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跋是什么意思解释

含义:1. 题,指写在书籍、字画、碑帖等前面的文字;跋,指写在书籍、字画、碑帖等后面的文字,总称“题跋”。内容多为品评、鉴赏、考订、记事等。清·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宾退杂识》:“仪徵相国既得《华山碑》四明本,又见长垣、华阴二本,因取三本所有题跋,编次成帙。”张天翼《新生》:“他还藏了一幅倪云林的山水,上面有张廷济的题跋。”题写歀语2 .泛指为文物器具所作的品题、题记。《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这件东西(玛瑙杯)竟成了一段佳话,不可无几句题跋以志其盛。”3. 题写跋语。清·昭连《啸亭杂录·钱辛楣之博》:“在上书房时,质庄王尝获元代蒙古碑版,体制异於今书,人皆不识,因询章嘉国师,倩其繙译汉文。因命吾题跋端末。”

题跋是什么意思解释

2,今人书房对联墨迹咬文嚼字上

近年上网浏览当代书法家书房联墨迹,时见其文辞似有可商榷之处。今选十余副乱弹于此,或有春秋责备贤者之意焉。 (以下书法作品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第一类:文字或有笔误 图一: 联语释文: 不拘乎山水之行,云阵皆山,月光皆水; 有得乎诗酒之意,花酣也酒,鸟笑也诗。 上联“不拘乎山水之 行 ”,似应为“不拘乎山水之 形 ”。所谓“云阵皆山”、“月光皆水”,都是在说形态。可能是笔误吧。 网上可找见赵之谦(1829-1884)先生所写的此联,贴来供大家参考: 图二: 联语释文: 经纬文武,帝砺河山。 下联“ 帝 砺河山”,应为“ 带 砺河山”,也可能是笔误。 “带砺河山”典出《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原文如下: 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砺,国以永宁,爰及苗裔。” 这几句是汉高祖给功臣们授予爵位、分封疆土时所立的誓言,大意是:即使黄河变得像衣带那样细,泰山变得像磨刀石那样小,分封给你们的疆土也不会改变,要子子孙孙一代代永传下去。 后来就用“带砺河山”表示:不管海枯石烂、沧海桑田,许下的诺言,都不会改变。 网上能搜到清代文人张廷济(1768-1848)书写的此联: 上图中,“ 带 ”的写法很像“ 帝 ”,估计作者将下联误以为“ 帝 砺河山”了。 图三: 联语释文: 九点好山楼上客,一溪秋水枕边声。 上联“ 九 点好山”,似应为“ 几 点好山”。“九点”“好山”好像也能讲通,但读起来多少有点别扭。古诗中常见“几处早莺争暖树”、“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这些句子中的“几处”、“几度”、“几枝”,都是指不确定的多数。而对具体的数量呢,则没有那么在乎。 改成“几”后,大家读一读看 几点好山楼上客,一溪秋水枕边声。 这一联写的是山居之美—— 白日里倚栏而望,几点青山,相对无言,恰似主客。让人不由得想起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或者辛弃疾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到了夜里,往床上一躺,万籁俱寂,四周静悄悄的,只有那山间的一溪秋水呀,汩汩潺潺,伴我入眠。 这十四个字,看似平平淡淡,但平中见奇,意境悠远……也堪称难得的佳构。 如果觉得“枕边声”有点平淡的话,还可以继续改为: 几点好山楼上客,一溪秋水枕边歌。 图四: 联语释文: 春庭草色和烟暖,午夜书声待月寒。 下联“午夜书声 待 月寒”,似应为“午夜书声 带 月寒”。 “午夜书声 待 月寒”好像有点讲不通——文人书生午夜读书,可能会因为陶醉于书中内容而不觉夜的寒冷,但要说专门在“等待”月夜的寒冷,那就不免矫情了。 而“午夜书声 带 月寒”呢,则表示——郎朗书声被冷冷月色所笼括,虽曰清苦,亦是人生一乐。常说的“寒窗苦读”,也就是这个意思。