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古代有几大名窑

4大 钧窑最好
3

古代有几大名窑

2,我国有那几个有名的石窑 分别在哪里

不知道,问问度娘
龙门石窟洛阳--云冈石窟大同--莫高窟敦煌--麦积山石窟天水。

我国有那几个有名的石窑 分别在哪里

3,魏晋南北朝时期有那些石窑

洛阳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云岗石窟
云岗石窟 炳灵寺石窟 古高昌石窟 八峰崖石窟

魏晋南北朝时期有那些石窑

4,生产白瓷的窑址在哪里

景德镇五代窑址,宋代白瓷以河北曲阳,山西介休、盂县、平定和阳城窑也都生产白瓷,四川彭县窑的仿定!
河北内邱邢窑、曲阳窑,河南巩县窑、鹤壁窑,密县窑、登封窑、郏县窑、荥阳窑、安阳窑;

5,古代的陶瓷资料

白瓷 釉料中没有或只有极微量的呈色剂,生坯挂釉,入窑经过高温火焰烧成的素白瓷器。我国传统瓷器的一种。以含铁量低的瓷坯,施以纯净的透明釉烧制而成。湖南长沙东汉墓已出现早期白瓷。河南安阳北齐武平六年(575)范粹墓曾出土比较进步的白瓷,但成熟的白瓷要到隋代才出现。陕西西安郊区隋大业四年(608)李静训墓出土的白瓷,胎质洁白,釉面光润,胎釉已不见白中闪黄或泛青的现象。隋代白瓷巳较普遍,河北内邱邢窑曾发现隋代窑址。唐代达到极盛时期,巳查实北方地区生产白瓷的窑址有河北内邱邢窑、曲阳窑,河南巩县窑、鹤壁窑,密县窑、登封窑、郏县窑、荥阳窑、安阳窑;山西浑源窑、平定窑,陕西耀州窑,安徽萧窑等。其中以邢窑白瓷为代表,与南方地区越窑青瓷相匹敌,世称“南青北白”,为唐杜甫赞诵的四川大邑窑,至今未查明其产地。南方地区未发观唐代白瓷窑址。据唐李勋《本草,,唐代广州亦曾产白瓷。唐代对白瓷的白度要求很高,因此在部分较租的瓷眙上,先施化妆土,以增加烧成后的白度。到中、晚唐,已多数采用高质量的坯料,因而减少或不用化妆土加工瓷胎,其精品已达体薄釉润,光洁纯净地步。五代时期,白瓷生产仍以北方为主,唐代窑场大多继续烧造,其中规模最大的是曲阳窑、鹤壁窑、耀州窑的黄堡镇和玉华宫窑等。晚唐、五代墓中多次发现带有“官” 字款的白瓷,其中多数应属河北曲阳窑及辽白瓷。景德镇五代窑址是南方地区已发现的最早白瓷产地。宋代白瓷以河北曲阳的定窑为代表。山西介休、盂县、平定和阳城窑也都生产白瓷,四川彭县窑的仿定窑瓷,曾有人误认为唐大邑窑。此外,河南地区某些瓷窑也在烧制白地黑花器的同时,生产白瓷。泗州窑和宿州窑在南宋初已有仿定器的制作。福建德化宋代亦曾烧造白瓷。元代纯白瓷的制作已趋于低潮,景德镇枢府器卵白釉的烧制成功,对明代白瓷的成就有很大作用。明永乐时期的甜白釉是白瓷史上的最高成就。但由于青花瓷器和斗彩、彩的盛行,纯素白瓷的制作已渐趋低落。除景德镇外,福建德化的白瓷在世界享有极高声誉,其特征,色泽光润明亮,乳白如凝脂,在光照之下,釉中隐现粉红或乳白,因此有“猪油色”、“象牙白”之称。  我国瓷器制作的历史悠久,品种繁多。除了高贵典雅的青花和色彩艳丽的彩瓷外。素雅的白瓷也是人们喜爱的一个品种,虽然看上去没有斑斓的花纹和艳丽的色彩,但在朴实无华中,它展示给人们的是那自然天成的美。白瓷一般是指瓷胎为白色,表面为透明釉的瓷器。在上海博物馆中珍藏了很多唐代白瓷。这些唐代的白瓷制作讲究,胎土淘洗洁净,杂质少,个胎很细,而且白度比较高,上了一层透明釉以后,反映出来的颜色很白,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曾推崇唐代邢窑白瓷为上品,并形容它的胎釉像雪和银子一样洁白。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器,英文名blue and white porcelain,它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釉下彩的一种。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目前发现最早的青花瓷标本是唐代的(也有学者称唐青花并非青花瓷);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现在元代;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品种。  黑瓷为施黑色高温釉的瓷器。是在青瓷的基础上发展的品种,也用氧化铁作釉的呈色剂,增加铁的含量就成了黑瓷,其釉料中三氧化二铁的含量在5%以上。黑瓷创烧于东汉,浙江上虞窑烧制的黑瓷,施釉厚而均匀。到东晋时烧造技术更加成熟,以浙江德清窑所产黑釉为代表,釉厚如堆脂,色黑如漆。至宋代,黑瓷品种大量出现,河北定窑生产的黑瓷,胎骨洁白而釉色乌黑发亮;福建建窑烧制的黑瓷,因含铁量较重和烧窑时保温时间较长,所以釉中析出大量氧化铁结晶,形成了兔毫纹,油滴纹,曜变等黑色结晶釉,颇为珍贵。江西吉州窑的玳瑁斑、木叶纹、剪纸贴花黑瓷以及河南,山西等地瓷窑生产的黑瓷,也很有特色。金、元、明、清各代黑釉瓷一直都是民间日常用瓷。

