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申伯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术流派有哪些其代表人物是哪些
来源:整理 编辑:古玩知识 2023-05-03 06:55:40
本文目录一览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术流派有哪些其代表人物是哪些
波普艺术吧。
代表人物:J.约翰斯和R.劳申伯格,影响最大的艺术家是A.沃霍尔、J.戴恩、R.利希滕斯坦、C.奥尔登伯格、T.韦塞尔曼、J.罗森奎斯特和雕塑家G.西格尔。
2,世界上著名的画家是谁
太多了吧,个人比较喜欢油画,喜欢的油画大师毕加索,席勒,莫奈达芬奇 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作卓越的代表人物,达芬奇的成就和贡献是多方面 的.达芬奇出生在佛罗伦萨附近的一个小镇 芬奇镇.他小时侯曾经拜佛罗基 奥为师,佛罗基奥首先让他练习画蛋,一画就是几年,然后才开始教他作画. 于达芬奇打下了坚实的素描基础,后来终于成为一代宗师.看你问的问题 好像是在问耳熟能详比较大众著名的 全世界人民都知道的就算再不懂美术有点文化的人都知道的 往往是带来一个时代变革或是绘画风格开始剧烈转变时期的画家比较让人印象深刻 文艺复兴以来的 三杰达芬奇 拉斐尔 米开朗基罗 17世纪 巴洛克 鲁本斯 现实主义 荷兰 伦勃朗 西班牙 委拉斯贵支 18世纪洛可可艺术 布歇 新古典主义 戴维德(大卫) 安格尔 浪漫注意热里科 德拉克洛瓦 19世纪现实主义 库尔贝 米勒 杜米埃 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 列宾 苏里科夫 然后绘画风格理论等开始变革 印象派 新印象派 后印象派 这一时代的画家现代人就更熟悉些 印象派的马奈 莫奈 雷诺阿 西斯来 毕沙罗 西斯来 德加 新印象派 希涅克 修拉 后印象 高更 梵高 塞尚 20世纪现代绘画 野兽派 马蒂斯 立体主义 毕加索 布拉克 抽象主义 蒙德里安 康定斯基 超现实注意 达利 米罗 格利特 夏卡尔 抽象表现主义 波洛克 德库宁 波普艺术 劳申伯格 安迪
3,后现代主义的知识
后现代主义(Post Modernism)
20世纪50年代以后欧美各国继现代主义之后前卫美术思潮的总称。又称后现代派。其含义无明确界定。后现代主义的艺术中心在美国纽约。抽象表现主义将超现实主义倡导的表现潜意识的创作理论加以发挥,并赋予画家的主体的行动,开辟了后现代主义的先河。之后出现的色面绘画、硬边抽象和后色彩性抽象的共同特征在于强调色彩作为独立艺术语言的美学价值。严格说来,真正的后现代主义始于波普艺术,它将象征消费文明和机械文明的废物、影像加以堆砌和集合,以示现代城市文明的种种性格、特征和内涵。
法国的新具象主义也是一种,通过一定媒介和行为,对当代现实进行批评和反省,以及自我反省。新达达主义又是一种,它将达达主义对传统文明的挑战和戏弄的行为变为对这些行为的赞美。波普艺术以新奇、活泼、性感的手段来刺激大众的注意力,同时向实际生活渗透而产生综合艺术,最早的综合艺术制作者为R.劳申伯格和J.琼斯。与此同时又出现最少派艺术——注意标准化、规格化,毫无个性,其中雕塑抛弃台座,反叛传统风格。并排斥艺术的一切再现的特征,以单一几何形态或几个单一形体的连续来形成作品。
