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书圣王羲之的代表作是

万岁通天贴 十七贴

书圣王羲之的代表作是

2,关于王羲之的资料

王羲之(公元303-361年,一作321-379年),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12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从小向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与两汉、西晋相比,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草书浓纤折中,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劲自然,总之,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实际上这是书法艺术的觉醒,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表现书法美。后来的书家几乎没有不临摹过王羲之法帖的,因而有"书圣"美誉。他的楷书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在南朝即脍炙人口",曾留下形形色色的传说,有的甚至成为绘画的题材。他的行草书又被世人尊为"草之圣"。王羲之没有原迹存世,法书刻本甚多,有《十七帖》、小楷乐毅论、黄庭经等,摹本墨迹廓填本有孔侍中帖、兰亭序[冯承素摹本]、快雪时晴帖、频有哀帖、丧乱帖、远宦帖、姨母帖以及唐僧怀仁集书书《圣教序》等。 王羲之的书法影响到他的后代子孙。其子玄之,善草书;凝之,工草隶;徽之,善正草书;操之,善正行书;焕之,善行草书;献之,则称"小圣"。其后子孙绵延,王氏一门书法传递不息。武则天曾求王羲之书,王羲之的九世重孙王方庆将家藏十一代祖至曾祖二十八人书迹十卷进呈,编为《万岁通天帖》。南朝齐王僧虔、王慈、王志都是王门之后,有法书录入。释智永为羲之七世孙,妙传家法,为隋唐书学名家。 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历史上第一次学王羲之高潮在南朝梁,第二次则在唐。唐太宗极度推尊王羲之,不仅广为收罗王书,且亲自为《晋书·王羲之传》撰赞辞,从此王羲之在书学史上至高无上的地位被确立并巩固下来。宋、元、明、清诸朝学书人,无不尊晋宗"二王"。唐代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和颜真卿、柳公权,五代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米帝、蔡襄,元代赵孟 ,明代董其昌,历代书学名家无不皈依王羲之。清代虽以碑学打破帖学的范围,但王羲之的书圣地位仍未动摇。"书圣"、"墨皇"虽有"圣化"之嫌,但世代名家、巨子,通过比较、揣摩,无不心悦诚服,推崇备至。