6,宋代7个窑的工艺特点

盒,呈半透明状态。釉色青白,也生产龙泉瓷。龙泉窑分布很广,初创于五代时期,至南宋达到极盛,元、明相沿。龙泉窑属南方青瓷,以湖田窑产品为代表、元时代,透明度高。南宋龙泉瓷釉层加厚,在高温下黏度大,不易流动。  景德镇窑  江西景德镇在五代时受越窑影响烧制越窑系青瓷。由于使用的釉属石灰釉性质,在高温下易于流动、隐青、罩青。主要器型有碗、盘、瓶、罐、尊、执壶,达到最高水平。其胎质洁白细腻,器壁极薄、炉,山西介休窑,钧瓷繁荣期很长、晚期,是景德镇影青瓷生产的鼎盛时期,构成钧瓷的非常突出的特征。此外,到南宋和元代早期达到了高峰,釉色青绿,俗称“姜黄色”。器型很丰富,主要有盘、登封、安阳、盒、山西等省,如河南鹤壁集窑、当阳峪窑、坚固耐用,富于浓烈的乡土气息。胎体较为厚重粗糙,釉面上会产生一种弯曲的细条纹,如同蚯蚓在泥中爬过的痕迹、瓶,经高温还原形成青色或蓝色的主基调。又采用氧化铜为着色剂、磁州窑,釉在熔融状态下流动,又叫影青瓷、灯,规模冠于北方的民窑体系,古属定州,故名。  龙泉窑主要是以青瓷为主,经高温还原造成红色的窑变釉、碗。主要器物有瓶、瓮、罐、壶、盆、碗、盘、妆盒,以釉色及造型取胜,尤以青釉见长、月白、海棠红及玫瑰紫等,北宋晚期曾作为贡品进入宫廷、划花装饰工艺对其他瓷窑有较大影响。  耀州窑  耀州窑位于今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这是以烧制白瓷为特色的窑系。北宋中、壶。南宋龙泉瓷多素面,少有花纹装饰、曲河窑、大窑一带,附近的庆元、云和,红蓝等色交相辉映,形成变幻无穷的艳丽色彩。釉色有天青、天蓝,产销量很大,但表面大量施用化妆土,再施透明釉,因而给人以“粗中有细”的感觉,通体刻画缠枝莲花的倒流壶等。河南郏县、临汝,是介于白和青之间。景德镇窑一旦形成之后。  定窑  定窑位于今河北省曲阳县涧滋村和东、西燕山村,甚至达到翡翠的效果、气魄宏大、线条简洁明快的独特风格。其器物造型追求生活实用、大方朴素、香炉以及各种动物玩具等、枕、扒村窑。  钧窑  钧窑在今河南省禹县神屋镇、八卦洞等地,当时属钧州,故名,也有剔花、划花等。其青瓷胎质薄灰,青釉光润肥厚,特别是仿商周青铜器。从北宋一直延续到金,兼烧黑釉、酱釉瓷器、江西省吉安等地,其极品已似青玉、釉细、纹饰精美,光泽度强,透明度高,北宋时期,始创“影青瓷”。影青瓷又名青白瓷,由于它得天独厚的条件,独步了整个窑业,宋代之后就是景德镇窑的天下了,称“黑定”,烧成后有柔和淡雅的玉质效果。小口、短颈、枕等。其“复烧法”及刻花、印花、执壶等,龙泉青瓷在北宋后期开始走向兴盛,宋属耀州,故名。器物形制非常规整,给人以一丝不苟的感觉。南方在六大窑系中有两个、灯,因而构成了粗犷豪放,透明度低,给人一种含蓄的温润感、最为珍贵的,河北磁县,山西浑源等地也仿烧钧瓷,从而形成一个庞大的钧窑系,所以烧成的瓷器釉层薄,釉面光亮、遂昌等县,以及受其影响的福建省泉州、“紫定”。定窑产品工艺水平很高,故称“蚯蚓走泥纹”,最有代表性的是梅子青,像青梅一样,釉色非常好。景德镇窑、耀州窑,十分丰富。釉面上常带有密密麻麻的“棕眼”(斑点),呈现出独有的艳丽精美,唐代晚期开始生产,至宋代达到顶峰。除“白定”外、枕。最具代表性的釉色是梅子青与粉青,是北宋晚期为宫廷烧制的陈设瓷,如出戟尊等。  龙泉窑  龙泉窑在今浙江省龙泉县金村、狮子流,又有时代风格。钧瓷中最具代表性,在模仿中有创新,窑场分布于今河北、河南,还有是江西景德镇窑、磁州窑和耀州窑,即以黑色造成的强烈对比来装饰器物,是磁州窑系装饰工艺的最醒目的特点,既古拙高雅,则是耀州窑独具特色的产品。  磁州窑  以今河北省邯郸市观台镇一带瓷窑为代表,当时属磁州,故名。唐代开始烧制瓷器,至宋代达到很高水平。与它同时或稍晚时期仿烧这类耀州青瓷的还有今河南省内的临汝窑、宝丰窑,禹县钧台窑,广州市的西村窑等、罐。山西的平定窑、盂县窑、阳城窑、介休窑,四川的彭县窑等均属定窑系。钧瓷的造型表现为强烈的仿古意味。由于施釉较厚,在烧制过程中釉水熔融流动,主要是烧青白瓷,一个是浙江的龙泉窑。钧瓷的主要产品是一种五彩缤纷的“窑变”釉瓷器。其釉色最富特点。主要着色剂是氧化亚铁,江西吉州窑等。“白地黑花”、丰肩,通体刻画缠枝花卉的梅瓶,以及凤首提梁。这一窑系乃历史悠久,胎料经过细致筛选,做成的器物胎薄,胎质细密洁白。耀州窑以青瓷为主,有刻花和印花、龙泉窑和景德镇窑。  中国北方在六大窑系里有定窑、钧窑  宋代六大窑系即定窑、钧窑,是一种由白瓷向青瓷过渡的瓷器。其釉色近白,只在积釉处显出湖绿色的青色,青色在若有若无之间。此种瓷器胎薄

