσμoζ其原意就是秩序。但在英语中更经常用来表示“宇宙”的词是universe。此词与universitas有关。在中世纪,人们把沿着同一方向朝同一目标共同行动的一群人称为universitas。在最广泛的意义上,universitasnbsp;又指一切现成的东西所构成的统一整体,那就是universe,即宇宙。universe和cosmos常常表示相同的意义,所不同的是,前者强调的是物质现象的总和,而后者则强调整体宇宙的结构或构造。nbsp;nbsp;nbsp;nbsp;nbsp;宇宙观念的发展nbsp;宇宙结构观念的发展nbsp;远古时代,人们对宇宙结构的认识处于十分幼稚的状态,他们通常按照自己的生活环境对宇宙的构造作了幼稚的推测。在中国西周时期,生活在华夏大地上的人们提出的早期盖天说认为,天穹像一口锅,倒扣在平坦的大地上;后来又发展为后期盖天说,认为大地的形状也是拱形的。公元前7世纪nbsp;,巴比伦人认为,天和地都是拱形的,大地被海洋所环绕,而其中央则是高山。古埃及人把宇宙想象成以天为盒盖、大地为盒底的大盒子,大地的中央则是尼罗河。古印度人想象圆盘形的大地负在几只大象上,而象则站在巨大的龟背上,公元前7世纪末,古希腊的泰勒斯认为,大地是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圆盘,上面笼罩着拱形的天穹。nbsp;nbsp;nbsp;nbsp;nbsp;最早认识到大地是球形的是古希腊人。公元前6世纪,毕达哥拉斯从美学观念出发,认为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主张天体和我们所居住的大地都是球形的。这一观念为后来许多古希腊学者所继承,但直到1519~1522年,葡萄牙的F.麦哲伦率领探险队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后nbsp;,地球是球形的观念才最终证实。nbsp;nbsp;nbsp;nbsp;nbsp;公元2世纪,C.托勒密提出了一个完整的地心说。这一学说认为地球在宇宙的中央安然不动,月亮、太阳和诸行星以及最外层的恒星天都在以不同速度绕着地球旋转。为了说明行星运动的不均匀性,他还认为行星在本轮上绕其中心转动,而本轮中心则沿均轮绕地球转动。地心说曾在欧洲流传了1000多年。1543年,N.哥白尼提出科学的日心说,认为太阳位于宇宙中心,而地球则是一颗沿圆轨道绕太阳公转的普通行星。到16世纪哥白尼建立日心说后才普遍认识到:地球是绕太阳公转的行星之一,而包括地球在内的八大行星则构成了一个围绕太阳旋转的行星系——nbsp;太阳系的主要成员。1609年,J.开普勒揭示了地球和诸行星都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公转,发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同年,伽利略·伽利雷则率先用望远镜观测天空,用大量观测事实证实了日心说的正确性。1687年,I.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深刻揭示了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力学原因,使日心说有了牢固的力学基础。在这以后,人们逐渐建立起了科学的太阳系概念。nbsp;nbsp;nbsp;nbsp;nbsp;在哥白尼的宇宙图像中,恒星只是位于最外层恒星天上的光点。1584年,乔尔丹诺·布鲁诺大胆取消了这层恒星天,认为恒星都是遥远的太阳。18世纪上半叶,由于E.哈雷对恒星自行的发展和J.布拉得雷对恒星遥远距离的科学估计,布鲁诺的推测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赞同。18世纪中叶,T.赖特、I.康德和J.H.朗伯推测说,布满全天的恒星和银河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天体系统。弗里德里希·威廉·赫歇尔首创用取样统计的方法,用望远镜数出了天空中大量选定区域的星数以及亮星与暗星的比例,1785年首先获得了一幅扁而平、轮廓参差、太阳居中的银河系结构图,从而奠定了银河系概念的基础。在此后一个半世纪中,H.沙普利发现了太阳不在银河系中心、J.H.奥尔特发现了银河系的自转和旋臂,以及许多人对银河系直径、厚度的测定,科学的银河系概念才最终确立。nbsp;nbsp;nbsp;nbsp;nbsp;18世纪中叶,康德等人还提出,在整个宇宙中,存在着无数像我们的天体系统(指银河系)那样的天体系统。而当时看去呈云雾状的“星云”很可能正是这样的天体系统。此后经历了长达170年的曲折的探索历程,直到1924年,才由E.P.哈勃用造父视差法测仙女座大星云等的距离确认了河外星系的存在。nbsp;nbsp;nbsp;nbsp;nbsp;近半个世纪,人们通过对河外星系的研究,不仅已发现了星系团、超星系团等更高层次的天体系统,而且已使我们的视野扩展到远达200亿光年的宇宙深处。

