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绛彩瓷欣赏

竟然有珠山八友的作品,欣赏了,祝你好运!
都是名家的浅绛彩瓷器,欣赏。

浅绛彩瓷欣赏

2,浅绛彩瓷器有哪些特点

浅绛彩瓷是以浓淡相间的黑色釉上彩料,在白瓷上勾描出画样,然后以红、赭、黄、绿、蓝等色进行晕染烘烧而成。这种瓷器上的墨彩画艺其实可以追溯到更早,始见于康熙中期,康、雍、干三朝官窑也都有墨彩瓷器的生产,由于墨彩和其他彩色互为主辅,所以也被称为“彩水墨画”。色彩浅淡柔和,笔法细腻,浓施淡抹,弥永深邃,描绘出的山水人物等都很独特” 。谢谢
这不是浅绛彩瓷器

浅绛彩瓷器有哪些特点

3,到底新粉彩瓷器和浅绛彩瓷器的区别是什么

浅绛彩瓷中的“浅绛”,系特指晚清至民国初流行的一种以浓淡相间的黑色釉上彩料,在瓷胎上绘出花纹,再染以淡赭和水绿、草绿、淡蓝及紫色等,经低温(650—700℃)烧成的一种特有的低温彩釉。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粉彩填色之前需用玻璃白打底,浅绛彩不用,而是直接将淡矾红、水绿等彩直接画上瓷胎,故粉彩有渲染而浅绛没有,粉彩为局部工人分工合作的产物,而浅绛则是文化层次较高的艺人得心应手之作,故粉彩板而浅绛活。谢谢
我会继续学习,争取下次回答你
我会继续学习,争取下次回答你

到底新粉彩瓷器和浅绛彩瓷器的区别是什么

4,浅绛彩和新粉彩瓷的区别

1928年前后瓷版画风行。著名绘瓷家王琦提出由8人共同绘制8块瓷版画套屏的艺术构想,组织“月圆会”,邀请艺人每月十五聚会,配画、研讨画艺,时人称他们为“珠山八友”。新粉彩和浅绛彩开始了深远的渊源。所谓“浅绛”,指晚清流行的一种浅淡相间的墨色釉上彩料,在白瓷上绘制花纹,再染上淡赭和极少的水绿、草绿、淡蓝等彩,经低温烧成,使瓷上纹饰效果与纸绢本上浅绛画效果近似。绛彩的开创者是程门,因为浅绛以深厚的文人绘画风格,因此此类作品冲破了以往官窑的陈规束缚,解放了绘瓷者的创作思路,开辟了在瓷品上题诗、落款、纪年等风气之先河。新粉彩和浅绛彩有所不同,浅绛彩产生于咸丰、同治年间,是由程门等一批文人画家把纸绢上的中国画移植到瓷版上的绘瓷艺术,蕴含着深邃的文化意境;新粉彩是艺匠模仿文人画家的艺术风格在瓷器上绘画,运用工笔重彩,追求赏心悦目的效果,迎合大众的审美取向,使瓷器艺术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符合近代商品经济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陶瓷已经成为了备受追捧的重点藏品,作为投资的新热点,浅绛彩和民国新粉各具特色。笔者今天根据自己的收藏经验及对市场行情的了解,向大家进行粗略的介绍一番。