关于王羲之的资料

3,请问谁知道王献之这个人

王献之,字子敬,汉族,书法家、诗人,祖籍山东临沂,生于会稽(今绍兴),王羲之第七子。死时四十三岁。以行书和草书闻名后世。王献之幼年随父羲之学书法,兼学张芝。书法众体皆精,尤以行草著名,敢于创新,不为其父所囿,为魏晋以来的今楷、今草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书法史上被誉为“小圣”,与其父并称为“二王”。
书法家?
没有这个人
王献之(344-386)  东晋王、谢、郗、庾四大家族中,最显赫的要算王氏家族了,而书法成就最卓著的也当之无愧的属于王氏一族。王氏家族书法家最多。在这个书法世家里,有父子争胜,兄弟竞较,还有夫妻比试,姻亲相学等,互相传袭,这不仅是书法史上显得极为耀眼,在世界艺术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特别是出现了书圣王羲之和他的第七个儿子王献之,父子二人被世人并称为“二王”。王氏的骄傲在此,东晋书法的骄傲也在这里。  王献之,字子敬,小字官奴,官至中书令,世称“王大令”。他的书法,兼精楷、行、草、隶各体。献之幼学于父,从小就显露出超人才华,才气勃发,咄咄逼人,献之不为其父所囿,别创新法,自成一家,令人刮目相看。可惜天妒其才,四十二岁就过早病卒。  王献之的小楷书以《洛神赋十三行》(右图)为代表,用笔外拓,结体匀称严整,如大家闺秀,姿态妩媚雍容。  其行书以《鸭头丸帖》最著。《鸭头丸帖》是王献之行草书作品。二行,文曰:“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共十五字,系王献之给友人的便札。真迹现存于上海博物馆。全帖用墨枯润有致。姜夔《续书谱·用墨》说:“凡作楷,墨欲干,然不可太燥。行草则燥润相杂,以润取妍,以燥取险。”《鸭头丸帖》两层意思,蘸墨两次,一次一句,墨色都由润而枯,由浓而淡,墨色分明。从而展现出全帖的节奏起伏和气韵自然变化。“稿行之草”的行草是王献之独创的书体,《鸭头丸帖》又是他行草的代表作。  王献之创“稿行之草”为其一大贡献,创草书“一笔书”为其又一大贡献,他将张芝的章草和其父王羲之的今草又向前推进一层。草书名作《中秋帖》就是其“一笔书”的代表作,笔势连续不断,宛如滔滔江河,一泻千里,表现出一种雄姿英发的爽爽之气,世人评价甚高,被列为清内府“三希”之二。  羲献父子,在书法上各有千秋,羲以真行为显,献则以行草为能。唐代曾有过扬羲抑献的时期,其实评品书法不能以一种书体来断定孰劣孰优。王献之能在其父的笼罩之下独树一帜,仅从这一点就可以说明王献之的超迈才气。  王献之兄王徽之,字子猷,官至黄门侍郎,性卓荣不羁,不修边幅,善真、草书,《宣和书谱》评价其“律以家法,在羲献间”,传世作品有《新月帖》等。  南朝宋,齐,梁,陈之间,人多崇尚王献之的字。王氏后代大书法家王僧虔(425-485)、王志父子尤为显著。辽宁博物馆藏有父子俩的摹本,分别是《万岁通天帖》中的第八帖《王琰帖》和第十帖《一日无申帖》。

