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铎竹字草书怎么写

草书写法如下:

王铎竹字草书怎么写

2,请大神破解此草书

这是临写明代书家王铎的草书《题野鹤陆舫斋》诗卷中的一首。释文右起:结发多狂狷,花畦棘不侵。著书身命寂,老垂(“老垂”谬误,原帖中为“垂老”)意弥深。五岳离人迳,三茅有道襟。江湖非此趣,尚觉未安心。王铎原作如下

请大神破解此草书

3,王铎的行书与王羲之的行书喜欢谁的

呵呵.是各取所长! 可是喜欢的人就不一样! 我就喜欢王羲之的行楷! 燕子 这个回答是你题目的要求吗?
各取所长 王铎擅长行草,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戴明皋在《王铎草书诗卷跋》中说:“元章(米芾)狂草尤讲法,觉斯则全讲势,魏晋之风轨扫地矣,然风樯阵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赵、董辈所能及也。” 王羲之博采众长,备精诸体,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笔势开放俊明,结构严谨。行书以《兰亭序》为最,其字被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铁书银钩,冠绝古今”。

王铎的行书与王羲之的行书喜欢谁的

4,王铎书法作品

王铎 行书立轴 绢本 155×51cm 上海朵云轩藏
王铎书法特征:1、方折起笔这类用笔特征,这要就是以近似90度的直角顿比入纸,一般情况下下笔果断,力度较大,采用90度的顿笔然后迅速弹起收力,多位露锋起笔。这类起笔方法是其运用最多的。极大表现了草书线条尤其是王铎草书的钢性!2、行笔速度行笔速度很快,线条在运行中动作比较简单明快,线的粗细变化均呈渐变方式,没有多余的动作,表现了草书的明快爽利。3、收笔很多的收笔都是顺势送出,速度感强烈。4、线条组合的衔接我们可以透过每根线条的组合,把笔画看成是一个独立的线段来分析其线条组合构成的特点。王铎对一些线组合一般都是“顿笔起---轻收笔---再顿笔起---再轻收笔……”这样一个跳跃式的节奏。 5、线条的粗现变化一般情况下,王铎基本上是通过单字字型的大小和整字的浓淡来调整节奏变化的。主要特点就是在单字中线条粗细变化不大,但在整幅作品中就产生了粗线条的字和细线条的字的对比。单字中线条粗细的变化主要是通过起笔的粗与收笔的细以及下一笔画的起笔粗收笔细这样一种变化造成节奏变化和粗细对比的。6、王铎的书法作品的体式大多数看上去有往左倾斜的感觉。

5,王铎的书法小故事急需

这儿有 自己去下载http://wenku.baidu.com/link?url=trVYAM9jefrX3G3-rss9MEX0sv5hoB3daxJnGL_ktq8xhpq2sJybvmeg2zVeiya0csXuZKd5ndeyyWJ-hRgaqrNT-Rg1vKZFvplc5w5gcsi
王铎工真、行、草书,得力于钟繇、王献之、颜真卿、米芾,笔力雄健,长于布局。梁评其“书得执笔法,学米南宫,苍老劲健,全以力胜。”清姜绍书《无声诗史》称具“行草书宗山阴父子(王羲之、王献之),正书出钟元常,虽模范钟、王,亦能自出胸臆。”居然有北宋大家之风。当时书坛流行董其昌书风,王铎与黄道周、倪元璐、傅山等人提倡取法高古,于时风中另树一帜。近世对日本书风有极大影响。存世书迹较多,刻有《拟山园帖》、《琅华馆帖》。《清史稿》卷七十九有传。《王维五言诗卷》,书于崇桢十六年(1643年),绫本,楷书、草书。凡32行,其中楷书13行,草书19行,每行字数不一。纵21厘米,横165.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在书法上王铎是一位各体皆能、风格多样的书法全才。无论是伟岸遒劲的大楷、高古朴厚的小楷书,还是他那飞腾跳踯的行草书,在晚明书坛上都应说是一流的。正书在王铎作品中不多见,源于唐人而能自出胸襟。此诗卷前半部分,无论是字的大小、结体、字画、字距,皆给人一种奇特的感受。诗卷后半部分的行草在王铎作品中则不乏见,章法变化丰富,行笔能纵能敛,整体感强,结体欹正莫测,点画错综复杂,线条枯实互应,故其成就被人给予很高评价。