60年代,环境艺术流行,旨在制造空间、支配空间,以整个环境作为作品,消灭平面与立体的差异,使可观与触摸、视觉与听觉的界限消失。与环境艺术几乎同时,产生了偶发艺术,类似戏剧的一种表演艺术。以后又出现适当处理大自然的大地艺术(或称地景艺术)。这些派别均对客观事物采取冷漠的态度。
概括说来,50年代以后出现的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如下:
①企图突破审美范畴,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
②从传统艺术、现代派艺术的形态学范畴转向方法论,用艺术来表达多种思维方式。
③从强调主观感情到转向客观世界。
④对个性和风格的漠视或敌视。
⑤漠视作品的独特性,忽视原作的价值,注重作品的复数性和大量生产。
⑥从对工业、机械社会的反感到与工业机械的结合。
⑦主张艺术平民化,大量适用大众传播媒介。
后现代主义表面看来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艺术思潮和流派的否定,但细加研究,理论上则与前期的思潮、流派相通,故有人认为它们是将二战前人们所熟知的观念重新加以选择和估价,使其一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发展。
4,什么是具有普普风格的画
是POP吧。也就是波普具体的类似于招贴这种形式。20世纪50年代初萌发于英国,50年代中期鼎盛于美国。波普为Popular的缩写,意即流行艺术、通俗艺术。波普艺术一词最早出现于1952~1955年间,由伦敦当代艺术研究所一批青年艺术家举行的独立者社团讨论会上首创,批评家L.阿洛维酌定。一般介绍POP艺术的话都是会讲到梦露的画像。介绍如下:玛丽莲·梦露的头像,是沃霍尔作品中一个最令人关注母题。在1967年所作的《玛丽莲·梦露》一画中,画家以那位不幸的好莱坞性感影星的头像,作为画面的基本元素,一排排地重复排立。那色彩简单、整齐单调的一个个梦露头像,反映出现代商业化社会中人们无可奈何的空虚与迷惘。 百度百科里也有 可以查阅下一种西方现代美术思潮。 20世纪50年代初萌发于英国,50年代中期鼎盛于美国。波普为popular的缩写,意即流行艺术、通俗艺术。波普艺术一词最早出现于1952~1955年间,由伦敦当代艺术研究所一批青年艺术家举行的独立者社团讨论会上首创,批评家l.阿洛维酌定。他们认为公众创造的都市文化是现代艺术创作的绝好材料,面对消费社会商业文明的冲击,艺术家不仅要正视它,而且应该成为通俗文化的歌手。在实践中有力地推动这一思潮发展的艺术家是r.汉密尔顿。1956年,他在首届“这是明天”的个人展览会(惠特彻派尔画廊)上陈列出握有“pop”字母的网球运动员的拼集作品。这幅作品成了波普艺术的一面旗帜。英国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还有:e.保罗齐、j.蒂尔森、d.霍克尼、r.b.基塔依、r.史密斯、a.琼斯。 美国波普艺术的出现略晚于英国,在艺术追求上继承了达达主义精神,作品中大量运用废弃物、商品招贴电影广告、各种报刊图片作拼帖组合,故又有新达达主义的称号。 美国波普艺术家声称他们所从事的大众化艺术与美洲的原始艺术和印第安人的艺术类似,是美国文化传统的延续和发展,1965年在密尔沃基艺术中心举办的一次波普艺术展览即以“波普艺术与美国传统”为题。美国波普艺术的开创者是:j.约翰斯和r.劳申伯格,影响最大的艺术家是a.沃霍尔、j.戴恩、r.利希滕斯坦、c.奥尔登伯格、t.韦塞尔曼、j.罗森奎斯特和雕塑家g.西格尔。 集合艺术和偶发艺术一般也认为是波普艺术的两个支系。
5,最极的英语是什么
