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晷,古代人发明的日晷可以用来白天计时不可以用来夜晚计时 填
来源:整理 编辑:古玩知识 2023-05-14 02:23:51
1,古代人发明的日晷可以用来白天计时不可以用来夜晚计时 填
日晷是跟据一天的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来确定时间所以只能用白天计时日晷是用来视察时间的根据它发明的计时工具是表计时用的
2,伤心的古代说法
[xì rán] 衋然悲伤痛惜貌。《书·酒诰》“民罔不衋伤心” 孔 传:“民无不衋然痛伤其心。”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至其所可感,则往往衋然不知涕之流落也。” 清 龚自珍 《说月晷》:“予乃衋然於不艺不学,忝为士大夫老。”伤心有很多种表达方法。其中有: sad, despaired, heartbroken; grieved; broken-hearted; sorrowful; upset具体用哪个词得看情况。如果因为某某人去世了而伤心,可以用 grieved.如果因为别人说了什么不好听的话,伤心了,可以用 sad ; upset如果因为分手之类的事情而伤心,可以用 heartbroken ; broken-bearted
3,晷念什么什么意思
晷 guǐ,
部首: 日 部首笔画: 4 总笔画: 12
晷
guǐ
【名】
(形声。从日,咎声。本义:日影)
同本义〖ashadowcastbythesun〗
晷,日景也。——《说文》
白日未及移其晷,己狝其什七八。——汉·张衡《西京赋》
相持既久,日晷渐移。——马中锡《中山狼传》
又如:晷昃(日影偏西);晷曜(圭表上投射的日影);晷仪(测日影以定时刻的仪器);晷景(晷表之投影;日影);晷柱(晷表)
日光;亮光〖sunshine;light〗
辉光所烛,万里同晷。——《汉书·李寻传》
月晷呈祥。——《宋书·谢庄传》
春来多困,正晷移帘影,银屏深闭。——宋·柴望《念奴娇》
白昼〖day〗
究晷系夜,钓于台下。——晋·王嘉《拾遗记》
比喻光阴,时间〖time〗
寸晷惟宝,岂无玙璠。——晋·潘正叔《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
(玙璠:美玉)
日无暇晷
命下,遂缚以出,不羁晷刻。——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晷刻(片刻);晷候(片刻);晷暇(片刻空闲);余晷
日晷,按照日影测定时间的仪器,也叫“日规”〖sundial〗
以冬至之后,立晷侧影,准度日月星。——《晋书·鲁胜传·正天论》
又如:晷表(日晷上的标竿);晷刻(日晷和刻漏);晷漏(晷与漏);晷度
通“轨”。轨道〖orbit〗
应天顺民,五星同晷。——《汉书》
晷
guǐ
日影。
〔日晷〕按照日影测定时刻的仪器。亦称“日规”。
时间:日无暇晷。
笔画数:12;
部首:日;
笔顺编号:251135424251
4,中国古代的计时是什么啊急求
一盏茶……一炷香……看太阳和星星位置判断时辰和日期……用日晷……白天和黑夜的自然循环、四季的变化等等是人类最早建立起来的时间观念。人们在同大自然的斗争中,又需要根据时间更好地进行生产劳动。人类逐渐利用日影的移动、燃料的燃烧、物质的流动等原理制成了早期的计时工具。 圭表是中国人最早创制出的利用阳光下影子移动的规律,测定二十四节气和回归年长度的天文仪器。所谓“表”,就是一根直立在平地上的标竿或者石柱,汉代后,改用铜制;“圭”是一根与表垂直的正南北方向平放的尺,汉以后,改用石制或铜制,它们共同组成“圭表”。用圭表测出表影随着太阳的视运动在一日之内的长短变化。中午,表影最短,落在“圭”面上,指向正北方。从正午表影长短变化的周期,可以确定一个回归年的长度,并能推算出“24气”。后来几经改进,为了使表影不落到圭外,人们又在圭的另一端立了一个相对较短的“小表”,相当于圭的延伸,叫“立圭”,冬季时长的表影可以在立圭上反映出来。 日晷(gui-3)是在圭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计时器,能够更准确地测定不同时刻的时间。