古诗中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凤吐流苏带晚霞”等等,其中的“带”,和这里的意思都差不多。 改成“带”后,大家不妨读来比较一下: 春庭草色和烟暖,午夜书声带月寒。 图五: 联语释文: 花木清香庭院翠,琴书雅趣画堂山。 下联“琴书雅趣画堂 山 ”,以“山”对“翠”,词性不对,意思也讲不通,应为“琴书雅趣画堂 幽 ”,也可能是笔误吧。 图六: 联语释文: 清潭三尺竹如意,宴作一支松养和。 上联中的“ 潭 ”、“ 作 ”,好像都是笔误。大家看看下面这首诗: 拂衣归憩旧烟萝,钟鼎山林竟孰多。 眼看空花皆是幻,心同古井肯重波。 清谈三尺竹如意,宴坐一枝松养和。 我亦行抛簪笏去,从君春日晒渔蓑。 这是宋代文学家汪藻(1079-1154)的一首七律。 据传清代书法家梁同书(1723-1815)曾摘其中“清谈三尺竹如意,宴坐一枝松养和”两句,写为一联(网上未搜见墨迹)。其意思大致是: 我的日子过得恬淡平静——有时候与朋友清谈玄理,手中拿着三尺长的竹如意;有时候独自一人静坐无言,与苍松虬枝相伴,安养天地太和。 这里的“竹如意”,是魏晋士人清谈时常用的道具。最初是用来挠痒痒的,也就是现在的“痒痒挠”——你想呀,人要身上痒的时候,有人或有个物件给你挠一下,那甭提有多舒服了。“如意”,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后来这个“如意”越做越精巧,材质也非金即玉,据说清代皇帝选皇后时,对于如意的秀女,也是赐予“如意”、表示选中。 魏晋士人清谈时,常用的道具还有麈zhǔ尾。麈zhǔ尾也就是拂尘,可以掸尘土,也可以驱蚊蝇。 到了后来,这两种道具逐渐被折扇取代了。折扇在明代以后广泛流行,它不仅可以清风送爽,还可以作画题诗,又轻巧便于携带,所以就成了文人的标配。常言道:武士一把剑、文人一把扇,就是这个意思。 这里的“宴坐”,可不是“在宴席上坐”,而是指独自闲坐、静坐。据南怀瑾先生讲:静坐修禅本应称为“宴坐”,“打坐”只是通俗的说法。这两句诗的作者汪藻是宋代文人,据记载静坐修禅在宋代文人中非常流行,苏东坡的诗文中就多次提及。 这一联曾以讹传讹,出现过多种版本(如下两图): (释文:清 潭 三尺竹如意,宴坐一枝松养和) (释文:清 潭 三尺竹如意,宴坐一枝松养 如 ) 那为什么这么多人都将“清 谈 ”误以为“清 潭 ”了呢?我估计有两点原因: 一是因为梁同书先生的墨迹可能写的是“清 谭 ”,大家把这个“言字旁”的“ 谭 ”、误以为“三点水”的“ 潭 ”了,给搞混了。这个“言字旁”的“ 谭 ”,本义是“深入交谈”(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菜根谭》、《天方夜谭》)。魏晋士人清谈时,最讲究玄妙高远,当然需要“深入交谈”了。因此,梁同书先生的墨迹若写为“清 谭 ”,应该更恰当。 二是“清 潭 三尺竹如意”好像也能讲通——三尺深的清潭之中,竹子郁郁葱葱,长得很快活、很如意。当然,要这样理解的话,不仅和下联对不上,而且和本义也相差十万八千里了。 第二类:语义似乎不通 图七: 联语释文: 一曲玉箫明月夜,半帘梅影好风移。 下联讲“好风”将“梅影”“移”来,好像讲不通。要说“风”呀,写成“半帘梅影好风摇”才更恰当。不过,这样一“摇”,大煞风景,一点诗意也没有了。 元好问先生有句云“一帘花影月移来”。此联这样改一下或许更好: 一曲玉箫风和远,半帘梅影月移来。 翻译成现代文,大致是这样的: 宁静的夜晚,玉箫吹奏的名曲、由清风应和着越飘越远、弥漫天际。当我正听得入神之时,偶尔低头,又见竹帘上映衬出疏淡的梅花,原来今夜的月色,也是这么的美呀。 上联讲声,下联讲色,上联有大境界,下联见小清新。 图八: 联语释文: 山为吾友并肩立,水作琴心携手行。 大家看这一联,上联中,“山”作为“吾友”可以和我“并肩立”,这个很形象。下联中,将叮咚的溪流比作琴声,而且拟人为“琴心”,这个也很好。但是,“携手”就有点不搭调了,不管是“水”,还是“琴心”,都没法和人“携手”的。 此联这样改一下或许更好: 山为吾友并肩立,水似琴心一路同。 唐人李华(715-766)有一首七绝《春行即兴》,与这里的下联隐隐然有相通之处: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未完待续) 下一篇: 今人书房联墨迹咬文嚼字(下)

