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马王堆汉墓古尸是谁

辛追

马王堆汉墓古尸是谁

2,长沙马王堆汉墓女尸在哪里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女尸现在保存在湖南省博物馆内。 马王堆位于长沙市东郊浏阳河西岸、长浏公路北侧,距市中心约4公里,属长沙市芙蓉区马王堆乡(原属东屯渡乡)。 辛追夫人“东方睡美人”为世界医学提供无双范本,文化贡献巨大,几辈子也研究不完, 1972年,湖南省长沙市东郊一座古代墓葬的横空出世,让“马王堆”成为一个响遍全世界的名字。有人把它誉为中华民族的地下文化宝库,西方人称之为东方的“庞培城”。30多年后,尽管地下文物不断面世,但马王堆的文化光芒依然丝毫不减,它在诸多领域的“独一无二”使它成为当之无愧的国之瑰宝。长沙马王堆汉墓-辛追夫人

长沙马王堆汉墓女尸在哪里

3,马王堆汉墓古尸为什么不腐蚀

1972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一具女尸,它历经2000多年却保存完好如初,令全世界考古界震惊,并引起了极大兴趣。经过研究,测定,女尸2000多年不腐烂主要有下列原因: 1.密封和深埋是重要条件。女尸共用六层棺椁(guǒ),内三层是棺,外三层是椁,一个套一个,棺椁板是整料,最大的椁板达3000斤,它们封闭得非常结实、严密,里外都涂有油漆,椁的外面有白膏泥封固。外层有5000多公斤木炭铺成20厘米厚的木炭层,封土层深达26米。 2.尸体经过七窍灌酒,衣物喷酒处理,既可杀菌又可防虫蛀。 3.死者生前服朱砂,(即硫化汞)有抑制分解酶的作用 4.棺中有大量香料,有杀菌作用。 同时,石膏和木炭可以产生防湿作用。使整个墓穴保持一个稳定的干燥环境。

马王堆汉墓古尸为什么不腐蚀

4,马王堆汉墓女尸真实身份

新华社长沙4月19日电 (记者明星 刘涛 刘非小) 今天9时,随着中国刑警学院教授赵成文用鼠标在电脑上描完马王堆女尸面相的最后一笔,并将制作好的女尸面相复原标准图拷入软盘,标志着西汉长沙国丞相夫人面相复原标准图正式完成。这个承载着2000多年前人类面相信息的软盘,将通过特快专递的方式,从位于沈阳的中国刑警学院出发,于数日之后抵达汉代女尸的故乡———湖南长沙。 此次复原的马王堆女尸系西汉时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夫人,距今已将近2200年。据史料记载,利苍夫人名叫辛追,死时约50岁。1972年,辛追的墓葬被发现。辛追尸体出土时,全身润泽,皮肤覆盖完整,毛发尚在,指、趾纹路清晰,肌肉尚有弹性。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湿尸,出土后震惊世界。 记者一周前在中国刑警学院刑事相貌学实验室采访时看到,赵成文教授为马王堆女尸制作的4张标准图分别描绘了辛追50岁、30岁、18岁时的面相。其中,50岁的图片还分正面和侧面2张。 辛追的面相在3个年龄阶段各有特点:18岁的辛追面庞红润,柳叶眉,杏核眼,小尖鼻,薄唇嘴,眉宇中透着一股灵气;30岁的辛追较18岁时略显丰满,眉毛微微上翘,眼神中流露出一种干练;50岁的辛追一眼看去雍容华贵,却面带病容,鱼尾纹布满眼角,眼袋下垂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的发掘,在我国的考古界算得上惊人的发现,在世界考古学史上,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是因为,时隔2000多年,墓室的女主人――西汉长沙国丞相利苍夫人辛追的尸体以及葬具和附葬品,都保存得格外完好,特别是女尸,外形完整无缺,全身柔软而有弹性,在往她体内注射防腐剂时,她的血管还能鼓起来。除眼球突出,舌头外吐等体表变形外,其他特征完全像刚死的鲜尸。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的历史悠久的湿尸,出土后震惊世界。此后发现的类似古尸均被考古界归为“马王堆尸型”。
陆贞

