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求苏轼人来得书帖和新岁展庆帖的原文和译文

自己看:http://www.gucn.com/Info_MuseumCurio_Show.asp?Id=6607

求苏轼人来得书帖和新岁展庆帖的原文和译文

2,苏轼的书法名称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四川)人。他的书法作品有:《中山松醪赋》,《洞庭春色赋》,《人来得书帖》,《答谢民师论文帖》,《江上帖》,《黄州寒食诗帖》,《李白仙诗帖》,《次韵秦太虚诗帖》,《渡海帖》,《祭黄几道文卷》,《梅花诗帖》,《前赤壁赋》,《东武帖》,《北游帖》,《新岁展庆帖》,《宝月帖》,《令子帖》,《致南圭使君帖》,《次辩才韵诗》,《一夜帖》,《宸奎阁碑》,《次若虚总管尺牍》,《怀素自序》,《近人帖》《与范子丰》等。

苏轼的书法名称

3,宋代 苏轼书法作品有盖印吗

没有。宋朝人基本没有这个习惯。大概是从宋末元初的赵孟頫开始才会在作品上盖印。
如果没有盖印,那就不是完整的书法作品。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四川)人。他的书法作品有:《中山松醪赋》,《洞庭春色赋》,《人来得书帖》,《答谢民师论文帖》,《江上帖》,《黄州寒食诗帖》,《李白仙诗帖》,《次韵秦太虚诗帖》,《渡海帖》,《祭黄几道文卷》,《梅花诗帖》,《前赤壁赋》,《东武帖》,《北游帖》,《新岁展庆帖》,《宝月帖》,《令子帖》,《致南圭使君帖》,《次辩才韵诗》,《一夜帖》,《宸奎阁碑》,《次若虚总管尺牍》,《怀素自序》,《近人帖》《与范子丰》等。

