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明清古籍印刷品的边框有什么不同吗

你好!既然是印刷品 边框当然可以随心意而定了打字不易,采纳哦!

明清古籍印刷品的边框有什么不同吗

2,古籍印刷装订

可以的啊 我们可以上门服务 古籍装订 QQ291487583 皖巢世宏古籍印刷厂
是精装厂都可以

古籍印刷装订

3,古代如何印刷字帖

用凸泥版版印刷的,即版面图像和文字凸出部分接受油墨,凹进去的部分不接受油墨,当版与纸压紧时,油墨就会印在纸上。用一个个泥质字版蓝操作
office07版带有此功能。
活字印刷

古代如何印刷字帖

4,想把电脑里的PDF古籍打印出来做成古籍样式的有没有办法

打印古籍的纸都是专门的,目前能做这个的印刷厂都很少。更何况印完还要装订,不比你买一本现成的便宜。
到大型文印店去按你的想法打印,装订
你好!要到专业的印刷厂。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我可以打印,装订,《明内府刻本金刚经集注》这样的书,大概40元一本

5,古代印刷有几种方法

要说印刷术,不得不从藏书开始入手,因为有了印刷术,才会有大量的书籍让藏书家们来藏,不说藏书的规矩,就很难弄清雕版印刷之书和活字印刷之书的优劣,也就搞不明白雕版印刷具有持久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参考资料:http://www.kepu.net.cn/gb/civilization/printing/evolve/evl200.html
毕升,活字印刷。
雕版印刷
不知道!期待着楼主!

6,中国古籍的印刷形式

中国古籍的印刷形式有下列3种:①雕版印刷。现存有确实年代的实物是公元868年刻印的《金刚经》,但雕版印刷发明的时间要比这早得多。②活字印刷。据文献记载,北宋毕升于庆历年间(1041~1048)发明泥活字,元代王祯曾用木活字印书,明代中期又盛行铜活字。明清铜活字和木活字所印之书,现尚有不少遗存。③套版印刷。是雕版印刷的发展。书中文字需要有所区别时,例如经和注,或图画需用不同颜色印出时,分别刻成同样尺寸的版,逐次印在同一张纸上即成套印本。先是朱墨两色套印,后发展到三色、四色、五色甚至六色,并由套印发展到饾版、拱花艺术性很高的工艺技术。据考古发现,套印可能在宋辽金时代即已发 明,盛行于明、清。