5,水晶头骨的秘密

水晶头骨 许多人对水晶头骨的认识源自电影《印地安那-琼斯和水晶头骨王国》,该电影中水晶头骨是神秘外星人的头骨,这些外星人缔造了远古人类文明。虽然在现实中考古学家并不能确定水晶头骨来自外星体,但之前13个神秘水晶头骨确实让人们迷惑不解,它们大多出现在中美洲洪都拉斯、墨西哥等地,人们将它们与神秘的玛雅文明和金字塔相连接在一起。水晶头骨都是用高纯度透明水晶制成,上面没有任何明显的工具切割迹象,它们在制作时完全没有考虑到水晶的自然轴,这在现今的科学技术也很难办到。如果将激光射入水晶头骨的鼻腔时,头骨就会发出光芒,表面出头骨的棱镜作用。 2008年,由英国和美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使用电子显微技术和X射线结晶技术对大英博物馆和美国史密森尼博物馆内珍藏的水晶头骨进行了检测,头骨表面的详细分析显示在眼眶、牙齿和头盖骨附近有极细微旋转划痕,很明显这种切割打磨技术源自一种叫做“旋转轮”的珠宝加工设备,而古玛雅人并未掌握这种加工技术,这种工具在前哥伦布时代的美洲大陆上根本不存在。研究人员推断这些水晶头骨是在欧洲加工制造,其材料是巴西无色水晶。很可能是这些水晶头骨制造完成后以古玛雅阿芝台人的神秘遗物出售给收藏家,目前许多博物馆都取消了水晶头骨展示,对其来源产生置疑,认为它并不具备考古研究价值。 有趣的事实:13个神秘水晶头骨在世界各地散布着,其中最著名的一颗水晶头骨就是“末日头骨”。1924年,这颗水晶头骨被安娜-米切尔-海吉斯(Anna Mitchell-Hedges)持有,她是从养父——英国探险作家F.A-米切尔-海吉斯(F.A. Mitchell-Hedges)那里继承的。据安娜称,这颗水晶头骨的历史可追溯至3600年前,头骨的眼睛可以释放出蓝色光芒,当它摆放在计算机旁时,曾多次导致计算机硬盘“崩溃”。目前,这颗水晶头骨从未接受任何实验检测,原因是现持有人并不允许这样做。
 头颅用水晶雕成,高12.7厘米,重5.2公斤,大小如同真人头,是依照一个女人的头颅雕成的,据至雅古代传说,这个水晶头颅具有神奇的力量,是玛雅神庙中求神占卜的重要用具,至今一千多年历史,专家们研究过头颅的表面及其内部结构后,肯定其历史非常悠久,确是玛雅时代遗留的文物。   令研究者们困惑的却是:这颗水晶人头雕刻得非常逼真。不仅外观,而且内部结构都与人的颅骨骨骼构造完全相符。而且工艺水平极高,隐藏在基底的棱镜和眼窝里用手工琢磨的透镜片组合在一起,发现眩目的亮光。我们知道,近代光学产生于十七世纪,而人类准确地认识自己的骨骼结构更是十八世纪解剖学兴起以后的事。这个水晶头颅却是在非常了解人体骨骼构造和光学原理的基础上雕刻成的,一千多年前的玛雅人是怎样掌握这些高深的解剖学和光学知识的呢?还有,水晶即石英晶体,它的硬度非常高,仅次于钻石(即金钢石)和刚玉,用铜、铁或石制工具,都无法加工它。即使是现代人,要雕琢这样的水晶制品,也只能使用金钢石等现代工具。而一千多年前的玛雅人还不懂得炼铁,他们又是使用什么样的工具加工这个水晶头颅的呢?难道他们早已掌握了我们现在还不晓得的某种技术吗?   根据一个古老的印第安人的传说,古时候一共有十三个水晶头骨,和人类的头骨一   般大,下巴还可以活动,能说话,能唱歌。据说这些头骨可以为人类提供有关人类起源   和死亡的资料,还能帮助人类解开宇宙生命之谜。这些信息资料不但对研究人类居住的   行星发展趋势十分重要,而且对研究人类的繁衍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据说总有一天人   们会找到所有的水晶头骨,把它们聚集在一起,集人类大智于一体,发挥它们应有的作   用。但前提是人类的道德和精神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准,否则即使聚集到一起了,也是对   伟大文化的一种亵渎。   对玛雅人来说,头骨和骨头就和种子一样,都是生命之中结构性的原则。它们为我们人类的生存提供一种形式,这就像种子给予植物生命一样。肉体长于我们的骨头,正像叶子之生于植物。通过动用同一个词来表达所有这些概念,玛雅人提示我们说,每个人都扮演了一个积极的、创造生命的角色。因而对于玛雅人来说,生命的潜力就存在于死亡本身,而头骨则不仅是死亡的象征,而且它还象征着生命、再生和更新
血腥,诅咒,人文,历史,玛雅,传奇,疑难..
墨西哥的原居民阿兹台克人有用石头、骨头、木头等材料雕刻人头骨的习俗,称为“死亡头”。其中有一些是用水晶雕刻的,形状夸张、抽象,风格较为一致,而且一般都很小。比如大英博物馆藏有两个被鉴定为属于“古代墨西哥”的小头骨,小的一个是用滑石雕刻的,大的一个是用水晶雕刻的,高度也不过1.25英寸。两个都有穿孔,估计是当念珠或护身符用的。巴黎的一家博物馆也藏有一个水晶头骨,大约为真人头骨的一半大小,法国专家认为是阿兹台克人在14或15世纪时制作的。但是这并不是神秘现象或“新时代宗教”鼓吹者所说的水晶头骨。他们心目中的水晶头骨,与真人头骨差不多大小,风格写实,维妙维俏,据称是玛雅人的圣物,拥有神秘的力量。