5,马王堆汉墓女尸衣服怎么念

曲裾素纱褝(dān)
古尸不腐的奥秘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的发掘,在我国的考古界算得上惊人的发现,在世界考古学史上,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是因为,时隔2000多年,墓室的女主人――一位贵夫人的尸体以及葬具和附葬品,都保存得格外完好,特别是女尸,在刚刚发掘出来时,皮肤还有弹性。这几乎是令人难以置信的,然而事实就是如此,那么,古人是采用何种办法,从而使古尸保存得这样完好呢? 经过分析、研究,人们似乎发现了这样几个原因。 首先是近似真空的墓室条件。墓室筑在深达16米以下处,上面还有底经50-60米,高20多米的大封土堆,不透气,不渗水,封闭极严。而尸体又殓入多达6层的厚木板涂漆棺椁之中棺椁四周采用粘性和致密性很强的白膏泥、吸湿性很强的木炭填实。这层层“关卡”,使得水与空气的浸蚀无能为力,从而造成了一种与外界隔绝的独特环境,近于真空或即是真空。 其二,是人们在棺椁中发现了一种红色的液体。这种夜体无疑具有防腐的作用,是入葬时特意注入的防腐剂,这种特殊的防腐剂,可以杀死随着尸体和随葬品入葬进附带的细菌。在我国古代的药物书中就有关于防腐剂的记载。但是,这种红色液体究竟是由哪些物质所构成,至今还是个未知数。 其三,在墓室密封之后,不但可消除外界光线、温度、湿度等对于葬具、随葬品和尸体的损害,而且在墓室里形成了恒温和相对稳定的湿度,使整个墓室处于一个固定的环境之中。更绝妙的是,当初发掘的时候,人们用探铲往墓室里打洞,结果从里面喷出了很强的气流。这种气流的急剧喷出,说明墓室内的大气压高于墓室外面。这种气流是由于开始下葬时带进去的细菌的作用所产生的沼气,沼气的积聚达到饱和,从而加大了墓室内的压强,饱和的沼气对于细菌有杀伤作用,而高压也同样使细菌无法生存,这与充气罐头的杀菌道理是一样的。 此外,人们还分析了其他方面的原因,说起来也都不无道理。但到目前为止,对于棺葬中的红色液体究竟为何物,却无人能辨析出来,不知这一奇异的谜何时才能解开。

