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景王九年是什么年份

东周/春秋 周景王九年 是公元前536年
公历:1994年8月15日 星座:狮子座

周景王九年是什么年份

2,数典而忘祖发生在什么时代

周景王十八年(鲁昭公十五年,公元前527年)
【出 处】 先秦·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五年》:“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

数典而忘祖发生在什么时代

3,周景王之无射也中之的意思

“的”
这是古汉语里最典型的判断句式,它相当于现代汉语“……是……”。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释义:那噌吰的声音,象是周景王的无射钟发出的钟声啊。 希望帮到你哦!~

周景王之无射也中之的意思

4,食言而肥 数典忘祖 的主角是谁

食言而肥的主人公是鲁国大夫孟武伯 数典忘祖的主人公是晋大夫籍谈和周景王春秋时,鲁国大夫孟武伯,说话一贯无信,鲁哀公对他很不满。有一次,鲁哀公在五梧举行宴会,孟武伯照例参加,有个名叫郭重的大臣也在座。这郭重长得很肥胖,平时颇受哀公宠爱,因而常遭孟武伯的嫉妒和讥辱。这次孟武伯借着向哀公敬酒的机会,又向郭重道:“你吃了什么东西这样肥胖啊?” 鲁哀公听了,很觉厌恶,便代替郭重答道:“食言多也,能无肥乎!”这句话分明是反过来讽刺孟武伯惯于说话不算数,而且在宴会上当着群臣之面,出于国君之口,孟武伯顿时面红耳赤,感到万分难堪。 “食言而肥”这个成语就是从此而来,形容说话不算数,不守信用,只图自己便宜。若表示坚决履行诺言,说话一定算数,即为“决不食言”。 《左传·昭公十五年》载:周景王十八年(鲁昭公十五年,公元前527年),晋大夫籍谈出使周王室。宴席间,周景王问籍谈,晋何以无贡物,籍答道,晋从未受过王室的赏赐,何来贡物。周景王就列举王室赐晋器物的旧典来,并责问籍谈,身为晋国司典的后代,怎么能“数典而忘其祖”,也就是说列举古代的典制而忘了祖先的职掌呢?

5,商圣范蠡是什么样的人

他出身贫寒,但聪敏睿智、胸藏韬略,年青时,就学富五车,上晓天文、下识地理,满腹经纶,文韬武略,无所不精。然纵有圣人之资,在当时贵胄专权、政治紊乱的楚国,范蠡却不为世人所识。   周景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吴国和越国发生了槜李之战(今浙江嘉兴),吴王阖闾阵亡,因此两国结怨,连年战乱不休,周景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年),阖闾之子夫差为报父仇与越国在夫椒(今江苏太湖中洞庭山)决战,越王勾践大败,仅剩5000兵卒逃入会嵇山。范蠡遂于勾践穷途末路之际投奔越国,“人待期时,忍其辱,乘其败……”“持满而不溢,则于天同道,上天会佑之;地能万物,人应该节用,这样则获地之赐;扶危定倾,谦卑事之,则与人同道,人可动之。” 他向勾践慨述“越必兴、吴必败”之断言,进谏:“屈身以事吴王,徐图转机。”。被拜为上大夫后,他陪同勾践夫妇在吴国为奴三年,“忍以持志,因而砺坚,君后勿悲,臣与共勉!”   三年后归国,他与文种拟定兴越灭吴九术,是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为了实施灭吴战略,也是九术之一的“美人计”,范蠡亲自跋山涉水,终于在苎萝山浣纱河访到德才貌兼备的巾帼奇女——西施,在历史上谱写了西施深明大义献身吴王,里应外合兴越灭吴的传奇篇章。范蠡事越王勾践二十余年,苦身戮力,卒于灭吴,成就越王霸业,被尊为上将军。

6,孔子的父亲是谁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母亲叫颜征在。 苌弘博学多才,知天文、识气象、精音律、通历法,常与周景王应对星象吉凶征兆。孔子久仰其才,于周敬王二年(公元前518年)前往周国,专门造访苌弘,对韶乐与武乐之异同和不解之处而虚心求教。还有个老师是师襄。师襄是春秋时期的一位古琴家,在卫国做乐官。其实,让他更加出名的还是孔子,因为他是孔子的老师。 大约在公元前496年时,孔子离开鲁国到了卫国,听说师襄是一位音乐家,便拜其为师,学习琴曲《文王操》。其实孔子的理论 三人行必有我师 所以就算一个小孩子也可以说是他的老师 老子是他的一字之师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叔梁”是字,“孔”是他的姓,按照现代人的叫法,应该是孔纥,但史料上都习惯称他为 “叔梁纥”。 叔梁纥曾是个将官,在当地很有些名气,因为他立过两次战功。 他的父亲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母亲叫颜征在。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又娶颜征在。当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 据考证,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其子木金父为避灭顶之灾逃到鲁国的陬邑,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