英语里应该没有固定的“最、极”吧,一般都是用形容词最高级表示这个意思,你自己查查最高级的语法规则。可以明确的告诉你 没什么词可以表达最 极!英语中的最 极 都是用最高级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举个例子啊 最漂亮“ the most” beautiful! the most 就是你说的“最”minimalism极简主义,可以是一种艺术流派(此时译作极少主义或最简单派),也可以指一种生活方式或时装风格(此时更多地译作简约主义)。 作为一种现代艺术流派,极少主义出现并流行于20世纪50--60年代,主要表现于绘画领域。极少主义主张把绘画语言削减至仅仅是色与形的关系,主张用极少的色彩和极少的形象去简化画面,摒弃一切干扰主体的不必要的东西。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或时装风格,简约主义直至20世纪90年代才变得时髦。1990年代有一句口号"back to basics(回归本始)"足以与80年代的"回归自然"成为姐妹篇。回归是感到前无去路的困惑的当代人的唯一选择,而basics是指基本要素。90年代迷们的一代不会回归到维多利亚式的价值观去,他们选择与极少主义相通的东西。 简约主义的时装几乎不要任何装饰,信奉简约主义的服装设计师擅长做减法。他们把一切多余的东西从服装上拿走。如果第二粒钮扣找不出存在的理由,那他们就做一粒钮扣;如果这一粒钮扣也非必要,那他们说干脆让人穿无钮衫;如果面料本身的肌理已经足够迷人,那他们就不用印花、提花、刺绣;如果面料图案确实美丽,那他们就理所当然地不轻易打衣裥、打省、镶滚;如果穿著者的身材是那么匀称,那他们就决不会另外设计廓型,这时,人的体形就是最好的廓型;如果穿著者的脸让人的目光久久不能离去,那他们也决不会以服饰的花哨来分散这种注意。廓形是设计的第一要素,既要考虑其本身的比例、节奏和平衡,又要考虑与人体的理想形象的协调关系。这种精心设计的廓形常常需要精致的材料来表现,通过精确的结构(板型)和精到的工艺来完成。简约主义其实是90年代女装的重要特征。简约主义是人本主义的,我们相信,服饰是依附于人的。既然说服饰是第二皮肤,那它就只能是第二位的。简约主义简洁而不简单。它是精致的,它的简洁背后凝聚着耗料费时的过程。所以简约主义与80年代的简朴自然迥然不同,与90年代追求豪奢的时尚在骨子里并不相悖。 当年信奉极少主义的画家中独多美国人。劳申伯格(rauschenberg)、斯特拉(stella)和约翰斯(johns)是他们的代表人物。简洁又是美国时装的传统。所以,简约主义在美国时装设计师那里似乎更加得心应手并不奇怪。看看卡尔文·克莱恩(chlvinklein)叫和他的美国同行就可以明白。中国的时装设计师和消费者在20世纪的最后几年也注意到简约主义。由于简约主义时装对廓形、结构、材料及工艺的把握均有极高要求,所以并非所有的设计师都敢于在此一试身手。再加上不少设计师囿于识见,缺乏自信,难以摆脱繁复琐碎的陋习,自然也无法臻于简约之境。这样简约主义一度成为检验中国设计师成熟与否的试金石。然而,中国大都市中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特别是白领阶层,却毫不费力地接受了简约主义。以"引导消费"自诩的中国设计师,实在应该虚心向消费者学习才是。
6,什么是波普艺术风格
