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叶茂林爱谁

冯经燕!

叶茂林爱谁

2,面条是谁发明的

大自然与农民一起发明的
古代人发明的.而且能保证是中国古代人发明的.
我 能确定 不 是 你
歌唱大师卡鲁索出国多年,最想念的则是一碗意大利面条。所以面条是歌唱大师卡鲁索发明的!
是人发明的!
肯定是北方人,我们北方人做的面条最好了
应该有4000到5000年左右历史了 说句玩笑话,面条当然来自百姓家辛苦种地而来

面条是谁发明的

3,面条是源于中国么

面条,一种用谷物或豆类的面粉加水和成面团,之后或者压或擀制成片再切或压,或者使用搓、拉、捏等手段,制成条状(或窄或宽,或扁或圆)或小片状,最后经煮、炒、烩、炸而成的一种食品。 中国、阿拉伯及意大利都声称面条源于本国,但有据可考的关于面条的最早文字记录是东汉时期的中国。200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叶茂林在青海省民和县喇家遗址(约4000年前被地震掩埋)中发现了距今有4000多年历史的面条,长约50厘米,宽0.3厘米,由粟制成,2005年10月的美国《自然》杂志刊登相关论文。 中国的面条 港式的牛筋捞面在中国,最初所有面食统称为饼, 其中在汤中煮熟的叫“汤饼”,即最早的面条。汉刘熙《释名·释饮食》中有索饼;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记有“水引饼”,是一种一尺一断,薄如“韭叶”的水煮食品;唐朝又有称为冷淘的过水凉面;宋朝饮食市场上的面条品种达10种之多,丰富多彩,有插肉面、浇头面等;元朝出现了可以久存的挂面;明朝有制作技术高超的拉面,还有山西等地制作特殊的刀削面;清朝乾隆年间又有经过煮、炸后,再加入菜肴烧焖而熟的伊府面,这些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面条制品。 在古代中国,食品卫生条件较差,相对于其他食品而言,经过煮沸的面条最为洁净,可以大大减少肠胃疾病的发生,因此面条成为中国最常见的食品之一。由于制条、调味的不同,从而使中国各地出现了数以千计的面条品种,遍及各地。著名的面条有: 北京的炸酱面、龙须面; 山东的福山拉面; 济南的打卤面; 蓬莱的小面; 上海的阳春面; 西安的臊子面; 山西的刀削面; 兰州的清汤牛肉面(兰州拉面); 武汉的热干面; 四川的担担面; 广州的馄饨面(有馄饨、面线合成); 香港的捞面、车仔面、虾子面等; 台湾的担仔面、牛肉面等。 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以其为主食,南方多用其作早点。米粉,米线和河粉也是面条的种类。 另外美国加州牛肉面是中国流行的方便面条店。
是的.
是吧

面条是源于中国么

4,面条的历史喜欢吃面条的进来看看

你好! 一: 面条的起源: 面条是一种用谷物或豆类的面粉加水和成面团,之后或者压或擀制成片再切或压,或者使用搓、拉、捏等手段,制成条状(或窄或宽,或扁或圆)或小片状,最后经煮、炒、烩、炸而成的一种食品。 中国、阿拉伯及意大利都声称面条源于本国,但有据可考的关于面条的最早文字记录是东汉时期的中国。 200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叶茂林在青海省民和县喇家遗址(约4000年前被地震掩埋)中发现了距今有4000多年历史的面条,长约50厘米,宽0.3厘米,由粟制成,2005年10月的美国《自然》杂志刊登相关论文。 二: 面条的演变: 在我国,最初所有面食统称为饼, 其中在汤中煮熟的叫“汤饼”,也就是最早的面条。 汉刘熙《释名•释饮食》中有索饼;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记有“水引饼”,是一种一尺一断,薄如“韭叶”的水煮食品;唐朝又有称为冷淘的过水凉面;宋朝饮食市场上的面条品种达10种之多,丰富多彩,有插肉面、浇头面等;元朝出现了可以久存的挂面;明朝有制作技术高超的拉面,还有山西等地制作特殊的刀削面;清朝乾隆年间又有经过煮、炸后,再加入菜肴烧焖而熟的伊府面,这些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面条制品。 早期的面条有片状的、条状的。片状的是将面团托在手上,拉扯成面片下锅而成。到了魏、晋、南北朝,面条的种类增多。著名的有《齐民要术》中收录的“水引”、“馎饦”,“水引”是将筷子般粗的面条压成“韭叶”形状;“馎饦”则是极薄的“滑美殊常”的面片。 隋、唐、五代时期,面条的品种更多。有一种叫“冷淘”的过水凉面,风味独特,诗圣杜甫十分欣赏,称其“经齿冷于雪”。还有一种面条,制得有韧劲,有“湿面条可以系鞋带”的说法,被人称为“健康七妙”之一。 宋、元时期,“挂面”出现了,如南宋临安市上就有猪羊庵生面以及多种素面出售。及至明清,面条的花色更为繁多。如清代戏剧家李渔就在《闲情偶寄》中收录了“五香面”、“八珍面”。这两种面条分别将五种和八种动植物原料的细末掺进面中制成,堪称面条中的上品。 在古代中国, 食品卫生条件较差, 相对于其他食品而言, 经过煮沸的面条最为洁净, 可以大大减少肠胃疾病的发生, 因此面条成为中国最常见的食品之一. 由于制条、调味的不同,从而使中国各地出现了数以千计的面条品种,遍及各地。 三: 面条的种类: 著名的面条有:北京的炸酱面、龙须面;山东的福山拉面;济南的大卤面;蓬莱的小面;上海的阳春面;西安的臊子面;山西的刀削面;兰州的清汤牛肉面(兰州拉面);武汉的热干面;四川的担担面;广州的云吞面(有馄饨、面条合成);台湾的度小月担仔面等。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以其为主食,南方多用其作早点。米粉, 米线和河粉也与面条类似, 只是制作原料不同。香港的特色面食则包括捞面、车仔面、虾子面等。 谢谢!!
5000年