6,马王堆古尸为何千年不朽

主要是墓的制作材料,这种材料使得棺墓外面与里面完全隔绝起来,起到一种保护作用,再加上马王堆处在南方地带,被打开棺墓后发现,墓里充满了积水,经过观察,积水也起到保护作用,积水使墓中女尸的各个关节还能灵活摆动起到重要作用,并保持了女尸皮肤的弹性!
据广州日报报道,在江苏连云港孔望山和锦屏山之间,有一座高不过百米的小山——石棚山,距市区仅5公里,是宋代大诗人石曼卿饮酒宴乐和大文豪苏东坡登山赋诗的地方。由于通往石棚山的路狭小而崎岖,给游客带来诸多不便,连云港在规划城市建设时,决定在双龙村修筑一条宽敞的直接通往石棚山的路,并将其命名为“花园路”。 工地发现罕见古墓 2002年7月7日,下午3时多,花园路工地上尘土飞扬,挖掘机轰隆作响。正在当班的隶属连云港金大工程公司的工人姜茂东,坐在距地面约两米高的驾驶室里操纵着高高的挖掘机在紧张地作业。挖了大约半小时,忽然,姜茂东感到“碰”到了石头,他用力一挖,挖上来一块厚厚的木板,好像是个棺盖。他又挖了一铲,抓斗竟兜上来一口长方形的棺木,棺木很沉,在抓斗上吃力地倾斜著。姜茂东连忙把它稳稳地放在工地土坑外面的地面上,停止作业,让工地的负责人赶紧报警。 7月8日上午,连云港博物馆考古人员赶到现场,对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经勘察,发现墓里还有三口棺,连云港博物馆考古部主任项剑云判定,这是一座汉代普遍采用的从地上垂直向下开挖一个墓坑作为棺室的竖穴土坑木椁墓,且为罕见的规模较大的夫妻合葬墓。考古人员认为挖掘机挖出的那口棺尽管棺木密封完整,但里面的文物经过折腾肯定已面目全非了,于是就集中精力清理墓坑内未出土的三口棺。盛夏毒辣的阳光如烈火在炙烤,考古人员从上午9时开始发掘,一直工作到当晚9时许,共清理了二个椁室三口棺木,出土了配有精美玉饰的铁剑、文字清晰的木椟等大量珍贵文物,确定这三口棺内尸骨分别为一男两女,其中地位最尊的男主人的头颅骨完好无损,颅内脑组织完好。 棺液上浮着完整古尸 7月9日上午8时30分,项剑云带领工作人员开始清理被他们称为“三号棺”的棺木。项剑云用一根钢钎用力撬开棺盖,棺盖下面露出一层密封的“天花板”。他用水冲刷了一下,看看没有图案花纹,便继续撬。“天花板”裂开了一道缝,一股奇怪的恶臭直冲脑门,随即,项剑云从裂缝中看见满满的棺液上浮着一截白白的东西,状似藕节。他很奇怪,心想:这是什么东西?自己挖了这么多年的墓,还没遇过这种情况,便不由自主地伸手想去摸。这时,身边的同事突然叫了起来:“腿!”项剑云的手马上缩了回来,他再仔细一看,可不是吗,他清楚地看到了脚趾头。他惊呆了!立刻把棺木盖上。 女尸姓名确认为惠平 当天下午3时01分,准备就绪后,考古人员打开三号棺棺盖,揭开“天花板”,一具仰面漂浮在棕褐色棺液上完整的古尸呈现在人们眼前。经测量,其身长为1.58米。医生和考古人员用塑料布轻轻托起古尸,用一分钟的时间将其放入盛有10%福尔马林溶液的用脚手架临时搭建的容器之中,经过观察、鉴定,考古专家和医务人员共同判定古尸为女性,年龄在50岁左右。 同时在棺里还清理出图案精美的长方形漆盒、带皮袢的铜镜、缠有线的线绕、插有簪和笄的完整发套、质地如新的梳篦以及一片字迹非常清晰的衣物梳(墓主随葬物品清单)等极其珍贵的文物。其中一枚边长为1.3厘米的正方形青铜印章格外引人注目,印钮是一只栩栩如生的龟,并拴有一根皮袢。印章上清晰地刻着“惠平”,此时,被专家们认为生前应该生活在西汉中晚期的这具女尸的姓名便昭然若揭! 女尸身材匀称苗条 记者在7月19日赶到连云港市博物馆。打开展厅简易木门,凉气逼人,两台柜式空调开着,温度显示为16摄氏度。撩起大块遮光布,便看见“惠平”平躺在一个专门为她订做的长1.82米、宽0.62米、高0.6米的透明玻璃棺内,她的身体完全浸在福尔马林液面之下。因为棺内外的温差,玻璃棺盖内侧结了一层水珠。记者透过1厘米厚的玻璃细细察看这具极其珍贵的汉代女尸。她的体态虽已萎缩,但仍显得丰满润泽,有零星衣物碎片缠身。面部扁平,呈一个平面,右眼紧闭,左眼半开,眼球微微上翻,露出部分雪白的巩膜和黝黑的瞳孔,并透出几许清亮。鼻部已下陷成一个扁平的轮廓,紧闭的嘴唇已变成一道缝。两耳缩成直径约为2.5厘米的圆形。头皮基本完整,仅在头顶正中有一个直径约为0.5厘米破损。 连日来一直参与处理保存古尸的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医生白玲介绍,她触摸古尸的身体时感到她的皮肤颜色与正常肌肤颜色接近,弹性较好,肌肉也仍有弹性,但皮下肌肉组织结构已有变化,触摸时有气体和液体混合在一起的感觉,似“握雪感”。 据考古专家推测,“惠平”生前的身高应该在1.65米至1.7米之间,身材匀称苗条,身体保养得较好。 古人如何能用原始的方法将遗体保存了两千多年,这是一个有待揭开的谜。但如今面世后还能“活”多久?此时,古尸的保存成了连云港博物馆的当务之急。据悉,连云港博物馆正在紧急征集当前国内外遗体保护最新技术,争取尽快拟定抢救性保护古尸的方案,使这具“国宝”级女尸能得以长期保存。 其他三口棺内仅存零星遗骨 “惠平”的出土使考古专家们极其激动和兴奋。“凌惠平”有着太多太多的谜,可以说每一个细节都是谜!她对中国的考古、医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个领域、多个学科有著相当高的研究价值。首先就“惠平”的遗体能如此完好地保存了两千多年,就是一个极为罕见的奇迹。