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曹振镛是那的人

安徽歙县雄村

曹振镛是那的人

2,曹文正公

那不是曹文正公,而是曾文正公(指的是曾国藩)

曹文正公

3,歙县有姓曹的吗帮帮忙

你是哪人啥?历史名人曹振镛就是县人咯!还有我本人也是哈!

歙县有姓曹的吗帮帮忙

4,清代大臣曹振镛

曹振镛(1755—1835年),字俪生,号怿嘉,安徽歙县人。乾隆朝户部尚书曹文埴之子,魏武帝曹操之后。乾隆四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任翰林院编修,后升侍读学士。嘉庆初年,升少詹事,授通政使,累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首席军机大臣。道光初年,晋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兼上书房总师傅,又以平喀什噶尔功绩晋封太子太师,旋晋太傅,并赐画像入紫光阁,列次功臣之首。道光十五年卒,道光帝亲临吊丧,下诏褒恤,赐谥文正,入祀贤良祠,擢其次子曹恩濙四品卿。

5,请问清史稿中具体提到过曹振镛的哪些事迹

《清史稿》关于他的传记中只记载了这样几件鸡毛蒜皮的事。一是嘉庆召词臣宴禁中,曹振镛赋诗夺冠,嘉庆诏赐笔札。二是清宣宗下诏让天下文士直言进谏,群臣们积极响应。宣宗每天披阅堆积盈尺的疏奏,“甚以为苦”。曹振镛出了个主意,让宣宗以字体的好坏分出甲乙,不好的就不看了。宣宗采纳了这个建议,以至于百官后来上条奏时,都十分注意笔画的工整。这种风气的形成,自曹振镛始。曹振镛当了数任学政,三典乡试,四主会试。他不看考生才华如何,而在许多细小的地方百般挑剔。考生在用词上有犯忌讳之处,或字写错一个偏旁,就不予录取。这些事情做得都很顺应皇帝的心意,也就成了“功绩”。有个门生向曹振镛讨教为官的“决窍”,他回答道:“无他,但多磕头少说话耳。”多磕头,是唯上,“上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少说话,不轻易表态,即使非说不可,也要说得模棱两可,让人摸不到头脑,抓不住把柄。唐朝有个叫苏味道的宰相就传授过这种做官的“厚黑学”。他对人说,“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遣,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曹振镛深得苏味道的“模棱真传”,并运用得出神入化,不愧是苏模棱之后又一个“模棱宰相”。
你好!楼上有客~~~o(╯□╰)o小狼( ^_^ )/~~如果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6,历史上的父子宰相有几个

清三朝父子宰相曹文埴、曹振镛,特别是曹文埴、曹振镛父子,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到道光十五年(1835),历三代 皇帝。把持朝政75年,清王朝几乎有大半历史都在他们父子的影响之下。“四世一品坊”屹立在歙县雄村村首曹氏宗祠前,为乾隆褒奖曹文埴祖孙四代而敕建的。实则如列入曹振镛在内作为魏武帝(曹操)后裔嫡脉的新安曹氏即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绝无仅有的五世一品。
还有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时期的戴胄、戴至德两父子宰相,名显天下!
唐代有戴胄、戴至德两父子,为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时期的宰相!
汉代的曹操、曹丕父子 曹魏的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父子(曹魏后期,尚书台已经成为真正的宰相机构,尚书台长官也就成为事实上宰相,而司马父子当时就是“录尚书事”) 东魏的高欢、高澄父子,西魏的宇文泰、宇文觉父子(西魏叫做大冢宰) 唐代李吉甫和李德裕父子 清康、雍、乾三朝鼎盛时期,桐城出了一对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他们一位是太子恩师,一位配享太庙,均位达朝廷高端。 (清代无宰辅,大学士就算哈) 基本同一时期的蒋廷锡、蒋溥父子 翁心存和翁同龢父子勉强也算
清朝三对汉人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父子刘统勋、刘墉父子翁心存、翁同龢父子