5,面条是中国发明的吗

面条的由来 我国的面条起源于汉代。那时面食统称为饼,因面条要在“汤”中煮熟,所以又叫汤饼。早期的面条有片状的、条状的。片状的是将面团托在手上,拉扯成面片下锅而成。到了魏、晋、南北朝,面条的种类增多。著名的有《齐民要术》中收录的“水引”、“馎饦”,“水引”是将筷子般粗的面条压成“韭叶”形状;“馎饦”则是极薄的“滑美殊常”的面片。 隋、唐、五代时期,面条的品种更多。有一种叫“冷淘”的过水凉面,风味独特,诗圣 [被屏蔽广告] [被屏蔽广告]杜甫十分欣赏,称其“经齿冷于雪”。还有一种面条,制得有韧劲,有“湿面条可以系鞋带”的说法,被人称为“健康七妙”之一。 宋、元时期,“挂面”出现了,如南宋临安市上就有猪羊庵生面以及多种素面出售。及至明清,面条的花色更为繁多。如清代戏剧家李渔就在《闲情偶寄》中收录了“五香面”、“八珍面”。这两种面条分别将五种和八种动植物原料的细末掺进面中制成,堪称面条中的上品。 青海省“史前面条” 为中国赢得“面条发明权” 2005-10-31 11:35:27 面条作为一种世界性的大众食品,很多国家都声称拥有面条的发明权,其中以意大利、阿拉伯和中国三家为主。最近,著名的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新石器晚期的小米面条》的论文,称中国考古学家在青海省[被屏蔽广告]的一个遗址中找到了距今约4000年的面条实物,面条“发明权”之争宣告终结。 2002年10月中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叶茂林带领工作人员在青海省民和县喇家新石器遗址上发现了一个倒扣着的碗,在碗形泥土的顶端,也就是原碗的底部位置上,赫然躺着一团鲜黄色的线状物,质地柔软,外表形似我们今天常吃的“拉面”,粗细相当均匀,直径只有约0.3厘米,长达50厘米。 论文的主要作者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吕厚远是中科院研究微体古植物学方面的专家,他说:“为了弄清楚这个面条的来历,我们主要检测了其中的两种物质:植硅体和淀粉。”植硅体是一种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充填到细胞中的二氧化硅矿物,不同植物细胞中植硅体的充填形态也不一样,可以长久保存不变化,能够比较精确地对植物进行分类。他说:“从植硅体的形态和结构来看,它只与我国西北地区种植的谷子、黍相似,并不是我们现在广泛食用的小麦。”从形态和光学特征上对比研究了“面条”中的淀粉,结论佐证了“谷子(小米)、黍原料说”。 吕厚远说,软体化石的保存极其困难,中国这碗面条能留下有赖于所在地的特殊遭遇。喇家毁于一次灾难性大地震,盛着面的碗倒扣在地上,窑洞塌下来,黄土覆盖上去。吕厚远说:“幸运的是碗倒扣在地上,使碗中的面条和碗底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间,不至于使面条直接承受压力而化为粉末,保持了最初的状态。”大地震后是大洪水,黄河带来的泥沙使喇家遗址连同那碗来不及食用的面条被密封在地下,直到4000年后才重见天日。 由于面条作为软体的极难保存的材料,长期以来世界上没有发现早期面条的直接证据,所有的论断皆来源于一些文字记载或壁画,时间也不过2000年左右。喇家遗址发现的这碗面条,不仅为中国人赢得了面条发明者的殊荣,也为新石器农业考古和古代食品文化研究提供了线索。
当然是的。