7,彩瓷到底最早出现于哪个朝代

元代。元、早明、清初青花及釉里红分享釉下彩极品之殊荣;明成化斗彩矗一峰之巅;清三代珐琅彩绝唱一时。另外,各个历史时期各窑口的其他一些具有特色的彩瓷,也受到人们的赞誉。然而,还有一个独树一帜的彩瓷品种,却长期不公平地被淡漠遗忘,甚至几乎被湮没,这就是晚清至民国初年名噪遐迩的浅绛彩瓷器。明代在景德镇设置专为生产御器的官窑,又对民窑采取“官搭民烧”即“有命则供,无命则止”等手段,来为宫廷烧制瓷器,民窑得到普遍发展,景德镇成为全国瓷器的烧造中心。明代永乐、宣德时的青花瓷器,色调浓艳,具有元代青花的许多特征。明成化时,在釉下青花的瓷器上,再加上红、绿、黄、紫等彩,这就是著名的成化“斗彩”。明嘉靖、万历时,又兴起了“五彩”。清代也在景德镇设御瓷厂,但烧瓷主要都在民窑。清康熙时继承与发展了五彩,并创烧了“珐琅彩”。清雍正时期又烧制出“粉彩”。清乾隆时的突出成就是转心瓶的烧制,以及成功地仿烧漆、木、铜器物和各种果品等。清代瓷器,集历代烧瓷之大成并创造性地加以发展,达到了中国瓷器烧造的历史高峰。扩展资料中国的彩瓷是中国古代陶瓷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早在一千年前,唐代长沙窑的青釉釉下彩瓷器就已输出到海外,据考古学家调研,在国外大约有十三个国家出土了唐代长沙窑瓷器。最近有报导,在印尼爪哇附近,由德国公司组织打捞的一只中国唐代沉船上的唐代文物约六万件,九成以上为瓷器,以唐代长沙窑产最多。可见其时中国瓷业发展的盛况。中国彩瓷的发展,自从东汉青釉、褐釉瓷器烧制成功以后,各朝各代都有不同的成就。三国至南北朝时期,我国瓷业迅速发展,在青瓷的基础上出现了青釉黑褐色彩斑瓷器、黄釉绿彩瓷器,改变了早期瓷器单一色的状态。隋代又将白瓷烧制成功。到了唐代,南北方的瓷业发展空前繁荣,瓷窑广泛兴起。特别是巩县窑的唐三彩、长沙窑的釉下彩以及郏县窑的黑釉蓝斑等许多品种都闻名中外,在瓷器装饰方法上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宋、辽、金时代更是名窑辈出、名瓷荟萃,装饰上也更丰富多彩。金代的釉上彩绘尤为突出。这些都为元、明、清的景德镇瓷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元代景德镇形成全国制瓷中心,中国制瓷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彩瓷阶段。最突出的就是青花瓷器的烧制技术完善成熟,并大量输出海外,同时还发明了釉里红、红釉、蓝釉、卵白釉等。明清两代是我国瓷业生产飞跃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御窑厂的设置,制瓷技术的革新和进步,使官窑瓷器产品精细入微,其中著名的品种如永乐、宣德的青花,成化的斗彩,万历的五彩,雍正、乾隆的珐琅彩、粉彩等,驰名中外,经久不衰。十七、八世纪欧洲一些国家,对中国瓷器非常热爱,他们常常用较珍贵的金属材料镶嵌在中国瓷器上,达到既保护瓷器又美观的目的。还有的博物馆将中国瓷器镶到建筑物上,作为很重要的装饰。如泰国王宫建筑的一些外墙用中国的粉彩花鸟瓷砖作为墙面,非常高雅,那些粉彩花鸟瓷砖就是清代雍正、乾隆时期生产的。中国古代彩瓷久远的艺术魅力,在人类文化交流史上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不愧为中华文明史上的瑰宝。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彩瓷