6,山西旅游必去的十大景点有哪些

山西旅游必去的十大景点:五台山、平遥古城、云冈石窟、乔家大院、皇城相府、绵山风景名胜区、天龙山、太行山大峡谷、晋祠、北岳恒山。山西旅游必去的十大景点如下:1、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属太行山系的北端,跨忻州市五台县、繁峙县、代县、原平市、定襄县,周五百余里。由一系列大山和群峰组成。其中五座高峰峰顶平坦如台,故名五台。又因山上气候多寒,盛夏仍不见炎暑,故又别称清凉山。2007年,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始建于周宣王时期,明洪武三年(1370年)扩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还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是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山西平遥被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市之一。 世界遗产中心描述称:平遥古城是中国古代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3、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约16公里的武州(周)山南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约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2007年5月8日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4、乔家大院又名在中堂,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始建于1756年,整个院落呈双“喜”字形,分为6个大院,内套20个小院,313间房屋,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三面临街,四周是高达10余米的全封闭青砖墙,大门为城门式洞式,是一座具有北方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的古宅。乔家大院陈展有5000多件珍贵文物,集中反映了以山西晋中一带为主的民情风俗;陈列有农俗、人生仪礼、岁时节令、衣食住行、商俗、民间工艺;还设立有乔家史料、乔家珍宝、影视专题等的陈列。5、皇城相府(国家AAAAA级景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相府(又称午亭山村)总面积3.6万平方米,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35年经筵讲师陈廷敬的故居,其由内城、外城、紫芸阡等部分组成,御书楼金碧辉煌,中道庄巍峨壮观,斗筑居府院连绵,河山楼雄伟险峻,藏兵洞层叠奇妙,是一处罕见的明清两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被专家誉为“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6、绵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市绵山镇南槐志村,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山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清明节(寒食节)发源地,中国寒食清明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寒食清明文化博物馆。绵山风景名胜区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地界,最高海拔2560米,是太岳山的一条支脉。在绵山绵山风景名胜区建筑群体中宗教建筑有殿庙、宫观;园林建筑有亭、台、楼、阁、轩、廊、榭、牌楼;古留遗迹建筑有古营门、城池、营寨等,可为古建筑博物院(园)。绵山风景名胜区有14个大景点,360余个小景点:人文景观:龙头寺、龙脊岭、李姑岩、蜂房泉、大罗宫、天桥、一斗泉、朱家凹、云峰寺、正果寺、介公岭;自然景观:栖贤谷、古藤谷、水涛沟。7、天龙山原名方山,海拔1370米,位于晋祠西11公里处,560年(北齐皇建元年)兴建天龙寺,山以寺得名。天龙山胜迹,首推石窟艺术,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窟分布在东西两峰,大小石窟共25窟,现存大小石佛500余尊,画像、浮雕、藻井1144尊(幅),石质完整,光源充足,展现着东魏、北齐、隋、唐、五代近三个世纪的艺术杰作,反映了不同时期石窟艺术的不同风格和卓越的艺术成就。1924年~1925年(民国13年~民国14年)间,外国侵略者对石窟进行了掠夺和破坏,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多次拨款修整,恢复了天龙山胜迹。园内植物生长茂密,共有各种植物66科169属213种,各种动物55科197种,森林覆盖率达70%。8、太行山大峡谷自然风光旅游区地处晋豫两省交界,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东南部,占地总面积约225平方公里。太行山由多种岩石结构组成,呈现不同的地貌,大部分海拔在1200以上,有众多河流发源流经,地势北高南低并储藏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大峡谷总面积5848公顷,主要景点包括八泉峡、红豆峡、黑龙潭、紫团山、青龙峡等。9、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原名为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其中难老泉、侍女像、圣母像被誉为“晋祠三绝”。晋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晋国宗祠;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集约载体,国内宋元明清至民国本体建筑类型、时代序列完整的孤例,附属彩塑壁画碑碣均为国宝;是三晋历史文脉的综合载体,晋文化系统上溯西周封唐建晋至盛唐肇创文脉传承的实证;是世界王氏、张氏发祥地。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10、恒山,含狭义和广义两个概念。狭义的恒山,即所谓“北岳恒山”,亦名“太恒山”,位于山西省浑源县城南10公里处,其中倒马关、紫荆关、平型关、雁门关、宁武关虎踞为险,是塞外高原通向太原盆地、冀中平原之咽喉要冲。许多帝王、名将都在此打过仗,古代关隘、城堡、烽火台等众多古代战场遗迹保存了下来。

文章TAG:大时代  时代  1924  袁鹰  大时代1924  急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