宋代 苏轼书法作品有盖印吗

4,苏轼在中国书法中的地位

【苏轼书法】《中山松醪赋》《洞庭春色赋》 《人来得书帖》 《答谢民师论文帖》 《江上帖》 《黄州寒食诗帖》《李白仙诗帖》《次韵秦太虚诗帖》《渡海帖》《祭黄几道文卷》《梅花诗帖》 《前赤壁赋》《东武帖》《北游帖》《新岁展庆帖》《宝月帖》《令子帖》《致南圭使君帖》《次辩才韵诗》《一夜帖》《宸奎阁碑》《致若虚总管尺牍》《怀素自序》《近人帖》等苏轼是宋代杰出的书法家,居北宋书坛“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之首。苏轼书法早年学徐浩、柳公权,中年又学颜真卿、杨凝式,最后形成独特的风格。他精于行书及楷书。苏轼的行书与黄庭坚的清劲、蔡襄的温淳婉媚不同,而是笔墨丰肥圆润、浑厚爽朗;因其修养广博,故“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天真平淡,格调俊逸,以气韵见胜。自谓“书初无意于佳,乃佳耳。……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真书难于飘扬,草书难于严重,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等,立论皆甚精辟。其传世作品主要有《黄州寒食诗帖》、《前赤壁赋》、《新岁展庆帖》、《答谢民师论文帖》、《祭黄几道文》等,石刻则有《柳州罗池庙碑》、《醉翁亭记》、《丰乐亭记》、《表忠观碑》等。其中《黄州寒食帖》用笔浑厚遒逸、跌宕多变,富有情感,被认为代表了他行书的最高成就。
书法名列“苏、黄、米、蔡 ”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擅长行书、楷书,取法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 与蔡襄(原为蔡京)、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5,苏轼都有哪些书法作品传世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四川)人。他的书法作品有:《中山松醪赋》,《洞庭春色赋》,《人来得书帖》,《答谢民师论文帖》,《江上帖》,《黄州寒食诗帖》,《李白仙诗帖》,《次韵秦太虚诗帖》,《渡海帖》,《祭黄几道文卷》,《梅花诗帖》,《前赤壁赋》,《东武帖》,《北游帖》,《新岁展庆帖》,《宝月帖》,《令子帖》,《致南圭使君帖》,《次辩才韵诗》,《一夜帖》,《宸奎阁碑》,《次若虚总管尺牍》,《怀素自序》,《近人帖》《与范子丰》等。
只能说很多很多。在百度自己查吧,很容易找到,不需要提问的,好麻烦。
  《表忠观碑》,苏轼撰并书,碑成于宋元丰元年(1078)八月,石原刻在杭州钱塘钱氏坟。分四石两面刻,每面正书六行,行二十字。明嘉靖三十六年知府陈柯重刻,摹勒书体不佳。原碑笔法操纵娴熟,方整俊伟,也间以圆笔宛温,如其竖钩颇有特点,将“我”、“相”等字取其方,“承”、“行”字又取其圆。多用三分之笔,显其丰腴,且每笔均不为虚锋,实笔书碑一丝不苟。结体峻拔右角,如“承”、“行”、“之”等等均右角耸竦,在方整中得气韵生动。此碑颇近颜真卿《东方画赞》,前人评此碑“比之蔡君谟,有过之无不及。坡公最用意之作  也”。明王世贞《弇州山人稿》云:“《表忠观碑》苏文忠公撰并书,结法不能如《罗池》老笔,亦自婉润可爱。”此为苏轼书碑的代表作之一。  《醉翁亭记》,欧阳修撰,苏轼书。宋元祜六年(1091)十一月刻石,在安徽省全椒县。原石宋时已毁,明嘉靖间重刻石。宋刻本字有漫漶,但书体远在明刻本之上。今拓明刻本分四张拓,前三张七行,末张五行,行二十字。此碑书于欧阳修逝世后近二十年,无一笔松懈,无一字不缜密。在笔画的披拂之间既得其遒劲,又显示洒脱之美,其捺与撇往往十分舒展,如举手投足之自如萧散。笔笔用力,沉着宽厚,显出雄强;而又巧寓对比,错综变化,显示灵逸。比如“醉”字的“酉”旁共有四竖画,先用一分,继用二分,最末用三分笔。“提携”两字均为左右结构,又上下相联,苏轼却将下一“携”字改为上下结构,使“宁”旁置于“乃”字上。赵孟頫《松雪斋》云:“余观此帖潇洒纵横,虽肥而无墨猪之状,外柔内刚,真所谓绵里裹铁也。”王世贞评:“苏书《醉翁亭记》,结法遒美,气韵生动,极有旭素屋漏痕意。”李长善认为:“文忠早师颜鲁公,大书《醉翁亭》、《袁州学记》,不改鲁公家法。”可谓知言。苏轼正书碑刻较著名的尚有《司马光碑》、《赵清献公碑》、《浴日  亭记》等,不一一介绍。
〈寒食帖〉 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6,北京文物出版社的历代碑帖法术选共多少本