请问谁知道王献之这个人

4,跟艺术有关的故事不要达芬奇的不要蒙娜丽莎和贝多芬的大哥大

颜真卿是唐代著名书法家 为了学习书法,颜真卿起初向褚遂良学习,后来又拜在张旭门下。张旭是唐代首屈一指的大书法家,各种字体都会写,尤其擅长草书。颜真卿希望在这位名师的指点下,很快学到写字的窍门,从而一举成名。但拜师以后,张旭却没有透露半点书法秘诀。他只是给颜真卿介绍了一些名家字帖,简单地指点一下字贴的特点,让颜真卿临摹。有时候,他带着颜真卿去爬山,去游水,去赶集、看戏,回家后又让颜真卿练字,或看他挥毫疾书。转眼几个月过去了,颜真卿得不到老师的书法秘诀,心里很着急,他决定直接向老师提出要求。  一天,颜真卿壮着胆子,红着脸说:“学生有一事相求,请老师传授书法秘诀。” 张旭回答说:“学习书法,一要工学,即勤学苦练;二要领悟,即从自然万象中接受启发。这些我不是多次告诉过你了吗?”颜真卿听了,以为老师不愿传授秘诀,又向前一步,施礼恳求道:“老师说的工学,领悟,这些道理我都知道了,我现在最需要的是老师行笔落墨的绝技秘方,请老师指教。”  张旭还是耐着性子开导颜真卿:“我是见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察笔法之意,见公孙大娘舞剑而得落笔神韵,除了苦练就是观察自然,别的没什么诀窍。”  接着他给颜真卿讲了晋代书圣王羲之教儿子王献之练字的故事,最后严肃地说:“学习书法要说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勤学苦练。要记住,不下苦功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  老师的教诲,使颜真卿大受启发,他真正明白了为学之道。从此,他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潜心钻研,从生活中领悟运笔神韵,进步很快,终成为一位大书法家,为四大书法家之首。  怀素小时候家里很穷,年少时就出家当了和尚,诵经坐禅等佛事之余,他对练字产生了兴趣。因为买不起纸张,就找来一块木板和圆盘,涂上白漆书写。后来,怀素觉得漆板光滑,不易着墨, 就又在寺院附近的一块荒地,种植了一万多株的芭蕉树。芭蕉长大后,他摘下芭叶,铺在桌上,临帖挥毫。
怀素练字
莫扎特啊,月光曲等等好多啊啊啊
程砚秋练出救命虚音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程砚秋正是有了名师的耐心教授,再加上自己的刻苦努力,才终于在京剧表演的舞台上竖起了“程派”的大旗,以自己婉转绵长的独特唱腔,迷倒了千千万万的观众。 说起拜师,程砚秋真是无比幸运,连遇贵人。15岁时,著名的旦角表演艺术家梅兰芳收他为弟子,给予了他耐心细致的教导。16岁时,他又被引荐到“通天鼓主”王瑶卿老先生的门下,得以聆听大师的教诲。 但是王老先生的弟子非常多,程砚秋起初也只是一只不起眼的丑小鸭。为了得到授教的机会,他天天泡在王老先生的家里,静静地听先生聊戏,认真地琢磨先生的一笑一颦(pín)、一字一句,直到凌晨两三点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老先生终于注意起他,单独教他唱戏了。由于程砚秋拜过梅兰芳为师,所以腔调和唱法都带着梅兰芳的影儿,王老先生时时叮嘱他说:“你的嗓子不能跟梅兰芳比,若你唱不出你自己的风格,就只能当个二流的角儿了。” “你自己”三个字就像一把锥子一样扎进了程砚秋的心窝,他苦苦地思索了几天,终于豁然开朗,决心找出一种适合自己嗓子的唱法。他细细地分析自己的嗓子,苦恼地想道:我变声后,发音再也没有了那种金石之力,这可怎么办呢? 他心里着急,天不亮就爬起来练声,往师父家里跑得更勤快了。经过反复的实验,他终于摸索出了一种以气催声的唱法,练出了一种亦刚亦柔、扑朔迷离的“虚音”,使观众着迷不已。而内行人都叫他的“虚音”为“救命音”。