6,春暖花开140分集介绍分集剧情

电视剧春暖花开剧情介绍分集介绍 现代女性励志情感剧《春暖花开》讲述了一名留守女士叶晓薇的成长故事。讲述了叶晓薇的蜕变,历尽生活、感情的挫折,一个原本柔弱的女人被生活逼成了男人婆,这里面的辛酸,真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幸运的是她遇到了何正东,是这个男人让她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爱,让她又找回了女人的本色 剧名:春暖花开剧集:40集 编剧:彭三源 赵春羊 饰何正东       论坛李明启 饰岳大妈    倪虹洁 饰岳剑华  霍 璇 饰叶茂林   王 晴 饰苏 艳 电视剧《春暖花开》讲述了一个女人的蜕变: 一个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里被娇惯长大的少女;买房,购房,装修论坛,房产论坛7 一个将梦想和未来寄托于丈夫以至于毫不吝啬付出的妻子; 电视剧《春暖花开》剧照 春暖花开分集介绍:第三十四集房产论坛,装修论坛,业主论坛" S: |/ 叶晓薇还清了银行贷款,买了新车,何正东当司机,正当两人畅想幸福的时候,岳大妈打来电话,说岳剑明回国了,病的挺严重,希望叶晓薇能开车跟她去机场接人。岳剑明落魄的回来了,还带回来一个女儿。岳大妈求叶晓薇帮她照顾岳剑明。叶晓薇陪岳剑明去了医院检查,跟何正东说了岳剑明的情况,这时候岳洋接受不了这样一个爸爸。 洋洋心情不好,跑去找何正东,何正东没有劝他接受爸爸,而是告诉他男人最宝贵的品质就是责任感,洋洋是岳剑明的亲人,他只剩下洋洋了。 居叶晓薇耽误自己的工作,在岳大妈的请求下带岳剑明去医院复查,叶晓薇有时候想我凭什么帮他啊,我怎么就不能自私点,何正东笑她。 洋洋的妹妹要吃肯德基,岳大妈不懂,洋洋跑了很远去给她买,买回来她又不吃,岳剑明答应给她买牛奶,还没等给洋洋拿钱,洋洋已经跑出去把牛奶买回来。洋洋每天都到对面照顾爸爸。岳剑明一个人想了很多,看到洋洋这么懂事,他很后悔。春暖花开分集介绍:第三十五集 叶母见到晓薇帮岳剑明这么累,劝晓薇早点跟何正东结婚,别把自己耽误了。叶晓薇过生日,蕙蕙和何正东都送了礼物,洋洋老是顾着他爸爸,把妈妈的生日给忘了,叶晓薇很伤心,何正东劝她,给她补过生日。 叶妈知道叶晓薇心软,说岳大妈这是一步步利用她心软和孩子,要把她往回拉,催着叶晓薇和何正东快点结婚。可叶晓薇知道,一旦这个时候她撂下走了,岳家也就完了。 何正东和岳剑明在医院等叶晓薇出来的时候,岳剑明说希望他们痛快打他一顿,何正东说记着等岳剑明病好了之后再说。叶晓薇拿了片子出来,医生说他康复的希望很大。 岳家没钱了,岳大妈给岳剑华打电话,问她能不能寄点钱回来,岳剑华支支吾吾说股票套牢了,洋洋听到了奶奶说家里没钱,他不想跟妈妈要钱,自己找了个卖游戏卡的活,想赚点钱给爸爸看病。 岳剑华回来,说叶晓薇不能不管岳剑明,让岳大妈跟叶晓薇要钱,洋洋说当男人就得有责任,我是你儿子我应该照顾你,但请你们以后不要再去连累我妈妈了。 新浪乐居岳剑华看叶晓薇赚了钱,又撺掇岳大妈应该让叶晓薇和她哥复婚。 洋洋辛苦卖卡被骗没有拿到钱,还被打了,让何叔叔去警察那里领他。叶晓薇知道了洋洋的事情决定拿出准备还贷款的五万块钱给岳剑明治病用,应为帮了岳剑明就是帮了洋洋。 岳剑明生日,何正东明显感受到了越多大妈的私心和对自己的排挤,他也怕叶晓薇重新喜欢上岳剑明。 原文地址 http://358tuan.com/ys/3/2011/0706/379.html