是流行艺术(popular art)的简称,又称新写实主义,因为波普艺术(Pop Art)的POP通常被视为"流行的、时髦的"一词(popular)的缩写。它代表着一种流行文化。 在美国现代文明的影响下而产生的一种国际性艺术运动,多以社会上流的形象或戏剧中的偶然事件作为表现内容。它反映了战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社会与文化价值观,力求表现自我,追求标新立异的心理。 20世纪50年代初萌发于英国,50年代中期鼎盛于美国。波普为Popular的缩写,意即流行艺术、通俗艺术。波普艺术一词最早出现于1952~1955年间,由伦敦当代艺术研究所一批青年艺术家举行的独立者社团讨论会上首创,批评家L.阿洛维酌定。他们认为公众创造的都市文化是现代艺术创作的绝好材料,面对消费社会商业文明的冲击,艺术家不仅要正视它,而且应该成为通俗文化的歌手。在实践中有力地推动这一思潮发展的艺术家是R.汉密尔顿。1956年,他在首届“这是明天”的个人展览会(惠特彻派尔画廊)上陈列出握有“POP”字母的网球运动员的拼集作品。这幅作品成了波普艺术的一面旗帜。英国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还有:E.保罗齐、J.蒂尔森、D.霍克尼、R.B.基塔依、R.史密斯、A.琼斯。 美国波普艺术的出现略晚于英国,在艺术追求上继承了达达主义精神,作品中大量运用废弃物、商品招贴电影广告、各种报刊图片作拼帖组合,故又有新达达主义的称号。 美国波普艺术家声称他们所从事的大众化艺术与美洲的原始艺术和印第安人的艺术类似,是美国文化传统的延续和发展,1965年在密尔沃基艺术中心举办的一次波普艺术展览即以“波普艺术与美国传统”为题。美国波普艺术的开创者是:J.约翰斯和R.劳申伯格,影响最大的艺术家是A.沃霍尔、J.戴恩、R.利希滕斯坦、C.奥尔登伯格、T.韦塞尔曼、J.罗森奎斯特和雕塑家G.西格尔。 集合艺术和偶发艺术一般也认为是波普艺术的两个支系。 在波普艺术中,最有影响和最具代表性的画家是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1927—1986)。他是美国波普艺术运动的发起人和主要倡导者。1962年他因展出汤罐和布利洛肥皂盒“雕塑”而出名。他的绘画图式几乎千篇一律。他把那些取自大众传媒的图像,如坎贝尔汤罐、可口可乐瓶子、美元钞票、蒙娜丽莎像以及玛丽莲·梦露头像等,作为基本元素在画上重复排立。他试图完全取消艺术创作中手工操作因素。他的所有作品都用丝网印刷技术制作,形象可以无数次地重复,给画面带来一种特有的呆板效果。对于他的作品,哈罗德·罗森伯格曾经戏谑地说:“麻木重复着的坎贝尔汤罐组成的柱子,就像一个说了一遍又一遍的毫不幽默的笑话。”他偏爱重复和复制。“我二十年都吃相同的早餐,”他解释说:“我想这也是反复做同一件事吧。”对于他来说,没有“原作”可言,他的作品全是复制品,他就是要用无数的复制品来取代原作的地位。他有意地在画中消除个性与感情的色彩,不动声色地把再平凡不过的形象罗列出来。他有一句著名的格言:“我想成为一台机器”,恰与杰克逊·波洛克所宣称的他“想成为自然”形成鲜明对比。他的画,几乎不可解释,“因而它能引起无限的好奇心——是一种略微有点可怕的真空,需要用闲聊和空谈来填满它。”实际上,安迪·沃霍尔画中特有的那种单调、无聊和重复,所传达的是某种冷漠、空虚、疏离的感觉,表现了当代高度发达的商业文明社会中人们内在的感情。 玛丽莲·梦露的头像,是沃霍尔作品中一个最令人关注母题。在1967年所作的《玛丽莲·梦露》一画中,画家以那位不幸的好莱坞性感影星的头像,作为画面的基本元素,一排排地重复排立。那色彩简单、整齐单调的一个个梦露头像,反映出现代商业化社会中人们无可奈何的空虚与迷惘。 