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震川先生是谁

归有光
归有光 , 散文方面很有才华, 江苏昆山人

震川先生是谁

2,归有光有 先事妣略他推崇唐宋古文被称为派

《三吴水利录》。唐宋派。归有光(1506~1571)明代官员、散文家。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是“唐宋八大家”与清代“桐城派”之间的桥梁,被称为“唐宋派”。汉族,江苏昆山人。嘉靖十九年举人。会试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四十四年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与修《世宗实录》。有《震川集》、《三吴水利录》等。
你好!震川先生集 被称为“唐宋派”。我的回答你还满意吗~~

归有光有 先事妣略他推崇唐宋古文被称为派

3,归有光为什么被称为震川先生

c “元曲四大家”不包括王实甫。
震川是他的号古人名字是父母起的,平时不会有人直接叫名字,这样不礼貌。那叫什么呢,等到成年了或者是年少就考上功名了就让师长,或者是认识的名人起一个字。大家都叫他字。但是号是自己取的,而且不是唯一的,像苏轼就有30多个,这个自由性就很大了,算是他属于自己的东西。可能表现了他的理想,或者是出身地域。等等等等做官的或者文人之间往往以号相称另外就是做出过什么惊人的诗句,或者有很大成就的人,会有别人给他的赠号。类似写出什么诗句啊之类的

归有光为什么被称为震川先生

4,明月照我还打一明代人名

谜底:归有光。解释:“我还”就是说我回来了,归有回来的意思。“明月”是天上的月亮,晚上看见会有光芒。所以综合起来就是归有光。归有光(1507年1月6日-1571年2月7日),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汉族,苏州府昆山县(今江苏昆山)宣化里人。明朝中期散文家、官员。嘉靖十九年(1540年),归有光中举人,之后参加会试,八次落第,遂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倭寇作乱,归有光入城筹备守御,作《御倭议》。扩展资料:归有光一生著作繁富,涉及经史子集各部,但是其主要成就则在散文创作上。归有光死后,其子子宁曾辑其部分遗文,刻于昆山,词句多有改窜,其孙归昌世与钱谦益遍搜遗文,细加校勘,编为文集40卷,未能全刻。清康熙年间,曾孙归庄又增益部分遗文,经董正位等人襄助刻成《震川先生全集》,正集30卷、别集10卷,共40卷。内收各种体裁之散文774篇、诗歌113首。

5,急1归震川的详细资料

归有光-详细资料 姓名 归有光 异名 (字)熙甫;(字)开甫;(号)震川;震川先生 中历生年 (明)武宗正德1年 中历卒年 (明)穆宗隆庆5年 西历生卒年 1506-1571 籍贯 直隶-昆山(今:) 传略 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又字开甫,号震川,昆山人。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嘉靖间举乡试,上春官不第,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常数百人,称为震川先生。四十四年始成进士,授长兴令,用古教化为治。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剌剌作吴语,断讫遣去,不具狱。大吏令不便,辄寝合不行,大吏多恶之。调顺德通判,名为迁,实重抑之也。隆庆中始用高拱等荐为太仆寺丞,卒官,年六十六。有光为古文,原本经术,好太史公书,得其神理,为有明一代大家。有震川集、三吴水利录。 学历 年号: 嘉靖19年 学历: 举人 年号: 嘉靖44年 学历: 进士 经历 长兴知县 嘉靖44年 顺德通判 南京太仆寺丞 隆庆4年 作品 三吴水利论四卷,续录一卷,附录一卷《影印本 撰述 傅图 据蒋氏刊本影印》 批注史记一百三十卷《排印本 批注 傅图 》 归先生文集三十二卷《明万历间(1573-1619)刊本 撰述 傅图 》 归震川先生尺牍二卷《清康熙三十八(己卯)年(1699)常熟顾氏如月楼刊本 撰述 傅图 》 老子评注二卷《清嘉庆九(甲子)年(1804)姑苏聚文堂重刊本 批?傅图 》 庄渠先生遗书十六卷《据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苏州知府王道行刊本摄制 编 傅图 》 震川先生集三十卷,别集十卷《聚珍仿宋版排印本 撰述 傅图 》 震川先生集三十卷,别集十卷《二次影印本 撰述 傅图 据常熟刊本影印》 震川大全集三十卷,别集十卷,补集八卷,余集八卷《琴川万卷楼张氏藏版 撰述 傅图 》 马政志一卷《旧刊本 撰述 傅图 》 参
类型 明人诗文 姓名 归有光 异名 (字)熙甫;(字)开甫;(号)震川;震川先生 中历生年 (明)武宗正德1年 中历卒年 (明)穆宗隆庆5年 西历生卒年 1506-1571 籍贯 直隶-昆山(今:) 传略 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又字开甫,号震川,昆山人。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嘉靖间举乡试,上春官不第,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常数百人,称为震川先生。四十四年始成进士,授长兴令,用古教化为治。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剌剌作吴语,断讫遣去,不具狱。大吏令不便,辄寝合不行,大吏多恶之