汉乙瑛碑(隶书)汉史晨前后碑(隶书)汉石门颂(隶书)宋拓天发神谶碑(篆书)晋王羲之兰亭序帖(唐摹本)(行书)晋王献之书洛神赋十三行(小楷)北魏张玄墓志(魏碑)宋拓智永真草千字文(楷、草两体)隋苏慈墓志(魏碑)宋拓怀仁集王书圣教序(行书)唐欧阳询书九成宫醴泉铭(楷书)唐颜真卿书颜勤礼碑(楷书)唐柳公权书玄秘塔碑(楷书)唐李邕书麓山寺碑(行楷)唐贺之章书孝经(草书)宋米芾苕溪诗(行书)宋赵佶真书千字文、侬芳诗(楷书)元赵孟俯书胆巴碑(楷书)元鲜于枢书苏轼海棠诗(行书)清邓石如篆书(篆书)秦石鼓文(篆书)汉曹全碑(隶书)汉张迁碑(隶书)北魏张猛龙碑(魏碑)隋龙藏寺碑(楷书)唐颜真卿书多宝塔碑(楷书)唐柳公权书神策军碑(楷书)唐褚遂良书雁塔圣教序(楷书)唐灵飞经(小楷)唐寅落花诗册(行书)汉张景碑(隶书)爨宝子碑(魏碑)爨龙颜碑(魏碑)龙门二十品(魏碑)唐欧阳询书化度寺碑(楷书)唐颜真卿书祭侄文稿(行书)元赵孟俯书妙严寺记(楷书)明宋克急就章(章草)草诀百韵歌(草书)清杨沂孙篆书(篆书)汉袁安袁敞碑(篆书)明拓夏承碑(篆书)汉西狭颂(隶书)吴大澄临金文三种(篆书)泰山经石峪金刚经(上)(楷书)泰山经石峪金刚经(下)(楷书)唐怀素自叙帖真迹(草书)大唐王居士砖塔铭(楷书)清傅山丹枫阁记(行书)元赵孟俯书洛神赋(行书)此套书目录上的其他散帖目录:汉礼器碑 碑阳(隶书);1983年6月第1版,1987年12月第2次印刷汉礼器碑 碑阴、碑侧(隶书);1983年6月第1版,1987年12月第2次印刷晋唐小楷五种(小楷);1984年8月第1版,1994年11月第2次印刷隋董美人墓志(楷书);1984年5月第1版,1998年9月第2次印刷唐虞世南书孔子庙堂碑(楷书);1984年5月第1版,1986年10月第2次印刷唐孙过庭书谱(草书);1995年9月第1版第1次印刷唐张旭书古诗四帖(草书);1986年12月第1版第1次印刷宋苏轼人来得书、新岁展庆帖(行书);1999年4月第1版第1次印刷宋黄庭坚松风阁诗、华严疏卷(行书);1997年5月第1版第1次印刷宋蔡襄自书诗(行书);1998年1月第1版第1次印刷明祝允明书琴赋卷(行书);1997年12月第1版第1次印刷明文征明西苑诗(行书);1998年1月第1版第1次印刷明董其昌睿路马湖记(行书);1999年4月第1版第1次印刷大盂鼎铭文(篆书);1994年11月第1版第1次印刷散氏盘、虢季子白盘铭文(篆书);1999年1月第1版第1次印刷毛公鼎铭文(篆书);1999年1月第1版第1次印刷汉鲜于璜碑(隶书);1990年4月第1版,1999年1月第2次印刷汉尹宙碑(隶书);1991年11月第1版,1998年9月第2次印刷汉韩仁铭(隶书);1986年4月第1版第1次印刷北魏元怀墓志(魏碑);1984年2月第1版,1998年9月第2次印刷北魏元略墓志(魏碑);1994年5月第1版第2次印刷北魏刁遵墓志(魏碑);1984年10月第1版,1998年8月第2次印刷石门铭(魏碑);1984年9月第1版,1998年10月第2次印刷唐欧阳询书皇甫府君碑(楷书);1997年12月第1版第1次印刷唐欧阳通书道因法师碑(楷书);1986年10月第1版第1次印刷唐颜真卿书麻姑山仙坛记(楷书);1995年3月第1版第1次印刷唐颜真卿书东方画赞碑(楷书);1997年8月第1版第1次印刷唐颜真卿书颜家庙碑(楷书);1995年8月第1版第1次印刷唐颜真卿书争座位帖(行书);1984年5月第1版,1998年10月第2次印刷唐柳公权书金刚经(楷书);1994年11月第1版第1次印刷六体千字文(六体);1981年12月第1版,1991年5月第6次印刷明詹景凤书千字文(草书);1986年4月第1版第1次印刷清金农楷书消寒诗序册(楷书);1984年8月第1版第1次印刷此套书后目录上没有标明的碑帖目录:秦泰山石刻(篆书);2000年3月第1版第1次印刷北魏中岳嵩高灵庙碑(魏碑);2000年7月第1版第1次印刷北魏郑道昭论经书诗(魏碑);2000年9月第1版第1次印刷唐褚遂良书孟法师碑(楷书);2000年7月第1版第1次印刷唐人写经(小楷);2000年3月第1版第1次印刷元张雨自书诗(行书);2000年2月第1版第1次印刷清郑石如隶书(隶书);2000年2月第1版第1次印刷