波普艺术,亦称为“流行艺术”,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左右,以英国伦敦和美国的纽约为中心出现的一个艺术运动。 英国画家理查德·汉戴尔顿曾把波普艺术的特点归纳为:普及的(为大众设计的)、短暂的(短期方案)、易忘的、低廉的、大量生产的、年轻的(对象是青年),浮滑的、性感的、骗人的玩意儿,有魅力和大企业式的。 波普艺术又称普普艺术,是一个探讨通俗文化与艺术之间关连的艺术运动。波普艺术试图推翻抽象艺术并转向符号,商标等具象的大众文化主题。波普艺术这个字目前已知的是1956年英国的艺术评论家罗伦斯·艾伟Laurence Alloway所提出的。 波普艺术同时也是一些讽刺,市侩贪婪本性的沿伸。简单来说,波普艺术是当今较底层艺术市场的前身。波普艺术家大量复制印刷的艺术品造成了相当多评论。早期某些波普艺术家力争博物馆典藏或赞助的机会。并使用很多廉价颜料创作,作品不久之后就无法保存。这也引起一些争议。1960年代,波普艺术的影响力量开始在英国和美国流传,造就了许多当代的艺术家。后期的波普艺术几乎都在探讨美国的大众文化。 波普艺术特殊的地方在于它对于流行时尚有相当特别而且长久的影响力。不少服装设计,平面设计师都直接或间接的从波普艺术中取得或剽窃灵感。
7,极简主义在现代都市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minimalism
极简主义,可以是一种艺术流派(此时译作极少主义或最简单派),也可以指一种生活方式或时装风格(此时更多地译作简约主义)。
作为一种现代艺术流派,极少主义出现并流行于20世纪50--60年代,主要表现于绘画领域。极少主义主张把绘画语言削减至仅仅是色与形的关系,主张用极少的色彩和极少的形象去简化画面,摒弃一切干扰主体的不必要的东西。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或时装风格,简约主义直至20世纪90年代才变得时髦。1990年代有一句口号"Back to basics(回归本始)"足以与80年代的"回归自然"成为姐妹篇。回归是感到前无去路的困惑的当代人的唯一选择,而basics是指基本要素。90年代迷们的一代不会回归到维多利亚式的价值观去,他们选择与极少主义相通的东西。
简约主义的时装几乎不要任何装饰,信奉简约主义的服装设计师擅长做减法。他们把一切多余的东西从服装上拿走。如果第二粒钮扣找不出存在的理由,那他们就做一粒钮扣;如果这一粒钮扣也非必要,那他们说干脆让人穿无钮衫;如果面料本身的肌理已经足够迷人,那他们就不用印花、提花、刺绣;如果面料图案确实美丽,那他们就理所当然地不轻易打衣裥、打省、镶滚;如果穿著者的身材是那么匀称,那他们就决不会另外设计廓型,这时,人的体形就是最好的廓型;如果穿著者的脸让人的目光久久不能离去,那他们也决不会以服饰的花哨来分散这种注意。廓形是设计的第一要素,既要考虑其本身的比例、节奏和平衡,又要考虑与人体的理想形象的协调关系。这种精心设计的廓形常常需要精致的材料来表现,通过精确的结构(板型)和精到的工艺来完成。简约主义其实是90年代女装的重要特征。简约主义是人本主义的,我们相信,服饰是依附于人的。既然说服饰是第二皮肤,那它就只能是第二位的。简约主义简洁而不简单。它是精致的,它的简洁背后凝聚着耗料费时的过程。所以简约主义与80年代的简朴自然迥然不同,与90年代追求豪奢的时尚在骨子里并不相悖。
