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西汉元帝时史游所作的是

D. 《急就篇》
你好!http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0}

2,凡老还童的意思是什么

返老还童[fǎn lǎo huán tóng][解释]由衰老恢复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满了活力。[出自]汉·史游《急就篇》:“长乐无极老复丁。”《旧唐书·宦官书》:“可愈痿弱重膇之疾,复能返老还童。”
变得年轻
死亡是新生的开始

{1}

3,宦学调诗孝经论春秋故见令异迹聴朖勭养邽礼珠逸能智为贵见春

我觉得你这几句可能不大准确,可能是古人草书没认准字吧。《急就篇》,中国古代教学童识字的字书。西汉元帝时(前48~前33)黄门令史游作。全书为三言、四言、七言韵语。三言、四言隔句押韵,七言则每句押韵,以便诵习。其中有“宦学讽诗孝经论,春秋尚书律令文,治礼掌故砥厉身,智能通达多见闻”这四句。这是《急就篇》的第三部分(写的是职官方面的字)的开始。说得是欲仕学者,必须先讽读《诗》及《孝经》、《论语》,然后学习《春秋》《尚书》以及朝廷律令、文书,再学习礼仪、掌故,磨砺自己,做到智能通达见闻广博。
没看懂什么意思?

{2}

4,羲之书初不胜庾翼郗愔及其暮年方妙尝以章草答庾亮翻译

首先要明白:章草是一种隶书的草写。它是从秦代的草隶中演化出来的新书体。西汉元帝时史游通过整理后编写了《急就章》,使这一新书体规律化,这就有了章草书的体的范本。章草的书体特点是字字独立,不似今草字字纽结纠缠。它的笔画特点圆转如篆,点捺如隶。一字之内笔画间有牵丝萦带、缠绵连接,笔画的粗细轻重变化较大,有些横画往往与成隶书捺脚状向右上方重笔挑出,纯似隶书收笔。这句话的翻译为:王羲之的书法最初比不上庾翼、郗愔(的),一直到了他的晚年(他的书法水平)才渐入佳境。他曾经章草字体给庾亮写回信。
羲之书初不胜庾翼、郗愔,及其暮年方妙

5,古代书法家有哪些都是哪个朝代的

1李斯,秦朝丞相,小篆很出名,秦始皇的传国玉玺,就是和氏璧,上面有八个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就是李斯所书写,峄山石刻,就是李斯的手笔。2史游,据说是汉元帝时期。不是很熟悉,但也有作品《急就章》。3张芝,汉献帝时期的,草书大家。4蔡邕,蔡文姬的父亲,汉末拜中郎将,自创飞白体。5钟繇,钟会的父亲,文武双全,曾经镇守司隶,也是书法大家。6胡昭,隶书不错,也是汉末。7张飞,张飞的书法很不错,仕女图也很有名气。8王羲之,兰亭序,不用多说,书圣。 9王献之,王羲之的儿子,也是书法大家。10卫夫人,王羲之和他学过书法。11王僧虔,南朝齐书法家,《王琰帖》。12薛道衡、智永禅师,都是隋代书法名家。13唐初,书法大家有欧阳询、虞世南和褚遂良。 14盛唐时期,张旭、怀素、颜真卿和柳公权。15宋代,苏黄米蔡,四大名家。16赵佶,宋徽宗,瘦金体。17南宋,张即之、赵孟坚。18元代,赵孟頫。19明代,董其昌。李东阳,文征明,祝枝山,徐渭,写的都不错。20清代,这个真的不是很清楚。
晋朝 王羲之
北宋苏东坡,黄庭坚

6,主要以草书成就流芳后世的书法家

字形变化飞扬,这就产生了“狂草”。由此见,张芝乃“今草”之祖也草书,张旭、怀素将“今草”写得放纵开张,笔势连绵回绕;还有人说“章草”得名于汉元帝时的书法家史游用这种字体书写《急就草》。总之,“章草”在汉代十分普及。到了汉末。上下字之间的笔势,往往牵连相通。当时通行的是草隶,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章草”,是中国书法发展到一定时期而产生的一种快速便捷书体。始于汉初,出了个大书法家张芝。据说“章草”得名于汉章帝命大臣杜度用这种字体写奏章,是他脱却了“章草”中保留的隶书笔画形迹;也有人说“章草”就是汉章帝所创,即一般所称的草书。到了唐代,偏旁相互假借,成为“今草”;张旭、怀素乃“狂草”之祖也
王铎,字觉新,号十樵,河南孟津人,明天起年间中进士,管至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但后来入清为官,被当时的士大夫耻笑为“贰臣”,可想在当时的封建社会,王铎一生也是极为矛盾,心情比较压抑的。但王铎博古好学,才华横溢,诗文书画皆有成就,尤其在书法领域取得了极大的突破,世称“神笔王铎”,王铎的书法,行草为上乘,尤其是他的草书,属于大写意一派,恣意任性,挥洒自如,行书含蓄铎变,风神洒脱,现代书法家林散之先生称其是“自唐怀素后第一人”。耿立军书法个体字形,取纵势方形,以行草为主,其字势... 形成了书法家内心想法和状态...

7,书圣指的是谁

书圣指的是王羲之 汉代以后,经过六十余年的三国鼎立,进入晋代。书法又出现了一高峰。隶书的草写,称为隶草,隶草是将隶体基本结构消解,只保留波磔,主要用于写奏章,所以也称章草。书写章草的代表书家有史游、皇象、索靖等。在章草的基础上,又出现了今草。同时,还出现了楷书和行书。可以说,到了晋代,篆、隶、草、行、楷诸体已经齐备。 晋代书法以楷书和行书的成就最大,对后世的影响也最大,代表书家是钟繇和王羲之。钟繇(151—230)字元常,颖川长社(今河南长葛县东)人,曹魏时期,官至太傅。他擅长隶、楷、行各体,尤以楷书影响最大。宋人《宣和书谱》中评价他的书法“各尽法度,为正书(即楷书)之祖”。他的楷书承袭了东汉隶书的遗风,八分开张,左右波挑,势巧形密,自然古雅。他写的《贺捷表》颇有鸿鹄飞张姿态,被梁武帝萧衍评为“群鸿戏海,舞鹤游天”。在他的楷书中,还有隶书的笔意。其作品还有《宣示表》、《力命表》、《还示帖》等。 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徒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世称王右军、王会稽。王羲之楷书师法钟繇,草书学张芝,亦学李斯、蔡邕等,博采众长。他的书法被誉为“龙跳天门,虎卧凤阙”,给人以静美之感,恰与钟繇书形成对比。他的书法圆转凝重,易翻为曲,用笔内厌,全然突破了隶书的笔意,创立了妍美流便的今体书风,被后代尊为“书圣”。王羲之作品的真迹已难得见,我们所看到的都是摹本。王羲之楷、行、草、飞白等体皆能,如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等。他所书的行楷《兰亭序》最具有代表性。 东晋永和九年(353)农历三月三日,王羲之同谢安、孙绰等41人在绍兴兰亭修契(一种祓除疾病和不祥的活动)时,众人饮酒赋诗,汇诗成集,羲之即兴挥毫作序,这便是有名的《兰亭序》。此帖为草稿,28行,324字。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当时兴致高涨,写得十分得意,据说后来再写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称之为“天下行书第一”。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对《兰亭序》十分珍爱,死时将其殉葬昭陵。留下来的只是别人的摹本。
晋朝书法家王羲之
晋朝书法家王羲之 主要是行书有名 兰亭序是最有名的
东晋王羲之
王羲之
王羲之

文章TAG:史游  西汉  汉元帝  所作  史游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