日晷有一根固定的臂或针,还有一个刻有数字和分度的盘,将盘分成许多份,观察日影投在盘上的位置,就能分辨出不同的时间。日晷的计时精度能准确到刻(15分钟), 我国古代的刻漏是在竹木制的刻箭上,按其一昼夜在水面上浮沉的长度,分刻成100个间距,每个间距即为一刻,故有“百刻”之称。自西汉起,用12个时辰表示一昼夜的变化,每一时辰合今天的2小时。十二个时辰以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名。从夜间十一时起到一时为子时,一时至三时为丑时,其余类推。 古埃及人表示一昼夜的变化是把白天定为10小时,夜晚定为12小时。由于四季的变化,白天和黑夜的长短不一样,后来把一昼夜变化均匀地分为24小时,每小时为60分,每分为60秒。这种计时方法一直沿用到今天,成为全世界公用的时间计量单位。 沙漏 当水温和水质直接影响了水钟的使用和准确性时,人们不得不另辟蹊径,十三世纪詹希元制五轮沙漏,是一种更高级的以沙为动力的机械时钟,足以证明,此类较简单的漏,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就能够制造。 公元1762年郭守敬的赤道式浑仪,虽然比1090年苏颂的仪器更为精密,但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但他在数学、机械、天文仪器以及他在1276年制造的“大明殿灯漏”(脱离天文仪器的机械时钟),不愧为世界上著名的元代科学家我国古代,人们发明了很多计时的方法或工具。 圭(读作guī)表是一种既简单又重要的测天仪器,它由垂直的表(一般高八尺)和水平的圭组成。它利用了立竿见影的道理来测量日影长度。主要功能是测定冬至日所在,并进而确定回归年长度。此外,通过观测表影的变化可确定方向和节气。 日晷(读作guǐ)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又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 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使用时,观察日影投在盘上的位置,就能分辨出不同的时间。日晷的计时精度能准确到刻(15分钟)。 铜壶滴漏又名“漏刻”或“漏壶”。即用一个在壶底或靠近底部凿有小孔的盛水工具,利用孔口流水使铜壶的水位变化来计算时间。 我国发明的铜壶滴漏比外国制作的滴水计时器要早的多,应用也普遍,成为历代计时的重要工具。 除了以上的计时方法之外,我国古代人们还用“沙漏”、“火计时”、“烛光计时”等方法来计时。 最早的:人类最早的计时工具:晷。
5,为什么古代十五分钟称为一刻
吹交蛱?秸庋?幕埃骸澳愕任乙豢讨印!绷怼逗菏椋??匕?趿?(bó)传》上载:“夜漏未尽一刻。”以上出现的“一刻”都是指时间十五分钟。那么,为什么古代十五分钟称为“一刻”呢? 谈这个典故之前,我们先了解古代的计时器具。古人对于时间的重视始于农耕时代,因此在不同时期,就会发明和制造各种适应于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活需求的计时器。这些计时器主要有圭表、日晷、漏刻等,以下先简单的介绍这几项计时器。 圭是平卧的尺,表是直立的标竿。圭表,早在商、周时期即被使用,是中国最古老而又简单、重要的测量日影的器具,由垂直的表和水平的圭所组成。它是利用立竿见影的原理来测量日影长度,进而推算时辰。 圭表有测定冬至日所在,而确定回归年长度的功能。另经由圭表观测日影的变化,可确定方向和节气。如《宋史.卷七十六.律历志九》上载:“观天地阴阳之体,以正位辨方、定时考闰,莫近乎圭表。” 日晷(网路图片)日晷仪,又称为“日规”,简称“日晷”。日晷是由圭表演变而来,在西汉以前是人们普遍使用的计时工具。它是一种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仪器,如《说文解字》中载:“晷,日景也。”日景即为日影。 