6,震川先生集 祭外姑文的翻译

祭外姑文·(明)归有光昔吾亡妻[1],能孝于吾父母,友于吾女兄弟[2],知夫人之能教也。粗食之养,未尝不甘,知夫人之俭也;婢仆之御[3],未尝有疾言厉色,知夫人之仁也。癸巳之岁[4],秋冬之交,忽遘危疾[5],气息掇掇[6],犹日念母,扶而归宁[7]。疾既大作,又扶以东。沿流二十里,如不能至。十月庚子[8],将绝之夕,问侍者曰:“二鼓矣[9]?”闻户外风淅淅,曰:“天寒,风且作,吾母其不能来乎?吾其不能待乎?”呜呼!颠危困顿[10],临死垂绝之时,母子之情何如也!甲午、丙申三岁中[11],有光应有司之贡[12],驰走二京[13],提携二孤[14],属之外母[15]。夫人抚之,未尝不泣。自是每见之必泣也。呜呼!及今儿女几有成矣,夫人奄忽长逝[16]。闻讣之日,有光寓松江之上[17],相去百里,戴星而往,则就木矣[18]。悲夫!吾妻当夫人之生,即以遗夫人之悲,而死又无以悲夫人。夫人五女[19],抚棺而泣者,独无一人焉。今兹岁輤车将次于墓门[20]。呜呼!死者有知,母子相聚,复已三年也。哀哉!尚享[21]。注释:[1]亡妻:指归有光的原配魏氏,为南京光禄寺典簿魏庠的次女,嘉靖七年(1528)嫁到归家,嘉靖十二年(1533)冬十月卒。归有光写此文时,其前妻已去世十六年。[2]友于:兄弟友爱之义。语本《尚书·君陈》:“惟孝友于兄弟。”女兄弟:指归有光的姐妹。[3]御:管理。[4]癸巳之岁:即嘉靖十二年(1533)。[5]遘(gòu)遇,遭遇。[6]掇掇(duó):疲惫的样子。掇通惙。[7]归宁:已婚女子回娘家看望父母称归宁。[8]十月庚子:按嘉靖十二年农历十月无“庚子”日,庚子日当为该年农历十一月初二日。[9]二鼓:即二更,相当于现代的九时至十一时。[11]颠危困顿:极端的危难困苦。[11]甲午、丙申三岁:即嘉靖十三年秋,归有光赴应试(南京)乡试下第;嘉靖十五年,应选贡赴北京廷试,入南京国子监。有司,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13]二京:明代永乐十九年(1421)以后,迁都北京,但南京仍保留一套中央机构。二京即指南京与北京。[14]二孤:指归有光的长女如兰与长子?孙。[15]属(zhǔ):通“嘱”,托付意。外母:即岳母。[16]奄忽长逝:指突然死亡。奄忽,倏忽,疾速。[17]松江:县名,今属上海市。[18]就木:即入棺,指装殓完毕。[19]夫人五女:据《外舅光禄寺典簿魏公墓志铭》:“女五人:适郑若曾、归有光、姚员、孺人出;适顾梦谷、晋骕,他姬出。”[20]今兹年:今年。輤(qiàn)车:装载灵柩和车子。次:停驻。墓门:墓道上的门。全句言安葬事。[21]尚享:或作“尚飨”,即享用祭品,是古代祭文结尾的惯用套语。本文选自《震川先生集》卷三十。据归有光《外舅光禄寺典簿魏公墓志铭》,其岳母姓顾氏,卒于嘉靖二十五年农历八月二十五日,年六十有二,此文写于“母子相聚,复已三年”之期,则时当在嘉靖二十八年(1549),作者年四十三岁。题目中之“外姑”即岳母的别称,语见《尔雅·释亲》:“妻之父为外舅,妻之母为外姑。”__________________