5,浅绛彩和粉彩怎样区别 求实图解

一、填色方式不同1、粉彩填色之前需用玻璃白打底,也有一种说法是加入铅粉,让色彩看上去很粉嫩的啦。2、浅绛彩是直接将淡矾红、水绿等彩色直接画上瓷胎,所以粉彩会有渲染而浅绛一般没有。二、突出感不同1、粉彩一般摸上去突出感强,尤其是雍正乾隆的粉彩,用料多,显得又粉又厚。2、浅绛的突出感极弱。三、绘画风格不同1、清末民初时期的浅绛彩多加入了文人画的风格。2、粉彩则是沿用青花的绘画风格。三、保存难度不同1、浅绛彩更易受磨损,往往脱彩严重,人物或者花鸟都到了看不清的地步。2、粉彩由于彩料较厚,相对较易保存完好。浅绛彩:粉彩:扩展资料浅绛彩瓷是一种瓷器彩饰品种。“浅绛”是借用中国画的概念。它是中国元代开始出现的一种山水绘画技法,浅绛彩瓷则是清代晚期景德镇生产的一种釉上彩瓷新品种。它以浓淡相间的黑色釉上彩料,在瓷胎上绘出纹饰,再染以淡赭、草绿、淡蓝等颜色,经低温烧成的釉上彩瓷。题材除山水外,尚有人物、花卉等。粉彩瓷装饰画法上的洗染,吸取了各姐妹艺术中的营养,采取了点染与套色的手法,使所要描绘的对象,无论人物,山水,花卉,鸟虫都显得质感强,明暗清晰,层次分明。采用的画法既有严整工细刻画微妙的工笔画,又有渗入淋漓挥洒,简洁洗练的写意画,还有夸张变形的装饰画风。甚至把版画,水彩画,油画以及水彩画等姐妹艺术都加以融汇运用,精微处,丝毫不爽;豪放处,生动活泼。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浅绛彩搜狗百科-粉彩
粉彩和浅绛彩都是釉上彩,不同的是:粉彩填色之前需用玻璃白打底,也有一种说法是加入铅粉,让色彩看上去很粉嫩的啦.浅绛彩不用,它是直接将淡矾红、水绿等彩色直接画上瓷胎,所以粉彩会有渲染而浅绛一般没有.粉彩一般摸上去突出感强,尤其是雍正乾隆的粉彩,用料多,显得又粉又厚.浅绛的突出感极弱.清末民初时期的浅绛彩多加入了文人画的风格,而粉彩则是沿用青花的绘画风格.从磨损程度而言,浅绛彩更易受磨损,往往脱彩严重.人物或者花鸟都到了看不清的地步.粉彩由于彩料较厚,相对较易保存完好.
粉彩和浅绛彩都是釉上彩,不同的是:粉彩填色之前需用玻璃白打底,也有一种说法是加入铅粉,让色彩看上去很粉嫩的啦.浅绛彩不用,它是直接将淡矾红、水绿等彩色直接画上瓷胎,所以粉彩会有渲染而浅绛一般没有.粉彩一般摸上去突出感强,尤其是雍正乾隆的粉彩,用料多,显得又粉又厚.浅绛的突出感极弱.清末民初时期的浅绛彩多加入了文人画的风格,而粉彩则是沿用青花的绘画风格.从磨损程度而言,浅绛彩更易受磨损,往往脱彩严重.人物或者花鸟都到了看不清的地步.粉彩由于彩料较厚,相对较易保存完好.其实看多了,浅绛和粉彩还是一眼就能辩认的,没什么难度.

6,五彩 浅降彩的区别和出现年代

五彩瓷器成熟于明代, 据《陶雅》上说:“康熙硬彩,雍正软彩。”  五彩瓷  又据《饮流斋说瓷》中解释:“硬彩者彩色甚浓,釉付其上,微微凸起。软彩者又名粉彩,彩色稍淡,有粉匀之也。”  真正康熙时期的五彩瓷是相当珍贵的,瑰丽多彩,品种繁多,它的最大特征是:  1、胎釉和青花、斗彩相似;  2、色彩主要为红、黄、蓝、绿、紫、黑等,但以红彩为主;  3、其绘法先在白釉瓷面上,画人的颜面,不填颜色,用红色笔加勾;  4、多用小开片,裂纹向下而紧合。  清末民国浅绛彩瓷是当时景德镇具有创新意义的釉上彩新品种, “浅绛”原是借用中国画的概念,指以水墨勾画轮廓并略加皴擦,以淡赭、花青为主渲染而成的山水画,起源于元代。其画家代表人物为黄公望。而浅绛彩瓷中的“浅绛”,系特指晚清至民国初流行的一种以浓淡相间的黑色釉上彩料,在瓷胎上绘出花纹,再染以淡赭和水绿、草绿、淡蓝及紫色等,经低温(650—700℃)烧成的一种特有的低温彩釉。  从烧制工艺角度看,浅绛彩所用之彩料与粉彩大致相近,烧成温度也一致,然而它们之间仍有质的区别。据刘新园先生《景德镇近代陶人录》所言,两者区别在于:(1)粉彩所用之黑料为纯度较高的钴土矿,而浅绛彩所用黑料,称之为“粉料”(即在钴土矿中加入铅粉配制而成)。由于粉料含铅,纹样画出后不用“雪白”(一种含钴料)覆盖便能烧成。故粉彩之黑深而亮,浅绛之黑浅而淡,但烧成效果似水墨浑化,别有韵味;(2)粉彩填色之前需用玻璃白(含砷的不透明白色料)打底,浅绛彩不用,而是直接将淡矾红、水绿等彩直接画上瓷胎,故粉彩有渲染而浅绛则无;(3)清代粉彩艺人由于分工细,文化程度不高,故多数只能专工一种题材。浅绛艺人则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多数兼善山水、人物或花鸟;(4)清代官窑粉彩由宫中发样,工匠照描,描完后填色,故很难表现出艺人的个性。浅绛则从图稿设计、勾画到渲染都由一人完成,能自由表达画者的风格与个性,因而粉彩为局部工人分工合作的产物,而浅绛则是文化层次较高的艺人得心应手之作,故粉彩板而浅绛活。晚清粉彩多取自前代瓷器图案,浅绛则多借宋元以来的文人画稿,故粉彩“工”而浅绛“放”。  除上述之外,浅降彩瓷还有一大突破是在瓷画上题写作者名字,或题诗、署款兼备,这在我国陶瓷史上是一种创举。
五彩瓷器成熟于明代, 据《陶雅》上说:“康熙硬彩,雍正软彩。” 五彩瓷 又据《饮流斋说瓷》中解释:“硬彩者彩色甚浓,釉付其上,微微凸起。
五彩瓷器成熟于明代, 据《陶雅》上说:“康熙硬彩,雍正软彩。” 五彩瓷 又据《饮流斋说瓷》中解释:“硬彩者彩色甚浓,釉付其上,微微凸起。软彩者又名粉彩,彩色稍淡,有粉匀之也。” 真正康熙时期的五彩瓷是相当珍贵的,瑰丽多彩,品种繁多,它的最大特征是: 1、胎釉和青花、斗彩相似; 2、色彩主要为红、黄、蓝、绿、紫、黑等,但以红彩为主; 3、其绘法先在白釉瓷面上,画人的颜面,不填颜色,用红色笔加勾; 4、多用小开片,裂纹向下而紧合。