7,周景王铸大钱全文

(原文) 景王二十一年①,将铸大钱②。单穆公曰③:“不可。古者,天灾降戾,   于是乎量资币,权轻重,以振救民。民患轻,则为作重币以行之,于是乎有 母权子而行,民皆得焉。若不堪重,则多作轻而行之,亦不废重,于是乎有 子权母而行,小大利之。   “今王废轻而作重,民失其资,能无匮乎?若匮,王用将有所乏,乏则 将厚取于民。民不给,将有远志,是离民也。且夫备有未至而设之,有至而 后救之,是不相入也。可先而不备,谓之怠;可后而先之,谓之召灾。周固 羸国也,天未厌祸焉,而又离民以佐灾,无乃不可乎?将民之与处而离之, 将灾是备御而召之,则何以经国?国无经,何以出令?令之不从,上之患也, 故圣人树德于民以除之。   “《夏书》有之曰④:关石和钧⑤,王府则有。《诗》亦有之曰⑥:   瞻彼旱麓,榛楛济济⑦。恺悌君子,干禄恺悌。夫旱麓之榛楛殖,故君 子得以易乐干禄焉。若夫山林匮竭,林麓散亡,薮泽肆既,民力雕尽,田畴 荒芜,资用乏匮,君子将险哀之不暇,而何易乐之有焉?   “且绝民用以实王府,犹塞川原而为潢污也,其竭也无日矣。若民离而   财匮,灾至而备亡,王其若之何?吾周官之于灾备也,其所怠弃者多矣,而 又夺之资,以益其灾,是去其藏而翳其人也。王其图之!” 王弗听,卒铸大钱。 〔注释〕 ①景王二十一年:周景王二十一年(前 524 年)。②大钱:面值大的铸币。③单穆公:周大夫, 单靖公的曾孙。④《夏书》:此处所引不见于今本《尚书》。⑤关石:指称量的衡器。韦昭注云“言 征赋调钧,则王之府藏常有也。”⑥《诗》:此处所引出于《诗·大雅·旱麓》。⑦榛楛:韦昭注云 “榛,似栗而小。楛,木名。”   〔译文〕 周景王二十一年,准备铸造大钱。单穆公说:“不能这样做。古时候,   天灾降临,于是才统计财货,权衡钱币的轻重,以便赈济百姓。若百姓嫌钱 轻物重,就铸造大钱来行用,于是有大钱辅佐小钱流通,百姓都有得益。若 百姓嫌钱重物轻,就多铸小钱来行用,同时也不废止大钱,于是有小钱铺佐 大钱流通。这样,无论是小钱、大钱,百姓都不感到吃亏。   “如今陛下废除小钱而铸造大钱,百姓手头的小钱成了无用之物,能不 感到困窘吗?如果百姓困窘,陛下的财用将因此而缺乏,财用缺乏了就会设 法重敛于民。民众无法负担,将会萌生逃亡之心,这是在离散民众啊。国家 有防灾的措施,也有救灾的措施,互相不能替代。可以预加防范而不事先准   备,这是疏忽;用于事后应急的措施却在灾害前采用了,这是招灾。周王朝   已经是弱国了,上天接连不断地降灾,而陛下又要离散民众来助长灾难,这 样做恐怕不行吧?应该与民众和睦相处却要离散他们,可以预防的灾害却要 把它招来,这样还怎么治国?治国无方,凭什么下达政令?政令不被听从, 是君主的忧患,所以圣人施予百姓恩德以消除不服从政令的隐患。   “《夏书》中说:赋税均平,王室的库藏才会充盈。《诗》上也说:   看那旱山的脚下,长满了茂盛的林木。平和欢愉的君子,平和欢愉地收 获。旱山脚下的林木茂盛,所以君子能平和欢愉地得到禄米。如果山林匮 竭,林麓散亡,湖泊干涸,民力凋蔽,农田荒芜,财用缺乏,君子连忧虑危 亡都来不及,哪有什么安祥欢乐可言呢?   “用搜刮民众的财产来充实王室,如同堵塞河流的源头来蓄积水池,很 快就会导致干涸。如果百姓离散而财用匮乏,灾害降临又无防备,陛下将怎 样办呢?我们周室的官员对于预防灾害,所疏漏的地方已经很多了,现在又 要侵夺民众的资财来助长灾祸,这是抛弃善政而置民于死地啊。君王可要仔 细酌酙啊!” 周景王不听劝阻,结果还是铸了大钱。

文章TAG:周景王  九年  是什么  什么  周景王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