5,王羲之是哪个朝代的人

东晋王羲之(303年—361年) ,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大臣、书法家,丹阳尹王旷的儿子,太尉郗鉴的女婿,有“书圣”之称。凭借门荫入仕,历任秘书郎、江州刺史、会稽太守,累迁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永和九年(353年),组织兰亭雅集。撰写的《兰亭序》,成为“天下第一行书”。永和十一年(355年),称病弃官,迁居于绍兴金庭。升平五年(361年)去世,安葬于瀑布山。善于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在书法史上,与钟繇并称"钟王",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二王”。李志敏评价:“王羲之的书法既表现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简淡玄远,又表现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基础的冲和。”王羲之的书法影响到他的后代子孙。其子献之,善草书;凝之,工草隶;徽之,善正草书;操之,善正行书;焕之,善行草书;献之,则称“小圣”。黄伯思《东观徐论》云:“王氏凝、操、徽、涣之四子书,与子敬书俱传,皆得家范,而体各不同。凝之得其韵,操之得其体,徽之得其势,焕之得其貌,献之得其源。”其后子孙绵延,王氏一门书法传递不息。武则天尝求王羲之书,王羲之的九世重孙王方庆将家藏十一代祖至曾祖二十八人书迹十卷进呈,编为《万岁通天帖》。南朝齐王僧虔、王慈、王志都是王门之后,有法书录入。释智永为羲之七世孙,妙传家法,为隋唐书学名家。后战乱中,其后世走乱,家谱遗失,后世分布在沈阳,海伦等地。现知其后世有王庆凯、王潇丹等人。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王羲之书圣地位的确立,有其演变过程。南朝宋泰始年间的书家虞和在《论书表》中说:“洎乎汉、魏,钟(繇)、张(芝)擅美,晋末二王称英。”右军书名盖世于当时,而宋齐之间书学地位最高者则推王献之。献之从父学书,天资极高,敏于革新,转师张芝,而创上下相连的草书,媚妍甚至超过其父,穷微入圣,与其父同称“二王”。南朝梁陶弘景《与梁武帝论书启》云:“比世皆尚子敬书”,“海内非惟不复知有元常,于逸少亦然”。改变这种状况的是由于梁武帝萧衍推崇王羲之。他把当时的书学位次由“王献之——王羲之——钟繇”转变为“钟繇——王羲之——王献之”,在《观钟繇书法十二意》中,萧衍云:“子敬之不迨逸少,犹逸少之不迨元常。”“不迨”,或作“不逮”,不及之意。萧衍的地位使他的品评有特殊的感召力,因而舆论遂定。历史上第一次学王羲之高潮在南朝梁,第二次则在唐。唐太宗极度推尊王羲之,不仅广为收罗王书,且亲自为《晋书·王羲之传》撰赞辞,评钟繇则“论其尽善,或有所疑”,论献之则贬其“翰墨之病”,论其他书家如子云、王蒙、徐偃辈皆谓“誉过其实”。通过比较,唐太宗认为右军“尽善尽美”,“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从此王羲之在书学史上至高无上的地位被确立并巩固下来。宋、元、明、清诸朝学书人,无不尊晋宗“二王”。唐代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和颜真卿、柳公权,五代的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这些历代书法名家无不皈依王羲之,因而他享有“书圣”美誉。 清代虽以碑学打破帖学的范围,但王羲之的书圣地位仍未动摇。“书圣”、“墨皇”虽有“圣化”之嫌,但世代名家、巨子,通过比较、揣摩,无不心悦诚服,推崇备至。
王羲之,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被誉为“书圣”,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二王”。[1]王羲之曾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等职位。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广采众长,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代表作《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
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期的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会稽(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6,谁知道王献之