日晷通常由石制的晷盘和铜制的晷针组成,并在晷盘的两面刻划出十二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使用时,只要观察日影投射在晷盘上的位置,就能推算时间。 圭表、日晷都是利用日影来推算时间,但到了晚上或阴雨天便失去作用。如清朝钱泳《履园丛话.艺能.铜匠》曰:“测十二时者,古来惟有漏壶,而后世又作日晷、月晷,日晷用于日中,用晷用于夜中,然是日有风雨,则不可用矣。” 因此,适用于日夜、阴晴的漏刻计时器便应运而生。漏,指漏壶。刻,指箭刻,箭上有刻度,是放置在漏壶内以标记时刻的组件。 清朝漏刻(网路图片)漏刻又称为漏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水钟,古人以水量来推算时间。早在春秋时期,漏壶计时的发展已有很高水准。而历代也设有专职机构负责管理,民间应用相当普及,是古代重要的计时刻漏器。如《隋书?天文志》:“昔黄帝创观漏水,制器取则,以分昼夜。其后因以命官,周礼挈壶氏则其职也。”挈壶氏,即为掌漏刻之官。 漏壶,通常使用铜壶盛水,滴漏以计时刻,故又称为“铜壶滴漏”。铜壶滴漏使用原理,是利用滴水多寡来计量时间。漏壶有泄水型的沉箭漏、受水型的浮箭漏两种。 沉箭漏古老而简单,只有单壶,壶的底部有小孔,壶中有箭刻。使用时,壶中的水由小孔流至壶外,箭刻随之逐渐下沉,以显示时间。浮箭漏的发明晚于沉箭漏,但功能优于前者。它分供水的播水壶、及置放箭刻的受水壶两部分。使用时,播水壶的水经小孔不断注入受水壶,箭刻便逐渐随之上浮,以显示时间。 浮箭漏是史上记载使用最多、流传最广的计时器,另也有以沙代水的沙漏计时器。后来,为了提高水流速度的稳定度,及计时的准确性,逐渐再加上一只或几只漏水壶,形成多级漏壶。 现存最古老漏刻(网路图片)据载,传世的漏壶为铜制,分为播水壶、受水壶两部分。播水壶一般有三个,放置在台阶或架上,壶下有小孔滴水,最下层流入受水壶。受水壶内置有箭刻,箭上划分一百刻,箭刻随播水壶下流的水量逐渐上升,并露出刻度,以表示时间。如《说文解字》:“漏,以铜受水刻节,昼夜百节。” 铜壶滴漏计时仪器,主要是观察水位上升或下降时,箭刻上所显示的刻度来推算时间。如果壶内装满水,水刻从底部小孔滴出,一天一夜刚好滴完。将一昼夜二十四小时,均分在箭刻的一百个刻度上,一个刻度就等于十四分四十秒。 自东汉以来,历代都曾改革漏刻制,改百刻为十二倍数,如九十六、一百零八、一百二十。如《汉书.哀帝纪》中载:“漏刻以百二十为度。”颜师古.注:“旧漏昼夜共百刻,今增其二十。” 到清初《时宪书》施行后,正式将一昼夜百刻改为九十六刻,一个时辰(两个小时)分八刻,一小时为四刻,而一刻就是十五分钟,一直沿用至今。 古人利用“圭表”辨别南北方位、确定节气和时刻;使用“日晷”观察日影方位变化来推算一天的时间;改良圭表、日晷的缺点,运用漏壶中水位高低变动来计量时间。这是因为时间的计算都十分相似的缘故。 西方的计时方法是把一天平均分成二十四份,每一份是一个小时,而我国古代是把一天平均分成十二份,每一份是一个时辰,另外我国古代还有一种叫做日晷的计时工具,它把一个时辰平均分成了八份,一份叫做一刻,而根据上面的分析来看,一份正好是西方计时方法中的十五分钟。
6,古代测量时间的方法要有简介
1、漏壶、漏刻一只装满水的陶壶,底部流失的水就像流逝的时间,漏的水越多,代表流逝的时间越长。公元前1千多年,古埃及人就会用漏水的容器计量时间。中国古代则用漏刻来测量时间,漏刻是由漏壶箭刻组成,漏壶里头盛水,箭刻上的刻度用来表示时间。但漏壶漏水的速度并不稳定,满水时,漏水较快,水快流尽时,漏水较慢。为了稳定水流速度,得多加漏壶,让原先漏壶的水位固定。于是东汉出现了二级漏壶,晋代出现了三级漏壶,唐代出现了四级漏壶。2、日晷日晷则是白天记录时间的工具,用的是立竿见影的原理。太阳随着时间在天空中运行,不同时间会有不同的日影,利用日影位置的变化,就可以来测量当下的时刻。日晷又称“日规”,是最早的计时工具之一,日晷本意是指太阳的影子,故而它的计时原理也和太阳有关,通过太阳投影的移动方向来确定并划分时刻,由晷面和晷针组成,晷面上刻有刻度。日晷上面的刻度并不是都相同的,因为不同的纬度太阳光的照射时长不同。因此,日晷有水平式日晷、赤道式日晷、子午式日晷以及卯酉式日晷等等。3、月晷是与日晷相似,用来指示时间的工具。最基本的月晷是与日晷相同的,但只有在满月的夜晚才能正确的显示时间。