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枯荷听雨的出处

名字:枯荷听雨 出处:《古剑奇谭·琴心剑魄今何在》

枯荷听雨的出处

2,残荷听雨出自哪首诗

大诗人李商隐在《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里有“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的句子。

残荷听雨出自哪首诗

3,枯菏听雨是那句诗里的啊

留的残荷听雨声
鹧鸪天 隐隐秋寒桂子香,枯菏听雨小池塘。凭窗独坐残灯尽,却向人前寂寞藏。 当日誓,怎相忘,情痴至极是情殇。软红十丈何须度,驭马尘心梦做缰。

枯菏听雨是那句诗里的啊

4,留得枯荷听雨声全诗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唐代诗人李商隐写的七绝《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5,谁知道枯荷听雨是什么意思了

唐朝李商隐的诗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淅淅沥沥的秋雨,点点滴滴地敲打在枯荷上,声音凄清,错落有致。表达一种寂寥之情。
典出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崔雍崔兖》,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 枯荷听雨,表达了一种凄清的心境,远离家乡,如同离群索居,就连打在枯荷上滴答的雨声,都成了一种安慰。

6,枯荷听雨零落犹诗是什么意思

六月的时候,荷,蓬蓬勃勃、满目生机。那是一种铺张的壮锦,如人生最美的嘉年华,张扬、美丽、透亮、辉煌。若是躲在树下看满园的荷花在斜风细中摇曳的姿态,满池荷香,浸染心扉,便会萌生出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渔父》之心情;而秋雨绵绵时 ... ...【
秋雨绵绵时,听雨落枯荷的声音,就像一曲《乐府诗》中的古诗词,哀怨缠绵,又清雅动人。即使在没有荷塘的异乡,兀立在纸笔墨砚之间,当这行诗在唇齿之间氤氲不去时,那雨打枯荷发出的声亦会在耳畔回响。
在埋葬了一季又一季的孤单与寂寞中,荷,开了一生又一世!即使瞬息之间的悠然飘落,也是在水光的映照中璀璨,闪烁着动人的亮泽,在飘泊中摇曳着最后的妩媚,在穿越时光中寻求生命的真谛。其静美淡雅至极,若那清雨后的蜻蜓,若那暖阳后的蝴蝶,在翩翩飞舞中踩出一些流淌在池心中的韵律,在默默的芬芳香馥中轻抚落寂斑痕。即便花颜不在,却犹有馨香残留。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是摘自这首诗里所讲述的那种意境