广义上来讲,彩瓷应该是很早以前就有了,在唐朝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彩瓷的原始器型。亦称“彩绘瓷”。器物表面中加以彩绘的瓷器。主要有釉下彩瓷和釉上彩瓷两大类,釉下始于唐[唐青花}。明清时期开始出现是釉上彩下面列举两种彩瓷的分类釉下彩 彩色纹饰呈现在瓷器表面釉的下面为釉下彩。釉下彩的特点是彩色画面不暴露于外界,而处于透明釉的覆盖下,既不会在使用过程中被磨损和腐蚀,又不致有沾污或污染的危害。   中国传统的釉下彩最早的是三国时期和南北朝时期的高温青瓷釉下彩,用黑褐彩绘画神奇人物或排列整齐的彩斑作装饰。此时虽然青釉及彩色的呈色不太精美,但在工艺上是一个创举。其次是唐代长沙窑釉下彩,晚唐、五代越窑的釉下褐彩。长沙窑釉下彩是青黄釉瓷器的表面呈现褐绿色或蓝绿色绘画的山水人物、花卉花鸟纹饰或题写诗句。这一装饰方法对中国古代彩瓷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代磁州窑是中国北方民间瓷窑中首先烧制釉下彩的重要瓷窑之一。据考古调查,河北以观台和彭城为中心窑区,以及河南鹤壁窑、禹县扒村窑和登封窑、修武的当阳峪窑,山西介休窑等,都生产釉下黑彩瓷器。器表为白地黑花装饰或釉下黑彩划花、绿釉釉下黑花、白釉釉下酱花等。北方磁州窑系釉下彩的发展为元、明、清景德镇彩绘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元、明、清时的青花、釉里红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最突出的釉下彩瓷,也是景德镇的传统名瓷。青花瓷在元代达到成熟阶段,明清两代大量烧制。釉里红在元代为初创阶段;明代釉里红传世品极少;清代釉里红烧制技术已很成熟,产量也有所增加。清代釉下彩中还有康熙时期创制的釉里三色、晚清宣统时期的釉下五彩等。釉上彩 彩色纹饰呈现在瓷器表面釉的上面为釉上彩。釉上彩的特点在装饰上由简单龙凤彩瓷瓶到复杂、彩色由一种到多种,不但色彩鲜艳光亮,同时装饰艺术性更强。中国传统的釉上彩瓷器,最早是六朝时期的点彩装饰。这种点彩于西晋晚期出现,到东晋时普遍应用。南朝时褐色点彩仍然流行。据考古发现,北朝出现黄釉绿彩、白釉绿彩。这些简单装饰打破了早期青釉瓷器清一色的格调。真正在瓷器的釉面上彩绘图案纹饰,是在宋、金时代北方瓷窑中出现的,如定窑的金彩描花,磁州窑的釉上白地黑花、褐花,山西、河南等地的黑釉铁锈花,金代釉上红绿彩、五彩等。还有南方吉州窑的金彩描花。这些宋、金时期南北方釉上彩绘对后来景德镇彩瓷的大量发展也产生了极大影响。   元代以后,受金代彩瓷的影响,色彩方面逐渐丰富起来,从一种至多种。元代磁州窑彩瓷、景德镇窑的彩瓷,除红、黄、绿彩外又出现了金彩、孔雀蓝彩。到了明代景德镇釉上彩开始大发展,从釉上单彩到釉上五彩,极为丰富。釉上单彩中,红彩、绿彩和金彩较为突出。清代釉上彩进一步发展,创造了珐琅彩、粉彩、胭脂彩、墨彩、浅绛彩以及各种颜色釉上加彩等。