7,什么叫浅绛彩

从烧制工艺角度看,浅绛彩所用之彩料与粉彩大致相近,烧成温度也一致,然而它们之间仍有质的区别。据刘新园先生《景德镇近代陶人录》所言,两者区别在于:(1)粉彩所用之黑料为纯度较高的钴土矿,而浅绛彩所用黑料,称之为“粉料”(即在钴土矿中加入铅粉配制而成)。由于粉料含铅,纹样画出后不用“雪白”(一种含钴料)覆盖便能烧成。故粉彩之黑深而亮,浅绛之黑浅而淡,但烧成效果似水墨浑化,别有韵味;(2)粉彩填色之前需用玻璃白(含砷的不透明白色料)打底,浅绛彩不用,而是直接将淡矾红、水绿等彩直接画上瓷胎,故粉彩有渲染而浅绛则无;(3)清代粉彩艺人由于分工细,文化程度不高,故多数只能专工一种题材。浅绛艺人则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多数兼善山水、人物或花鸟;(4)清代官窑粉彩由宫中发样,工匠照描,描完后填色,故很难表现出艺人的个性。浅绛则从图稿设计、勾画到渲染都由一人完成,能自由表达画者的风格与个性,因而粉彩为局部工人分工合作的产物,而浅绛则是文化层次较高的艺人得心应手之作,故粉彩板而浅绛活。晚清粉彩多取自前代瓷器图案,浅绛则多借宋元以来的文人画稿,故粉彩“工”而浅绛“放”。 除上述之外,浅降彩瓷还有一大突破是在瓷画上题写作者名字,或题诗、署款兼备,这在我国陶瓷史上是一种创举。因为它首次使中国画自宋元以来形成的“诗、书、画”一体的优良传统表现在瓷器上,其文化气息更加浓郁,也为近、现代的新粉彩瓷创造了新模式。 尽管大部分的浅绛彩瓷器上留有作者的款识及年款,但目前仍无法具体判定这种格式诞生于何朝何年,或像其他瓷器一样,也有一个变种和蜕化的过程。笔者认为,浅绛彩瓷产生于道光末年(即1835至1850年前后)应是比较可信的。因为其一,大部分浅绛彩釉面呈细微波浪纹起伏,称“橘皮釉”,是道光时期釉的特色;其二,浅绛人物画明显受道光时期流行的“无双谱”人物影响;再者,道光时开始,文人士大夫自行设计与制作文玩已不是新鲜事,著名的“曼生壶”、“子冶壶”等即诞生于此时,因此文人画家在瓷器上别出新意的创作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
同治元年(1862年)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是浅绛彩的“黄金时期”,这时浅绛绘手名家辈出,蔚然成风,浅绛彩瓷器的书画水平空前发展,足可媲美纸绢丹青。以程门、王少维、金品卿、俞子明等为代表的名家留下不少佳作。在流俗影响下,一些非绘瓷专业名家也加入到创作中来,如篆刻大师黄士陵、山水画家吴待秋等都有作品传世。浅绛彩器也从供观赏的瓷板、扁壶之类转向日常用品,如帽筒、水盂、印盒、花盆等,几乎覆盖整个日用瓷领域,风行一时。一些器物上还烧有“某某堂藏”等字样底款,则说明是藏家专门订制的珍玩。 到了光绪末年,外国进口的洋彩,由于颜色鲜丽,很快吸引了景德镇的绘瓷艺人,同时也给浅绛彩画上了句号,尤其是民国之后,许多陶瓷学校、研究所和私人都致力于复烧各种彩釉。民国时期著名的“珠山八友”很多人在早年都曾画过浅绛彩,但后期亦都转用新粉彩了。到民国初年,浅绛彩瓷便已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为粉彩所代替,至今景德镇也没有人能画浅绛彩。但是浅绛彩的技法与创造力并未随之消失,而是被“珠山八友”为首的彩瓷艺人在其它领域成功地继承和发展,其流风余绪至今未绝。
版主有没有相关图片发上来,可以有个直观感觉,可以加深记忆

文章TAG:浅绛彩  彩瓷  欣赏  浅绛彩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