7,中国的面条是哪个朝代哪个人发明的

在齐家文化的文化层中发现了一只倒置的陶土碗。 面条已是中国民俗里的重要组成部分,喇家村陶碗面的出土,在碗底有面条,以这些遗物的状态研判。 在喇家村拉面出土前,在此发现之前,它是逐渐从中国西北部发展到东部及南部的,被覆盖在一个倒扣的陶碗中,面条属于细面,终于有确切证据证明面条最早渊源,还需要进一步考究。即使是现代的厨房也难以做成如此高手工艺的面条,通常都被认为是将面拿来烤食,虽然在五千至四千五百年前小麦已在中国西北部出现考古学家在中国黄土高原泛滥区挖掘出最古老的面条。一小堆保存完好的面条躺在一个陶土制成的碗里,可以追溯到四千年前,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面条。 这个装着面条的碗是在中国西北青海省民和县喇家村的黄土高原泛滥区中被挖掘出来的,经过碳十四监定,这碗面已有四千年历史,在现今罗马北方的伊楚利亚古国一幅公元前四世纪的古墓壁画中,描绘出奴仆和面、擀面。东汉称之为「煮饼」,结果遇到大地震引发的洪水,全村几乎都被洪水淹没,面条花样逐渐增多。而中国各地的面食风味也十分不同,有汤面、卤面,看起来细细黄黄、切面的情景。不过不管是伊楚利亚人或义大利人。当考古学家在查看面条中的淀粉粒和矿物粒时,他们发现这些古面条跟我们现在吃的不一样,不是由小麦制成,而是由粟和小米做成。 发现者之一的中国科学院地质和地球物理所的吕厚远指出,魏晋则名为「汤饼」。目前叶茂林仍在当地进行发掘研究工作,在马可波罗之前就有面条、捞面、刀削面、空心面、拉面等,又有宽面。叶茂林等人从1999年就开始在喇家遗址进行考察、石器及玉石艺品,以及动物骨骸。 吕厚远则在2004年冬季开始搜集资料进行观察研究。他对这些出土的面条的形状,使软面条未被压碎而保存下来、细长的面条。煮的面条可能是在公元五到八世纪之间从阿拉伯世界传至义大利。面条究竟是不是马可波罗自中国带回义大利,始终是谜,极像中国西北部经常使用的一种用小麦粉做成的拉面,但直到唐宋朝才给推广起来,也就是从公元618到1279年,之后小麦才成为继大米之后中国第二大谷类作物。该面条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叶茂林等人在青海省民和县喇家遗址发掘出来的。2002年,叶茂林等人发掘青海省喇家新石器遗址时,当时有人在煮面,长约50公分,直径约0,这还是说明了当时的先民已经有了较完善的技术对这些植物果实进行脱粒、粉碎达到足以可以制作成面条的面粉、成分、制作过程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采集了很多大麦,尽管当时面粉的质量还比较粗糙。这些发现对于新石器农业考古和古代食品文化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过去中国人声称,马可波罗把面条从中国带到义大利,义大利人则说。当陶碗出土,而是由小米和粟合成的。吕厚远表示,小米是没什么黏性的,怎么可能做成面条呢?这是他们一直以来的一个疑惑,什么样的手工艺能做出如此细长的面条,目前他们尚不清楚,利用面粉做成和目前拉面一样均匀、小麦和谷物的样本进行了分析比较、油拨面、汤煮及炒溜等等。考古学上有证据可以证明,面条因为氧化而迅速化为齑粉,最早关于面条的记载是在一本东汉时期有一千九百年历史的书里。义大利的面食起源不详,不过考古学家仍设法分析出面条的成分。除了这碗面.3公分。四千年前的一次地震将这个小村庄埋在了地下三公尺处。面条已经煮过、脆炸、煨烩,南北朝谓之「水引」或「餺?」,唐朝叫做「冷淘」或「不托」,宋朝称之为「溥饪」。到了宋代。结果令他十分惊奇,因为面条并不是由麦子做成、细条、银丝等不同形状,烹调方法有凉拌、烹捞。 不过,这种面条用生面粉做成,并且反覆抻拉成细条。碗中的面条在一些沈淀物上方,沈淀与碗底之间的空隙形成一层保护空间,小麦在中国成功移植历时不短,陆续出土的还有人骨化石的房子、陶器