而因为月出时间平均每天延迟48分钟,因此假设有足够的月光能读出时间,满月之后指示的时间每天平均会快48分钟。因此,在满月前或后一个星期,月晷指示的时间会与实际的相差5小时又36分钟。 比较高级的月晷会包括一张图表,显示如何计算以得到正确的时间,并且有转盘可以调整经度和纬度。4、圭表圭表是另一种利用日影的计时工具,它被用来记录一年的日变化。圭表是由两根互相垂直、呈L形的石柱所构成,以正南正北方向平放在地面的称做圭,垂直地面的称做表。当正午时分,太阳经过子午线的时候,会落影在圭上,日影的长短随着一年四季有所变化,北半球夏至的时候,日影最短,冬至最长,南半球正好相反。圭表不仅可以用来制定节令,而且还可以用来在历书中排出未来的节令,作为指导农事活动的重要依据。扩展资料:其他测量时间的方法1、火计时 古代中国人通过燃烧一根以固定间隔打结的湿绳子来计时。后来,人们记下了燃烧一根蜡烛或一盏油灯里的油所需的时间。 2、沙漏 沙子以均匀的速率从一个玻璃球流到另一个玻璃球。许多年来,水手们携带这些计时工具出海航行。 3、机械钟(1世纪) 第一台机械钟通过使用重物驱动转轮,带动指针计时。 4、钟摆(17世纪末) 一个名叫克里斯蒂安·于让的荷兰人,最早发明了走时准确的钟。这些钟由一个钟摆控制。相同长度的钟摆完成每次摆动花去相同的时间。这是意大利著名科学家伽利略1637年发现的 。5、航海钟(1世纪)一个英国钟表匠约翰·哈里森在1735年发明了第一台"航海天文钟",即在海上工作的时钟。 6、电子钟(19世纪初)电池被用来给最早的电子钟提供动力。今天,我们通常把这种钟的插头插入我们家中的电源插座。 7、石英钟(1929年)石英是一种矿物,当电流通过它时,它每秒钟振动32768次。今天,大多数的钟表都有一块石英晶体。许多钟表使用数字代替了钟面。 8、原子钟(1949年)原子钟是最精确的。这种时钟在37万年里快慢误差不会超过1秒。原子钟以铯原子的振动为基础,铯原子的振动速率是每秒9192631770次。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数字科学馆-古代测量时间的方法我 有块 5200的显卡 不知道是哪坏了 就是开不了机 老是报错 但是显卡又看不出 是哪烧了 请问 怎么 测量 排查?1、漏刻2、简介漏刻是我国最古老的测时设备。漏,是漏水的壶,借助水漏出的多少来计量时间的流逝,是守时设备;刻,是带有刻度的标尺,用来标明漏水所反映的具体时间,是报时设备。将漏和刻结合起来,就产生了测时设备——漏刻。据梁代的《漏刻经》称,漏刻起源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先有漏后有刻,即起初以漏多少壶来计量时间,这样十分麻烦且计时难以准确,于是节制漏水速度并在壶壁上刻有标志的漏壶就出现了。从记载和考古证明,严格意义上的漏刻起用于汉代。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称:“漏,以铜(铜壶)受水;刻节,昼夜百刻。”由此推知,汉代是以刻来计时的,当时的一刻略小于I5分钟,这与今天我们称15分钟为一刻钟有一定的联系。3、发展历程漏刻又称水钟。在机械钟没有出现以前,它一直是宫廷测时的主要设备。在汉代,出现了带有补偿壶能保持恒定水压的漏刻。张衡时,将有虹吸管的漏刻与浑天仪连接起来,制造出了自动水运浑天仪。唐代,一行和尚还把漏刻改造成能自动报时的“自鸣钟”。到了宋代,燕肃利用漫流原理制造出莲花漏,才使漏刻的制造形成定式,并沿用了数百年。参考资料:http://www.mlr.gov.cn/kpyd/chjw/201203/t20120315_1073861.htm日晷 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又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 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使用时,观察日影投在盘上的位置,就能分辨出不同的时间。日晷的计时精度能准确到刻(15分钟)。漏壶(漏刻)即用一个在壶底或靠近底部凿有小孔的盛水工具,利用孔口流水使铜壶的水位变化来计算时间。 我国发明的铜壶滴漏比外国制作的滴水计时器要早的多,应用也普遍,成为历代计时的重要工具。圭表是一种既简单又重要的测天仪器,它由垂直的表(一般高八尺)和水平的圭组成。它利用了立竿见影的道理来测量日影长度。主要功能是测定冬至日所在,并进而确定回归年长度。此外,通过观测表影的变化可确定方向和节气。火计时烛光计时
