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珠宝中的釉彩是什么

首饰中常见的釉彩,一个是滴胶,一个是珐琅。前者是有机颜料低温凝固,后者是无机颜料高温烧制。现在常见的通常是前者工艺,经济实惠,容易制作。
你好!釉彩是一种制作工艺,就是在首饰上画图案,跟陶器上的釉彩差不多。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

珠宝中的釉彩是什么

2,中国历代传统釉彩的主要着色元素有哪几种

中国古代传统釉彩的主要着色元素只有Fe、Cu、Co、Mn四种。这些着色元素对釉彩的着色作用与许多工艺条件密切有关,中国古代陶工在长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改变釉彩配方和各种工艺条件,从而创造出无数个美丽的釉彩品种。——常识工艺篇。
红色和蓝色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中国历代传统釉彩的主要着色元素有哪几种

3,釉彩的具体种类

釉彩的种类主要有: 釉上彩,其品种有斗彩、五彩、粉彩、素云彩、珐琅彩等。 釉下彩,其品种有青釉褐绿彩、青花、釉里红、釉下三彩、釉下五彩等。 青釉,主要品种有粉青、梅子青等。 白釉,主要品种有卵白釉、甜白釉、象牙白釉等。 黑釉,主要品种有兔毫釉、油滴等。 红釉,又分铜红釉和铁红釉两类。铜红釉的主要品种有鲜红、朗窑红、宝石红、釉里红等;铁红釉的主要品种有矾红、珊瑚红等。 黄釉,主要品种有娇黄、姜黄、蜜蜡黄、蛋黄等。 低温釉,主要品种有胭脂红、孔雀绿等。 结晶釉,主要品种有鳝鱼黄、茶叶末等。

釉彩的具体种类

4,釉上下彩的区别

景德镇的陶瓷彩饰大体分釉上彩和釉下彩两大类,什么是“釉上彩”和“釉下彩”呢?我们说,“釉上”和“釉下”从字面上就能清楚地说明用于陶瓷彩饰方面两种主要而不同的方法,过去称釉上彩为“表绘”,釉下彩则为“里绘”。但是它们的调制、应用和煅烧情况就有显著的差异。釉上彩的烧成在釉的表面,它的烧成温度比釉下彩低得多(700-850℃即可)―――制品烧至红热状即可,它的性质几乎不受釉的组成所影响。相反,釉下彩必须达到一定的高温(一般都在1250℃以上)才能产生所应有的效果。釉上彩的着色剂常常混合在易熔融的熔块中,当煅烧后就牢固地粘结在器皿上,釉下彩的着色剂就不必调制在熔块中,但需要足够的耐火性以适应它的需要,往往需要很高的温度进行烧制。釉下彩又包括青花、釉下五彩、釉里红等。青花是釉下用含有钴的珠明料为着色剂,在生坯上绘画,再罩以透明釉,入窑高温(1300℃上下)焙烧而成的一种陶瓷彩绘装饰。