当年信奉极少主义的画家中独多美国人。劳申伯格(Rauschenberg)、斯特拉(Stella)和约翰斯(Johns)是他们的代表人物。简洁又是美国时装的传统。所以,简约主义在美国时装设计师那里似乎更加得心应手并不奇怪。看看卡尔文·克莱恩(Chlvinklein)叫和他的美国同行就可以明白。中国的时装设计师和消费者在20世纪的最后几年也注意到简约主义。由于简约主义时装对廓形、结构、材料及工艺的把握均有极高要求,所以并非所有的设计师都敢于在此一试身手。再加上不少设计师囿于识见,缺乏自信,难以摆脱繁复琐碎的陋习,自然也无法臻于简约之境。这样简约主义一度成为检验中国设计师成熟与否的试金石。然而,中国大都市中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特别是白领阶层,却毫不费力地接受了简约主义。以"引导消费"自诩的中国设计师,实在应该虚心向消费者学习才是。女人流行“Robe”,宽大的撑裙上有华美的刺绣,那时钻石还没有流行,时髦女人们的颈部戴一根蕾丝做成的装饰圈,以衬托胸部的丰满。而男人的衣服则越来越合身,白衬衫、背心、丝绸马裤、胸部装饰、围巾,这一套装扮是典型的男士装扮。
18世纪男士衣服色调优雅,强调胸部装饰,袖子的设计比较夸张。
刺绣是一大看点,金、银和其他五彩缤纷的丝线刺绣,使服装色彩看起来极其灿烂。
男鞋在今天,它会被认为是时髦小姐的鞋。但在18世纪的欧洲,它属于男人。织锦缎面料,小金属片装饰,刺绣,方头,奢华而时髦。
胸衣即使是穿在女人内里的胸衣,也有精美的刺绣。
19世纪 浪漫主义男人有了女人味
无论时尚多么嚣张,其实不过是时代的附属品。在经历了法国大革命后,人们突然没有了18世纪典雅、轻松的心态,空想主义色彩浓郁,而服饰将这种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你很难用一句话来总结19世纪的服装风格,它既有革命时期的简练和朴素,也有浪漫主义的诗意和婉丽。
无论如何,浪漫主义时期的服饰是法国大革命新古典主义后的回归,它在服装史上具有重要意义。那个时期,“女人味”的审美观念弥漫了整个欧洲大陆,女性似乎成了第一性,她们故作娇柔,服装款式充满幻想色彩,而男人也被女人的娇柔所吸引,他们收细腰身,甚至不惜使用紧身胸衣。
19世纪的时装业有两个值得关注的变化:工业的进步和更高级裁剪技术的出现,使服装的面料和款式更为多样化;由于彩色印刷术的出现,时装样本开始出版,它是现代时装杂志的“鼻祖”。它的出现使原本由宫廷贵妇引导流行的时代一去不返,时装样本和舞台剧中的女演员成为新的时尚代言人。
19世纪,男装变得更加女性化,背心、外套和长裤是最常见的组合。为了凸现身材,男士们开始使用紧身胸衣。
男士主要配饰有领结、桶形礼帽、文明杖。
女装流行面料有薄棉布,织纹较密的白麻布,薄纱,条纹毛织物和蝉翼纱,给人轻盈、飘逸的感觉。强调细腰和夸张的裙摆,马鬃编成的裙撑首次出现。为了显示细腰,肩部设计不断扩张,袖口也极度夸张,甚至在袖根部用金属丝做撑垫。
18世纪-20世纪服饰
19世纪末服饰,开始使用特殊面料,设计也比较新潮、大胆,从中可以窥见现代服饰的剪影。
▲手套1830年。手套是女士们不可缺少的服饰品。黑色蕾丝和金属做的珠子相配,充满香艳风情。
与此同时,女人发髻越来越高,她们用长长的饰针固定,上面装饰羽毛、缎带等。帽子与发型相呼应,宽檐高帽上装饰蕾丝和人造花。
▲为了强调所谓的教养,那时的女士们总是随身带着药丸,用手帕掩面,作娇羞状。但她们也热衷运动,早上骑马,下午打网球或高尔夫球,这便是当时的网球装和高尔夫球装。
▲19世纪30年代,女士风行像男士那样骑马兜风,骑马服饰开始出现。女士在宽敞的长裙里穿用细棉布做的紧身马裤和长统靴,戴高统礼帽和鹿皮手套。
20世纪 时装化多样化
