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黄梅戏四小名旦是谁

张慧聪是京剧表演艺术大师周信芳之义女,三、四十年代,与李玉茹、金素雯、王熙春齐名,为周信芳剧团“四小名旦”。

黄梅戏四小名旦是谁

2,什么叫豆寇年华

豆蔻年华是指女子十三、四岁。也有人用作泛指十三至二十岁。豆蔻年华”一语出自杜牧的《赠别》一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什么叫豆寇年华

3,京剧黄派有哪些传人

黄桂秋弟子很多,言慧珠、李玉茹、童芷苓、王熙春、曹慧麟、金素雯、顾正秋、新桂秋等,可现在旦角黄派没落了,好像没谁专工黄派,就算专工,名气也没有梅、程的名气大。曾经问过一位五十多岁搞戏曲化妆的,她都不知道有黄派。前些日子,王艳演出时还说曾经学过黄派。央视戏曲频道音配像演过《彩楼配》,是黄派的,但谁配得像没记住。
1. 谭志道—谭鑫培—谭小培—谭富英—谭元寿—谭孝曾—谭正岩2. 京剧谭派艺术是中国最早创立的京剧流派,谭派唱腔以委婉古朴而著称。一些著名的京剧艺术流派都是先学习谭派艺术后逐渐形成自己的流派,谭派现在是六代嫡传,从谭鑫培、谭小培、谭富英,到谭元寿、谭孝曾、谭正岩,如果算上谭鑫培的父亲——老旦演员谭志道,共有七代从事京剧,这无论是在世界戏剧史还是京剧史上都是难得的。3. 在京剧历史上,谭派始终被认定为老生行当中的主流派。后来的余叔岩、马连良、言菊朋、杨宝森等重要的老生流派,都是从谭派衍化出来的。甚至,连享誉中外的旦角“梅派”、“程派”的唱腔,也受到谭派的启发和影响。 谭派唱腔圆润柔美、巧俏多变,富表现力。谭派是京剧史上流传最广、对后世影响最大、枝叶最为繁茂的一个艺术流派,以唱、念、做、打技艺全面、精当,注重刻划人物性格为主要特色。