7,古代的书都是怎么印刷的啊

应该是活字印刷或者雕版吧·
希望对你有帮助 基本上就是活字印刷和雕版印刷 活字印刷的过程: (毕升的方法是这样的: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体单字,字划突起的高度象铜钱边缘的厚度一样,用火烧硬,成为单个的胶泥活字。为了适应排版的需要,一般常用字都备有几个甚至几十个,以备同一版内重复的时候使用。遇到不常用的冷僻字,如果事前没有准备,可以随制随用。为便于拣字,把胶泥活字按韵分类放在木格子里,贴上纸条标明。排字的时候,用一块带框的铁板作底托,上面敷一层用松脂、蜡和纸灰混合制成的药剂,然后把需要的胶泥活字拣出来一个个排进框内。排满一框就成为一版,再用火烘烤,等药剂稍微熔化,用一块平板把字面压平,药剂冷却凝固后,就成为版型。印刷的时候,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覆上纸,加一定的压力就行了。为了可以连续印刷,就用两块铁板,一版加刷,另一版排字,两版交替使用。印完以后,用火把药剂烤化,用手轻轻一抖,活字就可以从铁板上脱落下来,再按韵放回原来木格里,以备下次再用。毕升还试验过木活字印刷,由于木料纹理疏密不匀,刻制困难,木活字沾水后变形,以及和药剂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等原因,所以毕升没有采用。 毕升的胶泥活字版印书方法,如果只印二三本,不算省事,如果印成百上升份,工作效率就极其可观了,不仅能够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印刷的速度和质量,比雕版印刷要优越得多。现代的凸版铅印,虽然在设备和技术条件上是宋朝毕升的活字印刷术所无法比拟的,但是基本原理和方法是完全相同的。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为人类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中间,我国的平民发明家毕升的功绩不可磨灭的。可是关于毕升的生平事迹,我们却一无所知,幸亏毕升创造活字印刷术的事迹,比较完整地记录在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的名著《梦溪笔谈》里。但是除开西夏文字的几本推测为活字印刷的佛经外,中原地区无发现活字印刷的中文印刷品! 雕版印刷: (1)写样。在抄写样稿的薄纸上画好直格,每一直格内用虚线画上一条中线,俗称;花格;。请善书之人用柳、颜、欧等书体在薄纸上抄写出样稿,抄写好后,认真地校对一遍。错讹之处用刀裁下来,另贴一片白纸,重新正确抄写。 (2)上版。上版也称上样。通常的做法是:在表面打磨光滑的木板上刷一层稀浆糊,将样稿有字的一面向下,用平口的棕毛刷把样稿横平竖直地刷贴到木板上(图7-80a)。 (3)刻版。刻版前先用指尖蘸水少许,在样稿背后轻搓,把纸背的纤维搓掉,使写在样稿上的字清晰得如同直接写在木板上一样,便可以镌刻了。 刻版是用锋利的刻刀把版面空白部分向下刻出一定的深度并剔除,使版面上有墨迹的字或线条向上凸起成为浮雕,使成为现代所称的;凸版;。刻版工具多达20~30种,各有不同的功用,最常用的是拳刀。拳刀又称剞、曲刀、雀刀、挑刀,是刊刻雕版最重要的工具(图7-81a、b)。拳刀也许是因其握法而得名,曲刀、雀刀则可能是刀刃弯曲颇似鸟喙而得名,其主要功用是刻除木板上无需印刷的部分,使需要印刷的字或线条呈浮雕状凸起。 刻版的基本手法是:右手握住拳刀,刀柄向外侧倾斜40度,向下向内用力。左手用大拇指第一关节拢住刀头,控制运刀的速度、方向并防止滑刀(图7-80b)。第一刀一般沿着需刻墨线的外周约2-3毫米,向下并自外向内地用力在木板上拉出一条深约2~3毫米的刻痕,即所谓的;发刀;。然后将木板平转180度,用刀锋紧贴着墨线以大约40度的倾角再拉出一条刻痕,与发刀刻痕的底部相交,在截面上呈;V;字形,用拳刀将;V;字形凹槽中的木屑挑出。再将木板平转180度,在同一条墨线的另一侧;发刀;后,将木板再平转180度,用刀刃紧贴墨线拉出另一条刻痕,剔去;V;字形凹槽中的木屑。至此,一根阳刻墨线就凸现了。在实际刊刻中,为了提高效率,往往将整块雕版中整体或部分的字全部;发刀;后,再紧贴墨线下刀将所有的字刻出来。刻版是雕版印刷的关键工艺之一,为保证印刷质量,刊刻时握刀要稳,下刀要准,务使一笔一划依照墨线完成。 (4)打空。用一种称之为;曲凿;(图7-81c.d)的特制工具将版面上没有墨线的部分凿除掉。曲凿,古时又称;劂;,外形与木工使用的圆凿相似,但刃口差别较大。打空时,左手握住曲凿,使凿口对准要剔除的部分,右手用木槌(图7-81e)在曲凿的后部敲击,使凿口向前移动,剔除无需保留的部分(图7-80c)。大曲凿用于凿除大面积的空白部分,小曲凿用于修理精细的部位,还可以用来雕刻圆形的圈点。打空时应小心谨慎,不可用力过猛,更不能急于求成,若损坏已经刊刻好的字或线条,则前功尽弃。 (5)拉线。用刻刀将版面中分行的直线与四周的边线刻出来即为;拉线;。为了保证线条平直,通常是用左手压住界尺,右手持刻刀依着界尺进行刊刻(图7-80d)。 (6)修版。对已经刊刻并打空的雕版,先用蓝色刷印数张校样,若校对出谬误,则需将谬错之处用平凿凿去,并向下凿成凹槽,用一块与凿除部分相同大小的木板嵌入凹槽中,然后在嵌入的木板上刊刻出修正后的内容。 4.雕版的刷印 (1)固版。单色雕版印刷的印版通常不需固定在印刷台上,有时为了防止雕版移动影响印刷操作,可用钉子沿雕版的四周钉在印刷台上,也可用蜂蜡、松香等制成的粘版胶粘在印刷台上。单色雕版印刷可用普通的方桌代替特制的印刷台,只要方桌坚实,在印刷中不致摇晃,就不会影响操作,也不会降低印刷品的质量。 (2)刷墨。正式刷墨之前,先在版面上刷两遍清水,待雕版吸水湿润后,再刷墨印刷。刷墨时先用小毛刷从大墨盆中蘸少许墨放在瓷盘内,再用棕把(图7-81f)在瓷盘中打圈旋转,使棕把着墨均匀,然后用棕把在雕版上按顺时针方向打圈,把墨汁均匀地刷在雕版上。刷墨的要求是全版墨色均匀,凹陷处不存积墨,否则印出的纸张将浓淡不匀、洇漶不清。 (3)覆纸。单色雕版印刷的纸张一般不需固定,覆纸时用两手将纸端起平放在刷过印墨的版面上即可。 纸张通常使用纸面光滑、纸质均匀、吸墨适量的竹制太史连与毛边纸,藤纸、皮纸、宣纸多用于印刷精美的作品。有些不合要求的纸,经抛光石加蜡研磨等处理后也可用于印刷。 (4)刷印。正式刷印前,还需再印数张清样,经再次校对,确认无误后方可大量刷印。如有谬误,则更正后再行刷印。印刷时左手扶住纸张不使移动,右手持耙子(图7-81g)在纸背刷印。刷印时用力要均匀,以保证雕版上每个字都能完整清晰地转印到纸上。 (5)晾干。擦印之后,将印纸从雕版上揭起,放在一旁晾干。一块雕版印完之后,换上另一块雕版继续重复上面的操作过程,直至全部雕版印刷完毕。

文章TAG:古籍  印刷  明清  印刷品  古籍印刷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