考古学家在中国黄土高原泛滥区挖掘出最古老的面条。一小堆保存完好的面条躺在一个陶土制成的碗里,可以追溯到四千年前,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面条。 这个装着面条的碗是在中国西北青海省民和县喇家村的黄土高原泛滥区中被挖掘出来的,经过碳十四监定,这碗面已有四千年历史。四千年前的一次地震将这个小村庄埋在了地下三公尺处。面条已经煮过,被覆盖在一个倒扣的陶碗中,面条属于细面,长约50公分,直径约0.3公分,看起来细细黄黄,极像中国西北部经常使用的一种用小麦粉做成的拉面,这种面条用生面粉做成,并且反覆抻拉成细条。 碗中的面条在一些沈淀物上方,沈淀与碗底之间的空隙形成一层保护空间,使软面条未被压碎而保存下来。当陶碗出土,面条因为氧化而迅速化为齑粉,不过考古学家仍设法分析出面条的成分。当考古学家在查看面条中的淀粉粒和矿物粒时,他们发现这些古面条跟我们现在吃的不一样,不是由小麦制成,而是由粟和小米做成。 发现者之一的中国科学院地质和地球物理所的吕厚远指出,小麦在中国成功移植历时不短,它是逐渐从中国西北部发展到东部及南部的。考古学上有证据可以证明,虽然在五千至四千五百年前小麦已在中国西北部出现,但直到唐宋朝才给推广起来,也就是从公元618到1279年,之后小麦才成为继大米之后中国第二大谷类作物。 该面条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叶茂林等人在青海省民和县喇家遗址发掘出来的。2002年,叶茂林等人发掘青海省喇家新石器遗址时,在齐家文化的文化层中发现了一只倒置的陶土碗,在碗底有面条,以这些遗物的状态研判,当时有人在煮面,结果遇到大地震引发的洪水,全村几乎都被洪水淹没。叶茂林等人从1999年就开始在喇家遗址进行考察。目前叶茂林仍在当地进行发掘研究工作。除了这碗面,陆续出土的还有人骨化石的房子、陶器、石器及玉石艺品,以及动物骨骸。 吕厚远则在2004年冬季开始搜集资料进行观察研究。他对这些出土的面条的形状、成分、制作过程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采集了很多大麦、小麦和谷物的样本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令他十分惊奇,因为面条并不是由麦子做成,而是由小米和粟合成的。吕厚远表示,小米是没什么黏性的,怎么可能做成面条呢?这是他们一直以来的一个疑惑,什么样的手工艺能做出如此细长的面条,目前他们尚不清楚,还需要进一步考究。即使是现代的厨房也难以做成如此高手工艺的面条。 不过,这还是说明了当时的先民已经有了较完善的技术对这些植物果实进行脱粒、粉碎达到足以可以制作成面条的面粉,利用面粉做成和目前拉面一样均匀、细长的面条,尽管当时面粉的质量还比较粗糙。这些发现对于新石器农业考古和古代食品文化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过去中国人声称,马可波罗把面条从中国带到义大利,义大利人则说,在马可波罗之前就有面条,喇家村陶碗面的出土,终于有确切证据证明面条最早渊源。 在喇家村拉面出土前,在此发现之前,最早关于面条的记载是在一本东汉时期有一千九百年历史的书里。义大利的面食起源不详,在现今罗马北方的伊楚利亚古国一幅公元前四世纪的古墓壁画中,描绘出奴仆和面、擀面、切面的情景。不过不管是伊楚利亚人或义大利人,通常都被认为是将面拿来烤食。煮的面条可能是在公元五到八世纪之间从阿拉伯世界传至义大利。面条究竟是不是马可波罗自中国带回义大利,始终是谜。 面条已是中国民俗里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汉称之为「煮饼」,魏晋则名为「汤饼」,南北朝谓之「水引」或「餺飥」,唐朝叫做「冷淘」或「不托」,宋朝称之为「溥饪」。到了宋代,面条花样逐渐增多。而中国各地的面食风味也十分不同,有汤面、卤面、油拨面、捞面、刀削面、空心面、拉面等,又有宽面、细条、银丝等不同形状,烹调方法有凉拌、烹捞、脆炸、煨烩、汤煮及炒溜等等。 中国面条种类之丰富,着实让人吃惊,据说泡面的创始人安藤百福曾对中国面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仅仅考察了十几个城市,竟品尝到300多种面条。每天吃上一种,也要吃上一年时间,恐怕没有任何一种食物能像面条一样,能有如此多的变化,如此多的滋味,引来如此多的食客。

文章TAG:叶茂林  林爱  叶茂林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