京剧黄派有哪些传人

4,为什秸秆气化炉会有焦油怎么处理

秋收将至,大量的农作物秸秆将如何处理呢?一种适合于一般农户加工制作、结构简单的小型秸秆气化炉将为农民朋友解决这一问题。它将玉米秸、玉米芯、麦秸、花生壳、锯末、稻壳等转化为可燃气体,可供农户烧水、做饭之用。 一、秸秆气化原理与燃气指标 秸秆是作物通过光合作用而生成的生物质,其元素组成主要为碳、氢、氧、氮、硫、磷等。秸秆气化的原理是:生物质秸秆作为燃料,在缺氧的状态下,不完全燃烧,使其转化为一氧化碳、氢、甲烷等可燃气体。气化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即干燥与干馏、氧化、还原。 直接燃烧主要化学反应式如下: 生物质+氧气+二氧化碳+水(氧化反应) 碳+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还原反应) 水+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反应) 秸秆气化技术指标: 1.原料 玉米秸秆、玉心芯、薪柴、木材加工废弃物等。原料含水量要求小于20%。 2.产气率 每千克秸秆可产2立方米燃气。 3.燃气成分 一氧化碳11%--20%,氢气10%--16%,甲烷0.5%--5%,二氧化碳10%--14%,氧气小于1%,硫化氢小于20毫克/立方米,焦油及灰尘小于10毫克/立方米,燃气热值4000千焦/立方米--5000千焦/立方米。 二、工艺流程简述 燃料在气化炉内经缺氧燃烧,生成含有一定量的一氧化碳、氢气及甲烷等的可燃气体,靠小型风机产生的压力将可燃气体由气化炉上方压出,所产燃气经集水过滤、除尘、除焦油装置并通过输气管道与灶具相连。 三、小型气化炉的制作方法 1.所需材料及尺寸 旧铁桶1个,40瓦--60瓦风机1台,开关2个,三通接头2个,管件直径均为1寸,长短按图纸要求准备,1台简易气化炉的制作成本不超过100元钱。最好选用大号铁桶,按图纸要求将铁桶相关部位进行焊割。 2.炉篦子的安装 沿铁桶内壁底部摆放一圈立砖(高为24厘米),然后将长短合适的钢筋炉条按间隔1厘米放在砖上,并用泥或水泥固定。在炉篦子上方沿铁桶周围摆放两层立砖,然后再用泥在砖面抹炉膛,炉膛最好抹成略微锅底形,以便于燃料向喷咀中间集中,炉膛内径为35厘米左右。(一定要等炉膛干透后才可点火使用) 3.喷咀的安装 喷咀是气化炉的关键部位,因炉内燃烧时的温度较高,喷咀容易受到损伤,所以要求采用专用喷咀。喷咀可以用法兰盘固定(方便更换),也可以直接焊在铁桶上(如需要更换可重新进行焊割)。 4.集水瓶的安装 集水瓶的作用是收集管道内积水、除焦油,同时具有安全限压作用。 5.室内灶具安装 气化炉灶具在正常点燃后,火焰应为蓝、红色,室内无烟、无尘、无味。灶具应靠窗户安放,并在灶具上方的窗户上加一排风扇,炒菜时排放厨房内的油烟。 四、使用说明 气化炉制作完成后,即可进行点火使用。使用方法如下: 1.准备燃料 气化炉对燃料含水量的要求非常严格,含水量不能超过20%,如果燃料过湿,可事先将燃料晒干。选用不同的燃料,气化效果也有所不同,选用锯末、稻壳、花生壳、麦糠效果最好,燃料不需要粉碎,可直接使用。选用玉米芯、玉米秸、麦秸,则需要事先粉碎或切短成3厘米--5厘米。经测算,每千克燃料可产气2立方米,一般家庭每天用气量约为5立方米--6立方米,每天约需燃料3千克左右。该气化炉配一功率为40瓦左右的小型风机,用电量少,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每月电费不到2元钱。 2.点火 关闭灶具开关,打开排烟开关,从填料口向炉内填入少量的干柴或茅草等易燃物并点燃,为使底火充分燃烧,可打开风机助燃,为了保证气化效果。炉内底火一定要充分,底火点燃后先关闭风机,这时可将事先准备好的燃料填入气化炉内,填料高度要求燃料高出喷咀20厘米以上。燃料填好后,盖严填料口盖板。打开风机,这时你会看到排烟口有大量的烟气排出,过2分钟--3分钟后,可打开灶前开关点火,点燃后应将气化炉的排烟开关关闭。如果灶具点不燃,说明燃料气化还不完全,应立即关闭灶前开关,再经过适当排烟后即可点燃,火焰大小由灶前开关控制。 3.封火 做完饭后,关闭风机,关闭灶前开关,打开排烟开关及清灰口插板。该气化炉只需一次点火,封火后炉内留有底火,下次做饭时,只需打开填料口,补充少量燃料即可。 五、注意事项 1.首先应注意安全,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一定要确认使用者能独立操作后才可交付使用。按资料要求,厨房内应加一排风扇,以便排除室内有害气体。 2.尽量选择高热值燃料,如木屑、锯末等,并要求燃料越干燥、越细碎越好,不同的燃料使用效果也不尽相同。如发现灶头有烟气,说明燃料太大或太湿。 3.做饭时,如气化炉连续使用时间过长,会发现灶具进气口有白色烟气,说明炉内喷咀周围缺少燃料,可将炉内燃料向中间搅拌一下或者再加入适当燃料即可。 4.经常用炉钩子清理喷咀周围及内部的灰尘,防止喷咀阻塞。 注:如想进一步了解气化炉制作的详细情况,可打电话0311--8608083直接与河北省新能源办公室王熙春工程师联系咨询。 参考资料:http://www.agri.gov.cn/kjtg/syjs/t20021230_41115.htm