5,瓷器中什么叫釉上彩釉中彩釉下彩

釉上彩: 瓷器釉彩装饰的一种。又称“炉彩”。所谓釉上彩,就是先烧成白釉瓷器,在白釉上进行彩绘后,再入窑经摄氏600度至900度温度烘烤而成。釉上五彩,粉彩、珐琅彩都是釉上彩。釉上釉下混合彩是先烧成釉下彩 (即在瓷胎上直接绘画图案,罩透明釉高温一次烧成,主要是青花) ,然后再在适当的部位涂绘釉上彩,入炉低温二次烧成。青花矾红彩,斗彩、青花五彩都属于釉上釉下混合彩。最终形成青花类;色釉瓷类;彩瓷类三大系列。彩料品种多,色调丰富,纹样稍凸出,操作较釉下彩简便。但画面光亮度较差,长久使用后易磨损变色;受酸性食物侵蚀会溶出铅、镉等毒性元素。主要品种有五彩、粉彩、新彩、珐琅彩、墨彩、描金等
首先您可以用手摸摸餐具表面有无凹凸感。如果感觉到凹凸感,并且用肉眼能看出花色表面高低不平,那么它就是釉上彩了。由于这种制品是用陶瓷颜料制成的花纸贴在釉面上或直接以颜料涂在产品表面,因烤烧温度没有达到釉层的熔融温度,花面不能沉入釉中,所以有铅超标的可能,最好不要购买。 如果产品表面视觉平滑,有玻璃光泽,摸不着凹凸不平的花纹,那么它就应该是釉中彩或釉下彩了。 釉中彩是陶瓷的彩烧温度达到釉料的熔融温度,陶瓷颜料在釉料熔融时沉入釉中,冷却后被釉层所覆盖。由于颜料不直接接触食物,使用时比较安全。而釉下彩的全部彩饰都在瓷坯上进行,再经上釉一次烧成,所以也是很安全的

6,釉中彩和釉下彩的区别

釉中彩是陶瓷烧成后先上一层釉再上面上彩或画画写字,然后再上釉,这种作法较少.釉下彩是在烧好的毛坯上作画写字,然后上釉.釉上彩是在烧好的毛坯上,上釉后在釉上作画写字既成.
釉中彩 釉中彩亦称高温快烧颜料。颜料的熔剂成分不含铅或少含铅,按釉上彩方法施于器物釉面,通过1100~1260℃的高温快烧(一般在最高温阶段不超过半小时),釉面软件包化熔融,使颜料渗入釉内,冷却后釉面封闭。细腻晶莹、滋润恍目,抗腐蚀、耐磨损,具有釉下彩的效果。 古今釉中彩的实物说明,釉中彩从烧成温度上区别,可以分为高温(亚高温)釉中彩和低温彩中彩两个小类。 从制作工艺和烧成过程中彩釉层次变化来看,釉中彩并不是单一方法制作烧成的,而是由两种方式形成的,因此也应分为两个小类。一种釉中彩可以称之为“制作性釉中彩”。这种釉中彩是在彩瓷烧制前的制作中就按照由外到内“釉——彩——釉——胎”的釉、彩层次关系进行施釉和绘彩,器物烧成后仍然保持由外到内 “釉——彩——釉——胎”的釉彩层次关系。这是传统工艺釉中彩技术,清代康熙“豇豆红”的施釉方法即是先上底釉,再施色料,再施面釉然后烧制,这一品种当为“制作性釉中彩”的杰作。 另一种釉中彩可称之为“烧成性釉中彩”。这种釉中彩就是釉上彩绘,烧制中彩料沉入釉中所形成的釉中彩。这种釉中彩的晕散效果更加显著,制作“瓷上国画”十分理想,多为现代陶艺家创作艺术陈设品所应用。釉下彩 釉下彩是生坯或经素烧坯胎或釉胎上饰纹加彩、罩釉,经1340℃左右高温一次烧成,色料充分渗透于坯釉之中,色泽光润耐酸碱无铅毒。但因高温烧成,适应的色料不多,颜色变化极难掌握。仍待继续研究。釉下彩主要有青花、玲珑、釉下五彩和刻划花等。 青花——手工绘制、戳印花、贴花; 玲珑——素玲珑、映玉玲珑、青花玲珑、彩玲珑(镂雕、半刀泥、手工绘制、印花、贴花) 釉下五彩——手工绘制、印花、喷花、贴花; 雕刻花——堆雕贴花、影青刻花、刻填花、半刀泥; 釉里红——手工绘制;从安全性来说:釉下彩稍好于釉中彩。如果不知道买回家的餐具是不是安全,可以在第一次使用前进行消毒处理,用开水煮5分钟或用白醋浸泡一两个小时,就可以把里面的有害物质溶解出来。