7,解释一下周易
《周易》是一部中国古哲学书籍,是建立在阴阳二元论基础上对事物运行规律加以论证和描述的书籍,其对于天地万物进行性状归类,天干地支五行论,甚至精确到可以对事物的未来发展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
http://baike.baidu.com/view/2693.htm一、八卦图的自然作用
1、八卦图,是历法图;《易传》第六章讲得很清楚,仔细阅读即可明白。我按传统的图形和易传的指点,做以下标注:
乾:三连,位:正北,数:1,3;春(成像)
震:仰盂,位:东南,数:9;惊蛰
坎:中满,位:正东,数:7;夏(洪泛)
艮:覆碗,位:东北,数:5;(夏至)
坤:六断,位:正南,数:2、4;秋(成形)
巽:下断,位:西北,数:10;(季风)
离:中虚;位:正西,数:8;冬(近迁)
兑:上缺,位:西南,数:6;大雪(备藏)
2、乾,形天意乾;坤,形地意坤,自然和精神合而为道。(《易传》第一章意会)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字序排列的依据。
3、一卦间1.5时辰,日晷循环一周12小时,月晷循环一周12小时,合为一日;晷旋90转,年刻跨一卦间,两卦间为一季、合三个月,年刻旋一周为一年,12个月,共计360天,日月晷差5日有余、6日不足,以闰月弥补。
4、表示数字。组合原则:乾卦的第一个爻表示1,第二爻表示3,第三爻表示5。三阳爻组合表示3,坤卦的每一个爻都表示2,艮卦表示5、兑卦表示6、坎卦表示7、离卦表示8、震卦表示9、巽卦表示10。
5、表示方位。乾北坤南,坎东离西,兑西北,震东北,巽西南,艮东南。
6、把八卦当做一个球体空间来排列,乾坤是意不占位,半球的直径截面内接正六边形可以排列其他的六个卦。正北和正南是南北极。十有八变,八卦六位。
二、八卦图的社会作用
通过卜筮完成民意表决,帮助首脑人物抉择
1、选举首脑和公众协议的表决方式
2、重大事件多项选择的议定方式
3、将卜筮结果作为事件进行的先决条件
三、数学思索
1、两个不同元素堆中,任意取三个为一组,最多可以排列几种情况。
2、从2n+m和2m+n个元素中取出3个元素进行排列的2种情况。
3、再加上同质元素本身的组合。一共八种。周文王初始八卦图。 “周”的解释:
东汉郑玄《易论》,认为“周”是“周普”的意思,即无所不备,周而复始。而唐代孔颖达《周易正义》认为“周”是指岐阳地名,是周朝的代称。有人认为《易经》流行于周朝故称《周易》,亦有人依据《史记》的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认同《易经》乃周文王所著。然而在几种较早期的文献,例如《论语》、《庄子》、《左传》却只称《易经》为《易》,“周易”之名最早见于《周礼》;然而《周礼》的年代,学者还有争议。所以,就文献而言,“周”应该是后来加上去。若以《周礼》的系统来看,《三易》的名称皆无朝代名,所以《周易》的“周”解释为“周普”和其它两种占筮书,比较能够相应。然而夏代是否有《连山》、商代是否有《归藏》也都还是问题。两书很可能也是“古史积累说”所言的现象。所以比较肯定的是,《易经》或《周易》原来只称为《易》。
“易”的解释:
1.易由蜥蜴而得名,为一象形字,此说出自许慎《说文解字》;而蜥蜴能够变色,俗称“变色龙”,所以“易”的变易义,为蜥蜴的引申义。
2.必须指出,理解西周之“易”,理当以西周礼乐制度的变革为条件。礼指从容之节,易即雅乐,都是统治阶级驾驭黎民百姓,维护宗法制度的手段和工具。《周易》保存了西周钟鼓“交响乐”的框架规制,钟鸣鼎食在西周的底层社会是难以想象的。
3.日月为易,象征阴阳。
4.日出为易。陈鼓应认为这个意思,也是“干”的本义。
5.易是占卜之名。
6.变易、变化的意思,指天下万物是常变的,故此《周易》是教导人面对变易的书。