7,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什么意思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意思是:秋空上阴云连日不散,霜飞的时节也来迟了。留得满地枯残的荷叶,好听深夜萧瑟的雨声。赏析:“秋阴不散霜飞晚”,又回到眼前景物,渲染气氛,烘托情绪。时令已届深秋,但连日天气阴霾,孕育着雨意,所以霜也下得晚了。天色一片迷蒙,本来就因相思而耿耿不寐的诗人,心情不免更加暗淡,而这种心情又反过来更增加了相思的浓度。  诗人是旅途中暂宿骆氏亭,此地近一段时期的天气,包括霜期之晚,自然是出之揣测,这揣测的根据就是“秋阴不散”与“留得枯荷”。这句一方面是为末句作铺垫(由于“秋阴不散”故有“雨”;由于“霜飞晚”故“留得残荷”),另一方面又兼有渲染气氛、烘托情绪的作用。  末句是全篇的点睛之笔,写诗人聆听雨打枯荷的声音和诗人的心情变化过程。诗人原来是一直在那里思念着远隔重城的朋友的,由于神驰天外竟没有留意天气的变化。不知不觉间,下起了淅沥的小雨,雨点点点滴滴地洒落在枯荷上,发出一阵错落有致的声响。诗人这才意外地发现,这萧瑟的秋雨敲打残荷的声韵竟别有一种美的情趣。枯荷给人一种残败衰飒之感,本无可“留”的价值;但自己这样一个旅宿思友整夜不眠的人,却因聆听枯荷秋雨的清韵而略慰相思,稍解寂寞,所以反而深幸枯荷之“留”了。“留”蕴涵有一种不期而遇的喜悦。而诗人“听”到的,也不止是那凄楚的雨声。枯荷秋雨的清韵,常人难解其中滋味。这单调而凄清的声音却又更增加了环境的寂寥,从而更加深了对朋友的思念。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_作者:李商隐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白话译文:竹丛里船坞深静无尘,临水的亭榭分外幽清。相思之情啊飞向远方,可却隔着重重的高城。秋空上阴云连日不散,霜飞的时节也来迟了。留得满地枯残的荷叶,好听深夜萧瑟的雨声。
意思:秋空上阴云连日不散,霜飞的时节也来迟了。留得满地枯残的荷叶,好听深夜萧瑟的雨声。拓展资料出处: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溪)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原文: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翻译:栏杆外溪水清清,远隔数城也要向君传递对君的相思之情,秋天阴霾之气萦绕不散的傍晚霜雪飞舞 留得枯荷听雨声。还有我在旁听着冷雨打叶声。赏析:这首诗虽然写了秋亭夜雨的景色,写得历历如画,但它并不是一首写景诗,而是一首抒情诗。“宿骆氏亭”所见所闻是“寄怀”的凭借,“相思”二字微露端倪,后两句暗藏彻夜不眠之意,诗人的思友之情暗寓其中,可以说是以景寄情、寓情于景的。诗的意境清秀疏朗,而蕴涵其中的心境又是极为深远的。
〕“枯荷”一般都写作“残荷”。原诗是借写景抒发其对朋友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感慨-在那阴霾沉罩不散,晚来霜飞的秋日黄昏里,水里的荷叶早已凋残,却仍留得几片枯叶供人聆听雨珠滴响的声音。 此句在原诗中,极为悲凉,有一种在无奈中挣扎的味道。抽离原诗来看,在萧瑟的秋日里,坐在荷花旁,荷池边,静静地听着雨点打枯荷的声音,别有一种冷清萧瑟的诗情。
原文】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  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  留得枯荷听雨声。  【翻译】  译诗:  竹林如屏,无纤尘,  青青栏杆,池水漾,  碧波澄,空际启思神,  遥想那,崔家兄弟,  城关叠叠,相隔阻重深。  散不尽,似愁秋云,  更那堪,晚来霜风凄紧,  留几扇,残叶败荷,  待秋雨,滴滴敲打——到天明。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赏析 李商隐少年早慧,文名早著,科第早登,然而,却在无意中陷入朋党争斗的旋涡中。于是接踵而至的便是一系列的不幸,这些不幸让他倍感人生早秀先凋的身世之苦。他的一生经历,颇多难言之痛,至闷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实在可谓“为情而造文”。因此,他的诗总显现出一种特别的“高情远意”,于一种假象的委婉中,寄寓一种深远的意韵。 《宿驼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就是这样一首很有情韵的诗作。 “竹坞无尘水槛清”,诗人起笔就以极为简练的笔调,勾画了驼氏亭的环境:水清、竹秀、亭静,这里一片的清幽雅洁。然而,也正是这幽静清廖的,远离了尘嚣的境地,牵引出诗人绵绵的相思。这种相思,了无痕迹地表现出清幽环境中诗人的孤寂;“相思迢递隔重城”,而地域的距离又是这样无情地阻隔了彼此的思情。诗人眼下所宿的驼氏亭与崔氏二兄弟居住的长安,远隔千山万水,诗人只能借助于风、于云,将自己的思念悠悠然地飘向远方长安,以求得寂寞中的慰藉,间隔中的契合了。 读李商隐的诗,常常会在无意中发现一个“隔”字。而这个“隔”字,孕育其中的则是无尽的“怨”和“恨”。“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风雨》),是友人之间无法沟通的怨;“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无题》),是情人之间天涯阻隔的恨;就是他写给妻子的那首极富盛名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同样也暗含着“隔”,那是情真意笃的夫妻之间无以剪烛夜话的惆怅和凄苦。这一个“隔”字,无疑还是诗人枯立于人世的写照,又正是这“隔”字,造成的太多的距离,成了诗人心灵深处的大痛。 “秋阴不散霜飞晚”,此时此刻,仰头望天,雨意已浓,一片迷蒙。这样的物景,给本就不够明朗的心境,投上重重的阴影,心境的黯淡,又为物景抹上了一层灰色。情与景,心与物浑然于一体。“留得枯荷听雨声”,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也是一直为后学所溢美的神来之笔。试想,淅淅沥沥的秋雨,点点滴滴地敲打在枯荷上,那凄清的错落有致的声响,该是一种怎样的声韵?枯荷无疑是一种残败衰飒的形象,偶尔的枯荷之“留”,赢得的却是诗人的“听”,而诗人“听”到的,又只是那凄楚的雨声。枯荷秋雨的清韵,有谁能解其中个味?那枯荷莫不就是诗人的化身,而那“雨声”也远不仅是天籁之韵了,或许它还是诗人在羁泊异乡、孤苦飘零时,略慰相思,稍解寂寥的心韵呀! 全诗紧紧扣住了诗题的“寄怀”,诗中的修竹、清水、静亭、枯荷、秋雨无不成了诗人抒发情感的凭藉,成了诗人寄托情感的载体。诗的意境清疏秀朗,而孕育其中的心境又是极为深远的。诗人虽然与友人“身隔”,而却无不在祈盼着“情通”,这或许就是诗人所说的一种“心有灵犀”吧。

文章TAG:枯荷听雨  听雨  出处  枯荷听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