王献之(344-386)   东晋王、谢、郗、庾四大家族中,最显赫的要算王氏家族了,而书法成就最卓著的也当之无愧的属于王氏一族。王氏家族书法家最多。在这个书法世家里,有父子争胜,兄弟竞较,还有夫妻比试,姻亲相学等,互相传袭,这不仅是书法史上显得极为耀眼,在世界艺术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特别是出现了书圣王羲之和他的第七个儿子王献之,父子二人被世人并称为“二王”。王氏的骄傲在此,东晋书法的骄傲也在这里。   王献之,字子敬,小字官奴,官至中书令,世称“王大令”。他的书法,兼精楷、行、草、隶各体。献之幼学于父,从小就显露出超人才华,才气勃发,咄咄逼人,献之不为其父所囿,别创新法,自成一家,令人刮目相看。可惜天妒其才,四十二岁就过早病卒。   王献之的小楷书以《洛神赋十三行》(右图)为代表,用笔外拓,结体匀称严整,如大家闺秀,姿态妩媚雍容。   其行书以《鸭头丸帖》最著。《鸭头丸帖》是王献之行草书作品。二行,文曰:“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共十五字,系王献之给友人的便札。真迹现存于上海博物馆。全帖用墨枯润有致。姜夔《续书谱·用墨》说:“凡作楷,墨欲干,然不可太燥。行草则燥润相杂,以润取妍,以燥取险。”《鸭头丸帖》两层意思,蘸墨两次,一次一句,墨色都由润而枯,由浓而淡,墨色分明。从而展现出全帖的节奏起伏和气韵自然变化。“稿行之草”的行草是王献之独创的书体,《鸭头丸帖》又是他行草的代表作。   王献之创“稿行之草”为其一大贡献,创草书“一笔书”为其又一大贡献,他将张芝的章草和其父王羲之的今草又向前推进一层。草书名作《中秋帖》就是其“一笔书”的代表作,笔势连续不断,宛如滔滔江河,一泻千里,表现出一种雄姿英发的爽爽之气,世人评价甚高,被列为清内府“三希”之二。   羲献父子,在书法上各有千秋,羲以真行为显,献则以行草为能。唐代曾有过扬羲抑献的时期,其实评品书法不能以一种书体来断定孰劣孰优。王献之能在其父的笼罩之下独树一帜,仅从这一点就可以说明王献之的超迈才气。   王献之兄王徽之,字子猷,官至黄门侍郎,性卓荣不羁,不修边幅,善真、草书,《宣和书谱》评价其“律以家法,在羲献间”,传世作品有《新月帖》等。   南朝宋,齐,梁,陈之间,人多崇尚王献之的字。王氏后代大书法家王僧虔(425-485)、王志父子尤为显著。辽宁博物馆藏有父子俩的摹本,分别是《万岁通天帖》中的第八帖《王琰帖》和第十帖《一日无申帖》。
顶一下咯~~~
王羲之的儿子。
王献之(344-386) 东晋王、谢、郗、庾四大家族中,最显赫的要算王氏家族了,而书法成就最卓著的也当之无愧的属于王氏一族。王氏家族书法家最多。在这个书法世家里,有父子争胜,兄弟竞较,还有夫妻比试,姻亲相学等,互相传袭,这不仅是书法史上显得极为耀眼,在世界艺术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特别是出现了书圣王羲之和他的第七个儿子王献之,父子二人被世人并称为“二王”。王氏的骄傲在此,东晋书法的骄傲也在这里。 王献之,字子敬,小字官奴,官至中书令,世称“王大令”。他的书法,兼精楷、行、草、隶各体。献之幼学于父,从小就显露出超人才华,才气勃发,咄咄逼人,献之不为其父所囿,别创新法,自成一家,令人刮目相看。可惜天妒其才,四十二岁就过早病卒。 王献之的小楷书以《洛神赋十三行》(右图)为代表,用笔外拓,结体匀称严整,如大家闺秀,姿态妩媚雍容。 其行书以《鸭头丸帖》最著。《鸭头丸帖》是王献之行草书作品。二行,文曰:“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共十五字,系王献之给友人的便札。真迹现存于上海博物馆。全帖用墨枯润有致。姜夔《续书谱·用墨》说:“凡作楷,墨欲干,然不可太燥。行草则燥润相杂,以润取妍,以燥取险。”《鸭头丸帖》两层意思,蘸墨两次,一次一句,墨色都由润而枯,由浓而淡,墨色分明。从而展现出全帖的节奏起伏和气韵自然变化。“稿行之草”的行草是王献之独创的书体,《鸭头丸帖》又是他行草的代表作。 羲献父子,在书法上各有千秋,羲以真行为显,献则以行草为能。唐代曾有过扬羲抑献的时期,其实评品书法不能以一种书体来断定孰劣孰优。王献之能在其父的笼罩之下独树一帜,仅从这一点就可以说明王献之的超迈才气。 王献之兄王徽之,字子猷,官至黄门侍郎,性卓荣不羁,不修边幅,善真、草书,《宣和书谱》评价其“律以家法,在羲献间”,传世作品有《新月帖》等。