7,求关于西递的历史背景以及文化特色与建筑的联系

西递走马楼 西递村呈船形,村中鳞次栉比的古民居建筑群,就像一间间船舱,组成大船的船体;昔日村头高大的乔木和13座牌楼,好比船上的桅杆和风帆;村周围连绵起伏的山峦,宛如大海的波涛;村前的月湖和上百亩良田簇拥着村子,恰似一艘远航的巨轮停泊在宁静的港湾里。 当来到西递村口,一座兴建于明万历六年(1578)的“胡文光牌坊”,俗称“西递牌楼”,高高耸峙在眼前。当时的西递人胡文光(1521-1593)登嘉靖乙卯科进士,先为江西万载县知县,后为胶州刺史,迁荆王府长史,授四品朝列大夫。因其政绩显著,皇帝遂愿准敕建这座石坊。 历史上,西递村头曾建有13座牌坊,大都为旌表孝子和贞节的。现仅存的胡文光牌坊是最雄伟最精致的,堪称明代徽派石坊的代表作。 位于胡文光牌坊西侧的“走马楼”,又称“凌云阁”,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相传当年西递首富胡贯三家族为迎接歙县的亲家、当朝宰相曹振镛的到来而突击营造的。现今的走马楼是依据当年的布局重新修复的,并与相邻的七哲祠遗迹共成一个景点。走马楼分上下两层,粉墙墨瓦,飞檐翘角。现走马楼内表演黄梅戏、抛彩球、茶道等节目。楼下有单孔石拱桥,名为梧赓古桥。西溪流水潺绕走马楼,穿桥而过,在这里可领略到“西递八景”之一的“梧桥夜月”美景。 桃李园和西园 沿着青石板路走进村中大路街,首先看到的民居景点为“旷古斋”。“旷古斋”堂名系今人给取的,寓广博古徽文化之意,由当代著名书法家刘炳森手书。 出瑞玉庭前行数步,便是“桃李园”。桃李园亦建于清咸丰年间,由正屋和庭院组成,系西递徽商胡元熙的旧居兼私熟蒙馆。正屋为三间三进二楼结构,前两进为两小套背向三间屋。二进楼上设有独特的“楼上井”,使整幢房屋光线充足,空气畅通。而且,楼上木雕扶栏板权作小姐相亲孔洞,供小姐偷偷观看来往家中的男青年,能否挑选到如意郎君。二三进之间用粉墙相隔,中间有门相通,门上有隶书“桃花源里人家”石刻横额。在通往街面的小门上,石刻有小篆“桃李园”三字门额,寓意“桃李满天下”。 出桃李园,就步入西园,与西园相邻,与东园通连的“三畏堂”,呈五间二楼结构,大厅高悬匾额“三畏”二字及跋,取“畏天命、畏圣旨、畏大人”之意。堂前轩敞,天井宽大。 天井和绣楼 西递古民居内大都设有“天井”,这是徽派建筑的一大特色。天井的设置,一般三间屋在厅前,四合屋在厅中,起到采光、通气诸功用。因过去徽商巨贾为了藏富防盗之需,其住宅大都建有高大封闭的屋墙,很少向外开窗。设置天井,把大自然融入屋中,使“天人合一”,足不出户,也可见天日。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商人以积聚为本,总怕财源外流,造就天井,可“四水归堂”,即四方之财如房顶上的雨水,汇集于天井内,不致于外流他家,俗称“肥水不外流”。 绣楼是大夫第主人利用正屋旁侧隙地,建起的一座临街阁楼,俗称“小姐绣楼”。飞檐翘角的绣楼,建筑别致,玲珑典雅。楼额木刻分别为清进士祝世禄手书“山市”和清代本邑书法家汪恩道隶书“桃花源里人家”,其中“源”字书写时,有意移一点于“厂”头上,益显整体美;尤其是“人”字,活脱脱像一位倾躯伸臂迎接小姐彩球的后生。楼下的小门户比正屋墙体缩进一大步,与主人自书石刻门额“作退一步想”相映照,耐人寻味,果真是“进也风流,退也潇洒”。求采纳
西递村落占地16公顷,该村东西长700米,南北宽300米。徽派建筑错落有致,砖、木、石雕点缀其间,至今尚保存古朴典雅的明清民居中124幢,大量的砖、木、石雕等艺术佳作点缀其间。整理开放有凌云阁、胡文光刺史牌坊、瑞玉庭、桃李园、东园、西园、大夫 第、敬爱堂、履福堂、青云轩、膺福堂、笃敬堂、仰高堂、尚德堂、枕石小筑、仁堂、追慕堂等民居古建筑。该村东西长700米,南北宽300米,保留有数百幢明清古民居,建筑和路面都用大理石铺砌,两条清泉穿村而过,99条高墙深巷使游客如置身迷宫。 青石牌坊 西递镇牌坊始建于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是三间四柱五楼的青石牌坊,峥嵘巍峨,结构精巧,是胡氏家族地位显赫的象征。村中康熙年间建造的“履福堂”,陈设典雅,充满书香气息,厅堂题为“书诗经世文章,孝悌传为报本”、“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的对联,显示了儒学向建筑的渗透。村中另一古宅为“大夫第”,建于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原用于观景,楼额悬有“桃花源里人家”六个大字。有趣的是,近人多将此楼当作古装戏中小姐择婿“抛绣球”所在,现已成为西递村举办此项民俗活动的场所。

文章TAG:曹振镛  那的  曹振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