彩瓷 painted china 亦称“彩绘瓷”。器物表面中加以彩绘的瓷器。主要有釉下彩瓷和釉上彩瓷两大类,釉下始于唐[唐青花}。明清时期开始出现是釉上彩{粉彩},同时也是彩瓷发展的盛期,以景德镇窑成就最为突出。 [编辑本段]彩瓷历史知识 在我国制瓷历史长河中,彩瓷的出现,结束了漫长的“南青北白”的一统局面,瓷苑于是百花盛开,绚丽多姿。千百年来,彩瓷超卓而被世人公认者,举凡有三:元、早明、清初青花及釉里红分享釉下彩极品之殊荣;明成化斗彩矗一峰之巅;清三代珐琅彩绝唱一时。另外,各个历史时期各窑口的其他一些具有特色的彩瓷,也受到人们的赞誉。然而,还有一个独树一帜的彩瓷品种,却长期不公平地被淡漠遗忘,甚至几乎被湮没,这就是晚清至民国初年名噪遐迩的浅绛彩瓷器。 清代康雍乾盛世之后,处于全国制瓷中心地位的景德镇,瓷业生产开始滑坡,御窑的瓷器工艺水平也无更多创新,呈逐渐衰退趋势,至今人们谈到清代瓷器,总把“清三代”作为口头禅,虽然有失偏颇,但也并非毫无道理。到了道光咸丰时期,一批极富文化素养的绘瓷艺人,突破传统束缚,锐意创新,借鉴元代以黄公望为代表的山水写意中国画的风格,开历史先河把诗书画印紧密结合移植到瓷器之上。他们大胆运用水墨勾画轮廓并略加皴擦,以淡赭和水绿、草绿、淡蓝、淡紫等色彩渲染,兼工带写,所画瓷器的画面淡雅柔丽,素静空灵。由于这种技法在中国画的术语中被称作“浅绛”,所以瓷界把以这种技法绘制的瓷器称作浅绛彩瓷器。 浅绛彩在绘瓷技艺上有划时代的进步意义。首先,它大规模运用诗书画印相结合的中国画风格,融入艺人对书法、文学的理解,使瓷画面貌焕然一新,丰富了文化内涵,提高了艺术品位,成为景德镇近现代彩瓷风格的开创者。其次,它打破了以前瓷绘分工过细繁复的套路,从师法宋院的工致转而师法元人的淡雅,与御窑纹饰的繁缛工整比较,更显得疏朗活放。再者,与御器由宫中发样,工匠按样照描照填,画面呆板缺乏个性相比,浅绛彩艺人则从图稿设计、勾画渲染、书法题咏直至署款印章等,皆由一人完成,画面极富灵气,个性张扬。 晚清至民国初年,有一大批绘画浅绛彩的艺人,仅从资料记载以及一些藏家已有的传世作品来看,比较知名的已不下五六十人,其中张熊、程门、金品卿、汪晓棠等为其中的佼佼者。清代大鉴藏家赵汝珍所著《古玩指南》赞述程门的作品:“有得一杯一盅者,皆球璧视之”。民国时期在景德镇瓷界翘楚出众的珠山八友中,有些人如王琦、王大凡、汪野亭等,在早年也都曾绘制过浅绛彩瓷器。遗憾的是,由于浅绛彩瓷器为低温(650-700℃)焙烧,料色容易衰褪脱落,作品的保存难度大,到了民国中后期,逐渐被高温彩料所取代,因而浅绛彩从兴起到消亡只有短短的七八十年时间。尽管如此,它毕竟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景德镇瓷器最富创新精神、最具代表性的制品,在我国陶瓷史上,当之无愧应占一席之位。

文章TAG:鹤壁  鹤壁窑  古代  大名  鹤壁窑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