战争改变了原有的社会价值体系,也将19世纪浪漫主义风潮打破。随着中产阶级的崛起,他们全新的生活理念,使服装设计师开始试着用一种艺术的眼光看待设计。20世纪初,设计师进行“剪裁革命”,Vionnet夫人著名的斜线剪裁,Gres夫人完美地运用了打褶和丝绸处理工艺,这些至今仍是时装大师们创造力的源泉,我们熟悉的三宅一生、范思哲等,都曾借鉴过这些工艺。
20世纪的女性追求独立,彻底抛弃了紧身胸衣,喜欢式样简洁,有综合功能的服饰。到了20世纪中后期,女人们强调个性,除了要求品味不凡的款式,还要求它是惟一的款式。在这个“信息爆炸的世纪”,功能主义、极简主义、古典主义,时尚随着岁月之河,一一轮回。
法国人值得骄傲,在这个世纪,巴黎凭借精湛的工艺和设计,成为世界时尚制造地,一年两次的高级女装展更是引无数爱美人士竞折腰。与此同时,时尚媒体发展迅猛,时尚杂志成为真正的潮流引导者。
1950年的蓝色丝缎晚装。极其轻柔的面料,被称为“女人的肌肤”。20世纪,人们越来越关注面料,有句名言:仅次于情人爱抚的,是好的布料。
由蕾丝、花边、丝绸面料组成的内衣问世时,曾引起轰动。有人称它为“内衣革命”。
20世纪末,女装更加男性化。 (文/FAY)
文艺复兴时期服饰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各阶段的特点:
意大利式时期特点:内衣部分地从外衣缝隙处露出,与表面华美的织锦布料形成对比,进一步衬托出美丽的布料。
男装普尔波安:工艺和服装结构三大显著特点:一绗缝,用倒针法;二是前开;三是改变了中世纪袍服的裁剪方式。
分体式女袍:外规似上下相连,腰部有接缝。
德意志式时期特点:切口服装、用裘皮作为衣领或服装缘边的装饰方法
切口服装也叫雇兵步兵风格,原意是用刀、剑等乱砍、劈刺、割伤等,引伸为切口、裂缝、开衩,或开缝于衣服上的装饰。
西班牙时期特点:追求极端的奇特造型和夸张的表现,缝制技术高超。
皱领的流行:闭口式轮状,敞口式立领,披肩式。紧身胸衣:鲸须胸衣,布纳胸衣。撑裙:吊钟式箍撑裙,环轮形箍撑裙
袖子根据填料不同造型可分为:泡泡袖,羊腿袖,悍妇袖
文章TAG:
劳申伯格 伯格 第二 第二次 劳申伯格
大家都在看
-
世界女子足球纪念币,世界杯足球赛纪念币市场价:15元/套
2023-03-07
-
生肖纪念币珍藏,300万件生肖纪念币今起流通不被骗
2023-03-07
-
2013版熊猫金银纪念币,中国央行推出熊猫金币和纪念币
2023-03-07
-
邮币卡一尘纪念币,法律禁止买卖未退出流通货币纪念币和古钱币
2023-03-07
-
外汇券和单双星纪念币,中国银行外汇券发行量创十年新低
2023-03-07
-
1949纪念币回收价格表,香港回归纪念币市价多少?
2023-03-07
-
工艺纪念币鲁班今天发行,中国工艺品牌鲁班纪念币发行
2023-03-07
-
2012龙年纪念币,两种纪念币颜色分别为金银本色和蓝色
2023-03-07
-
二十五周年熊猫纪念币,中国熊猫金银纪念币10枚含10枚银币
2023-03-07
-
新出纪念币,从官邸到故宫纪念币兑换平安币
2023-03-07
-
建军90纪念币,中国五家银行预约发行建军90周年纪念币
2023-03-07
-
生肖纪念币羊年多少钱,牛年和羊年纪念币价格翻了三倍
2023-03-07
-
世界文化遗产纪念币,四种纪念币在本组别上被列为假货币
2023-03-08
-
猴年生肖纪念币预约查询,中国央行发行猴年纪念币19枚假的
2023-03-08
-
二手羊年纪念币,羊年农历新年通用纪念币在中国发行
2023-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