7,请写出五个古代著名的书法家是我国的

秦:李斯---秦石刻 汉:《史晨碑》、《乙瑛碑》,《礼器碑》、《曹全碑》,《张迁碑》,《西狭碑》,《石门颂》,《熹平石经》 魏晋: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快雪时晴贴 、姨母贴 王献之--中秋贴 王珣---伯远贴 唐宋: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碑 张旭--郎 官石柱记序 怀素--自叙贴 颜真卿--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祭侄稿(天下第二行书) 柳公权--玄秘塔碑、神策军纪圣功德碑 黄庭坚--松风阁、苏轼寒食诗跋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新岁展庆帖 米芾--蜀素帖、珊瑚帖 蔡襄--万安桥记、澄心堂帖 赵佶--淳化阁帖 元、明、清: 赵孟頫--胆巴碑、湖州妙严寺记 文徵明--前后赤壁赋 董其昌--三世诰命 刘墉--临米芾诗帖 邓石如--语摘
1、王羲之(303-361,一说321-379) 投资王羲之书法要学习书法史,将他的书法和两汉、西晋书法相比较,可以发现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 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草书浓纤折中,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劲自然,总之,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 他的行草书又被世人尊为“草之圣”。没有原迹存世,但法书刻本甚多。有章草《豹奴帖》、《十七日帖》、《寒切帖》,小楷《黄庭经》、《乐毅论》、《东方朔画赞》。王羲之的传世墨迹可以让你对“精彩绝伦”四个字有深刻的体会。 2、王献之(344-386) 收藏鉴定王献之书法可将其和王羲之比较,父子在书法上各有千秋,羲以真行为显,献则以行草为能。“二王”最有创新意义和存在价值的,是其流美飘逸的行草书。王献之不为其父所囿,别创新法,英俊豪迈,自成一家,令人刮目相看。可惜天妒其才,42岁就过早病卒。 王献之有章草《七月二日帖》,其小楷书以《洛神赋十三行》为代表,用笔外拓,结体匀称严整,如大家闺秀,姿态妩媚雍容。其行书以《鸭头丸帖》最著。 3、张旭(675-750?) 张旭的书法以草书成就最高。他自己以继承“二王”传统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张芝草书之艺,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其状惊世骇俗。 辽宁省博物馆藏有《草书古诗四首》墨迹本,传为张旭狂草之作。通篇笔画丰满,绝无纤弱浮滑之笔。行文跌宕起伏,动静交错,满纸如云烟缭绕,实乃草书颠峰之篇。 4、颜真卿(709-785) 颜真卿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 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其楷书熔铸古今,传世墨迹有《祭侄文稿》、《刘中使帖》、《自书告身帖》等。雄浑豪迈,一幅盛唐气象。特别是《祭侄文稿》,其原迹藏台湾故宫博物院。写得凝重峻涩而又神采飞动,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得自然之妙。 颜真卿的传世书迹极多,这值得收藏家和投资者重视,或许在民间会有新的发现,但要认真辨伪。 5、怀素(公元737-?) 投资怀素书法作品,鉴定时要了解他的风格并非全部相同,大致可分为3种:一是尚未完全摆脱前人作风的:如圣母、食鱼、苦荀、藏真、诸帖,保留晋法甚多,圣母帖且多有颜真卿作风。二是他自成一家的作品,如《清净经》、《四十二章经》、《自叙帖》(堪称标准的怀素书)。三是循和平澹的书风,如小草千字文,与其狂肆作风大异其趣,完全换过一番面目,也可说是他过人之处。 鉴定时还可参照唐代文献中有关怀素的记载,如:“运笔迅速,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随手万变,而法度具备”。 怀素的狂草千变万化,下笔连绵不绝,鼓荡而下,又不离魏晋法度。如《自叙帖》、《食鱼帖》、《苦笋帖》。他与张旭比肩,合称“颠张狂素”。其《圣母帖》、《小草千字文》,则冲和雍雅,尚有几分章草意味,可窥其草法变化之来源。 还有中国四大书法家 颜柳欧赵楷书四体的创始人: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和赵孟俯[兆页]。
王羲之 王献之 张旭 怀素 赵孟頫
王羲之 颜真卿 柳公权 苏轼 赵孟頫 欧阳询 张旭 王献之
王羲之 颜真卿 苏轼 王献之 柳公权 欧阳询 张旭
王羲之,王献之,顾凯之,颜真卿,刘公全。
王羲之 王献之 颜真卿 柳公权 蔡京 严嵩

文章TAG:新岁  展庆  苏轼  来得  新岁展庆帖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