7,项脊轩志作者介绍

归有光(1506~1571年)。明代散文家、文学家、古文家。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自号项脊生,是“唐宋八大家”与清代“桐城派”之间的桥梁,与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并称为“唐宋派”。其文被称作“明文第一”,有“今之欧阳修”的赞誉,世称“震川先生”。明代昆山(今江苏昆山)人,后徙居嘉定(今上海嘉定)。早年从师于同邑魏校。嘉靖进士,官至南京太仆寺丞。卒于官,卒年六十六岁。文学上,归有光以散文创作为主,其散文继承欧阳修、曾巩的文风,文风朴实自然,浑然天成,无故意雕凿痕,感情真挚,选材上多着眼于家庭琐事,以此表达母子,夫妻,兄弟等之间的深情,文笔清淡朴素,自然亲切,感情真挚深沉,细节生动传情。  归有光生平坎坷,历经幼年丧母、科场八次落第、青年丧妻、家道衰落和叔伯不睦的挫折,但这些都不妨碍他不事雕琢取自天然的散文风格的形成,不妨碍他被人们称为“今之欧阳修”,成为明代伟大的散文家。
项脊轩志作者:归有光归有光(1507年1月6日—1571年2月7日),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汉族,苏州府太仓州昆山县(今江苏昆山)宣化里人。明代官员、散文家,著名古文家。嘉靖十九年(1540年),归有光中举人,之后参加会试,八次落第,遂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倭寇作乱,归有光入城筹守御,作《御倭议》。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归有光六十岁时方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故称“归太仆”,留掌内阁制敕房,参与编修《世宗实录》。隆庆五年(1571年)病逝,年六十六 。归有光均崇尚唐宋古文,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是明代“唐宋派”代表作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与唐顺之、王慎中并称为“嘉靖三大家”,又与胡友信齐名,世称“归、胡”。著有《震川先生集》、《三吴水利录》等。
归有光出生在一个累世不第的寒儒家庭。少年好学,9岁能作文,20岁时尽通五经三史和唐宋八大家文。35岁时,乡试中举。但以后8次会试都未及第。嘉靖二十一年(1542)迁居嘉定安亭江上(四川乐山),读书讲学,远近从学者常达数百人。直到60岁时,才中进士。初任浙江长兴县令,因得罪豪门与上司,调任顺德(河北邢台)通判。后被大学士高拱推荐,任南京太仆寺丞,参与撰修《世宗实录》,以劳成疾,卒于南京,归有光对前后"七子"的盲目拟古倾向不满,与当时主张「文必西汉」的王世贞意见相左,世贞虽大憾,亦推重之。与王慎中、唐顺之、茅坤等被称为「唐宋派」。提倡唐宋古文,所作散文朴素简洁,善于叙事。著有《三吴水利录》、《马政志》、《易图论》、《震川文集》、《震川尺牍》、《震川先生集》等。 《项脊轩志》是 归有光的名篇。借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表达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也表达作者怀念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感情。 我们刚刚学过..主要心情就是悲凉,又分为3点 1.大家庭的分崩离析 2.亲人已逝亲情不再 3.无功名,无法光宗耀祖。(这点是最悲)

文章TAG:震川  先生  是谁  震川先生  
下一篇