7.交易,亦即阴消阳长、阳长阴消的相互变化。如一般的太极图所显示的一样。
8.易即是“道”,恒常的真理,即使事物随着时空变幻,恒常的道不变。《系辞传》:“生生之谓易”。(生生不息,义似“生命的意义在创造宇宙继起之生命”,体会生命之美、日新又新。)
在《周礼》“太卜”的记载中,亦有《三易》的说法;《三易》是指《连山》、《归藏》和《周易》,三个不同朝代的占筮书。据说“连山”是夏朝的占筮书,“归藏”是殷商的占筮书,“周易”是周朝的占筮书。而现在说的《周易》本身不是道教的书籍,道教是出自与农民起义军的组织五斗米道,为了秘密传播假托春其战国时期的老子为鼻祖,以周易等古书为经典,而《周易》和老子相差千年.东汉郑玄的著作《易论》认为“易一名而含三义:简易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这句话总括了易的三种意思:“简易”、“变易”和“恒常不变”。即是说宇宙的事物存在状能的是1)顺乎自然的,表现出易和简两种性质;2)时时在变易之中;3)又保持一种恒常。如《诗经》所说“日就月将”或“如月之恒,如日之升”,日月的运行表现出一种非人为的自然,这是简易;其位置、形状却又时时变化,这是变易;然而总是东方出、西方落这是“不易”。
而《易经》的“经”是指经典的著作。儒家奉《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为《五经》。如同前文所说,“经”是后来为了尊称这些书,而加上的称呼,原来《五经》只称为《易》、《诗》、《书》、《礼》、《春秋》。有人认为《易经》流行于周朝故称《周易》,亦有人依据《史记》的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认同《易经》乃周文王所著。然而在几种较早期的文献,例如《论语》、《庄子》、《左传》却只称《易经》为《易》,“周易”之名最早见于《周礼》;然而《周礼》的年代,学者还有争议。所以,就文献而言,“周”应该是后来加上去。若以《周礼》的系统来看,《三易》的名称皆无朝代名,所以《周易》的“周”解释为“周普”和其它两种占筮书,比较能够相应。然而夏代是否有《连山》、商代是否有《归藏》也都还是问题。两书很可能也是“古史积累说”所言的现象。所以比较肯定的是,《易经》或《周易》原来只称为《易》。
谁能解释得了,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的文人骚客,会大言不惨的解释…它给字一样越描越丑…自己领悟呗…
文章TAG:
月晷 古代 古代人 发明 月晷 填
大家都在看
-
怎么订90周年纪念币,第一批建军币预约时间表
2023-03-07
-
中行纪念币5元,中国银行推出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纪念币
2023-03-07
-
2016年度纪念币,中国央行推出2016年农历新年纪念币
2023-03-07
-
台币纪念币,中华民国100周年台币流通纪念钞100元
2023-03-07
-
2015版熊猫金银纪念币,发行价是多少?
2023-03-07
-
丁酉年生肖纪念币价格,12生肖纪念币一元本月售价2980元
2023-03-07
-
各个国家纸币纪念币价格表,100元纪念钞发行时间表
2023-03-07
-
福字纪念币中国银行,中国银行推出生肖卡兑换纪念币服务
2023-03-07
-
孙中山纪念币帆船版拍卖价格,中国各地开始铸造中华民国纪念币
2023-03-07
-
孙中山开国纪念币图案,民国孙中山开国纪念币一元文武双全
2023-03-07
-
孔雀纪念币,2016年熊猫金币和敦煌石窟金币再获奖
2023-03-08
-
中国投资纪念币大系,新中国成立以来发行了哪些纪念钞
2023-03-08
-
纪念币面值等于价值吗,没有人会按面额使用纪念币是纪念奖牌!
2023-03-08
-
丁卯年铜纪念币,中国央行推出虎年预约时间纪念币
2023-03-08
-
民国半元纪念币,孙小头创始纪念币价格最高有望突破300万
2023-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