许多外国人都知道木乃伊、冰尸,但从医学研究和环境研究等角度来说,中国保存十分完好的湿型古尸是不可替代的研究对象。与马王堆女尸相比,双龙墓葬非常简陋,椁板上只有一层白膏泥,并无木炭,而且墓地上方曾长期是一家化工厂的生产车间,不可避免地对土质有一定的影响,但棺内女尸为何却能更好地保存至今?再者,同一个墓葬中,同样的环境和密闭条件,为什么其他三口棺内仅存零星遗骨,“惠平”却独能肉身完好? 保存尸体二千年碱性棺液藏玄机 连云港市博物馆艺术特展部主任徐玲丽对棺液尤为感兴趣。这次出土的四口棺内都盛满了液体,这些液体是入殓时注入的,还是天长日久渗入的地下水?目前尚无定论,据连云港市第一医院用大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棺液样本的分析,发现其 p h值为7.55,呈弱碱性,棺液中还含有血红蛋白,与 p h值为5.18的长沙马王堆墓棺里的酸性棺液截然不同。“惠平”能在适于细菌生存的碱性棺液内保持不腐,又是一个谜。徐主任认为,也许正是这神奇的棺液暗藏玄机,对古尸保存起了决定性作用,如果有条件采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充分分析棺液的成分和性质,现代人体防腐研究也许从此会有重要突破。 病理科医生白玲也认为棺液“很奇特”,她说,如果棺液的研究能有突破,继而出现一种新的无味无害的固定剂,对医学发展也是个重大贡献。 在此之前,连云港地区出土的夫妻合葬汉墓大都为一夫一妻或一夫两妻,像双龙古墓这样有两个椁四口棺非常罕见。按汉代墓葬习俗,墓穴中边厢的位置应放置随葬品,但在双龙墓葬中,边厢却放置了一口比另三口棺长度要短约60厘米的棺木,随葬品都放在棺木内。他们的关系是一夫三妻?还是一夫两妻一妾?或一夫一妻两妾?“凌惠平”是男主人的妻还是妾?他们是同时下葬,还是先行入土? 考古工作者正在全力以赴地揭示这一个又一个的谜。也许,不久的将来,现代科技会使一个重新“复活”的“惠平”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我们眼前,娓娓诉说在二千多年前那个古老的年代里发生的故事。
女尸姓名确认为惠平 ,那为什么其他三口棺内仅存零星遗骨,“惠平”却独能肉身完好?   保存尸体二千年碱性棺液藏玄机   连云港市博物馆艺术特展部主任徐玲丽对棺液尤为感兴趣。这次出土的四口棺内都盛满了液体,这些液体是入殓时注入的,还是天长日久渗入的地下水?目前尚无定论,据连云港市第一医院用大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棺液样本的分析,发现其 P H值为7.55,呈弱碱性,棺液中还含有血红蛋白,与 P H值为5.18的长沙马王堆墓棺里的酸性棺液截然不同。“惠平”能在适于细菌生存的碱性棺液内保持不腐,又是一个谜。徐主任认为,也许正是这神奇的棺液暗藏玄机,对古尸保存起了决定性作用,如果有条件采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充分分析棺液的成分和性质,现代人体防腐研究也许从此会有重要突破。   病理科医生白玲也认为棺液“很奇特”,她说,如果棺液的研究能有突破,继而出现一种新的无味无害的固定剂,对医学发展也是个重大贡献。   在此之前,连云港地区出土的夫妻合葬汉墓大都为一夫一妻或一夫两妻,像双龙古墓这样有两个椁四口棺非常罕见。按汉代墓葬习俗,墓穴中边厢的位置应放置随葬品,但在双龙墓葬中,边厢却放置了一口比另三口棺长度要短约60厘米的棺木,随葬品都放在棺木内。他们的关系是一夫三妻?还是一夫两妻一妾?或一夫一妻两妾?“凌惠平”是男主人的妻还是妾?他们是同时下葬,还是先行入土?   考古工作者正在全力以赴地揭示这一个又一个的谜。也许,不久的将来,现代科技会使一个重新“复活”的“惠平”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我们眼前,娓娓诉说在二千多年前那个古老的年代里发生的故事。
神秘红色棺液让辛追2000多年不腐  在马王堆女尸出土的时候,棺材里注满了一种红色的棺液。科学家们相信,这种液体是使辛追2000多年来不腐的“神液”。  罗学港告诉记者,经过化验可以证实,红色棺液成分复杂,之所以是红色,是因为掺加了朱砂,朱砂的化学成分对人体是有害的,其中含有砷和汞,棺液中还检测出了许多中药的成分,这些东西泡在一起就成了深红色。可以肯定,这种红色液体具有杀菌作用,可以保证尸体不腐。  红色棺液中的主要成分包括有机汞,也就是水银。专家推测,辛追生前可能有服用丹药的习惯。在古代中国,炼丹术是人们追求长生的主要方式之一,而炼出的丹药,本身都含有汞等对人体有毒有害的物质,当时人们意识不到,但是汞对于细菌却有杀灭作用。所以,虽然辛追生前滥服丹药没能长寿,身后却阴差阳错,丹药的毒性却使得她的尸骨长久保存下来。  罗学港介绍,在红色棺液中还发现了一些中药的成分。据介绍,在陪葬品里,人们发现了大量的中草药,从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古人能够配制防腐药水的观点。“这些化学物质的结合,是古尸保存的基本原因。”罗学港说。

文章TAG:马王堆汉墓  古尸  是谁  马王堆汉墓古尸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