7,釉下彩都包括什么及其历史

釉下彩罐瓷器釉彩装饰的一种。又称“窑彩”。釉下彩是陶瓷器的一种主要装饰手段,是用色料在已成型晾干的素坯(即半成品)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浅色面釉,入窑高温(1200—1400℃)一次烧成。烧成后的图案被一层透明的釉膜覆盖在下边,表面光亮柔和、平滑不凸出,显得晶莹透亮。它的特点是色彩保存完好,经久不退。 我们通常看到的青花瓷、釉里红瓷、青花釉里红、釉下三彩瓷、釉下五彩瓷等等就是釉下彩瓷的细分类。 釉下彩是用彩料在瓷器坯体上直接施彩,然后再罩一层透明釉,入窑后在高温气氛中与瓷器一次烧成的品种。它的突出优点在于不受磨损、永不褪色、无铅无毒、光滑平整、操作简单。元、明、清时期景德镇青花瓷是釉下彩的最成功制作,也是中国瓷器的代表品种之一。釉下彩包括青花、釉里红、釉下三彩、釉下五彩、釉下褐彩、褐绿彩等。 釉下彩瓷的出现应追溯到汉末三国时期,不过当时只是以赫色颜料简单地点彩来装饰瓷器,还没有刻意地绘制纹饰。真正的釉下彩绘瓷应出现在唐代。当时湖南长沙窑的工匠们以氧化铁,氧化铜为彩料在素坯上绘出不同的图案,或写上文字、诗句,然后施青釉经1220℃~1270℃高温烧制。其后陕西黄堡耀州窑,浙江慈溪越窑等瓷窑亦纷纷效仿,从此釉下彩广泛流行,屡屡创出惊世之作。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被世人称为“国瓷”的青花瓷了。   目前,陶瓷考古界普遍认为青花瓷出现于宋代,也有学者认为还应更早,至少应上溯到晚唐。1983年扬州唐城遗址曾出土一批据认为是唐青花的标本,可惜实物太少,且缺乏完整器物。但宋代烧制釉下青花瓷已无任何困难。
釉上彩: 瓷器釉彩装饰的一种。又称“炉彩”。所谓釉上彩,就是先烧成白釉瓷器,在白釉上进行彩绘后,再入窑经摄氏600度至900度温度烘烤而成。釉上五彩,粉彩、珐琅彩都是釉上彩。釉上釉下混合彩是先烧成釉下彩 (即在瓷胎上直接绘画图案,罩透明釉高温一次烧成,主要是青花) ,然后再在适当的部位涂绘釉上彩,入炉低温二次烧成。青花矾红彩,斗彩、青花五彩都属于釉上釉下混合彩。最终形成青花类;色釉瓷类;彩瓷类三大系列。彩料品种多,色调丰富,纹样稍凸出,操作较釉下彩简便。但画面光亮度较差,长久使用后易磨损变色;受酸性食物侵蚀会溶出铅、镉等毒性元素。主要品种有五彩、粉彩、新彩、珐琅彩、墨彩、描金等 釉下彩瓷的出现应追溯到汉末三国时期,不过当时只是以赫色颜料简单地点彩来装饰瓷器,还没有刻意地绘制纹饰。真正的釉下彩绘瓷应出现在唐代。当时湖南长沙窑的工匠们以氧化铁,氧化铜为彩料在素坯上绘出不同的图案,或写上文字、诗句,然后施青釉经1220℃~1270℃高温烧制。其后陕西黄堡耀州窑,浙江慈溪越窑等瓷窑亦纷纷效仿,从此釉下彩广泛流行,屡屡创出惊世之作。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被世人称为“国瓷”的青花瓷了。 目前,陶瓷考古界普遍认为青花瓷出现于宋代,也有学者认为还应更早,至少应上溯到晚唐。1983年扬州唐城遗址曾出土一批据认为是唐青花的标本,可惜实物太少,且缺乏完整器物。但宋代烧制釉下青花瓷已无任何困难。

文章TAG:釉彩  珠宝  宝中  是什么  釉彩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