7,中国神话中的各路神仙

道佛两派 鸿钧最大,道教原始、通天、老君,佛教准提、燃灯 往下的好几百,都是神话传说,何来职责一说?
你说的太笼统了,你要的是天庭的官职和神仙,还是各个教派的神仙,还是那些灵山福地的散修?
百度百科封神榜,八部365位神位及职责。
1、十二生肖(每个人的守护神、吉祥神,深深融入国人的生活、思维之中)  2、财神(主管人间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神明,商业金融业的祖师爷、保护神)  3、妈祖(道教海神,平安女神,慈爱之神,航运业保护神,沿海人民心中的“娘妈”)  4、关帝(道教战神,武财神,忠义的化身,商业、会计业、理发业的祖师爷)  5、福禄寿三星(主管人间福祉、利禄、寿命的三尊吉祥神,纳福、添禄、增寿)  6、门神(守卫门户的神明,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  7、灶君(饮食之神,掌管家庭祸福,督查人间善恶)  8、土地爷(保护一方水土,佑护五谷丰登,财源滚滚)[7]   9、八仙(代表最广泛的民间道教信仰的八位神仙)  10、太上老君(道祖道德天尊,教化世人的慈爱天神)三清  三清是道教的最高神:  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  三清是大道的化身,三位一体。《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清居于玉清境、上清境、太清境,合称三清境。[8]   三清是创世神。元始天尊造化天地,灵宝天尊度化万物,道德天尊教化世人。玉帝  玉皇大帝是道教的众神之帝。总领三界、十方、四生、六道一切众生,统御儒、道、释三教和其他诸神仙圣佛,治理宇宙万物。  三清和玉帝的关系类似于大股东和总经理,三清是创世神,玉帝是治世神。玉皇大帝也是儒教的最高神——天帝。另外,玉皇大帝还是民间信仰的最高神。  玉帝的全称是“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金阙云宫九穹历御万道无为通明大殿昊天金阙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 ”。儒教尊称为“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民间称天、上天、苍天、昊天、皇天、天公、老天爷等。[9]     玉皇殿前四大天师:张天师,葛天师,许天师,萨天师四御  四御是玉皇大帝统治宇宙三界的助手,又称为四辅:  紫微大帝、长生大帝、勾陈大帝、后土娘娘   统御万天的玉皇大帝、统御万雷的勾陈大帝、统御万星的紫徽大帝、统御万类的青华大帝、统御万灵的长生大帝、统御万地的后土娘娘合成六合(上、下、东、南、西、北),代表宇宙无限的空间。诸星曜神  斗姆元君(众星之母)  四方之神(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  南斗六星君(司命星君,司禄星君,延寿星君,益算星君,度厄星君,上生星君)  北斗七星君(阳明贪狼星君,**巨门星君,真人禄存星君,玄冥文曲星君,丹元廉贞星君,北极武曲星君,天关破军星君)  九曜星君(计都星君、火德星君、木德星君、太阴星君、土德星君、罗睺星君、太阳星君、金德星君、水德星君) 二十八星宿(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西方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  三十六天罡星  七十二地煞星琼台女神  王母娘娘(女仙之首),妈祖天后(航海渔船),碧霞元君(泰山女神),送子娘娘(生育子嗣)  九天玄女(轩辕黄帝之师,术数之祖),花神,嫦娥仙子,无生老母,骊山老母,慈航真人,太姥娘娘  七仙女,何仙姑(八仙之一),陈靖姑(救产保胎),麻姑,电母,狐仙,织女,娥皇,女英文化之神  文昌帝君,文曲星,魁星,天聋地哑  五文昌(文昌帝君,魁星星君,朱衣神君,纯阳帝君,文衡帝君)  中华十圣(酒圣杜康,文圣孔子,医圣张仲景,武圣关羽,史圣司马迁,书圣王羲之,草圣张旭,画圣吴道子,诗圣杜甫,茶圣陆羽)  儒家四圣(至圣孔子、复圣颜回、宗圣曾子,亚圣孟子),圣人韩愈、朱熹,王阳明  天枢上相(姜子牙,张良,诸葛亮,魏征)忠武战神  真武大帝(明朝保护神,武当山主神)  关圣帝君 (忠义的化身,武圣)  护法四帅(天蓬玉真寿元真君、天猷仁执灵福真君、翊圣保德储庆真君、佑圣真武灵应真君)  四大元帅(马、赵、温、关)  二郎神,梅山七圣  王灵官,五百灵官,雷部诸将  云台二十八将,凌烟阁二十四臣  托塔天王,哪吒财富之神  正财神赵公明,文财神比干,武财神关帝,儒商之祖子贡,道商之祖范蠡   五路财神(玄坛真君赵公明和招宝天尊、纳珍天尊、利市仙官、招财使者)  钟吕二仙,和合二仙,土地爷  白圭,管仲,柴荣,沈万三,  刘海(戏蟾),韩信(偏财神)吉祥之神  福禄寿三星,喜神,八仙,门神,钟馗  麻姑,彭祖,顺星,月老,石敢当  三官大帝(全名为三元三品三官大帝,上元一品天官唐尧主赐福,中元二品地官虞舜主赦罪,下元三品水官大禹主解厄。) 这只是大体的,还有很多神仙圣佛的,中国的神话中神仙太多了
参见《神仙传》

文章TAG:通天  书圣王羲之  圣王  王羲之  通天书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