今人书房对联墨迹咬文嚼字上

3,第一章张姓宗祠通联略考

张姓宗祠通联略考 九居世泽; 百忍家声。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唐代张公艺事。张公艺,字千禄,张氏第一百一十一世祖,九世同居,高宗封禅泰山,过其宅,问本末,公艺书“忍”字百余以进。 西都十策; 金鉴千秋。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曹州冤句人张齐贤,字师亮,少年时孤贫勤学,有远大志向。宋太祖到西都,他以布衣身份上十策。太宗时中进士,历官大理评事、左拾遗、江南西路转运使、代州知州、吏部侍郎、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 下联典指唐代大臣、诗人张九龄,字子寿,韶州曲江人。长安年间进士,任右拾遗,开元年间议设十道采访使,玄宗殆于政治,他常评论得失,后因李林甫谗言罢相。所作《感遇诗》,抒怀感事,以格调刚健著称。著《千秋金鉴录》、《曲江集》。 图传百忍; 鉴著千秋。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张公艺事。 下联典指唐代张九龄著《千秋金鉴录》。 仑奂善颂; 孝友传芳。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晋朝献文子成室,张老颂曰:“美哉仑哉!美哉奂焉!” 下联典指周朝张仲,性孝,与尹吉甫为友,流芳百世。 烟波徒钓; 横渠理学。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张氏宗祠太原堂联。 上联典指唐代张志和隐于江湖,自称“烟波钓徒”。 下联典指北宋张载,居郿县横渠镇,精研理学,世称“横渠先生”。 齐家公艺; 治国子房。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张公艺事。 下联典指汉初大臣张良,字子房,城父人。为复韩国,狙击秦始皇,未遂,逃匿于一邳,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后为刘邦谋士,佐其灭秦楚。汉朝建立,封留侯。 渔阳惠政; 江左清才。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渔阳太守张堪,字君游,宛人,少年时称为“圣童”。光武初年拜郎中,任渔阳太守,功课农桑,捕击奸猾,受百姓爱戴。在郡八年,匈奴不敢犯塞。去职之日,乘折辕车布被囊而已,百姓歌之。 下联典指晋代文学家张翰,字季鹰,吴郡人。性至孝,有清才而善文章,纵任不拘,时人号为“江东步兵”。齐王司马囧执政时,为大司马东曹掾。 紫光烛剑; 黄石授书。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晋大臣、文学家张华,字茂先,范阳方城人。三国魏时,官佐著作郎、中书郎等,入西晋,官至中书令(宰相),加散骑常侍。排除异议,力劝武帝定灭吴之计。惠帝时,历官侍中、司空,封壮武郡公。诗作委婉艳丽,也有感慨忧时之作,著《博物志》。据说晋武帝时,斗、牛(星座名)间常有紫气,张华曾问通纬象的雷焕,雷焕说:“宝剑之气冲到天上了。”后果然掘得龙泉、太阿两剑。 下联典指汉初大臣张良事。 簪缨七叶; 邦友千秋。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大臣张安世,字子孺,杜陵人。昭帝时任右将军、光禄勋,封富平侯。昭帝死,与大将军霍光定策立宣帝,为大司马。 下联典指周代贤臣张仲,以孝养父母、友爱兄弟闻名,与尹吉甫为友。《诗经?小雅?六月》有句:“侯谁在矣?张仲孝友。” 阀阅传京兆; 声名重曲江。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张姓郡望:京兆。指襄阳郡,在今湖北襄阳西,为张姓望族之一。 下联典指唐代诗人张九龄事。 梧雨凤苞润; 松风鹤韵高。 ——张问陶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采用清代诗人张问陶(1764—1814年)自题联。张问陶,字钟冶,号船山,善书画,四川遂宁人。 泉源在庭户; 世界接人天。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采用陕西省紫柏山张良庙联。 八德忠列上; 百忍孝为先。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唐代张公艺事。 落日平原纵马; 秋风古道题诗。 ——张大千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采用现代国画家张大千撰书联。 宴列琼林之首; 胪传鼎用之中。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张信、张异、张怵、张懋修、张以诚五状元。 下联典指明代张显宗、张春、张修嗣三榜眼。 世守百忍之训; 家垂两铭之风。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南平峡阳镇张氏宗祠“百忍堂”联。据《南平县志》记载:张元洛在闽南当官,一天审案,被告是个女人,升堂时女人把口水吐在张元洛脸上……张元洛把口水擦了,然后坐下来慢慢审,最后使她心服口服。张家世守百忍家训,后来出了许多人才。祠堂门楼上的砖雕,便是“一门三进士”:三个骑马的人,前面鸣锣开道,后面撑伞避雨,栩栩如生。 弓力千钧东风劲; 长空万里北斗明。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鹤顶格拆字联,上下联句首嵌入“弓”、“长”,合为张。 一林松月多诗兴; 千里云烟入画图。 ——张子祥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采用清代词人、画家张子祥撰书联。 将军更解神谶字; 太史合书大有年。 ——张廷济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采用清代书法家、诗人张廷济(1768—1848年)自题联。张延济,字叔未,浙江嘉兴人。 诗成掷笔仰天笑; 酒醋拔剑斫地歌。 ——张大千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采用现代国画家张大千自题联。 独爱诗篇超物象; 只因山水与精神。 ——张耒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采用宋代诗人张耒诗句联。张耒,熙宁进士,有《张右史文集》。 拣茶为款同心友; 筑室因藏善本书。 ——张廷济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采用清代书法家、诗人张廷济自题联。 文名旧许高清汉; 仙籍新题近赤松。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九居世泽传名远; 百忍家声播惠长。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唐代张公艺事。 二酉发祥登北榜; 三公接武振淮滨。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阜阳张氏宗祠联。 上联典指张鹤鸣、张鹤腾兄弟在明万历年间进士及第。 下联典指张鹤鸣官至兵部尚书,二弟张鹤腾官刑部主事、云贵副使,三弟张鹤龄官至户部员外郎。 九世居后添吉庆; 百忍堂前古泰和。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湖南台前张氏宗族联。 功成百雉留怀远; 泽溥三农乐凤翔。 ——张溶川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定远池河镇张氏宗祠联。 上联典出张谨,字慎之,号敬轩,明天顺年间进士,官工部郎中,因修筑怀远县城有功升科道。 下联典指张国纪,字崇礼,号立斋,明代正德年间解元,官至凤翊知府,有善政。 南轩负公辅之望; 西铭为理学之宗。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宋学者张栻,字敬夫,号南轩,汉州绵竹人,曾任吏部侍郎兼侍讲,官至右文殿修撰,和朱熹、吕祖谦齐名,时称“东南三贤”。极力主张抗金,指斥时弊。著《论语解》、《孟子说》、《南轩集》。 下联典指北宋哲学家张载,字子厚,凤翔郿县横渠镇人,世称横渠先生,理学创始人之一。曾任著作佐郎、崇文院校书等职,讲学关中,其学派称为“关学”,其思想对宋明理学影响很大。著《正蒙》、《西铭》、《易说》。 鲲岛累迁昭祀典; 清河长出尚高风。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台湾义溪口张氏宗祠联。 上联典指张氏迁徙台湾。“鲲岛”,指台湾。 下联典指张氏郡望:清河郡。 兵书三卷桥边授; 忍字百篇家内藏。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张良事。 下联典指唐代张公艺事。 气味梅花馨此日; 风神杨柳忆当年。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南朝齐张绪事。 玉燕投怀,姓生燕国; 出尘慧眼,相赏风尘。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朝张说之母梦玉燕入怀,乃生张说。张说后封燕国公。 下联典指隋朝杨素侍妓张出尘,与李靖、张仲坚结为兄妹,号称“风尘三侠”。 正色立朝,声重千秋金鉴; 懿文华国,名高万选青钱。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大臣、诗人张九龄事。 下联典指唐代名人张旌,著《万选青钱》。 出使穷源,槎泛斗牛之畔; 劝农致富,民兴麦秀之歌。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张骞,汉中人。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秦汉武帝命出使大月氏、大宛、康居和大夏等中亚国家。途中两次被匈奴“拘留”,累积十一年。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匈奴内乱,始脱身归汉。 下联典指东汉渔阳太守张堪事。 千秋鉴、百忍箴,常留古训; 万选钱、两京赋,当读遗书。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唐代张九龄、张公艺事。 下联典出张鷟、张衡。张鷟,字文成,号浮休子,唐代文学家,深州陆泽人。上元年间进士,历任官监察御史、处州司仓、司门员外郎。作品通俗,当时颇为风行,有笔记《朝野佥载》、传奇小说《游仙窟》等。万选钱,即青钱万选,比喻文辞出众。据《新唐书?张荐传》记载:“员外郎员半千称张鷟文辞如青铜钱,万选万中,当时人称青钱学士。”张衡,字平子,东汉科学家、文学家,河南南阳人。曾在京城洛阳太学读书,研究文学和科学。两任掌管天文太史令,精通天文历算,创制世界上最早的浑象和候风地动仪。天文著作有《灵宪》,文学作品有《二京赋》、《归田赋》、《四愁诗》等。 报国精忠,赫赫英灵光俎豆; 传家至孝,绵绵世德衍蒸尝。 ——佚名撰?浙江天台县民主路张氏宗祠联 典指张世杰,南宋范阳(今河北涿县)人,与文天祥、陆秀夫齐名的民族英雄,在“守室危如累卵”情况下坚持抗元。景炎三年(1278年),在广东雷州湾岛上,与陆秀夫等人立赵为帝。不久移师崖山,历任少傅、枢密副使。翌年,联结千余艘大船与元军殊死决战。兵败后带十余艘战船突围,遇飓风舟覆,与长子舜德殉国。 a

第一章张姓宗祠通联略考


文章TAG:张廷济  题跋  是什么  什么  张廷济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