6,王铎的草书有什么特色

王铎( 1529-1652年),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 他少年家贫,身处乱世,命运多舛。他是南明东阁大学士兼太子少保,但他后来归附清朝,担任礼部尚书。他的一生颇有争议,书画却传颂一时。尤其王铎的书法, 后人将之与王羲之相提并论,称为“前王后王”。王铎书法远师前人钟繇、王羲之 父子、颜真卿、米芾等,集各家之大成,别有心意。他精于各种书体,其中以行草成就最大。他的行草摹习王羲之、王献之,但并非一味模仿,而是参酌了自己大量 的心得。当时书坛流行董其昌书风,王铎与黄道周、倪元璐、傅山等人提倡取法高古, 在当时书风中另树一帜。时人将之与董其昌相提并论,有“南董北王”的说法。他的草书,属大写意一派,恣肆任性,挥洒自如,跌岩起伏,有横扫千军之势。他的行书,含蓄多变,风神洒脱,富于节奏感。传世书法作品有楷书《北国学石鼓歌》、 《柏香帖》等,行书《临兰亭序并律诗帖》、《吴养充墓志》、《杨公景欧生祠碑》等,草书《王屋图诗卷》等。
傅山和王铎草书都是从张芝和二王出来的,他们存世的临帖作品几乎全是草书,但在实际创作中他俩几乎都采用行草化,就是用草书笔法写行书,主要原因是明清展厅高大,尺幅大,笔画简约草书的结构不如笔画多的行楷结构视觉冲击力强。其次傅山擅长用情创作,王铎擅长用笔,所以王铎多顿挫折笔,傅山多转提圆笔缭绕。此外王铎竖列空间较宽,傅山空间较小。再次是王铎精品存世多,傅山是优劣具存,但傅山好的作品不亚于王铎的精品.所以当代好多书法家认为傅山青出于蓝胜于蓝,成就高于王铎,其实还有他俩人品原因。

7,简述王铎巨幅条幅书法艺术的特征

王铎自幼酷爱书法,少时家道中落,寒窗苦读。在对书法艺术的研学上,王铎推崇颜米,独崇羲献,从“二王”的书法神韵与开拓精神中受到很大启迪。13岁的时候,王铎开始专门临摹王羲之的《圣教序》。在十五岁那年,他精钻《兰亭》,以“二王”为其书法渊源,临“二王”如灯下取言影,不失毫发。18岁的时候,王铎进入河东书院学习。28岁时,王铎便书写出了一本右军行楷的规范,即《吴养充先生并孺人张氏墓若表》,用笔圆厚遒劲有力、楚楚可观。29岁那年,他便创作了着名的行书《唐诗轴》。后来,31岁的王铎顺利通过了殿试而获得了仕进及第,来到京师任职于翰林院。在34岁至36岁期间,王铎的书法艺术风格学习博览、忠实原作。在1628年(崇祯元年),37岁的王铎写成五言律诗《成拟山园》和行书《五律诗轴》。40岁时,王铎书写了《手启》,从墨迹看已稍有个人风格了,翩若惊鸿,矫若游龙。在43岁那年,他所作的《郑谷华山作》行书条幅,就显得酣畅淋漓、锋芒毕露。但总体上看,王铎自成一派的独特书法创作风格, 正是在其48岁至50岁之间这一艰难失意时期,完成了自己书法艺术的重大转变,创作出自己成熟的书法艺术风格。然而,临帖与创作始终贯穿于王铎的书法艺术风格发展的全过程。  铎独特的书法艺术风格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渐进式发展的过程。开始时主要是学书法格局的分布只求平书正,后又追求险绝的技巧,再后来又归于平正。正如王铎所言,恨古人不见我,其之诗、书、字、文,直思跤彼室奥,皆为割情断欲,沉心驱智,故饮食梦寐以之,足见其对书学之痴迷。王铎的书法艺术强调崇古学古的原因可能有三方面:一是元明时期都有不同程度的“复古”思想,使得任何前进与创新都必须被冠以“复古”之名方可被人接受,王铎以“宗晋”为帜而自出新意大概也出自此意;二是想从源头上突破人都学赵、董之路,努力另辟蹊径,与时风拉开距离,游于晋人之间;三是在矛盾和差异中求得自己书法的统一,用晋书来调和自己书法的疏狂、犷野。在王铎的书法字帖中,点、线、面得到了较为丰富的完美的运用,势得到了一定的强化,动静也得到了完美的融合,犹如中国诗词的平仄韵律, 抑扬顿挫。
王铎博学好古,工诗文。好古博学,诗文书画皆有成就,尤其以书法独具特色,世称“神笔王铎”。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 他书法用笔,出规入矩,张弛有度,却充满流转自如,力道千钧的力量。王铎擅长行草,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戴明皋在《王铎草书诗卷跋》中说:“元章(米芾)狂草尤讲法,觉斯则全讲势,魏晋之风轨扫地矣,然风樯阵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赵、董辈所能及也。”他的墨迹传世较多,不少法帖、尺牍、题词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 其书法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深受欢迎。日本人对王铎的书法极其欣赏,还因此衍发成一派别,称为“明清调”。 他的《拟山园帖》传入日本,曾轰动一时。他们把王铎列为第一流的书法家。提出了“后王(王铎)胜先王(王羲之)”的看法。 王铎善于画山水和梅兰竹石,他的画主要继承了五代的荆浩和关同的风格,王铎的作品丘壑高峻,气势雄伟。同时他也吸收董源和王维的画法,主要以水墨晕染为主,皴擦不多,略施淡色,山川显得厚实雄伟,生机勃勃。他的山水画景色比较写实,山石的造型方峻,勾皴相间。他的山水画是以元人的笔墨技法画出了宋人味道。王铎的人物画极少见,而且画法比较简略、写意。

文章TAG:王铎  草书  怎么  王铎草书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