5,郭德纲的的风格的风格的风格地方的

您好!郭德纲的相声让人耳目一新,与所谓主流作品泾渭分明,但与时代却高度契合,要说清楚郭氏相声的艺术特色,不是在下所能办到的,这里只从个人的感受出发,以郭氏的作品为例,略作归纳和整理而已。郭氏相声虽然独树一帜但也中规中矩,从风格上说直接继承借鉴了侯、马两大家,由于郭德纲的个人条件优越,面对风格迥异的侯、马相声做到了兼容,特别是在早期郭德纲重现了大量的侯宝林代表作,如《杂学唱》、《侯氏批三国》、《秦琼卖马》、《八大改行》等,保留了原作的风貌,又加进了自己的诠释,许多地方增加了学唱的难度,成为继承传统的典范。在早期创作的《论梦》也明显带有侯氏的风格。对于天津马三立、马志明父子的相声,郭德纲不但是借鉴,而且是一种心领神会,自觉地运用到了创作中,艺术的借鉴继承是需要有一定悟性,也受到个人条件的限制,马志明就曾经说过父亲马三立的艺术,侯耀文得到的反而比他的徒弟们多,郭德纲能够吸取众家之长首先是有悟性,能够抓住到相声艺术的规律,同时又具备足够艺术手段,能在舞台上把它表现出来。在大批观众熟知郭德纲时,他的艺术已经到了自我创作期了,《西征梦》、《我要奋斗》、《我是科学家》、《论相声五十年之现状》等等一大批的作品,轰炸着观众的眼球,郭德纲的蹿红,完全是是一种厚积薄发。从《我是黑社会》、《我要旅游》、《我要上春晚》开始,郭氏相声已经进入了成熟期,郭氏相声的艺术特色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下面是在下对郭氏相声艺术风格的一点感受:(一)“麒派”表演“麒派”是京剧流派,是对周信芳先生舞台表演艺术的概括,麒派也是京剧海派的代表,和其他流派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影响力超越了自身的行当界限,甚至超越了艺术门类,比如袁世海先生被称为麒派花脸,高盛麟先生被称为麒派武生、王熙春自称是麒派花旦,甚至话剧演员也借鉴麒派的表演。麒派最大的特点是在做工上,表情、动作、手眼身法步配合的极其真确到位,舞台上的人物活灵活现。我观察郭德纲的表演,认为这是他的一大特色,举手投足极为准确,表情与人物的关系交代得清清楚楚,绝无千人一面的感觉,这是许多相声演员甚至是很有造诣的名家都做不到的,一般相声演员在台上不敢带太多动作,手脚乱动是舞台大忌,观众看着眼晕,分散注意力。但老郭精神饱满,加上各种表现人物的动作,就特别传神,这要得力于他对戏曲表演程式的融会贯通,特别是他对麒派的情有独钟。说学逗唱是基本功,最终要落到舞台的表演上,郭德纲的这种“演技”我认为是其他演员不具备的,所以单独列出来。(二)“狂草”结构郭氏成熟期的作品,呈现一种大开大合式的风格,在与观众高度互动中不断地跳进跳出,但整体布局又不失法度,像一篇狂草,不时有出人意料的夺目之笔,但又收放自如,近看精彩,远看气韵。这种结构需要有深厚的艺术功力和良好的观众缘才能把握,我在另一篇介绍高峰、栾云平的博文中对此作过比较,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一点,郭德纲的相声笑点多、信息量大也就是在于这种结构上的安排。需要指出的是,这一特点是郭德纲与他的观众共同创造的,是郭氏相声听着过瘾的主要原因,但不可回避,这种结构也容易“散架”,容易受现场气氛、演员精神状态的影响,收放需要相得益彰,不论是谁用都需要谨慎,其他演员也有偶尔把活“使大”的时候,但像郭德纲这样当成常态的实在不多见,因此单列出来。(三)“卯上”精神“卯上”就是卖力气,戏剧舞台上通常是指同台演员的相互“卯上”较力,这样的演出必定精彩。有人也许会问,卖力气谁都能,为什么说是郭德纲的特点,我的看法是谁都能“卖力气”,未必谁都会,也未必谁都能做得到。郭德纲这种卖力气是常态,是他获得观众喜爱的“法宝”之一,主观上有“卯上”愿望还不够,还得会卯上,卯上一般是演员主动选择较难的一种演法,自我提高难度,即使是多演,也要会的多才行,不会或者基本功不够是做不到的,有的演员也想多返几次场,但会的不多,前面的节目已经用了自己就没辙了。郭德纲的“卯上”是全面的,真卖力气,绝不撒汤漏水,每次返场都要“给足”了分量,甚至是意外的惊喜,观众喜欢他,被他感动,许多时候就是因为这种“卯上”的精神。比如9月12日的恢复演出,返场是把《探清水河》不仅唱全了,还特意准备了丝弦伴奏,对观众高度负责,观众喜欢他唱,从不拒绝,《叫小番》几乎每场都有。由于郭德纲的“卯上”是主动的,并且是精彩的,别人又是做不到、做不好的,所以也把它作为一项单列出来。(四)教外别传郭德纲除了对口相声以外,还有许多其他节目,他的单口相声、评书别具一格,节目独有,风格独特,打通了评书与单口相声的界限,拥有一大批固定的观众,大鼓书、小曲小调也可以单独演出,凡是经他说唱出来必然具有浓郁的郭氏风格,自成一派,他的西河大鼓《调寇》能让人落泪,他的《大禹治水》说的意兴盎然,郭德纲肚囊宽绰,装的不只是一点半点,这些东西有点像禅宗所说的“教外别传”,它们不是按照一般途径衣钵相传的,有的是移植于南方的剧种或曲艺、有的是失传曲目的搜罗整理、有的是自己直接创作改编,但它又确实是相声、是曲艺,是郭德纲为相声置办的另一份家业。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在“倒纲”事件中仗义执言的孔庆东总结出来了“三个敢于”,为什么不单列出来?你不是也屡加赞扬吗?我的想法是这样的,郭德纲敢讲真话确实难得,相比之下,所谓的主流相声圈不敢讲真话、不敢讽刺,是因为他们创作的段子根本就不能叫“相声”了,他们已经不是相声艺人了。凡是相声必然是反映现实生活的,这些人并不敢直面观众,如果真是在对着观众,那样的段子会被哄下舞台的,他们只能在电视台或者重兵保护下的某某活动现场去虚拟相声、意淫观众,我们完全可以忽略这种相声的存在。相声与其他艺术形式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是用笑声和掌声在现场检验的,真假、高低原形毕露,我们只需要“打假”就可以了。谢谢!
贴近生活化,给人亲近感。
新时代的侯宝林。

文章TAG:王熙春  黄梅戏  四小名旦  名旦  王熙春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